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之魂”魯迅先生葬禮,16大佬擡棺,國母、北大校長為其移靈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

在歷史的長河中,湧現出過許多英雄人物,這些英雄人物在擁有一定的成就後都會被尊以一定的稱號,然而在這些英雄人物中,被尊稱為“

民族之魂”的人物卻只有一個,那就是魯迅先生。

“民族之魂”魯迅先生葬禮,16大佬抬棺,國母、北大校長為其移靈


命途多舛,後又被包辦婚姻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為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生於浙江省紹興市的一個書香世家

魯迅開蒙極早,在六歲時就開始了其讀書之路。而魯迅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與其他家庭有極大的不同,當其他父母要求孩子學習《四書》《五經》等儒家倫理綱常之書時,魯迅的父母反倒注重魯迅興趣的培養,讓魯迅根據自己的意願來選擇閱讀的書,所以魯迅在兒時就已涉獵諸多類型的書,比如像《山海經》這樣的志怪小說等,而魯迅先生後來的成功也離不開他年幼時期的文學功底。

“民族之魂”魯迅先生葬禮,16大佬抬棺,國母、北大校長為其移靈

偉人的命運總是多舛的,在魯迅先生十三歲時,其祖父因行賄而被收入獄中,其父也因此事急火而攻心,於兩年後溘然離世,於是周家便家道中落了。

在周家還是名門望族時,親戚鄰里們對周家敬重而親切,而在周家家道中落後,昔日的親戚鄰里便開始對周家冷眼相對。

年少的魯迅難以接受如此沉重的打擊,他開始變得沉重抑鬱,他的心裡埋下了一顆憤世嫉俗的種子,這也是他能夠寫出許多深刻文章的一個重要原因。

“民族之魂”魯迅先生葬禮,16大佬抬棺,國母、北大校長為其移靈

1902年3月,長大成人後的魯迅選擇東渡日本求學,他先是在東京的弘文學院學習日文,後又進入仙台的醫學院學習醫術,再後來他便在東京潛心學習德文。

在剛到日本沒多長久後,魯迅收到了一封家裡的來信,信中說道母親已為魯迅約定了一門婚事,要求魯迅迅速回國結婚。當時的魯迅正是一個熱血的有志青年,在日本的學習生活又讓他對祖國的封建禮教厭惡至極,所以魯迅堅決拒絕與一個素未謀面且沒有感情基礎的女子結婚。

在魯迅堅決拒絕結婚的信發出後沒多久,他便收到了一封母親病危的信,讓他速速回家。魯迅便著急忙慌收拾好行李歸家,而當他回到家之後,他才發現這一切都是母親為了讓他結婚而安排的一個騙局。

“民族之魂”魯迅先生葬禮,16大佬抬棺,國母、北大校長為其移靈

有心無力的魯迅雖然認命接受了這段婚姻,但潛伏在他心底的渴望自由的小獸仍在蠢蠢欲動。於是在結婚後的第四天,他偷偷的逃回了日本,留下了剛剛過門的妻子朱安。當時正處於甲午中日戰爭時期,中國戰敗,日本勝利,整個日本瀰漫著一種鄙視與厭惡中國人的氣氛,所以魯迅先生在日本處處碰壁,經常被歧視與刁難。

後來母親來信告訴魯迅家庭難以支撐,要魯迅回國謀生,以養全家,面對家庭的壓力與日本人的刁難魯迅於1909年8月帶著不甘與悲痛的心情回到了中國,結束了他近十年的日本求學生涯。


棄醫從文,開始抨擊中國黑暗現實

1918的中國正處於戰亂之際,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生活的壓力與封建禮教的束縛,回到祖國的魯迅面對這殘酷的現實深感無力,他變得頹廢而消極。但好在陳獨秀的影響下,魯迅迅速振作了起來,

他選擇棄醫從文,決定以筆為槍,開始了他抨擊黑暗現實之路

魯迅先生曾在短時間內創作了許多諷刺與揭露中國黑暗現實的小說,比如《狂人日記》等,這使得他一時間聲名大噪,成為了雜誌的核心人物。

“民族之魂”魯迅先生葬禮,16大佬抬棺,國母、北大校長為其移靈

1920年,魯迅已大有名氣,所以當時的他被許多所大學邀請去當講師,其中就有北京大學。魯迅的課雖然沉重但卻富含哲理,深受學生愛戴;而他對中國小說也頗有研究,常常得到學術界的讚歎。

