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狼兵是一種什麼樣的部隊?

浮沉於史


廣西狼兵崛起於明朝中期,是廣西壯族土司組建的一支地方武裝。明清時期,屢被朝廷徵發,用於平倭、平亂,而狼兵憑著自己的驍勇善戰,打出了赫赫威名,成為朝廷倚重的重要軍事力量,正如《明史》所言:“東南有急,輒調用狼兵”。那麼,廣西狼兵到底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呢?

一“狼兵”一詞的由來

早在民國時期,就有學者對“狼兵”一次的來源進行了考證,著名的歷史學家羅香林在其所著的《狼兵狼田考》一書中認為,“狼兵”應該是因“狼人”而得名,他研究了廣西地區的史料記載,在同治時期的《蒼梧縣誌》上發現有記載:“以其出自土司,故曰土兵,以其有頭目管之,故曰目兵,又以其多狼人,亦曰狼兵”。意思是廣西兵都聽命於當地土司,所以稱為土兵,而土司下面有各個頭目管理,所以也稱目兵,又因為廣西這個地方有很多狼人,這樣一來二去,就叫成了狼兵。

還有一種說法,也是歷史學家徐松石先生提出來的,他認為,狼兵一詞的來源應該與明朝時期廣西西部的一個少數民族--僮族(也就是今天的壯族)有關,僮族是嶺南土著,生性彪悍,不服管束,明朝時期,為了應付邊疆戰事,朝廷經常從廣西招募僮人入軍,對於那些已經歸化朝廷,並且願意參軍的僮人,稱之為“良僮”,而由良僮組成的軍隊,則稱為良兵。後來,由於這些良兵驍勇善戰,向狼一樣兇猛,稱呼慢慢變成“狼兵”了,所以狼兵是一種外人對廣西兵的稱呼,而不是自稱。

不管是哪種說法,有一樣是沒錯的,即“狼兵”一詞表達了廣西兵悍勇的形象。

二 “狼兵”的出現

廣西狼兵的出現最早可追溯到宋朝,南宋時期,范成大調任靜江府(就是今天的關係桂林),當時南宋還是以羈縻的方式對桂西實行管轄,他在靜江府任上所見羈縻州洞的情形時稱,土酋除了擁有世屬的家丁外,還有部分平民,並且從這些平民中中選取強壯者教以武技,稱為田丁,田丁與家丁總稱為洞丁,是土酋的全部武裝力量。元朝時期,桂西的這種地方武裝被保留了下來,明朝時期,這些土司(也就是土酋)歸附後,朝廷也同樣保留了他們的武裝,但是將他們編入衛所,形成土衛,所以這些土司既是地方上的掌權者,也是朝廷任命的衛所千戶。本來這些土司衛所兵只是代替官兵駐防,但是永樂時期這一情況發生了變化。永樂帝對交趾(今天的越南)大規模用兵,在廣西與交趾邊界的思明府、太平州等地增設土衛所,於是朝廷對桂西土兵的使用不止限於駐防本地,而是經常被調往動亂地區屯駐。

雖然朝廷還沒有對桂西等地實行直接的管轄,但是也和當地土司達成了協議,朝廷任命土司為官員,並且使他們的地位和權力穩固,作為回報,土司一定程度上交出兵權,允許朝廷徵發土兵,這樣,廣西狼兵就由地方武裝變成了政府武裝。

明朝中期,衛所制度崩壞,大批衛所兵逃亡,即使沒逃亡的,也淪為各個百戶、千戶的佃戶,甚至成了乞丐,毫無戰鬥力可言,朝廷不得不實行募兵制,沒遇到大的戰事,幾乎都要募兵。而廣西土兵就是一個主要兵源,以至於“凡有徵調全倚土兵”,不僅徵調頻繁,而且徵調人數眾多,常常是以萬計。

文獻記載,廣西土兵最早大規模的參與朝廷的軍事行動,是永樂年間平定大藤峽地區的“瑤亂”。大藤峽位於廣西桂平城區西北約8公里的黔江下游,是廣西境內最大最長的峽谷,明朝時期,是朝廷華南鹽運的樞紐。但是長期以來,大藤峽被瑤族佔據,他們強行收取鹽和日用品為

