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小公司除了員工工資損失外,業務都可以延後,為什麼要裁員或者解散?

劉一陽


法律框架內解決就好,解不解散,同不同意,各自考慮,誰也不用指責誰,選擇而已


ajaxchen1


因為很多項目都停滯了,為了度過這個最艱難的時候,我分別和部分員工商量,他們在家休假公司每月發2000生活費並繼續繳納社保,等情況好轉再補發這幾個月的工資,結果立刻有人說雖然休假但必須發原來工資的八成不然就要去告我。這就是很多人寧願解散公司也不想再扛的原因吧,太寒心了!


雲橫秦嶺304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在剛畢業時創過業,做過10個月的老闆,結合當時我的心態,這個問題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老闆裁員或者解散的心態:忍痛割愛尚且能活,不變則必死無疑。

具體的解釋是:誰也不想裁員,讓公司縮小,但沒辦法,沒足夠儲備金耗下去,再耗下去,可能公司要關門倒閉,在倒閉和縮小之間,老闆只能選擇後者。至於解散,也同理,已經虧損負債100萬了,不解散可能要負債1000萬,100萬還容易東山再起,要是欠個1000萬以上,公司還不能起死回生,那這輩子可能就麻煩了。所以做老闆的只能選擇解散。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長遠的利益。

老闆難啊,員工也難,都難啊!


創成職場頻道


沒有當過老闆的人,可能很難體會老闆的心酸,雖然公司很小,日常的開支會小得多,但你要知道,小公司的現金流也會少很多,在面對各種風險上,小公司的抗風險能力要更差。

一、不上班期間,僅是工資成本就有可能壓垮一家小型企業

題主想說的意思是小公司各種成本相對較少,最大的開支就是員工工資,除了工資損失以外,其他方面的損失非常有限,不至於裁員或者解散。這麼想其實就大錯特錯了,小公司的唯一開支可能真的只有員工工資,但他們的現金流是非常有限的。

每個月的工資都要等到上個月的貨款收回來才能發放,收不回來就沒有錢發工資。如果沒有現金流進來,很多小公司賬上的錢只夠企業維持1-3個月的生存。對於本來經營狀況就不好的那些小企業而言,他們可能只能維持不到1個月的生存時間。

這個時候遇到了疫情,一下子就休息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那肯定是會倒閉的。所以,才會有不少公司和員工商量疫情階段只發基本工資,甚至是不發工資。

二、再小的公司,成本也不僅僅只有工資

首先,你要明白,公司的工資成本遠高於你們到手的工資,因為公司還要幫你們繳納五險一金。除此之外,比較大的成本是辦公場地的成本,尤其是餐飲業,飯店的租金是最大的成本,KTV也是同樣的道理,即便停發所有員工的工資,僅是房租成本就能夠讓企業喘不過氣來。

三、企業不是慈善機構,裁員不是一定要等企業活不下去才進行

疫情期間,很多小型企業可能能夠保證自己的生存,但這不代表就不能裁員,企業不是慈善機構,很多行業因為疫情,訂單量明顯減少,工作量也明顯較少,以前可能需要100個人才能搞定工作,現在也許只需要50個人就可以搞定工作。100個人公司能夠養活,但畢竟有50個人的工作量是多出來的,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裁員當然也就順理成章了。


八魚先森


小公司如果延後開工只是損失員工工資,老闆真的是要笑醒了,我相信題主絕對是公司裡面的最底層,連個小主管都不是,所以才會說出這麼幼稚的話!

就拿10個人的小公司舉例,每人工資到手3000塊。你以為老闆只需要付出3萬塊工資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3000塊工資,老闆至少需要幫你繳納700多塊的五險,疫情期間也不是所有的房東都是那麼好說話的,場地費一樣要繳納!你可以到市場上去了解一下,普通的寫字樓一平米是50到60塊錢一個月,按100平算,又是5,6千塊錢出去了。這些成本就快五六萬了,公司一個月能賺五六萬嗎?

你要說房東不好說話你可以換,但你有沒有考慮過換場地意味著要重新裝修,就普通的刷牆鋪地板,做幾個隔間就又要好幾萬!還要去改營業執照的信息,更加麻煩!

這真的是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

小公司之所以叫小公司,就是因為業務不大,一單2,30萬的生意,賺個幾千塊都算多的了,別不信,你可以自己算算成本。

小公司業務本來就不好找,很多小公司都是在夾縫中生存,靠的是單量上來才有利潤,開年是業務最多的時候,很多公司就靠開年這一兩個月拿到今年的單,你延後別人不延後,今年大家都喝西北風羅

做人要懂得感恩,疫情期間老闆已經給你在家休息一個月了,還正常給你工資,你還想怎麼樣?要讓老闆白白養你到五六月份疫情完全結束你才肯出門嗎?

