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該不該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土豆不番茄


應該有


易查分


童年每個人都只有一個,我的話,會讓我的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的,當然快樂並不代表隨便他怎樣,只要快樂就行,該管的還是需要管的,比如說現在的興趣班,我不會強烈要求孩子必須去哪個興趣班,我都是根據孩子自己,他喜歡哪個我都會讓他試試的。別人的童年我不知道,但是我孩子的童年不想給他太大壓力。尤其是幼兒園的三年,而對於小學六年,我感覺現在小學生真的普遍好累好累,我不想孩子那麼累,目前孩子只有兩個興趣班,都是他自己喜歡的,小學時期我只會讓他多一個興趣班的,所謂興趣班,都是根據他自己的的喜好,我是不會強加什麼興趣給他的。


哎小小米粒


首先每個人都有童年,70、80、90後童年大多是無憂無慮快樂的成長的,如今生活條件的提升和時代的進步導致現在的孩子童年都是在補習班、特長班裡度過的。

前些日子看到一個段子孩子的作文題目是七彩的童年,孩子寫不出來,家長問為什麼寫不出來啊,孩子回答我的生活根本沒有彩色,是啊,越來越多的作業越來越多的特長班還有和同齡人的比拼,哪有七彩的生活,我小的時候和夥伴們跳皮筋、丟沙包,男孩子在田野裡奔跑,童趣十足,現在的孩子也應該親近大自然,學習的同時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有一個有趣的童年也是日後美好回憶的積澱。




我丟掉了一個早晨


有了孩子之後我就開始關注孩子的教育,也分享一下我的觀點吧。

首先,什麼是快樂的童年

相比我們小時候,現在的孩子似乎忙碌了很多,從出生時就有各種早教班,幼兒班有各種興趣班,上學之後還有各種輔導班。孩子們每天忙活在幼兒園和興趣班之間,不像我們小的時候,放了學就可以瘋玩。似乎,孩子們不如我們小的時候快樂。但,真的是這樣嗎?

現在的孩子不快樂嗎?早教班、興趣班讓他們不開心嗎?不得不承認,不論是早教還是興趣班,都融合了寓教於樂的理念,孩子們還是以玩為主,在玩耍中學習的。那種不快樂的看法,是我們大人在對比自己童年時得出的結論。

再說一下輔導班,對於好的學生開始,輔班可以讓他們的成績錦上添花。對於差一點學生,通過輔導班的輔導,彌補他們學業的不足,達到雪中送炭的效果。人,都是好面子的,都希望自己的成績得到別人的認可,被同齡的夥伴羨慕。

從這幾個方面說,沒有任何理由說現在的孩子不快樂。

其次,要不要學各種才藝

我是農村出來的孩子,就是網上流傳的那種沒有體育課的孩子,我小的時候幾乎沒有音樂課,沒有美術課,沒有勞動課,偶爾有也沒有專門的老師進行系統的教。上大學的時候,有各種歌唱比賽,我不敢參加。有各種舞蹈協會,我也不敢參加。那個時候覺得還好,畢竟大部分人都不會報名。大部所以公司的任何晚會我只有一個角色,就是觀眾。我唯一參加的活動就是大合唱,因為人數不夠,那種沒有任何才藝的自卑,只有自己知道。

還記得嚮往的生活第二季最後一期嗎?Baby問大華,小時候喜歡學小提琴嗎?大華說,不喜歡,是父母逼他學的。Baby有問大華,感激父母嗎?大華說,非常感謝。如果沒有年幼時父母的堅持,哪裡有今天的大華,哪裡有今天的朗朗。每一個成功的人,背後都有一對狠心的父母。

這個社會發展的太快,已經不是我們小時候的時代了。所有的孩子都在學才藝,都在參加輔導班,我們不學,就會被落在起跑線上。藝多不壓身,趁著有時間,趁著有精力,多學點東西,總是好的。


五月的媽媽


其實不太喜歡聊這種話題,我屬於你說的那類情況,也就是孩子週末會安排不少的學習班和興趣班,比如我們最忙的時候,從週五晚上開始,到週六上午、下午和晚上,再到週日的上午和下午都有額外班,只不過有的時間長有的短,有的是興趣類的有的是文化課類的。孩子只有週日下午的後半段和晚上時間是自由支配的。

怎樣?很符合你說的這種情況吧?

可是讓你失望的是孩子會因為又可以去學這些東西而剛到高興——比如平日裡上學起床還是有點困難、拖拉的,但是週六的起來去上輔導班的時間卻要比平日還要早,他卻能非常痛快的起來。

而且所有課程都是徵求孩子意見才決定是否要學的。

直到孩子去年,也就是五升六的時候,我給孩子停了2個課,到目前為每週孩子只剩下5個課了。

我不知道你說“快樂”是指什麼。

是你的快樂還是孩子的快樂?


