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見大勢已去,悽切切登上鹿臺,蒙衣投火自焚,可悲可嘆啊



周文王死後,其子姬發即位,是為周武王。

周武王尊稱呂尚為師尚父,君臣慎行賞罰,力勸耕戰,真是令行禁止,政治清明,國勢宛如仲春的花木,呈現一派欣欣向榮氣象。與此同時,商朝恰似三秋老樹,敗葉凋零,枯枝折落,民眾扼腕,大臣怨憤,諸侯叛離者與日俱增,到了內外交困、岌岌可危的地步。周武王趁著這般形勢,又在灃水東岸營建鎬京(今陝西長安縣西) , 作為新的政治、軍事中心,做好取代商朝的切實準備。


紂王見大勢已去,悽切切登上鹿臺,蒙衣投火自焚,可悲可嘆啊


周武王即位的第九年,公然東觀兵於孟津,八百諸侯不期而至,在這裡共同舉行了誓師儀式,發表了聲討商紂王的檄文,史稱“孟津之誓”。當時,諸侯都說:“商紂可伐!”武王、呂尚則認為,商朝土崩在即,但未形成內部瓦解之勢,遂斷然班師而回。此舉算是滅商前的一次政治、軍事預演,也是對天下人心向背的一次實地考驗。

武王十一年(今人據天象推斷,大約在公元前1057年),商朝統治集團的核心發生了激烈衝突和分裂,幾個至親至密的大貴族迭遭厄運:王子比干被剖腹挖心,箕子被囚為奴,微子啟懼禍出逃,太師疵、少師強索性裹挾商朝的禮樂重器投奔到周。商朝臣民見紂王不可救藥,一個個側目而視,緘口不言。


紂王見大勢已去,悽切切登上鹿臺,蒙衣投火自焚,可悲可嘆啊


武王、呂尚見商紂已面臨土崩瓦解的絕境,這才毅然扯出義師旗號,率領兵車三百乘、虎賁(猛士)3000員、甲士四萬五千人,浩浩蕩蕩地殺向商朝都城朝歌。東進途中,各地諸侯爭先前來會師,周軍前歌後舞,士氣高昂。十二月,從孟津渡過黃河,正月甲子日清晨,直抵京郊牧野(今河南汲縣)。武王臨戰誓師,歷數紂王聽信婦言、不祭祖宗、背離親族、招集四方罪人和逃亡奴隸等等,真是罪不容誅。這就是垂於史冊的“”牧誓”。


紂王見大勢已去,悽切切登上鹿臺,蒙衣投火自焚,可悲可嘆啊


一番輿論果然激起人神共憤,各路諸侯同仇敵愾,陳兵牧野,吸引商軍出城決戰。這時,紂王正以傾國之師征討東南方的夷人,驟聞大敵壓境,只得臨時驅使17萬奴隸和戰俘倉促應戰。呂尚自做前鋒,親率虎責和兵車衝擊商軍,商軍漫無鬥志,居然陣前倒戈,引導周軍殺回朝歌,紂王見大勢已去,悽切切登上鹿臺,蒙衣投火自焚,歷時五百餘年的商朝遂亡。滅商之戰,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


紂王見大勢已去,悽切切登上鹿臺,蒙衣投火自焚,可悲可嘆啊


周武王在取得軍事上的決定性勝利之後,又接連開展強大的政治攻勢:散發鹿臺所積之錢和鉅橋所囤之慄,用以賑濟民眾;封比干之嘉,釋箕子之囚,用以取悅殷商貴族;斬紂王寵妃姐己,放還後宮婦女,以示戒淫遠色、體恤人倫之情。在嚴冬之後,乍遇陽春,誰個不歸心武王,天下諸侯也大半竭誠賓服。

周武王振旅西歸鎬京,正式建立周王朝,史稱“西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