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你們讀過認為不錯的書,推薦給我也拜讀一下可以嗎?

dimanlanke


最近,讀了一本書《文心》,一本教人如何讀和寫的書,歷經了時代的洗禮,仍經久不衰。豆瓣評分9.1分,深受寫作者喜歡,也是一本教孩子寫作的最佳書籍。推介理由:

1.故事題材的教科書,文字簡潔卻生動、有趣

這本書的作者是葉聖陶、夏丏尊先生,書作於上世紀30年代,正是從文言文向白話文轉變的時期。書的目的在於教會中學生如何讀書和作文。本書最大的特點是應用故事、對話、情景方式來講授行文讀書的技巧,作為一本教科書式的工具書,卻一點不枯燥乏味,說它是是一本優秀的文學作品也不為過。書中的故事生動有趣,簡潔的文字勾勒出時代的背景,粗描淡寫道出寫作的真諦。有個情節是這樣說的:

樂華語道:“作文是應付實際需要的一件事情,猶如讀書、學算一樣。”王先生滿意的說:“諸君作文,須永遠記著他們的話。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點綴。”

寫作就是生活,當你不知道寫什麼的時候,從生活開始。

2.讀與寫、教與練的結合

近些年,寫作成為熱潮,有很多的寫作類書籍,講的是如何出爆款文章,標題的寫法、金字塔結構……很多人看完以後,還是無從下筆。寫作技巧構建了寫作的基本框架,但是沒有內容,形似骷髏,只有骨頭沒有肉。

《文心》解決了讀與寫的問題,告訴讀者讀什麼書?文中認為的讀書進階是這樣的:字典是必備工具;小說入手可讀性強,可以構建故事思維;經史子集是文化瑰寶;雜誌可以瞭解時事。讀書要擴展思維和視角,由點到線到面,構建整體知識體系。寫作是從生活入手,感受身邊的人、物、景的變化,這是寫作素材。由景生感受,這是寫作的情。讀書與寫作互相交融,相互促進,讓讀書和寫作更有樂趣。

《文心》的另外一個特點是教與練的結合。對於開始接觸寫作的人而言,練習很重要。本書通過故事介紹了寫作手法,通過對話的方式進行了練習、修改,教與練實現了完美結合。正如文中提到,樂華給老師寫了一封信,枚叔進行了現場批改,指出三點問題:首先,文章要有條理,還要注意承接轉合;其次,敘述不能太呆板,要注意生動性;第三,感情要充分。這樣的對話,讓讀者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似乎回到了學生時代。

3.讀書與寫作的情懷

技術終歸是玩意兒,思想才能影響別人。很多人問讀書的目的是什麼?作者說,讀書一定要讀,但不一定經世濟用,也可能是一種情懷。正如枚叔所說:

“讀書非力求經濟不可。”

在最後一課中,王老師給出了寫作的態度: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點綴。不是要人人做文學家,人人做文學者也是沒道理的,但是希望寫作的技能為我所用,唯能如此,才受用不盡。網上寫作變現的人整天做著非分之想,變現的人千千萬,不變現的人萬萬千,而有誰真正去思路過寫作的意義在哪裡?

4.教育理念的革新

本書被譽為“在國文教學上劃了一個時代”,豈止一個時代,直到今天仍然受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注重根基的練習。今天,那麼多盲目追求寫作的人,感覺滿腹經綸,頭頭是道,但是有多少人曾斟酌文章中的詞彙、字句的使用對文章地影響;句子語調的強弱對錶達效果地影響;文中標點的使用起到地渲染作用。這不正是國學的根基所在嗎?

(2)誘導與自由的結合。書中王仰之先生號召快樂的學習,自由的學習。從不把自己理念強加於學生,通過誘導的方式,啟發學生在讀書和寫作的實踐中發現問題。在炮火戰亂的年代裡,偉大的思想誕生於一所中學。

(3)“情景式”教育。目前的教育家們探索的“情景式”教育,在書中完美的體現。讀與寫、教與練生動的展現,開拓了一條有趣、有料、有用的寫作道路。摒棄枯燥乏味、條條框框的灌輸式理念,對話和情景顯得趣味叢生。

5.富有浪漫色彩的包辦婚姻

此書最早是葉先生和夏先生在《中學生》雜誌上連載的文章,致力於中學生國文教學。在文章連載一半的時候,兩位大師結為兒女親家,把本書作為訂婚信物,創造了一段美好佳話。

此書多次印刷,從未停版,希望對你有作用,也希望可以留言,進行探討。


熋赳赳


常年霸榜的國內外名著,N多人推薦的書籍就不推薦了。這裡推薦一本很少人知道的書,對喜歡西晉末期至衣冠南遷,不想看史書,又不想看愛得死去活來情節的網友來說,小船芝麻的《鳳兮鳳兮》很值得一看。幾乎沒有愛情線,只有衛玠眼中的滿目瘡痍民不聊生;沒有英雄蓋世,只有南遷的辛酸和對世間的無奈。

