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黑歷史:講求自由平等的法國,也做過蘭尼斯特家族的醜事

1793年年僅38歲的法王路易十六在巴黎革命廣場被自己設計的斷頭臺處決,同年10月,他的妻子-也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公主-瑪麗王后在同一個地方被處死,留下年幼的兒子路易·查理和女兒瑪麗.特蕾莎公主。

歐洲黑歷史:講求自由平等的法國,也做過蘭尼斯特家族的醜事

<strong>▲路易十六上斷頭臺。兩百年後法國總統密特朗表示,“路易十六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但也是不可避免的。”

七歲的路易·查理被帶走並交給了一個安託萬·西蒙的鞋匠撫養,以把他改造成一個“堅定的共和國公民”,但這位鞋匠很快就在狂熱的大革命中丟掉了腦袋,路易·查理也隨之被再度投入聖殿塔監獄。此後三年,他都在恐懼、恥辱和痛苦中度過,激進派為了渲染法國王室的糜爛,把妓女放進關押他的牢房,以傳染性病給這可憐的孩子。1795年6月8日他被宣佈死於肺結核,相傳他生前遭到了虐待,以垃圾和糞便為食。路易·查理死後,他的屍體被解剖,按照皇家習俗,醫生將他的心臟取出保存,此後雖屢經輾轉失竊,卻一直保存完好,2004年經過基因比對,證實心臟的確屬於他,後被正式葬入聖丹尼斯大教堂。

歐洲黑歷史:講求自由平等的法國,也做過蘭尼斯特家族的醜事

<strong>▲路易十六唯一的兒子路易十七,他繼承了母親的美貌,像個天使

路易·查理的遭遇與《權力的遊戲》中北地狼家族的小少爺布蘭有些相像,都是年幼喪父,都是家庭遭難,布蘭因為目睹了瑟曦與詹姆的醜事被推落塔下,路易.查理被抓後激進派強迫他承認與母親有特殊關係;布蘭被詹姆從塔頂推下摔成殘疾,路易.查理則是被關進了聖殿塔監獄喪命;路易.查理的長相也與布蘭有幾分相似,俊俏的臉龐,中長的頭髮,天使般的眼睛,可惜小路易沒有布蘭那麼好的命運。

如果說路易·查理是布蘭的原型,那麼他的姐姐特蕾莎公主就是狼家族的珊莎!

特蕾莎公主是路易十六和瑪麗皇后結婚七年後才迎來的第一個孩子,由於渾金如土,作風豪放,瑪麗皇后一度被認為是同性戀,但公主的到來讓危機暫時解除,瑪麗王后也對這個女兒寵愛有加,她曾對襁褓中的公主說道:你對我來說是最珍貴的,兒子屬於國家,你屬於我!

歐洲黑歷史:講求自由平等的法國,也做過蘭尼斯特家族的醜事

<strong>▲瑪麗皇后與兩個兒子,她愛慕虛榮,揮金如土,法國人稱她為“赤字王后”

但瑪麗皇后對女兒的教育也十分嚴厲,她不希望孩子像波旁王朝的前輩公主們那樣目中無人。反倒是路易十六十分疼愛女兒,經常陪他們玩樂。特蕾莎公主也非常的優秀,她不僅繼承了家族的美貌,還善良、友愛、魅力十足,相傳她擁有一雙寶石般的藍眼睛,閃爍之間就像灑滿陽光的地中海。

隨著特蕾莎公主長大成人,法國革命也蓄勢待發,這個錦衣玉食的家庭遭到了法國王室有史以來最大的劫難。小路易被帶走後,瑪麗·特蕾莎被帶到了巴黎古監獄,由姑姑伊麗莎白公主照顧,但姑姑也很快被激進派處決,瑪麗·特蕾莎成了被囚禁的王室成員中唯一的倖存者。孤獨而年幼的她遭到了獄卒的毆打和輪姦,如果不是強烈的求生慾望,早已和家人一般喪命在監獄中。

歐洲黑歷史:講求自由平等的法國,也做過蘭尼斯特家族的醜事

<strong>▲豆蔻年華的特蕾莎公主,與弟弟長得很像!

這段經歷與珊莎的出身及早期經歷很像,她們同樣擁有藍色的眼睛,棗紅色的頭髮,同樣受過良好的宮廷教育。《權力的遊戲》中,珊莎從小就被訓練做一名淑女,史塔克被砍頭那年,珊莎14歲,而因為法國大革命落難的特蕾莎公主也同樣是14歲。珊莎被瑟曦欺騙承認父親是叛徒,並目睹了父親被處決的過程;而特蕾莎公主也被屈打成招,指控母親與弟弟有特殊關係。

