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了幾十年,卻遭遇了“野味”危機,農民的存欄“怎麼辦”

這幾天,牛蛙的“前途”成了廣大網友和養殖戶熱議的話題。因為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養殖行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普通的雞鴨豬牛羊等養殖還好說,這些特種養殖、野生動物養殖卻前途未卜,不知道未來在何方。

養殖了幾十年,卻遭遇了“野味”危機,農民的存欄“怎麼辦”


牛蛙,是國人熟悉的食材,這些年來,牛蛙已然成了一種極受追捧的美食,關於牛蛙的特色餐飲店全國各地遍地開花,就連筆者所在的十八線小城鎮裡也能找到好幾家專門做牛蛙美食的餐館。

如今人人談“野味”變色,恨不得立即與所有野味劃清界限,但作為養殖了60多年的牛蛙,在養殖戶心裡,它早已不是野味,只是一種普通的水產品而已,和青草鰱鱅差不多,但現在卻不得不考慮清楚,以後還能放心養殖嗎?

養殖了幾十年,卻遭遇了“野味”危機,農民的存欄“怎麼辦”


現在人們都在關注著疫情,社會輿論也都在討論野生動物是否該禁止,其實很多人沒有搞懂“野生動物”這個概念。人工馴養的野生動物,與野外生存的動物,兩者之間有本質的不同。

很多野生動物已馴養了幾十年,其生活環境,所食用的食物都已經十分規範,如果採用“一刀切”的方式,除了家禽家畜魚類之外的其他動物全部禁止養殖,那麼對於整個養殖行業來說,那真是天塌了,弊大於利。

畢竟家禽家畜魚類的品種就那幾種,十個手指都數得過來,真這樣做了那不僅養殖戶完了,相關的產業也會無辜躺槍,其後果不可估量。

1959年,我國從古巴將牛蛙引入,作為蛙類中的“大塊頭”,牛蛙養殖很快就成了香餑餑,經過60多年的發展,現在牛蛙的養殖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市面上所銷售的牛蛙絕大部分都是養殖的。

因為早些年有部分牛蛙逃逸到了野外,所以也有一定數量的野生牛蛙,但大多數人所食用的都是養殖的,在規範的養殖場內,飼料、環境、安全都可控。

說起牛蛙的養殖歷史,雖比不上家禽家畜,但時間也很久遠了,再加上它是屬於水產品,其安全性比起近些年來興起的特種養殖高得多。

現在因為這一場“野味”引發的危機,牛蛙產業也遭遇了動盪,主要是農民的存欄牛蛙面臨銷售問題。

如今有很多關於野生動物的禁令,萬幸的是,牛蛙並不在其中,還可以繼續養殖銷售。但是各地餐館紛紛關門,即便是一些開門的餐館,牛蛙這種食材的銷售量也很低。

由於春節期間是牛蛙的銷售旺季,很多養殖戶的牛蛙都還在養殖場裡等待出欄,可是餐館不營業,就沒有人來收購,就算是線上生鮮發展得很紅火,人們還是更傾向於購買普通的水產品。

養殖了幾十年,卻遭遇了“野味”危機,農民的存欄“怎麼辦”


牛蛙這一次遭遇到了不小的危機,可以說它是無辜的,被野味這兩個字誤傷了。現如今也只能想辦法開展自救,聯繫各大企業銷售,在網上開展線上宣傳銷售等辦法,挺過這一次危機。合法養殖不是錯,錯的是那些非法捕獵、非法銷售、非法食用野味的人。

養殖戶們起早貪黑不容易,希望這一場危機早日過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