那換個說法,你來上班不給你工資,你也就損失工資,為什麼你又不幹呢?


職場新人王小明


問這個問題的人,突然讓我理解了,員工和老闆,真的是溝通不來的兩類人。

只是員工工資的損失?如果開企業只是發員工工資這麼簡單,誰還願意打工啊。

01

工資只是企業總支出的一部分,甚至都不是支出大頭

企業的成本支出,是有多方面的,工資只是其中的一塊而已。

除了基本工資,對員工方面來說,至少還有福利費的支出。

此外,公司的貸款利息、場地租賃費、水電物業費等等,每一項都是公司,即便不開門營業,也要支出的。

一旦情況不秒,企業長期不能開工,每天就只有純支出,毫無收入。這給到企業的壓力不可謂之小。

02

即便復工,企業一時半會也恢復不了元氣,還是可能被拖死

企業從來不是個體,企業要生產,但得有訂單才行啊。在這種大環境下,每家企業都在尋求自保,又有多少單子往外拋呢?

企業沒有訂單,就沒有收入。沒收入不說,還要支付各種固定支出。

時間拖得越長,企業資金的差額只會越大。如果企業管理者已經預判到現在裁員或解散公司是最好的選擇,絕對不會猶豫著拖下去。

企業現在想到的,只是如何止損,而不是想辦法賺錢。先能活下來,才可能賺錢。活不下來,其他都不要想了。

03

決定解散或裁員,本質是一個多方面因素的綜合決定

我們剛剛說到的問題,只是關於錢,不論是工資還是收益,但企業管理者做出決定,絕對不會僅憑這一點就給出判斷。

返工後行業行情的預測、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甚至管理者自己對企業發展的信心,都會成為決策制定的重要因素。

所以說,不是管理者,就不會操心管理者那些事,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單純的想問題。

那既然是被管理者,就管理好自己,不要成為被犧牲的那群人之一,就好了。

我是@次等大叔,豆瓣讀書認證作者。著有《從零開始學招聘》,合著《HR軟實力》,頭條等多平臺簽約作者。10年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經驗,擅長生涯諮詢、職業規劃與心理輔導。歡迎關注,為您解惑!

次等大叔


你沒當過家,是真不知道老闆的不易啊!也許真正等你創業當老闆的那一天,再朋友危難的時候,你就可以理解這個問題。

我有個朋友,也是開了家小公司,創業三年時間。

在這三年裡頭,其實他日子就很難熬,尤其是過去的2019年這年,業務萎縮很嚴重,企業處於虧損的邊緣。

他本想著2020年好好打個翻身仗,可偏偏春節後來了一場新冠肺炎!他的公司停工停業,員工的工資還得繼續支付。

猶豫再三,他還是決定把公司解散了,等經濟恢復以後再考慮。

站在他的角度,我非常理解這樣的做法,在外人看來也許是他不人道,沒有擔當,可作為一個老闆的身份,我知道他有太多的苦憋在心裡。

下面,結合這個話題,我說幾點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分享討論。

一、小公司不像大公司,抗打擊能力弱

我工作這些年,在幾十人的小公司待過,也在上萬人的大集團待過。

要說小公司和大公司的區別,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小公司太弱不禁風了,抗擊打能力弱。

第一,規模上差距大

小公司無論是業務規模、資產規模還是人員規模,都和大公司差距較大。

比如我當年待過的那個創業公司,一年的營收也就幾百萬,而最近我工作的這家國企大集團,一年營收高達幾百億。

至於淨資產、利潤總額等這些其他指標,也是類似的關係。

所以你可以預料,肺炎疫情持續若時間久,誰可以支撐的更久?

第二,資源調度差距大

資源調度和規模自然也有關聯,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拿銀行授信來講。

如果一家企業淨資產高,營收規模大,利潤也好,那麼危機時它也容易獲得大銀行的信貸支持。

最有說服力的就是前段時間西貝集團董事長賈國龍在朋友圈的“賬上資金僅夠支撐三個月”的說法,引起廣泛關注後,很快便得到了銀行幾個億的貸款。

二、小公司即便只有人力成本,也支撐不了太久

首先,我想說的是,辦一個公司,不可能只有員工工資這一項支出。

如果你要是簡單這麼理解,我只能說你太不瞭解當老闆的不容易!

