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老照片:民国时天安门广场还未曾改造前的样子,您绝对没见过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更名为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

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民国三年五月,北洋政府的朱启钤启动改造旧都城计划。拆除天安门前千步廊、修筑沥青路、瓮城等,原本封闭的宫廷广场变成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开放空间,威严、神秘的皇权被消解。

正因为朱启钤对天安门广场进行的第一次改造,天安门开始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广场。

民国十七年,蒋介石北伐胜利。七月,北平军政各界组织7万人在天安门前举行祝捷大会。

八月二十四日,孙中山遗像被挂上天安门城楼,这是天安门城楼首次挂个人画像。后来挂上了常凯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