歐洲黑歷史:講求自由平等的法國,也做過蘭尼斯特家族的醜事

<strong>▲珊莎最陽光的一刻,與特蕾莎公主有幾分神似

珊莎在喬佛裡死後,輾轉來到姨媽的“鷹巢城”,暫時安頓下來。與之類似,雅各賓專政結束後,特蕾莎才被允許離開法國,她來到了表兄弗倫茨二世統治的神聖羅馬帝國首都維也納。弗倫茨皇帝出自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而哈布斯堡在德語中的意思就是“鷹的城堡”。在維也納短暫停留後,特蕾莎又去了庫爾蘭的米託(位於今天的拉脫維亞),尋找他的叔叔普羅旺斯伯爵,流亡在此的普羅旺斯在沙皇保羅一世的支持下自稱路易十八(小路易曾經被稱作路易十七),由於沒有子嗣,路易十八希望特蕾莎嫁給弟弟阿圖瓦勳爵的長子路易.安託萬,也就是特蕾莎的堂兄。

路易.安託萬內向口吃,自覺配不上堂妹,阿圖瓦勳爵也覺得這樁婚事不合適,但最終兩人還是舉行了婚禮,婚後他們移居英國。

歐洲黑歷史:講求自由平等的法國,也做過蘭尼斯特家族的醜事

<strong>▲權遊中的鷹巢城,歐洲歷史上的哈布斯堡也可以翻譯成“鷹的城堡”

路易十八復辟後,特蕾莎回到了巴黎,她去墓地悼念了父母和弟弟,並將他們的遺體挖出來重新安葬。但很快,拿破崙又捲土重來,面對保皇派的大軍,路易十八選擇逃離,反倒是身處波爾多的特蕾莎臨危不懼,還試圖集結軍隊對抗拿破崙,雖然最終被逮捕,但拿破崙沒有為難他,還誇讚她是“家裡唯一的男人”。

特蕾莎的轉變與《權力的遊戲》後期的珊莎如出一轍,經歷了痛苦和磨難,那個說話溫柔、笑容甜蜜的珊莎,那個喜歡漂亮衣服、動人歌謠、英雄事蹟和俊俏騎士的珊莎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胸有城府、意志堅定又充滿仇恨的北地公主,面對小剝皮的進犯,她不惜身先士卒,堅持到最後一刻。當然,拿破崙的品格比剝皮波頓高出太多,至少他不會用恐怖又殘忍的手段來掩飾內心的恐懼。

歐洲黑歷史:講求自由平等的法國,也做過蘭尼斯特家族的醜事

<strong>▲剝皮波頓,他代表了恐怖血腥與殘忍,與法國大革命的激進派頗有些相似

拿破崙在滑鐵盧戰敗後,波旁王朝再次復辟,特蕾莎也回到了巴黎。據說她十分痛恨共和派和雅各賓派,命人燒掉了他們的俱樂部,並打算炸掉先賢祠(伏爾泰、盧梭等人都葬在這裡,破壞計劃沒有成功),更厲害的是,她還派人刺殺被流放的革命當權者,凌辱拿破崙的遺體,她的這些復仇品質,都被馬丁老爺子組裝到了狼家族最小的艾莉亞身上。

特蕾莎的後半生同樣顛沛流離,一浪高過一浪的法國革命,讓她無法在一個地方安頓下來。路易十八去世後,阿圖瓦伯爵繼位,也就是查理十世,但他很快將王位傳給了兒子路易·安託萬,特蕾莎成了法國皇后,但這個頭銜只維持了20分鐘,因為她的丈夫馬上把位子讓給了侄子波爾多公爵,後又輾轉到了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手裡,法國王位就像一個燙手的山芋,誰都不敢要,一如《權力的遊戲》中的鐵王座,誰都想坐,誰坐上去都倒黴。

歐洲黑歷史:講求自由平等的法國,也做過蘭尼斯特家族的醜事

<strong>▲夢寐以求的鐵王座,埋葬了多少屍骨

遜位以後,特蕾莎一家去了英國,後又移居到母親孃家的神聖羅馬帝國,並在那裡安度餘生。1851年,在瑪麗皇后被處決的58週年之後的第三天,特蕾莎公主因肺炎去世,她沒有孩子,丈夫也在七年前去世,至此,路易十六家族壽終正寢!

歐洲黑歷史:講求自由平等的法國,也做過蘭尼斯特家族的醜事

<strong>▲自由引導人民!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

結語:

歐洲歷史中被處死的國王一共有三位,分別是法王路易十六,英王查理一世,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許多人執著於指責蘇俄對沙皇一家的殘忍,殊不知在講究自由、平等、博愛的法國,也發生過類似的慘劇。一生柔弱,沉湎於造鎖的路易十六,面對絞刑架展現了貴族的尊嚴和驕傲,他高呼:我清白死去,我原諒我的敵人,但願我的血能平息上帝的怒火。但革命的烈火一旦燃起,每個人都變得危險,所謂的信仰,能讓一個人完全受自己的夢想奴役,正像勒龐在《烏合之眾》中寫道的那樣:群眾沒有真正渴求過真理,面對那些不合口味的證據,他們會充耳不聞…凡是能向他們提供幻覺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凡是讓他們幻滅的,都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一切不過是一場權力的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