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1.0到Web3.0的革命演變,IPFS

2019年3月13日,互聯網迎來了30歲生日。但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 Lee)表示:儘管互聯網已經30歲了,但並沒有發展成我們想要的網絡

1989年3月,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 Lee)編寫了第一份萬維網項目開發計劃。網絡從一個不起眼的開始,在短短三十年內徹底改變了世界。最初的網絡叫互聯網,發明之時正面臨美蘇冷戰的高峰期,目的其實是出於戰爭的考慮

當時,美國有一臺中央計算機控制核武器,出於對黑客攻擊的擔憂,他們建立了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讓許多計算機分佈在全國各地。如果發生攻擊,防禦系統將繼續運行,確保兩國能夠相互毀滅。

這就是去中心化思想的由來。

Web1.0到Web3.0的革命演變,IPFS/Filecoin在其中的作用…


後來,在1990年,蒂姆·伯納斯·李創建了Web(萬維網)。Web使人們可以輕鬆地瀏覽內容,但它最初是一種高度專業化的工具,主要由研究人員和學生使用。不過,這很快就發生了改變。

五年後(1995年),IE這類瀏覽器的出現,將Web帶給了主流受眾。網上衝浪、撥號連接,儘管那時候網頁設計太糟糕,還要花很長時間下載照片或視頻,但這就是Web 1.0

1、Web 1.0是去中心化的。它由普通計算機組成,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 Lee)電腦上面有一個貼紙,上面寫著不要關閉,因為這臺電腦為互聯網提供了動力。

2、Web 1.0是開源的。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構建它,這使像Google和Amazon這樣的新業務成為可能,如果Web是私有的,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3、Web 1.0是隻讀的。這意味著每千名瀏覽Web的用戶中,只有少數人具有發佈內容的技術。

所有這些都在2005年左右發生了變化,YouTube,Facebook和Twitter等新網站帶來了Web 2.0

首次,任何人都可以在線發佈內容,無論其技術水平如何。

但是在那時,人們已經開始看到這些新站點的問題,雖然我們的網上生活更方便了,但它們慢慢地建立起“圍牆”。我們開始偏離網絡的最初願景。

此外,大型中心化數據中心的出現,使得web越來越中心化。

今天,我們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設備,可以讓我們做很多事情,它們提供了難以計數的便捷應用。但不幸的是,大多數都是封閉、私有、不透明的應用。

隨著Web 2.0思想的廣泛傳播,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出現了:Web 3.0將會是什麼樣子?很多人猜想:Web 3.0將是人工智能的Web或虛擬現實的Web。

但去年一場大型會議,Web 3.0峰會(Web 3.0 Summit),經過會議上大量工程師和研究人員討論,最後從中得到的信息是:Web 3.0是要重新使得Web去中心化。

Web1.0到Web3.0的革命演變,IPFS/Filecoin在其中的作用…


為什麼要使得Web去中心化?因為,不幸的是今天的Web已經崩潰。

第一點,無處不在的廣告。

為什麼有這麼多廣告?因為Web最初的獲益方式——免費提供服務,然後通過廣告賺錢。隨後廣告成為Web默認的商業模式,延續至今。

這導致了今天的Web,每個人都使用廣告攔截器,而媒體使用廣告攔截器的攔截器。媒體正在失去收入,因為在線廣告不像平面廣告那樣有利可圖。

為了彌補這一點,媒體依靠諸如點擊誘餌、假新聞和錯誤信息等不正當手段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第二點,數據洩漏成網絡危機。

早在2017年,《經濟學人》就宣佈數據是新的“石油”。去年我國多次會議中提到,數據成為新的重要生產要素。

而如今,人們競相在網上收集儘可能多的數據。而不幸的是,我們的數據是收集在大型中央服務器上,這就造成易竊取、易出賣。在2018年的Equifax黑客事件中,有1.43億人的信息被盜;Facebook、谷歌同一年發生了數據洩露事件。

這裡的教訓是,沒有一個系統是真正安全的。一旦開始在中心化的服務器中存儲數據,就會產生有人竊取數據的動機。每一個系統都可以被破解

第三點,監控。

除了美國,還有其他國家的政府的社會徵信系統,可以利用收集到的公民信息給公民打分

這類似於信用評分的概念,覆蓋你的整個公民生活。如果你的分數太低,你可能會被禁止購買飛機和火車票等。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方向。