“通行費”,由此而阻斷了東、西水道交通。永樂十三年,朝廷調慶遠府(今天的廣西宜州市、金城江區等地)土兵,連同官兵一萬九千人,前往大藤峽進剿瑤人。

當時一名朝廷官員記載了這次軍事行動:

潯州切近大藤峽等山,猺寇不時出沒,劫掠居民,阻截行旅,近山多荒田,為賊佔耕。而左右兩江土官地方,人多田少,其狼兵素勇,為賊所憚。若選委頭目,起領前來,屯種帶近山荒田,斷賊出沒之路,不過數年,賊徒坐困,地方寧靖矣。

這是“狼兵”一詞正式出現在文獻史料中。景泰三年,于謙在給朝廷的一封奏摺中,對狼兵有更多的描述:

臣等訪得兩廣土人有號狼家軍者,驕捷健鷙,勇於戰鬥,涉險履危如行平地,蠻賊素所畏懼。……其土官衙門狼兵如果應合調動,就同武毅李棠等計議處置,或度量該管土官署職,量與賞勞激勸,可調狼兵若干,就將武毅等堪否任用,及起調狼兵緣由具實回奏以憑定奪。

于謙將兩廣土人成為狼家軍,並說他們身體矯健,驍勇異常,攀山越嶺如履平地,向來被蠻賊所畏懼。在這封奏摺中,狼家軍和狼兵都出現,而且指的都是兩廣土兵,此後狼兵這一稱呼開始流傳開來。

三戰功卓著廣西狼兵

明朝中期以後,狼兵的足跡幾乎遍佈全國,無論是在平亂、抗倭,還是北方戍邊中,都有廣西狼兵的身影,甚至到南明時期,廣西狼兵還在艱難的和清軍作戰。

1、戍守屯田

狼兵戍守屯田一般在廣西境內,主要任務是監視和鎮壓瑤、苗等少數民族的叛亂,比如上述的大藤峽戰役,就是狼兵參與鎮壓瑤人叛亂。嘉靖年間,太僕寺少卿殷從儉也曾建議徵調狼兵在古田屯戍。

“先年古田之寇雖時時出沒,然未敢深入由防守有狼兵也……宜擇調東蘭、那地、南丹三州土官,令親領精銳狼兵各一二萬名,給以行糧,資以嚮導,進據古田要害……照左江九司事例,授以巡檢職銜令其以夷治夷,屬之桂林府轄,則今日之獞寇,即他日之狼兵,納糧聽調與編民無異,古田永無患矣。上採行之。

可見,以狼兵來鎮壓其他少數民族,是朝廷一貫以來“以夷治夷”思想的延續。

2、抵禦倭寇

明朝中期,倭患嚴重,騷擾沿海居民,讓沿海百姓苦不堪言,到了嘉靖時期,倭患越演越烈,甚至有向內地發展的趨勢,當時官兵久疏戰陣,遇到倭寇往往一觸即潰,於是,朝廷調來狼兵參與抵禦倭寇。

其實,從正德四年開始,廣西東蘭、南丹、那地的狼兵就開始到沿海抗倭。正德四年,狼兵奉命出征廣東惠、潮,以韋正寶為代表的廣西狼兵約為3000人;正德八年至十一年,以韋虎臣為代表的廣西狼兵達5000多人再次奉命出征廣東雷州、海南島;嘉靖三十四年,以田州瓦氏夫人為代表的廣西狼兵6850人,投入張經組織和指揮的嘉興會戰,,,,

其中,東蘭州韋正寶、韋虎臣、韋起雲、韋應龍一家四代土司都曾奉命率狼兵到沿海一帶抗倭。正德4年,韋正寶在廣東九連山遭遇倭寇,被重重圍住,韋正寶力戰而死,麾下狼兵陣亡千餘人。消息傳來,韋正寶15歲的兒子韋虎臣立誓要為父親報仇,但是官軍都被嚇破了膽,誰也不敢主動出擊,韋虎臣只能率本部狼兵出擊,人人扎白頭巾,手持大刀梭鏢,衝向倭寇巢營,經過殊死搏殺,終於攻陷九連山倭巢,全殲敵寇。少年韋虎臣一戰成名,“虎臣狼兵”在東南沿海不脛而走,而倭寇對廣西狼兵,也是聞風喪膽。

