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辭官回鄉叫隱居,而皇帝不幹把王位交給別人,稱為“禪讓”

禪讓的背後

學中文對外國人來說太難了,主要是因為同樣的事,有許多表達方法。

如在中國歷史中,普通人辭官回鄉叫隱居,而皇帝就不同了,皇帝要是不想幹了,可以把帝位交給別人,但卻有一個專有名詞“禪讓”。提到禪讓,可能我們更多想到的是堯、舜、禹的故事。

普通人辭官回鄉叫隱居,而皇帝不幹把王位交給別人,稱為“禪讓”

傳說中的“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漢三國亂悠悠”。關於“三皇五帝”的歷史過於久遠,書面記載太少,所以有許多種說法。翻開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首篇《五帝本紀》,講到了五帝傳位過程中的“禪讓”。然而,禪讓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事。

1

軒轅黃帝一統天下之後,正妃生了兩個兒子玄囂和昌意。

黃帝駕崩後將皇位傳給了昌意的兒子高陽(自己的孫子),也就是五帝之二帝--顓頊。

顓頊駕崩後將王位傳給了玄囂之孫高辛(自己的侄子),也就是五帝之三帝--帝嚳。

帝嚳娶了兩個妃子,分別生了兒子放勳和摯,帝嚳駕崩後兒子摯接王位。摯死後,放勳即位,這就是五帝之四帝--堯。

在堯之前,皇位的傳承,不是老子傳給兒子,就是傳給孫子,最次也是兄終弟及。

普通人辭官回鄉叫隱居,而皇帝不幹把王位交給別人,稱為“禪讓”

黃帝

2

《五帝本紀》畢竟寫的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五個遠古帝王,作者將他們都寫的非常的完美,道德人倫、治國功業和造福人類等等方面都堪稱楷模,可能也寄託了太史公的政治理想。

且看禪讓的第一位主角堯帝,“帝堯者,放勳。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敬授民時。……歲三百六十日,以閏月正四時。信飭百官,眾功皆興。”

意思是說:

帝堯(名放勳)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陽一樣溫暖人心;仰望他就像雲彩一般覆潤大地。他富有卻不驕傲,尊貴卻不放縱。他戴的是黃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硃紅色的車子駕著白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親相愛。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績昭著,各方諸侯邦國都能和睦相處。帝堯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據日月的出沒、星辰的位次,制定曆法,謹慎地教給民眾從事生產的節令。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閏月的辦法來校正四季。帝堯真誠地告誡百官各守其職,各種事情都辦起來了。

普通人辭官回鄉叫隱居,而皇帝不幹把王位交給別人,稱為“禪讓”

堯帝

這簡直就是神人了!其實就是神啊。這樣仁德的皇帝怎麼可能將王位隨便傳給他人呢?

在考慮繼承人這個事上,堯還是一直在認真考慮的。在徵求大臣意見時,首先就有人推薦他的長子丹朱,他說丹朱在人品、智慧各方面都不行,不能用。別人再推薦的人,他都一一否定了。等到在位七十年的時候,他又讓大家在在朝的遠親貴戚甚至民間的隱士中推薦,大家一致推薦了舜。

3

舜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他是一個盲人的兒子,他的父親不講忠信,他的母親不講德義,他的弟弟狂傲無禮,這三個家人還經常欺侮舜,還要殺他。而舜不但很孝順父母、很友愛兄弟,還非常溫厚善良的感化他們而不和他們衝突。

這樣的一個民間單身漢(時年三十,尚未娶妻)能繼承大位?正常的人都會這麼想。

皇帝也是人啊,他也和我們一樣的想法,不能就這麼信他們,我得考察考察他。

於是,堯帝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舜,觀察他在妻妾面前做出什麼樣的表率。人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考察一個就夠了,他一下嫁了兩個,看來堯帝還是女兒多。堯派自己的九個兒子觀察其處理外部事務的情況,不僅兩個女兒侍奉舜的父母很守婦道,而且九個兒子在舜的影響下也變得愈發穩重厚道。堯又讓舜制訂“五典”(法律),教化官員和百姓,主管外交等等,他都能完成的很好,確實是帝王之材。真是捨不得女兒,找不來王者。

