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從“受助者”變為“助人者”,他們用行動詮釋感恩

來,我教你。用微信對準這個二維碼掃一掃,填好個人信息後,就會跳出健康碼。

點贊!從“受助者”變為“助人者”,他們用行動詮釋感恩

近日

寧海出現了一個特殊的志願者小分隊

特殊之處在哪裡呢

點贊!從“受助者”變為“助人者”,他們用行動詮釋感恩

點贊!從“受助者”變為“助人者”,他們用行動詮釋感恩

黨和政府一直關心和幫助我,讓我感到無比溫暖,我也要盡力回報社會。

今年64週歲的楊奶奶是隊伍中年齡最大的隊員,她的家庭十分不幸。丈夫因患有嚴重腦梗死偏癱成為重度肢體二級殘疾,一直臥床在家,長期需要她的照顧。兒子又患有肢體殘疾,家境十分困難。雖然說年齡較大,但楊奶奶還是細心的向周邊群眾發放資料,做好宣傳、解說等義務工作。

點贊!從“受助者”變為“助人者”,他們用行動詮釋感恩

(右二為楊奶奶)

政府這麼照顧我,年前還給我發了紅包,人要懂得感恩,現在疫情來臨,我也該出一份力!

在前童鎮大鄭村,時常可以看到一名穿著紅色志願者馬甲,戴著一個口罩,張貼防疫知識海報,發放宣傳單的熱心大媽。這位近五旬年齡低保邊緣戶吳大媽是村裡有名的防疫宣傳員。吳大媽多年來一直患病在家,常年需要四處看病,老公也患有肢體殘疾。儘管如此,大媽依舊用積極的行動回報社會。

點贊!從“受助者”變為“助人者”,他們用行動詮釋感恩

點贊!從“受助者”變為“助人者”,他們用行動詮釋感恩

你們太辛苦了,快喝點紅棗桂圓湯暖暖身子。

日前,在前童鎮橋頭楊村,53週歲的王大媽自發的給防疫工作人員送來了點心。王大媽的丈夫是一名低保對象,患有癌症,在今年2月初去世了,王大媽簡化了喪事,積極配合村裡的防疫工作。

點贊!從“受助者”變為“助人者”,他們用行動詮釋感恩

(右一為王大媽)

防疫抗疫,人人有責,有一份力,出一份力!

在前童鎮大鄭村,低保邊緣戶葛大伯一邊協助“寧波全域一碼通”推廣工作,一邊耐心細緻的向周邊群眾解釋。雖然孩子患有疾病,家境比較困難,但是葛大伯還是積極的面對人生。

點贊!從“受助者”變為“助人者”,他們用行動詮釋感恩

(右一為葛大伯)

是黨和政府關心我,現在我也要為國家出一份力。

在深甽鎮龍宮村,時常看到50多歲的低保戶陳海寬在村口防疫監測點,為進出村人員進行體溫測量,查驗身份信息,叮囑大家少出門、戴口罩,增強防護意識。陳海寬多年來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而且家中年邁的老母也需要他的照顧,但隨著防疫壓力的增大,他自願加入到排查工作隊伍中去。

點贊!從“受助者”變為“助人者”,他們用行動詮釋感恩

他們從“受助者”變為“助人者”

用行動詮釋感恩

點贊!從“受助者”變為“助人者”,他們用行動詮釋感恩


供稿:縣民政局 陳軍傑

照片來源:前童鎮 張璐楠 深甽鎮 林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