公司的成本支出裡頭,人力成本的確是很重要的一項,尤其是服務性的行業,但是人力成本並不單純等於工資,還包括社保、公積金、福利等。

此外,公司還有各項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比如辦公租金、水電費用等。

如果明白了這一點,你就知道疫情導致公司停擺的影響有多麼大,我拿數據來給大家計算下。

比如公司有10個員工,平均1個人工資為5000,那麼一個月總工資為50000元。

還要計算社保費用,社保公司部分約為工資基數比例的30%,也就是社保要負擔15000元。

接著是公積金費用,比例是12%,也就是公積金繳納公司要承擔6000元。

上述三項合計,一個月至少人力成本就得71000元之多!

其次,即便一個公司只有人力成本,對規模小的公司來說,也是難以承受之重。

我就認識一些小公司的老闆,他們經常告訴我賬面上的現金流是很少,平時業務週轉不過了要麼小額貸款要麼自己個人墊付,直到公司業務回款以後才有可能現金流充裕。

但是員工的工資、公司的房租這些,每個月還需要剛性兌付的,一點含糊不了。

所以,疫情期間,對於賬上沒錢的小公司來說,光是“養”著員工就可能要讓老闆愁白了頭髮!

三、老闆是開公司不是搞慈善,當沒有利益的時候解散或裁員就是出路

我們考慮這個問題,一定要學會站在老闆的角度思考。

如果你是老闆,面對這樣山窮水盡的情況,你會怎麼做?要不要賣了自己的房子去賭一把?

我想大概率你不會這麼做。

因為你很清楚,你開公司是為了要賺錢,不是為了搞公益慈善的。

所以任何人站在道德的高度來批判老闆們,我覺得是不合適的。

如果一個老闆明知道自己的企業受到疫情影響,今年肯定支撐不下去或者目前已經掏空了,還要去維繫公司,自己的錢可能就會打水漂,換不了什麼回報。

這種情況下,要麼就是降薪裁員,要麼就是解散。要考慮其他出路實在太難了!

有人會說:17年前的劉強東和馬雲能做起來,為啥現在的老闆們不行呢?

我想說,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馬雲、劉強東的,大部分小老闆都沒有這樣的戰略格局,能實現自己一點小目標就不錯了。我們也不能指望他們都是救世主。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思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作者:丁路遙知事,公眾號:竹節先生。頭條簽約作者,職場教育領域營銷號排行榜前十,2019年度職場領域十大頭條號,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企業管理諮詢顧問,資深職業規劃師,擅長個人職業諮詢與心理諮詢輔導。歡迎點擊關注我。

丁路遙知事


你看到的單方面的,員工的工資只是支出的一部分,而普通的工商企業最常見要繳納如下費用: 工資、社保費、公積金、租金、物業管理費、水電費、電話費、寬帶網絡費、快遞費、停車費、加油費、路橋費、汽車保險費、汽車維修費、差旅費、審計費、業務招待費、職工福利經費、培訓費、廣告費、辦公費、諮詢費、勞務費、印刷費、工會經費、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各項稅費等等。

而作為小公司,其中工資、社保、公積金、房租租金、物業管理、水電費、寬帶費用等這些是每月必須要支出的,但是受疫情影響,又沒有收入,但是每天都必須要支出,沒有多少企業能夠支撐得住。

為什麼要裁員或者是解散?

1.業務無法開展,只能解散減少損失

疫情對於小公司來說,影響還是比較大,員工無法復工,即使是能來複工,在業務上也是影響比較大,當公司業務受到影響時,首先第一步就是會留住核心人才,其餘的就會裁掉。

也有項目因為受到疫情影響結果在半路夭折了,那麼整個團隊就會被解散。

2.資金出現困難,入不敷出

公司裁員或者是解散,肯定是公司沒有錢了,沒有收入每天還要承擔一大筆開支,本來就是小公司,在平常資金就已經緊張,因為有業務,可以勉強撐下去,但是現在業務無法開展,還要支付租金,社保公積金等,入不敷出,直接解散。

3.斷臂自救

企業在困難的時候,會首先想到的是裁員,斷臂自救,也就是留住幾個核心人員,減少開支,先讓企業活下去,活下去之後再考慮發展的問題。

關注懂職場,與你一起共同成長,歡迎大家點贊,關注加評論,你的認可是我前進的動力

懂職場


這個問題你想的太簡單了,這次疫情的爆發不僅危及每一個人的生命,也危及到每一家公司和企業的生存,不僅如此,這一個階段也是對每一個創業者和個體戶以及中小企業老闆的一次新的挑戰,中小企業除了員工的工資損失以外,其實還有很多你看不到的隱性風險,這些都足以讓企業致命。


