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裝江蘇」到底是咋回事?

這次各省援馳湖北的隊伍中,江蘇省絕對是最為浩浩蕩蕩的。

這個浩蕩不僅表現在人數多,而且是隊伍多。其它省都派出了各自的代表隊,而江蘇則是十三個市各自派出了代表隊伍。

江蘇省各城市這種明明大家都是一個省的,但你我都不熟的相處方式,被網友稱為“散裝的江蘇”、“江蘇聯盟,簡稱蘇聯”。


「散裝江蘇」到底是咋回事?


而且連江蘇省的人自己都對這種“不團結”行為非常淡定且習以為常,他們表示,大家都能聚在南京的祿口機場出發已經很不容易很給面子了,畢竟江蘇的散裝狀態不是一朝一夕的,你看過去有浙商徽商各種商行聯盟,但是你聽過蘇商嘛?所以散裝江蘇,不是不團結,這是個歷史遺留問題。

歷史上的江蘇到底是啥樣,又為啥如此散裝?

結果這一看才發現,歷史上的江蘇……還真一直是散裝的。

導致江蘇散裝的“罪魁禍首”,就是江蘇境內的長江和淮河,現在它分割了有暖氣和無暖氣的南北方,過去它分割了江蘇境內的蘇南和蘇北。

蘇南蘇北,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以長江和淮河為分界線,各自屬於不同行政區管轄。

「散裝江蘇」到底是咋回事?

△春秋時期的江蘇的區


這個散裝歷史,能一路追溯到夏商周時期,夏朝時期天下分為九州,江蘇就分別為徐州和揚州。商朝後期至西周,分為了徐、吳兩個諸侯國……

秦朝時期的江蘇,在郡縣制的劃分下,長江以南屬會稽郡,以北分屬東海郡和泗水郡。兩漢時期,江蘇依舊以長江為分界線,南屬揚州,以北屬徐州。

這種分屬一直持續到了元朝,在元朝時期,蘇北屬河南省,蘇南屬江浙省。

這幾千年間,蘇南蘇北一直隔著江河相望,從來沒有過要串門的意思。

「散裝江蘇」到底是咋回事?

△元朝地域分佈


這個兩相望的狀態,直到朱元璋的出現才迎來了終結。

朱元璋作為一個安徽人,他建立明朝之後,決定設南京為都城,並將周邊的江蘇和安徽劃為直隸省,這下蘇南蘇北才合併到了一起,進了一家門。

但兩地並沒有因此關係逐漸熱絡,因為很快朱棣發起“靖難之役”,將都城從南京遷往北京。朱棣將北京及其周邊地區改為北直隸,而江蘇、安徽、上海住在了一起,合稱為南直隸。

「散裝江蘇」到底是咋回事?

△朱棣


1644年,清朝入關後,將南直隸改稱江南省,但因為江南省地理位置優越,比較的富庶強大,清政府的一直比較忌憚,加上清朝入關後,江南地區曾經發起激烈地反抗“剃髮易服”,更加深了清政府的憂慮。

所以清朝於1661年將江南省一分為二,東稱“江南右布政使司”,西稱“江南左布政使司”,簡稱為“江南右”與“江南左”。

這個江南左和江南右,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和江蘇省。江蘇取江寧府、蘇州府二府的首字而來,而安徽取安慶府、徽州府二府的首字而來。

「散裝江蘇」到底是咋回事?


一分而二後的江蘇省和安徽省,不管國土面積、人口數量,還是經濟總量,都大致相同。清政府這才鬆了口氣。

不過後來因為江蘇臨著海,還有長江淮河,京杭大運河等便利水運交通,經濟發展迅速,貿易繁榮,整體發展逐漸甩開了安徽,所以導致很多人忘記了江蘇省曾和安徽省是江南並蒂蓮的歷史。

而且拋去蘇南蘇北之分,在古代,江蘇一帶又被稱為“江南水鄉”,大江大河在江蘇劃界分田,這一帶的各個地方,大多都是以河流為分界線,所以古代的江蘇人民,想要從一個村到另外一個村,難度比其他省份大很多。

「散裝江蘇」到底是咋回事?


也是因此,單江蘇一個省,就擁有吳、金陵、淮揚、中原等四大多元文化,這麼大文化差異,導致江蘇各地人湊桌麻將都可以遇到各地打法不同的問題,更別說“歸屬感”了。

這一系列的歷史地理原因,導致了現在江蘇省內部隨意的,比如江蘇省會城市南京,地理位置距離安徽很近,所以很多生產資源基本流入了安徽,導致不少安徽人表示,自己真正的省會其實是南京。

「散裝江蘇」到底是咋回事?

而蘇州則與上海相鄰,享受著來自國際化的都市資源輻射,經濟發展也和江蘇其他各市的拉開了距離。

再看蘇北的徐州,算是中原地區的腹地,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曾歸屬山東省,是一個正宗的北方城市。


子曾經曰過:君子和而不同。說的大概就是江蘇各市之間的關係,畢竟:


「散裝江蘇」到底是咋回事?


「散裝江蘇」到底是咋回事?

文物加上新啦!

把手機橫過來

和雍正年間的士兵們

一起去平定準噶爾叛亂


「散裝江蘇」到底是咋回事?


進入文物加app

海量文物數字庫等你開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