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可能都有一個標籤,可能是景點、名人等等,你會用哪一個標籤來介紹你的城市?

青竹泛舟


大家好,我很喜歡旅遊,我住的也是一個旅遊城市,那麼接下來我來介紹一下看大家是否能夠猜到:

1.這座城市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

2.有國家5A級景區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秦始皇兵馬俑;

3.有一個套餐叫涼皮、冰峰、肉夾饃。

就說這三個標籤吧,這三個提示,從第一個可以馬上確定中國的四大古都,但在第二個提示相信大家已經猜出來我的城市了。

你知道我是哪座城市的嗎?

評論區告訴我😊

如果覺得回答的不錯,快來給我點個贊吧!

你的支持是對我莫大的鼓勵~


紳士靚仔


我是江西上饒人,我會用“旅遊”這個標籤來介紹我的城市。

上饒東聯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處於長三角經濟區、海西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三區交匯處。有“上乘富饒、生態之都”、“八省通衢”“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上饒名山勝蹟眾多,早在唐朝就已經是旅遊勝地,歷代官臣名流、文人墨客留下的觀光遊記、詩詞歌詠數不勝數,境內擁有豐富的山水景觀、紅色革命遺址和古色文化遺存。

上饒先後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2018年度《中國國家旅遊》最佳生態旅遊目的地。

上饒擁有世界自然遺產2處,國家重點5A風景名勝區3處,國家4A級旅遊景區35個,旅遊資源相當豐富,山清山、婺源、龜峰都在上饒,所以我用“旅遊”這個標籤來介紹上饒最合適不過了。


非凡時光


北京的標籤:故宮、天安門、天壇、長城。

故宮,世界上最大的宮殿。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天安門,中國第一門。

天壇,1 祈年殿的造型美;2 祈年殿的三重簷攢尖頂的造型少見,具有高辨識度;3 祈年殿是著名的古建築,能夠反映北京的歷史積澱;

4 但它的造型簡潔明快,很容易抽象成各種符號。

長城:世界人都知道。不到長城非好漢。



一個人窮遊北京


“太湖明珠”。相信大部分人聽到這四個字第一反應就是無錫。無錫被稱為"太湖明珠",太湖屬於無錫。在我第一次去無錫買第一張之前,我一直是這樣認為的。我打開地圖之後發現不是這麼回事。原來,太湖周圍一共有四個城市,分別是無錫,蘇州,湖州,常州。太湖總面積約2400平方公里,大概相當於四個新加坡(不是太湖太大,是新加坡太小[大笑])。其中蘇州佔據整個太湖面積四分之三,湖州只管理湖州界沿湖縱深五十米範圍,常州象徵性佔據了一點,剩下不足四分之一歸於無錫。從地圖上看上去,蘇州佔據了太湖絕佳的位置,蘇州太湖山水相依,太湖最大的東山島,最大的西山半島遠離市區,環境優美,並且擁有太湖特色的黑色的民居,據說黑色的房子夜晚不容易被湖匪發現。也許是蘇州旅遊資源太過於豐富,眾多的私家園林,水鄉古鎮,保存相對完好的古城,都是聞名海內外的精品景點,太湖確實難以得道重視。而同屬於吳文化發源地的無錫,傳統的旅遊資源也不少比如錫惠公園,寄暢園,古運河,蠡園,梅園,薛福成故居等,但是總覺得缺少一道"硬菜",於是把太湖當成了美玉,精心的雕琢。太湖無錫區域同樣是依山傍水,有一個傳統的近代山水園林:黿頭渚。裡面的燈塔和包孕吳越的石刻是有些歷史的古蹟。僅靠這些,無錫牢牢抓住郭沫若給黿頭渚題的詩: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把它作為廣告一有機會就宣傳。同時邀請日語作曲家中山大三郎為無錫創作歌曲,修太湖大道,建太湖新城,太湖廣場,太湖飯店,品太湖三白,把太湖宣傳到極致。機會既是時代賦予的,也是自己抓住的,無錫在九十年代抓住了兩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把太湖的宣傳推上了時代的巔峰。一個是太湖邊無錫影視城的建設,唐城三國城水滸城的成功建設一度讓遊客趨之若鶩,當然也有失敗的,比如統一嘉園和五大奇觀城,有機會再細說。另一個是靈山大佛的建設,在很多人反感佛教貪大求洋的年代,硬是把靈山大佛建成了精品工程,成為太湖沿線最有人氣的景點沒有之一。近年在太湖畔興建的拈花灣小鎮,區別於江南所有的水鄉古鎮,以奈良建築風格為背景,以禪為主題,給人耳目一新之感。一系列圍繞著太湖產品的開發,最終使太湖明珠的稱號名至實歸。當然了,無錫並不是只有太湖響亮,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無錫人均GDP仍然是散裝的江蘇第一名,太湖的內湖:蠡湖也越來越受歡迎,沿線除了蠡園都是免費遊覽。梅園在懷念著無錫榮氏家族三代的輝煌。惠山古鎮以祠堂文化為主題改造的相當成功。天下第二泉一邊回憶著煮茶的記憶,一邊訴說著二泉映月主人阿炳傳奇的一生。當然也有遺憾,五大奇觀城的爛尾。太湖水質有待提升。清明橋街區改造之前去參觀恍若隔世,改造後雖遊客眾多但是那種感覺已經找不回來了。太湖仙島離仙很遠。全心全意的小天鵝前面也加上了"美的"兩個字,不過胖嘟嘟的惠山泥人始終用充滿溫情的微笑迎接每一位遊人。醬排骨,水蜜桃依舊甜到心底。一眨眼離開無錫已經九年,在無錫讀書的歲月裡,真是留下了太多了的記憶。








