再不復工,我可能會窮死

昨天有個微博熱搜是#如果再不復工#會怎樣?

會 “四大皆空”。


再不復工,我可能會窮死

復工或許在白領眼中等於鬥法。和客戶鬥、領導鬥、同事鬥、父母鬥、老公斗、孩子鬥,過程硝煙瀰漫,結果一地雞毛。

但是在很多服務業從業者心中,復工等於有錢賺。朋友圈所謂“concall有多drama,釘釘又多令人絕望”和沒收入相比,就是赤裸裸的炫耀。

1

宅家沒有快樂,只有焦慮

這屆年輕人,幾乎都做過創業夢。然而,夢想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殘酷。

去年九月,劉超退伍回家,考慮到要照顧身體不好的父母,就在自家樓下開了家奶茶店。

從加盟費到租金裝修,不僅花光了所有的退伍費,還借了十幾萬塊錢。正當他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疫情發生了。

他現在每天都坐在陽臺上看著店鋪發呆,“每天虧著租金,回本遙遙無期。本以為能成為家裡的頂樑柱,沒想到成了拖油瓶。”


再不復工,我可能會窮死

圖片來自抖音用戶@冰糖葫蘆蘸椒鹽


不止是創業難,所有靠業績吃飯的人都難。

楊子是個私人教練,每週日晚上都會收到健身房推遲營業的微信。他估摸得五六月才能恢復正常,自己在的健身房不知道能不能挺到那時候。

楊子原本是小學體育老師,業餘做兼職教練。後來為了攢錢買房,他辭職到北京做了全職私教,收入是從前的三四倍。

可是現在沒有了上課提成,每個月只有2000塊的基本工資,又要交北京的房租,還要還老家的房貸,更別提還要自己繳社保。


人家是躺著掙錢,自己是躺著花錢。楊子開始後悔把當初的老師工作給辭了,他現在總算知道爸媽為啥那麼看中“鐵飯碗”了。


再不復工,我可能會窮死


再不復工,我可能會窮死

圖片來自微博用戶


楊子至少還有事幹,育兒嫂李姝只能乾著急。

自從17號僱主開始上班,恨不得一天打一個百個電話催她回去。由於買不到火車票,僱主甚至買了機票讓她趕緊回京,可是村裡死活不放人,要求開帶公章的復工證明。

李姝沒有家政服務公司,和僱主是私人合同,根本開不出復工證明。協商無果後,僱主辭退了她,加了百分之五十的工資僱了別人。

李姝現在每天晚上都看著微信餘額的一千多塊錢掉眼淚,老公去年得了腦梗,天天得吃藥,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她開始後悔年前逞能給全家都買了新衣服,本來想爭口氣讓村裡人看看,沒想到卻搞成這樣。

“早知道就不回家過年了,說不定還能漲工資,現在回京遙遙無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找到合適的人家。”


再不復工,我可能會窮死

劉超、楊子、李姝只是千千萬萬個服務業從業者中一員,美團研究院評估了疫情對北京生活服務業造成的影響:

除了線上零售逆勢而上以外,其他生活服務業(洗浴、KTV、美容美髮、醫療美容、親子、結婚、運動健身、休閒娛樂、學習培訓、家居、寵物、酒吧等)

不僅“資金迴流”無望,甚至顆粒無收。


再不復工,我可能會窮死

圖片來自微博用戶

2

供給不足不可怕,需求沒了才真完了

幾個月沒有收入的煎熬,說長很長,說短也能咬牙挺過去,更令人擔心的是疫情對服務業長遠的影響。

劉超現在每天滿腦子想的都是疫情結束,大家能像專家說的那樣報復性消費,一個人喝五杯奶茶不費勁。

但是從非典的數據來看,前景並不樂觀。2003年上半年受非典影響,餐飲行業營業額同比增長6.4%,比2002年同期增速減少了10.1個百分點,下半年市場逐漸恢復,但年度營業額的增速約為同比15%,只是恢復到年初正常水平,當年並未出現瘋狂的報復性反彈。

而且就目前的輿論來看,由於大部分人的收入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大家不僅不打算報復性消費,甚至重新思考以往及時行樂的消費方式,決定報復性存錢。


再不復工,我可能會窮死

圖片來自知乎用戶

劉超決定開奶茶店是看中30塊錢一杯驚人的利潤率,可是他現在擔心當消費恢復理性,大家還會買網紅奶茶的帳嗎?

年後,楊子也收到了兩個學員要求退課的微信。疫情催生了線上健身課的發展,好多教練都開始當主播。相比於一節自己460元的線下私教課,幾十塊錢的線上教學顯然更有誘惑力。

消費增長是我國應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的重要引擎,如果消費慾望降低,不僅對經濟是致命地打擊,更關乎到很多人的生計。

3

當北上廣沒有服務業,花錢的和掙錢的都瘋了

中國的服務業到底有多發達?

這麼說吧,每一個在外讀書的留學生都是中華小當家,每一個在中國生活過的外國人都不想回家。

去年有一個澳洲外國人的抖音視頻走紅網絡,他吐槽了在國外點個外賣有多難,而在中國美團餓了麼有多好用。可以說每一個體驗過中國外賣、快遞、打車軟件的人都說好。


再不復工,我可能會窮死

所有的服務都是由需求催生的,當你體驗過就不會捨得再回到從前,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是不可逆的趨勢。

沒有奶茶的日子裡,有人在家學抖音做焦糖奶茶,把鍋整成黑炭。

沒有健身房的日子裡,有人拿著面袋做深蹲,沒做幾個膝蓋就開始嘎嘎地響。

沒有育兒嫂的日子裡,有人一邊concall一邊看孩子,恨不得一天打孩子八遍。

沒有理髮店的日子裡,有人在家拿推子理髮,把自己整成了光頭。

沒有面包房的日子裡,有人在家烤麵包,霍霍完了麵粉和雞蛋,最後只能靠吃方便麵度日。

花錢和掙錢的人,就像秤和砣,其實誰也離不開誰。


我們現在能做的只有不放鬆思想上的那根弦,讓疫情儘快過去,然後好好生活,好好賺錢。

再不復工,我可能會窮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