3、抗清

明末清初之際,廣西土司毅然而然的站在了南明這一邊,隆武帝時期就曾多次徵調狼兵抵抗清軍,“手敕廣督平粵伯丁魁楚……再召狼兵七千。七千之兵,俱準支銷正項糧餉”。直到永曆帝時期,此時南明已經退居西南一隅,苟延殘喘,但是仍然有狼兵勤王的記載,“順治五年春正月,命大理評事朱宿坦諭廣西左、右江土司勤王,皆聽命”。廣西狼兵雖然素來驕橫,但是在民族危亡之際,始終沒有背叛明朝,而是堅定的和明朝一起抵抗清軍,直到明朝滅亡,這與吳三桂、孔有德之流的漢人叛臣形成鮮明的對比。


一卷青史


廣西狼兵這個稱呼,源於古代對廣西左右兩江及紅水河流域的原住居民的“俍人”稱謂。那麼這些“俍人”以狩獵保土為目的組成的私人武裝也就隨之被稱為“俍兵”。後來到了明代中期,官府對”狼兵”的稱謂實為“俍兵”的近音改寫。為什麼由近音的“俍(良)”改為“狼”呢?實有一語雙關的含義~

從秦代的抗秦歷史到明代中後期抗倭(袁崇煥也曾率廣西狼兵在福建抗倭)、抗清,廣西兵都在歷次抗擊外侵的重大戰役中突顯其出色強悍的戰鬥力。內部團結聽調,眾志成城,不出叛類。這樣的部隊,既由良好的兵源組成,又是作戰意志剛強的清一色廣西兵。所以稱之為能征善戰的狼,即謂之“狼兵”。

後世至解放戰爭時期,一直沿用這個稱謂。其強悍的戰鬥力併為國共日(軍)三方所認可共識。

縱觀廣西狼兵的戰史,凸顯一個優質兵源特點:吃苦耐勞,內部團結,機智善戰,堅韌強悍,不出叛軍。無論哪朝哪代,從來沒有叛敵投降的漢奸部隊,偽軍部隊。最著名的表現是十四年的艱苦抗戰過程中,沒有一支部隊降日或避戰,日軍曾三次企圖佔領盤據廣西,但能在廣西立足的最長時間不超過半年,最短的三個月即被迫撒離廣西,始終沒有能夠長期佔領廣西。日軍稱廣西狼軍為”中國最強部隊”,“鋼軍”、對廣西狼軍深為忌憚。盟軍顧問史迪威將軍稱廣西軍為“國軍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我軍則稱廣西兵為“桂軍是虎又是狼”。

這就是歷代廣西”狼兵”部隊的特質。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在咱們國家,都說廣西兵特別強悍能打,在近代的桂系軍閥在抗日戰爭中確實表現不俗,自古以來就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之稱謂。

美國將軍史迪威說過:廣西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

彭德懷元帥在紅軍時期也說了: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

由此可見,桂軍確實是非常能打的。

"狼兵"起源於明朝中期,是當時壯族土司組建的地方武裝。

"狼兵"主要分佈在廣西西北部以及貴州南部部分地區,由於作戰勇敢故稱"狼兵"。明代朝廷曾調遣"狼兵"到江浙一帶抗擊倭寇和鎮壓廣西瑤民起義。戰事結束後,"狼兵"被朝廷派遣到桂平一些邊遠山區的交通要道屯兵落戶。到了清代,"狼兵"主要用於幫助朝廷軍隊押送囚犯。


在明朝中期,也就是明英宗親征瓦剌的土木堡之戰後,明朝的精銳部隊損失很多,在後續的征戰中只能徵召一些地方武裝,從這時起原本是壯族或苗族組織的狼兵開始了強悍實力的展示。

在抗倭過程中,土司首領瓦氏夫人六七十歲領兵出征,由於能征善戰而屢建奇功,受到明政府的賞賜,而被授予二品夫人,成為一時佳話。

在後來的寧遠大戰中,袁宗煥率領6000廣西狼兵,硬是擊敗了當時最共1萬餘人防守寧遠最兇悍的滿清八旗軍13萬精銳部隊。

在1885年中法之戰中的鎮南關大捷,老將馮子才率領廣西兵大敗法軍!在北伐時桂系七軍被稱為鋼軍,表現了特別能打的一面。其僅用一個星期,就大敗吳佩孚的部隊,光復長沙,第7軍在國民政府北伐戰爭、軍閥混戰的時候幾乎從來沒有吃過敗仗。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廣西兵作戰勇敢,對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狼兵戰鬥力強悍是不爭的事實,但也有鬆散軍紀不嚴的一面,在明朝時期,就有記載,用狼兵必用狼將,否則很難管束,當年王陽明在剿匪的過程中就不用狼兵,就是這個道理。