泊客旅行君


“一城宋韻半城水,八朝古都千古韻”。相信還沒等我說完,您就知道這句話說的是哪裡了。對,就是河南開封!

這是我拍的開封市2019年第37屆【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的一個菊花展臺。“一城宋韻半城水”這句菊花節城市標籤語

既富有詩意,又一語雙關

一城宋韻

八朝古都開封,是全國曆史文化名城,有4100多年的建城建都史,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城市。

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用五米多長畫卷,詳細描繪了宋朝時期都城東京汴梁(開封)的全貌,再現了當時世界上第一大都市的繁華盛景。

開封作為全國曆史文化旅遊名城,有著深遠的宋文化影響,一城宋韻風格是打造開封宋文化旅遊特色的理念

半城水

半城水是開封作為“北方水城”的貼切寫照,開封地處黃河之濱,河流湖泊眾多。

龍亭湖,包公湖,鐵塔湖像閃亮明珠散落在風景名勝區;大宋御河水系像綵帶在城市中心環繞;新區汴西湖彰顯著現代都市氣息。

開封正在大規模修建的“一渠六河”水系工程已具雛形。“一渠六河”工程旨在還原開封城清澈的河水,綠樹成蔭的水岸,美麗如畫的水景花園,讓開封城的水貫通起來,靈動起來!

開封,今生您一定要來的城市。

開封,我生活的家園,我熱愛的安靜小城,她樸實無華,她與世無爭。

一城水韻半城水,八朝古都千古韻“,開封,今生您一定要來的城市。


夢紅MH美好


兵馬俑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國第一個規模宏大、佈局講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寢,現存陵冢高76米,陵園佈置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公里,外城周長6.3公里。陵冢位於內城西南,坐西面東,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始皇陵建築群的核心,目前尚未發掘。

據目前的考證,秦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1.5公里處,普遍認為秦始皇兵馬俑位於秦始皇陵的外圍,有戍衛陵寢的含義,是秦始皇陵有機組成部分。











行走的旅行與攝影


皇家園林"避暑山莊就是我們這座城市的標籤。承德避暑山莊又稱熱河行宮。佔地560㎡,相當於兩個北京頤和園,八個北京故宮。對於世界各地保存到皇家園林而言,堪稱世界之最。

環繞避暑山莊婉蜒起伏的宮牆長達萬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避暑山莊藉助自然和野趣的風景,形成了東南湖區、西北山區和東北草原的佈局,共同構成了中國版圖的縮影。宮殿區建於南端,是皇帝行使極力、居住、讀書和娛樂的場所,至今珍藏著兩萬餘件皇帝的陳設品和生活用品。避暑山莊這座清帝的夏宮,以多種傳統手法,營造了120多組建築,融匯了江南水鄉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為中國皇家園林藝術薈萃的典範。

"周圍寺廟由博仁寺、博善寺、普樂寺、安遠廟、普寧寺、普佑寺、廣緣寺、須彌福壽之廟、普陀宗乘之廟、廣安寺、羅漢堂、殊像寺等12座金壁輝煌、雄偉壯觀的喇嘛寺廟群組成,環列在山莊外的東部和北部的山麓,共佔地47.2萬平方米。每處寺廟都象一座座豐碑,記載著清朝統一和團結的歷史。這些寺廟的建築風格使漢、藏文化藝術融於一體,寺廟殿堂中,完好地保存和供奉著精美的佛象、法器等近萬件,共同構成了十八世紀中國古代建築富於融合性和創造性的傑作。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是一個緊密關聯的有機整體,同時又具有不同風格的強烈對比,避暑山莊樸素淡雅,其周圍寺廟金碧輝煌。這是清帝處理民族關係重要舉措之一。由於存在眾多群體的歷史文化遺產,使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成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十大名勝、全國首批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和四十四處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