第四點,審查。

有了中心化的服務器,政府就很容易阻止對它們的訪問。

例如,土耳其近兩年來一直禁止訪問維基百科。因為,正如我們所知,維基百科是對國家安全的威脅。不光是政府,應用方(只要擁有對服務器的控制權)就可以對存儲的數據進行一系列的操控,比如一些社交平臺的屏蔽與封禁

第五點,數據丟失。

兩千年前,亞歷山大圖書館被焚燬。大火燒燬了我們歷史上成千上萬的珍貴文件。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人類的悲劇。然而,這種事情每天都在Web發生。

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你試圖訪問一個鏈接,卻得到一個404錯誤,鏈接斷開了,頁面丟失了。

一個網站的平均壽命大約是100天。每月,2%的在線鏈接會永遠消失。

Web1.0到Web3.0的革命演變,IPFS/Filecoin在其中的作用…


而Web 3.0,正是致力於修復上述問題。Web 3.0,將會為我們帶來三大變化:

貨幣將成為互聯網的固有特徵

經過漫長的發展,惱人的廣告成為Web的默認商業模式。值得慶幸的是,最近有一項發明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個發明就是比特幣。

比特幣革命

我認為,比特幣最終是否只是曇花一現並不重要。因為比特幣產生了雪球效應,會徹底改變我們對數字貨幣的看法。

比特幣帶來了兩大創新:它允許數字稀缺,歷史上第一次,我們可以創造既數字化又獨特的物品。它允許你在網上消費而不需要任何中介。

這兩項創新將為人們帶來價值互聯網。

價值互聯網

科技改變了每一種媒體。報紙、電話、電視、書籍、廣播、攝影、百科全書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社會的組成部分,但是,在過去的20年裡被科技完全改變了。

一夜之間,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免費、即時地發送信息。這完全改變了我們的世界。

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奇怪的是,不是我們經歷的技術革命。而是,儘管發生了這場巨大的技術革命,我們社會的其他部分卻奇怪地保持不變。

我們社會的組成部分在過去的50年裡幾乎沒有進化。很多沒有改變的東西都與價值有關。

正如Web 1.0和Web 2.0帶來了信息自由流動的爆炸,Web 3也將帶來價值自由流動的爆炸。

就像信息一樣,在未來的幾十年裡,價值的轉移將是全球性的,即時的,自由的,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的。

所以有一個瘋狂的想法,可以把我們今天使用的每一個應用程序放在Web上

今天,已經我們有了很多去中心化的應用。這是一場運動。在所有領域——無論是貨幣、銀行、支付、廣告、供應鏈——人們都在構建我們今天使用的應用程序的去中心化版本。

我們如何構建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呢?這是關於Web基礎設施本身的改變——Web基礎設施將有自己的原生支付層,其中包含像比特幣這樣的項目。

然後是像ethereum這樣的虛擬機。這些平臺將運行支持去中心化應用的代碼。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添加一個去中心化的存儲層。這將存儲應用程序所需的源文件,如圖像、視頻、文本等。在這方面,IPFS項目值得一提

Web1.0到Web3.0的革命演變,IPFS/Filecoin在其中的作用…


IPFS(星際文件系統)是由協議實驗室和Juan Benet共同開發的一個項目。它的目標是成為HTTP的替代協議。

從廣義上講,IPFS允許人們創建本地Web。這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想下載一張圖片,一般可能是會從雲端下載。而IPFS利用這些設備的網絡功能(如Wi-Fi)來創建互連網絡,使用IPFS,人們仍然可以從雲中下載文件,然後任何人都可以從我的設備中獲得該文件。

這帶來了很多好處。

1、抗審查。由於土耳其已經封鎖維基百科近兩年,黑客主義者創建了一個去中心化版的土耳其維基百科,運行在土耳其無法屏蔽的IPFS網絡上。這是一種創新,旨在解決審查的問題。

2、更持久。你從網絡中保存的鏈接,過幾年以後想要再次點擊,或許就會無法連接(有時候甚至不用好幾年)。然而,使用IPFS,我可以決定將這些頁面保存到我的設備中,任何人都可以從我的計算機訪問它們。即使YouTube或媒體消失了,只要世界上有一臺設備存有該文件,它仍然可以訪問。

3、此外,IPFS還有一個內置的版本歷史。這與Mac上的Time Machine等功能類似,也是當今許多軟件的流行功能。它允許你瀏覽以前版本的文件。這是直接內置到IPFS中的。這也是一個旨在解決數據丟失的項目。

用戶將對他們的數字身份和數據擁有更多的控制。這些創新應該有助於解決數據黑客和監控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