第一,企業的現金流管理能力決定了它能活多久,而這個現金流不僅是員工的工資,或者是業務的延後就能夠控制的


對企業來說,它的現金流應該包括房租成本,員工成本,甚至還有些銀行利息成本,這些成本要麼通過以你的盈利來支付,要麼通過賬上已有的現金來支付,所以所以說企業的現金流不僅僅是要支付員工的工資,還有多種的開支。

為什麼說業務延後,或者是按時支付了員工的工資,企業也可能面臨裁員或者倒閉的一個風險?

因為現金流管理,不是說你現在存了多少錢,而是你的固定成本開支和收入之間的收支平衡關係是否合理。

比如說如果一個老闆一個月什麼錢都不需要花,那本質上他也不需要有什麼現金流,但是如果你每個月固定要花十萬塊錢,哪怕你一個月只能賺九萬塊,你的現金流依然是負的,這個就比較危險了。這樣的話,時間越久,那麼就會越導致這個企業的經濟不運轉,資金不流動,這就是經濟危機。


第二,看起來員工工資不算什麼,業務也可以延後,但很多中小企業都為自己加了槓桿


其實除了員工的工資以外,還有企業的一些運營成本以及店鋪租金等等,如果企業在現金流不充沛的情況下,盲目擴張開了很多分店,很多老闆想多元化進業務,實際上這是像炒股加融資一樣給自己加了槓桿。


因為業務擴張一定會更快的吃掉現金流,分散精力,如果外部環境還好,或許還可以扛一下,但一旦遇到像這次瘟疫一樣的危機,就會放大風險。


第三,當社會上大多數公司都癱瘓的時候,也沒有任何其他的中小公司能夠倖免


有些人可能會說這種社會危機,就除了員工的工資,有點影響以外,業務也可以延後,對公司本身沒有什麼影響,對實體經濟的企業產生影響,這些企業也可以把業務放到線上去呀,而且那些不需要店鋪的公司,那影響就不大了吧?


其實這種想法也不對,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因為一個社會上大多數公司都在癱瘓的時候,就沒有任何機構能夠倖免,就像當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現在社會的分工都是高度協調細分,各自分工就像流水線上的作業一環扣一環,如果沒有生產,誰敢消費?如果沒有消費,經濟的各環節也會崩潰。


所以說一個企業的裁員或者是解散危機不僅僅是員工的工資,還有業務的延後,這麼簡單,你要從大的格局來看。


歡迎關注@彪悍貓先生,多年上市公司經驗,資深媒體人,設計師,每天分享職場乾貨,讓你一路逆襲

彪悍貓先生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如果已經涉及到裁員或者解散,那影響最大的一定是預期。對市場、業務、現金流等綜合的預期,導致企業對未來持有比較悲觀的態度。所以,企業所受到的影響一定不僅僅是工資,在我看來主要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 現金流確實緊張

一般中小企業的現金流不會超過3個月,有些甚至更低。而現在對於現金流又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所以只能選擇裁員或者解散。

② 對市場恢復缺乏信心

可能現金流確實還可以撐一段時間,但是企業預計,市場在短時間內可能無法完全恢復,現在的餐飲、旅遊和線下培訓行業就是如此。所以企業需要做好過冬的準備,甚至選擇暫時退出市場。

③ 固定成本高企

受影響最大的,一定是固定成本很高的企業。固定成本一般包含員工薪酬、房租、服務器費用等等每月需要固定支付的費用。如果一個企業固定成本太高,那麼即使沒有任何業務,他每個月也需要支付很多的錢。那麼所有這些成本里面,員工薪酬是最好處理的,所以,企業往往會優先選擇裁員解決問題。

④ 確實藉機裁員或降低成本

當然,不排除小部分企業藉機裁員。現金流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公司認為人效不夠,借這個機會執行原本就有的裁員計劃。

總之,企業一定是從他的投資回報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他需要認為保留這個人或者團隊是有價值的。所以真正的主動權不在企業身上,而在於員工自己身上。

如果這個員工工作積極或者對於企業有較大的價值,別說是一個月,就算半年,只要企業不倒閉,他也不會被裁掉。所以,現在大家要做的就是,如果公司已經安排在家辦公,一定要努力工作,積極響應,主動承擔

,這樣你才會成為那個真正需要的人。(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