普通人辭官回鄉叫隱居,而皇帝不幹把王位交給別人,稱為“禪讓”

堯禪讓舜

考察三年後的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廟接受了堯帝的禪讓,代堯掌管國家大權。為史上第一次的禪讓。

4

舜執掌大權後二十年,堯徹底退位,舜攝天子之職,又八年後,堯駕崩,守孝三年後,舜推讓帝位給堯的兒子丹朱,但舜早已經營三十一年,豈是丹朱能掌控的局面,天下歸舜。

此時舜已經六十一歲了,又在帝位三十九年,在南方巡視時,駕崩葬於零陵。

舜不愧是一位仁德之君,他起用賢人、整治壞人,任人唯賢,人盡其才,嚴格法度,內政外交,有條不紊,充分發揚了堯的事業。更重要的是,在他去世十七年前,由於自己的兒子商均不成才,他發現並把禹推薦給了上天。

普通人辭官回鄉叫隱居,而皇帝不幹把王位交給別人,稱為“禪讓”

大禹治水

舜去世三年喪事畢,禹又像舜一樣,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可時諸侯們都歸附禹,而後禹才即了天子之位,此為史上第二次禪讓。

兩位明君確實值得大家敬仰,尤其是堯還曾說過一句話(也許是太史公自己說的):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意思是說,不能對天下人不利而只對丹朱一人有利。因此才有了堯讓舜,舜讓禹的禪讓,故事讀到這裡,聽起來好像也許很順理成章。

5

事實到底怎樣呢,太史公還說了許多話,我們再來品一品。

關於虞舜的身世,書中開始交待舜是一個民間的單身漢,可是舜的身世不一般啊。他的祖上竟然是黃帝的兒子昌意。我們知道,黃帝生了兩個兒子(書中所寫),其中一個叫昌意,五帝之二就是昌意的兒子顓頊,顓頊的兒子叫窮蟬,從窮蟬往後歷經五代傳到舜。

這樣,我們就不得不感慨了。

一是雖然舜往上五代皆是普通百姓,畢竟也是帝王之後啊!

二是他竟然管堯的女兒叫曾祖姑啊!也就是說他娶了自己的曾祖姑!而堯帝把天子之位禪讓給了自己的非常能幹的女婿!

三是堯七十歲時發現了舜,此時舜已經三十歲了,四代之間相差四十歲難以想象啊。


普通人辭官回鄉叫隱居,而皇帝不幹把王位交給別人,稱為“禪讓”

六代帝王傳位代際圖(據史記整理)

6

那我們再來看看禹。最初,我們只知道他的父親是鯀,一個治水的官員,因治水九年不力被流放。禹子承父業,接著治水,大獲成功後,被舜發現重用。

關於禹的身世,首篇只說了一句“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也就是說他們都是一家子。但在第二篇《夏本紀》中關於禹,說其名為文命,父親是鯀,鯀的父親是顓頊!!!

禹竟然也是皇帝的孫子啊!

想想也是,在以農業為重的上古時代,治水這樣管著大量人力、財力、物力的職位,是不可能隨便任命的。而舜是將自己的帝位傳給了高祖父啊!這個年齡差可能夠燒腦了!

7

當然了,仁德賢能的帝王做出禪讓這樣值得後世稱道和效仿的大事,應不足為奇。太史公也給自己打了圓場,說五帝的時代久遠,他只是根據現有的沒有深入研究的典籍,“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之首”。關於禪讓最初的故事,雖然夠離譜,但這也只是太史公司馬遷一家之言,這所謂的正史,我們也就姑且聽之罷了。

自此以後,中國歷史上又發生了許許多多禪讓的故事,如趙武靈王趙雍禪讓給兒子趙惠文王趙何,漢獻帝劉協禪讓給魏文帝曹丕,周靜帝宇文衍禪讓給隋文帝楊堅,隋恭帝楊侑禪讓給唐高祖李淵等等,有的是主動,有的卻是被迫的,有的是內禪,有的則是外禪,改朝換代了。

歷史就是這樣,也許就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