或者說是是你認為的快樂還是孩子認為的快樂?
在我看來,學習本身是辛苦的,但是不應該是痛苦的,換句話說是完全可以做到辛苦但並快樂著的。是我們很多大人,自己主觀上先認定了學習本身就是不快樂的,所以孩子學得越多他就越是不快樂。

但是我想說,只要你願意,你是一定能夠把那些浪費掉的時間(包括吐槽、抱怨時間)用來去解決這些問題,然後你就會發現原來讓我們感覺的辛苦的甚至是痛苦的事情,其實也有很多有趣的東西,而這一切只靠孩子自己去挖掘顯然得看運氣,但是多數人運氣並不好——所以孩子們越學越孤單、越學越難過……

可是你知道給孩子獎勵的時候是獎勵一套卷子去做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嗎?

你知道你催促著孩子早點睡他卻跟你講著再做一題就睡是什麼體驗嗎?

……

沒有孩子天生就一定會享受學習的,他們無不適受著自己父母的耳濡目染、上行下效的影響——他們的爸爸媽媽認為學習是痛苦的,他們也就會認為是痛苦的;他們爸爸媽媽認為學習是快樂的,他們就相信學習一定能夠找得到讓他們快樂的……

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嗎?

如果我們把題主你的觀點,和你說的“身邊親人或者同學或者朋友”以及我這類的人的觀點都拿出來的時候,你應該會發現這樣的一個問題:

什麼都沒做的人,或者根本都算不上去做過的人,卻總願意去指點那些在做著諸多努力的人……

我這些年沒少見過試圖跟我聊聊“快樂”是個什麼東西的人,但是我發現他們幾乎都錯誤的把“不學”、“少學”等當成了“快樂”,把學尤其是多學當成了折磨……

我謝謝這些人的好意,但是我絕對不會在跟這樣的人有過多的交集,因為我不需要身邊有這樣的負能量的人。而令我高興地是,身上充滿積極、樂觀、正能量的朋友們這些年卻是在越來越多!

“你們”總是試圖說服“我們”,而“我們”卻從未想過要說服“你們”什麼……你不覺得奇怪嗎?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

首先,什麼叫做“快樂”的童年?對於孩子來說,玩樂是天性,一切新鮮的,好玩的都能吸引孩子,打鬧嬉戲更加能讓孩子釋放出天性。而學習是個枯燥乏味的過程,雖然說有些孩子能找到學習的樂趣,但是那是極少數別人家的孩子,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每天週而復始的學習是個非常難受的過程,要想快樂,不學習就很快樂。

現在很多人在喊減負,要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我就想問問他們,怎麼減負?少學習,少佈置作業,課外活動多等等,這就叫減負嗎?把孩子們在最適合學習,最應該學習的時間大部分用來玩樂,來一個所謂的“快樂”童年,是對孩子負責任嗎?

其次,童年快不快樂,家庭氛圍很重要。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是誕生快樂的搖籃,也是孩子快樂的起源,真心想要孩子快樂,首先就要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對給孩子鼓勵,支持,多陪伴孩子,讓孩子在愛中成長,這樣的孩子怎麼會不快樂!家長對孩子的引導也很重要,合理的安排學習時間,勞逸結合,寓教於樂,讓孩子在學習中慢慢發現成長的快樂!

再一個,要正確看待課外補習班和特長學習。有的言論說,現在孩子學習很緊張,不應該上補習班或者學特長佔用孩子時間,不應該增加孩子的負擔。作為我個人來說,我現在最後悔的就是以前沒有學過特長,小時候父母也不重視特長培養,每次放學,放假,週末,除了玩還是玩,現在長大了,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是多麼悲哀。看著同齡人悠閒的畫畫,優雅的彈琴,我除了羨慕還是羨慕。這些特長可以用來作為生存之道,也可以作為閒暇時的消遣。什麼都不會,只會玩手機,一天天時間飛快流逝,卻變得越來越空虛,越來越茫然。

孩子閒暇時在幹什麼,決定著這個孩子將來能走多遠。人家在補習班學習,你在玩;人家在學羽毛球,籃球,游泳,你在玩;人家在學鋼琴,古箏,小提琴,你還是在玩,快樂嗎?當然快樂,因為玩總是快樂的。可是等到成年,看著別人在球場馳騁,在泳池暢遊,在音樂中陶醉,大放光彩的時候,你只能說,我都不會耶!快樂嗎?箇中滋味恐怕只有自己才知道了!

