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曾參後人在海南的聚落地

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顏回、曾參後人在海南的聚落地

顏回之德是顏回留給後世最豐厚,也是最不朽的文化遺產。《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豹聞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顏回的不朽,在於其重立德,後世稱他為“復聖”,便是對其重於立德的肯定。顏回之德的核心是“仁”,他把孔子的“仁”,落實於個人的行動中,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顏回以其高尚的道德人格影響社會,啟迪後世。

1216前後南宋末,顏回第56世孫顏戣出抵瓊州,長期在瓊任職,並於1235年出任南寧軍知軍,後不久被認命“瓊管安撫使”,因其不赴任,被找回京都任職,其次子、三子攜同返回內地。獨長子顏汝扶鍾愛瓊州之靈山秀水,便落籍“瓊之顏盧坊大林都儒統村”,即現靈山鎮大林墟多呂村、儒堂村一帶。

顏回、曾參後人在海南的聚落地


顏回、曾參後人在海南的聚落地


顏回、曾參後人在海南的聚落地


顏回、曾參後人在海南的聚落地


顏回、曾參後人在海南的聚落地


顏回、曾參後人在海南的聚落地


多呂村民,談起祖上顏回,喜形於色,談起顏回的老師孔子,更是崇尚之情,滿滿的驕傲������


—————————————————————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顏回、曾參後人在海南的聚落地


南宋晚期遷瓊始祖

49世孫曾有昌,字仁伯(1201~1294)。嘉定甲申年(1224)從福建莆田縣坎頭村出仕瓊州帥府統帥,功績昭然。有昌公卜居瓊山縣二水村(今屬海口市區坡柏村),為曾氏最早遷瓊始祖。

顏回、曾參後人在海南的聚落地


元初遷瓊始祖

  53世孫曾仁、曾信、曾傳三兄弟中,傳公後裔人數最多,為曾氏遷瓊諸公之最。曾仁,字元舉,官承務郎,任南寧軍職事,由福建莆田縣巷頭村遷瓊州府儋州中和鎮水井村,為遷瓊始祖,但至今在海南尚未查到其後裔。曾信,字光旭,官修職郎,授金門千戶忠武將軍加升武節驍騎軍,由福建莆田巷頭村遷居瓊山府城南門口曾傳,授金門千戶加升都統,遷居老城鎮馮陳村(現老城鎮文玉村)。

57世孫曾瑞卿

(曾傳子嗣),世襲千戶,從澄邁嶺頭村遷居瑞溪鎮南文村(海南曾氏大宗祠)。

顏回、曾參後人在海南的聚落地


顏回、曾參後人在海南的聚落地


顏回、曾參後人在海南的聚落地

59世孫曾壽祖(曾瑞卿嫡孫),拔貢,授瓊府巡檢,落籍靈山鎮邁德村。清代最後一場科舉中解元的曾對顏、中國工程院院士曾德超,均出自邁德村。

顏回、曾參後人在海南的聚落地


顏回、曾參後人在海南的聚落地


顏回、曾參後人在海南的聚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