乾隆朝定名的36景是: "麗正門勤政殿松鶴齋如意湖 ",青雀舫綺望樓馴鹿坡水心榭;"頤志堂暢遠臺靜好堂冷香亭","採菱渡觀蓮所清暉亭般若相;"滄浪嶼一片雲萍香泮萬樹園,試馬埭嘉樹軒樂成閣;宿去簷澄觀齋翠雲巖罨,畫窗凌太虛千尺雪;寧靜齋玉琴軒臨芳墅知魚,磯湧翠巖素尚齋永恬居;亭臺軒榭各有千秋,非常值得一遊。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承德避暑山莊旅遊的最佳時間。承德避暑山莊是名副其實的避暑勝地,山莊內正常溫度比莊外要低3-5度。此外,山莊內的荷花也是極富盛名,7、8月份荷花滿池塘,一直開到9月末。山莊的荷花與其他地域的荷花很是不同,開的早,敗的晚,特別值得一看。避暑山莊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5月份是防火封山的季節,這個時間不能上山。

"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山莊的建築佈局大體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苑景區又可分成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三部分。內有康熙乾隆欽定的72景。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築一百餘處。是中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避暑山莊興建後,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時間在此處理軍政要事,接見外國使節和邊疆少數民族政教首領。這裡發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重要遺蹟和重要文物,成為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最後形成的歷史見證。






四季皆春


我是武漢人,在大多數人看來,武漢最有名的標籤應該就是黃鶴樓,但那畢竟只是一個重建的仿古建築,它無法承載武漢更為厚重的燦爛榮光。

如果要我推薦,我會推薦位於漢陽龜山腳下、月湖之濱的“古琴臺”。古琴臺始建於北宋年間,重建於清朝嘉慶初年(1796年)。這處遺址景點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大父俞伯牙(實為楚人)和楚國樵夫鍾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傳奇。

古琴臺不僅僅是一個景點,它所蘊含的“知音文化”才是武漢乃至湖北最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符號。為什麼這樣說呢?“知音”的含義大家都懂,小到人與人之間的深厚友誼,大到國與國之間的友誼。比如說我們國家推出的“一帶一路”政策,不就是在全球建立知音聯合體的最好詮釋嗎?當初張騫出使西域、鄭和下西洋等壯舉,不都是知音文化的真實歷程嗎?就連美國宇航局發射的無人探測飛行器“旅行者一號”都把“高山流水”的中國古曲帶上了太空。

知音文化的精深內涵無比博大,孕育了知音文化的古琴臺理當為我們頂禮膜拜。

外地好朋友來武漢,我第一個介紹的武漢標籤一定是古琴臺。






四眼胖胖俠


你好,很高興認識你,我的家鄉在山東省,山東最有名的城市是泉城。

濟南泉水之所以多的原因:就是地質結構和地理環境所構成的。濟南從地勢上講,可是概括為:南高北低,南部為泰山山脈傾斜的山區和丘陵,到達市區後變為山前傾斜平原和黃河沖積平原交接帶,高差達500米左右。濟南的南部山區地層結構為寒武系和奧陶系石灰岩岩層,岩層呈3-15度傾角向北傾斜。這些可溶性灰巖,經過多次構造運動和長期溶蝕,形成大量地下溶溝、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為能夠儲存和輸送地下水的脈狀地下網道。泰山山脈和南部山區等到大氣降水後,大量的地表水滲入到地下,沿溶溝、溶洞、暗河等地下網道由南向北潛流。而濟南市區北部為燕山期輝長岩——閃長巖侵入體,巖質堅硬,為不透水岩層,潛流的地下水到此受阻,大量匯聚,在水平運動強大壓力下變為垂直向上運動。大量地下水穿過岩溶裂隙,奪地而出,形成眾多形態各異的天然湧泉。

這就是我的家鄉濟南,趵突泉和泉城廣場,泉城廣場充分體現了“講究開放、崇尚穩定”的齊魯文化和“群眾性、文化性、娛樂性”的特點,結合城市風貌與人文景觀,創造濃郁泉城特色,延續齊魯文化淵源,展現禮儀之邦風采,希望能幫助你,再見。


茜霖快樂成長


我生活的城市是廣西南寧,有著中國綠城的美稱,地標是朱槿花🌸樣的國際會展中心,一年一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和投資峰會在這裡舉行,是中國與東盟國家貿易的窗口,南寧城市不大,但一年四季綠樹成蔭,街道乾淨整齊,南寧人包容性很強,無論你是哪裡來,都是南寧人!如果要我用一個標籤來介紹她的話,我用“禮讓斑馬線”,在南寧街上,斑馬線前車讓人,是一道比任何風景都靚麗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