最後,激烈的社會競爭,不允許單純快樂童年的存在。這個道理誰都懂,沒有必要囉嗦,所有人都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句話,付出才有回報,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淘汰。

所以說,童年的“快樂”與“不快樂”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過童年時的努力,打好堅實的基礎,一直努力向上,才能換來人生真正的快樂!


奇奇兔媽媽


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是家長和老師們所共同追求的目標。

現在的孩子們,被繁重的課業輔導和沒完沒了的興趣培訓班所累,本該享受童年純真的他們提前承受了沒必要的負擔。很多孩子變得近視、駝背、沉默寡言,這是違背教育規律的做法,所以必須糾正!

家長們要多拿出時間來陪伴孩子,陪伴他們學習,陪伴他們健身,帶孩子外出旅遊。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孩子的興趣輔導要適量適度,不能過多佔用孩子的課外時間。

老師們要注意學生作業的佈置。作業佈置要分層,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佈置。儘量減少抄寫重複的作業,適量增加活動體驗類的作業,以促進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孩子過上快樂幸福的童年!



初中語文找老孫


謝謝您的提問!

童年的快樂很重要!

任何時候孩子都應該有個快樂的童年。

談到孩子快樂的童年,有可能有很多家長都會把孩子童年的快樂與學習聯繫在一起!但在這裡我想說的是:孩子得快樂與學習並不矛盾。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培養孩子學會快樂,如何避免負面情緒,如何讓孩子在壯大自己的同時感受快樂!

人的一生學會快樂自己肯定是一門學問,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學會快樂呢?這就需要我們給孩子一個樂觀的性格,積極向上的心態,與人為善的習慣,時刻感恩的心理,並且讓孩子在追求卓越的同時感受快樂!

那麼如何讓孩子避免負面情緒的產生呢?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成長中引導孩子培養正能量的思維,讓孩子有正確的榮辱觀,價值觀,學會善良,因為善良帶給人的快樂是人性中最大的快樂!然後告訴孩子隨時懂得感恩,因為感恩能讓我們消除煩惱與焦慮。同時在孩子心裡埋植自律的種子,建立規則意識,一個人如果守規矩,講原則,守底線那就不會平添煩惱,不去自尋煩惱人就會快樂!

孩子在成長的同時要學習生存的技能,吸入大量的知識。那麼在學習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會不會學的快樂?這個很重要,那麼又該如何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呢?這就是一門學問了!我的觀點是讓孩子在學習夠得到讚美與獎勵,並且要循序漸進的遞增學習的量,通過讓孩子因為學習獲得的獎勵與快樂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然後再逐漸的讓孩子懂得學習的重要性,並且偶爾的讓孩子用掌握的知識證明自己的能力與價值,久而久之學習就讓孩子真正的獲得了成就感無價值感!因此學習就變成了孩子實現成就感與價值感的一種習慣。讓這個習慣成為孩子一生的學習動力。為什麼有些人愛上了學習?原因是他感受到了因為學習帶來的愉悅。

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是對人類最大的善待!孩子不快樂並不會因為要學習什麼?要完成什麼?要掌握多少知識?而造成的。

影響孩子不快樂的原因是,你對孩子的期望與你給孩子的理念出現了偏差,所以你的孩子不快樂!

在這裡我想說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很簡單,也不影響他的健康成長!其實孩子的快樂源自於你給他的文化與理念!



孫向波


我覺得快樂的童年和充滿補習班的童年聽不衝突。如果一個孩子是熱衷於補習班,那他的童年就是快樂的。我認為家庭教育是最最最重要的一環,作為父母,我們既想孩子有快樂的童年,也想孩子有所作為。這並不矛盾,取決於你的家庭教育是怎樣的,寓教於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三歲以內,儘量滿足他所有的抱抱和無理的要求,因為這是他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如果孩子三歲以上,孩子應該要懂規矩了,慢慢跟孩子講清楚,這個世界不是我們為所欲為的。比如,你不吃飯,媽媽不會追著你去喂。我們都很愛孩子,但是我們必須明白,這個社會的殘酷,我們愛並不代表社會會替我們愛孩子,所以規矩要從小懂得。


chengenhao我愛你


如果快樂是指隨心所欲地玩,那麼這種快樂童年,是一種摧毀;但同樣,如果只有一直的學習而沒有玩,那麼這種童年時不快樂的。

丹尼爾戈爾曼在著作《情商》中說過:當代兒童無形中成為經濟和技術進步的受害者--個人是贊同這一點的:

因為經濟的進步某程度上給我們帶來了更強烈的社會競爭,為了讓孩子適應這種競爭,所以許多家長不斷地給孩子提前教育,給孩子滿上各種補習班;

