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信念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當前,疫情防控已經到了關鍵時刻。

2月23日,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定必勝信念,咬緊牙關,繼續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要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當前,多地出現零新增,治癒出院人數較快增長……種種現象表明戰疫曙光初現。當然,現在遠沒到樂觀的時候,還必須保持臨深履薄的心態。

一方面,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就目前來看,對疫情控制力度增強,但是國內外、湖北省內外,情況分化,隨著經濟社會活動增加,聚集性疫情仍有暴發可能;另一方面,如何推動有序復工復產、讓經濟穩增長很可能是一個更大的考驗。

正是基於以上情勢,23日會議提出,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要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

首先,我們要對疫情形勢的複雜要有充分認識。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日前表示,新冠肺炎有可能轉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樣長期在人間存在的一個病。因此,需要破除速勝意識和因曠日持久而滋生的懈怠情緒,持之以恆地做好人員、物資等儲備,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無備而戰。

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做好防控是前提,但防控也不是工作的全部,儘管因疫情防控需要,採取限制人員流動等一些果斷措施勢在必行,但正如習總書記在23日會上所說,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有兩大要務:一是完善差異化防控,努力降低疫情影響;二是運用辯證法思維,把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放在一起統籌規劃和落實。

“差異化防控”之下,既避免了“一刀切”,也防止了大意鬆懈,在確保全民合力抗疫的同時,也為正常的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提供了基本保障。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其難度之大則不言而喻。疫情的預警、反應、防控每時每刻都在消耗著大量資源,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推動復工復產、暢通經濟社會循環,無疑是對一個地方領導能力、動員能力、組織能力、治理能力的綜合考察。

按照中央精神,實施差異化防控策略,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是眼下多數地區的當務之急。復工復產,企業是主體,但鑑於防控的要求,政府也責無旁貸。為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政府首先要竭力清除復工復產的障礙,其次還要耐心傾聽企業訴求,貼心做好幫扶。

最近全國各地推出了不少復工復產的措施,如運送異地務工者跨省返城復工,廣東開通跨省“點對點”專列,浙江杭州則包高鐵……

有序推動復工復產,使人流、物流、資金流有序轉動起來,統籌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