華豎


廣西狼兵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其實廣西狼兵的說法,多源於民間,在歷朝歷代,官方是沒有明確定性的,當然能傳出狼兵的名號,肯定是有原因的,而我認為廣西兵之所以有狼兵之稱,離不開廣西兵在中國軍事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下面我便結合自己的看法,談一談廣西兵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廣西位於西南,地形複雜,有著十萬大山,因此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本身就有強健的體魄,而廣西土著人是很少的,也就是原居民不多,大多數人都是歷朝歷代的移民,甚至不乏北方人口的遷徙,因此北方和南方文化的結合,也使得廣西人尚武,這一點相比於東南江浙一帶,就有明顯的區別。

而在歷史上,廣西做為我國對抗東南亞各國的前沿陣地,在歷史上本身就發生過不少戰事,也使得這裡的人們對於戰爭不是多麼陌生,也由此廣西兵源很受古代朝廷看重。尤其在明末之際,大家熟知的抗清大將袁崇煥,他就是廣西人,而他帶領的兵大多都是廣西兵,並且於寧遠大勝六萬滿清鐵騎,堪稱明朝軍隊對抗後金政權最輝煌的一仗。



接著往後兩百多年,大家都熟知的太平天國運動,就是在廣西起事的,這支起義軍幾乎都是兩廣為骨幹,幾乎讓大清滅亡,不得不說一句,滿清人吃夠了廣西兵的苦頭。而廣西兵對於清朝也是有貢獻的,很多清朝名將都是廣西出身,像是中法戰爭中,廣西人劉永福的黑旗軍,這可讓法國佬吃盡了苦頭,算是讓外國人看到了我中華民族強硬的一面。

可是這還不算完,接著往後幾十年,清政府雖然沒了,但是民國開始了,而廣西兵則又開始在中國歷史上登臺,最著名的一支部隊,便是北伐桂系鋼七軍,從廣西一直打到了東北門戶山海關,我想這支軍隊行程上萬裡,估計走到那裡當地的百姓發現他們都是廣西兵,也由此民間慢慢開始流傳廣西狼兵的說法。之後桂系更是活躍在中國幾十年,勢力延伸到湘鄂皖等地,而當地百姓稱廣西部隊為狼兵,其實也很合理。



當然換個角度來說,其他地方之所以沒有像廣西一樣,士兵被稱為狼兵,原因很多,最關鍵的還是在歷史上缺乏出現像廣西這樣的軍政團體,因此沒有影響力。而廣西在近現代,像是太平天國起義,以及之後的桂系軍閥,都是廣西人為骨幹,他們活躍於歷史的舞臺,自然會將自己依靠的武裝力量也留在歷史的烙印上。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西北老張看世界


廣西狼兵——又叫做郎兵(具體是從明朝開始這麼叫的),當地口音的音譯慣稱,八桂大地的蠻兵自古以來都驍勇善戰,從戰國時的南蠻~秦折兵幾十萬、抗倭寇戰爭、明袁崇煥時期的關寧鐵騎主力一支、到現代的抗日戰爭都映襯著大地孕育的錚錚鐵骨。。。


笨豬222


別在吹我們廣西了 收龍眼


青山蔗地


網上胡吹的,廣西有狼嗎?就問你有狼嗎?就聽過玉林有狗!

名字不是胡起的!聽過東北虎,西北狼,

廣西只有猴子!!

吹牛逼,搞傳銷那套拿來自吹,我國只有這個省這麼不要臉!!他們說的話,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要信!😂


sjtuer\n


這是唯一支在其他地方派系軍隊求自保時,尚一直盯著蔣介石寶座的軍隊。


叫什麼不重要50124371


昰一支由漢人主導的多民族組成的軍隊


有乜好介紹


和統帥有很大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