因為技術的進步給我們提供了便利,某程度上讓我們變得懶惰--過去我們自己教育孩子或者讓孩子自行發展,而現在即便在家也可以不落下任何課程學習,這就讓家長希望孩子無時無刻都可以通過可能的路徑進行學習,增值自我。


快樂童年,不是單一的快樂

越來越多地心理學研究指明孩子的早期發育需要快樂這份心理營養,以構建他們的世界觀--這是一個快樂的世界;而即便是教育局,也指明瞭幼兒在幼兒園時期應該以玩為主,不能進行提前教育。

但我們解讀這裡面的“快樂”的時候,是有誤解性的,實際上這個快樂是有前提的:因勢利導的快樂玩耍。

試想,如果漫無目的地讓一個孩子在環境中上躥下跳,孩子是快樂了,某程度上身體運動智能也發展了,可是這樣的快樂對於環境中的他人來說是一種災難,長期以往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

而在幼兒園裡,他們也是快樂地玩耍,但是有老師的指導,進行有目的的學習,最基本的是給他們建立了“學習是快樂的”的一種價值觀。

所以,我們不能把快樂童年,就等同於讓孩子什麼都不學,只是隨心地玩;快樂童年,應該是在發自內心的快樂的前提下學習,在守規則的情況下玩,在有引導下的情況下玩。

當情緒佔據主導地位,智力可能毫無意義

當情緒佔據支配地位時,智力可能毫無意義,這同樣是丹尼爾戈爾曼所描述的,不過不同的是,上面那句話是他的推測,而這句話是他的研究成果。

不斷地給孩子上各種補習班,是在不斷強化孩子的智力發展,在學業上的高成就,只能證明孩子能勝任教授等專業性的工作,但如果以此為一個“成功人生”,具備“社會競爭力”的條件,那顯然是不足的。

孩子固然是有情緒的存在,而當孩子的負面情緒佔據主導地位的時候,孩子的智力可能就顯得那麼“無用”。

舉個例子,某個孩子對父母的安排不滿,但他無從反駁,在這種情緒下,首先他的學習效率是極低的,因為他抗拒;即便強壓下來,那麼他也必然會因此而產生被動攻擊(可能是把學習內容搞砸,小錯不斷)。

而戈爾曼則提了另一個例子:一次車禍中,健康的夫婦二人和腦癱的女兒一同跌落河裡,但夫婦二人竭力把女兒推上了岸邊,最終女兒得以存活,而夫婦二人則長眠河底。

用理性來思考,兩個健康的成年人其社會價值肯定大於一個腦癱的兒童;用感性的角度來思考,父母的愛是偉大的。而這份愛,讓父母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

這份愛同樣也是情緒的一部分,在這份情緒的支配下,他們的理性就失去了意義。

同理,孩子如果被負面情緒所支配,他們的智力就難以發展。

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學習得快樂

學習是可以在快樂中進行的,幼兒園給我們證實了這一點,而學習的目的,也理應是幫助孩子獲得快樂的人生。

例如某個孩子在數學上有所建樹併為之感到快樂,成年後他成了一個會計師(與數學相關的職業),這份工作同樣讓他感到快樂,而不是埋怨。

而一些家長不斷給孩子滿上補習班、興趣班的時候,往往忽略了孩子是否快樂,或者說孩子把快樂建立在哪一個層面。

依據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人的需求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個層面中不斷提升。孩子同理,他們有這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不斷追求認同的過程,而健康的是最終實現自我認同,不健康的是一直在追求他人的認同。即把價值觀建立在對自身認同上,還是建立在依附他人認同之上。

為什麼要提到這一點?

因為一些家長會誤以為滿上的輔導班的孩子是快樂的,那是因為一開始孩子在追求父母的認同,某方面取得成就的時候,他們第一時間向自己的父母展示、分享,當他們發現父母因此快樂,他們也就快樂。

當然,這是一個必經過程,只是家長接下來的觀念和作為,就決定了孩子的後續發展。

好的家長會告訴孩子,這是你自己的責任,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我為你願意和我分享這份快樂而高興;--把快樂“歸還”給孩子;

而不好的家長會告訴孩子,我為你的成績快樂,你的這份成績建立在不斷補習上;--把快樂建立在“成績”上;

前者讓孩子把快樂歸於自身,通過學習獲得快樂;而後者讓孩子把快樂依附在成績上,通過好成績獲得快樂;

學習是有風險的,你不能保證自己在任何學習領域上永遠獲得好成績,一旦遭遇這種風險,前者任然能享受學習的過程,而後者則可能一擊擊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