1923年,魯迅受朋友之邀去往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講課,在這裡,魯迅遇到了他的一生摯愛——許廣平許廣平當時是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的一名普通學生,而魯迅已是一個有家室的教授,魯迅在數次拒絕後,還是沒能招架住許廣平的熱情,他們相愛了

“民族之魂”魯迅先生葬禮,16大佬抬棺,國母、北大校長為其移靈

魯迅與許廣平

1927年,魯迅在上海與許廣平公開同居,而朱安則過上了無性無愛的日子。魯迅和許廣平在上海的住所周圍聒噪嘈雜,令魯迅難以靜心寫作,再加上生活的壓力與朋友絕交的苦悶,他開始變得喜怒無常。

在魯迅絕望煩悶的時候,他買來一批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書籍,並且開始潛心閱讀。這批書籍使得魯迅豁然開朗,使他對國民政府的行為更加不滿,在短時間內他發表了許多文章,開始對國民政府進行猛烈的抨擊,這讓他被特務列入了暗殺名單,差點招致殺身之禍。

1932年,魯迅離開上海去往北京,在共產黨的安排下,他和北京左翼文化團體的核心成員會了面。魯迅一開始對北京左翼文化團體的思想表示贊同,也曾極力宣傳過“馬克思主義”。但由於北京左翼文化團體是新的思想,而魯迅對“五四運動”時期的思想難以割捨,魯迅便決定還是堅持自己的思想,就這樣與北京左翼文化團體不歡而散,他仍舊是一個人在戰鬥。


偉大人格流傳千古,逝世後多人弔唁

魯迅在年輕時便患有嚴重的肺病,他的身體也在日漸衰微。1936年,魯迅的身體愈發孱弱,疾病使他痛苦不已。魯迅深知自己時日不多,他決定用筆來回憶自己的一生,用筆來對這個社會進行最後的抨擊。在魯迅寫完《這也是生活》、《死》、《女吊》、《我的第一個師父》這四篇文章後,他便永遠離開了人世間。這些文章是既是自我總結,也是人生的感悟,也是對世界的的最後評判。

1936年10月19日凌晨六時,魯迅先生與世長辭。 臨終前曾緊握著許廣平的手,給予最後的囑咐她:“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

“民族之魂”魯迅先生葬禮,16大佬抬棺,國母、北大校長為其移靈

當魯迅先生逝世的消息傳出去後,引起了整個中國的轟動,就連身為國母的宋慶齡在聽到魯迅逝世的消息後也迅速趕往了魯迅先生的家中。在魯迅先生的葬禮上,前來弔唁的人數不勝數。

“民族之魂”魯迅先生葬禮,16大佬抬棺,國母、北大校長為其移靈

1936年10月22日下午,魯迅先生的靈柩從萬國殯儀館抬出,準備送往萬國公墓。在送往萬國公墓的途中,給魯迅抬棺的

共有十六人,分別是胡風、巴金、黃源、鹿地亙、黎烈文、孟十還、靳以、張天翼、吳朗西、陳白塵、肖乾、聶紺弩、歐陽山、周文、曹白、蕭軍。

而為魯迅先生扶靈的便有原北大校長蔡元培、國母宋慶齡、著名文學家矛盾等人。除了這些名人大家之外,許多普通民眾還自發前來送行,大街上人潮湧動,送行隊伍綿延數里。

在魯迅先生即將入土時,所有人用手鏟土,將魯迅先生的靈柩進行了掩埋。魯迅先生此次出殯的人數之多,規模之大是絕無僅有的,這可見魯迅先生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是極為重要的。

“民族之魂”魯迅先生葬禮,16大佬抬棺,國母、北大校長為其移靈

魯迅先生的一生都在以筆為槍,他不僅創造出了許多優秀的文化作品,他還在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戰鬥著,他是一位真正的勇士與偉人

世人都說年少時讀不懂魯迅先生,而讀懂後發現自己已是書中人,由此可見魯迅先生的文章多麼深刻而富有哲理。而中國不只有過去需要魯迅先生,現在也仍然需要像魯迅先生這樣的英雄人物,所以當代的年輕人仍然要像魯迅先生學習,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將魯迅先生那種熱愛祖國、敢於揭露黑暗現實的偉大精神傳承與發揚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