內容大體與歷史比較符合,看過後可能會心情沉悶,畢竟這段歷史就是永嘉之亂五胡亂華史。

如果想看關於這段歷史相對輕鬆的網文,《媚公卿》《春芳歇》還行,不會太長,看後會有些意猶未盡。

真的無需因為是網文就大加抨擊,總有一些寫的還不錯的。名著經久不衰,有深遠的時代背景及複雜的社會關係;網絡小說更側重於人物性格和心理塑造。


臭美兮兮cicishe


謝謝提問!我最近在讀的書是朱良志教授的《麴院風荷•中國藝術論十講》,這是一本書講中國美學和哲學的書,文詞很是優美,思想境界也很博大,但是看起來確實通俗易懂,他介紹了中國美學,以及十個鑑賞方法,他讓我看到了中國美學的豐富以及哲學離我們並不是那麼,而且有些思想很是精微,引人入勝,有些詞句真的能夠讓人仔細的想一想去品味,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和和人生哲學,好比他說:“霧裡看花,乃是中國美學的又一境界。它構成了中國含蓄美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曲徑通幽,通過委曲的傳達,產生優雅流暢的美感;而霧斂寒江這則在於從藝術形式的內部激起一種張力,從而創造一個迴盪的空間,展示豐富的內容;而霧裡看花則是通過迷離恍惚產生獨特的美感,它和西方美學中的朦朧美有相似的內涵,但又有所不同,它具有獨特的哲學思想內涵。”

我覺得,通過閱讀藝論,它豐富了我對中國文化的瞭解,讓我對中國美學和哲學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也拓寬了我的知識面,知道了中國園林創造和中國書法藝術的相關知識,讓我有了更大的閱讀的興趣和,對傳統文化的追求。我覺得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收穫就來源於此,謝謝!





青花有語


現在正在讀的書是古羅馬馬克斯·奧勒留的《沉思錄》,讀來津津有味,可以推薦一讀。這本《沉思錄》被譽為古羅馬斯多亞派哲學最後一部重要典籍是有其正當理由的。

奧勒留是古羅馬帝王,也是一位斯多亞派哲學家,但這部《沉思錄》既沒有其他哲學書籍的艱深晦澀,也沒有那種帝王般的富麗堂皇的華麗詞藻,就像盧梭的《懺悔錄》那樣的接地氣,老少皆宜,使人受益良多。

書中多描述作為一個個體的人的日常所思所想,所遭所遇。既有關於宇宙這般宏大的主題,也有關於日常牢騷滿腹的私人吐槽,感慨人生無常,這樣才會真正打動人心,引起讀者共鳴。如“注意!對於禽獸,不可懷著禽獸對於人類的感想”這樣的句子;也有“要假設你現在已經死了,一生已經結束,此後殘餘的歲月只當做是這一生的延續,要按照自然之道生活下去”這樣的感想。就像是一個老者面對面傳授生活的經驗。

雖然奧勒留的時代距我們已經有十八九個世紀,現實生活已經遠不可同日而語,但每每翻開書卷,仍頓覺奧勒留其音容相貌栩栩如生,藉此我們可以想見其人,窺伺其心,從而對我們自己為人行事亦有所助益。





未成熟莫摘取


哪些書值得一看?

大家忙著看推薦,找書單前,不妨先來做一個簡單的分析,讓選書、看書更加具有針對性。

1、選書常見誤區

在我看來,許多人看書、選書存在一定的誤區。

①大家推薦的“好書”一定是適合我的;

②從眾心理:知名的、經典的、傳統文化的、名家的作品就是最好的;

③小眾心理:那些鮮為人知的作品更加獨特,更具逼格;

④功利心理:具有專業知識的功能性圖書才是最有用,人文書籍都是無用的;

⑤現階段讀不懂的書籍,對我沒有幫助。

任何一本書領域不同,體現的價值不同。對閱讀者而言,即使沒有發現亮點時,也不應將其全盤否定。

讀書,保持空杯的心態,也許能收穫更多。

2、什麼樣的書才叫適合

看書就和處對象一樣,只有親自看了才知道適合與否。當然,那些被大眾追捧的書籍一定有非凡的亮點,但也不一定適合你。

因為生活環境、思維認知、興趣愛好才是決定一個人的讀書品味的根本因素。

那麼什麼書適合這個問題就得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了。

3、選書技巧

本人推薦的書籍分為3大類別:人文類、專業技能類(功能類)、興趣&科普類。

這麼劃分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書友們針對自身現狀需求自行選擇。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閱讀風格,書單自然會有個人色彩,我按照3大類別把獨具個人風格的書單分享給大家。

個人推薦幾本不錯的書







where有好劇


有一說一,疫情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出不去屋,還有更多的時間讀書,假期還真讀過幾本符合您要求的書,來波推薦

首先是人物傳記類——《看見》

作者柴靜是知名的主持人,第一次看到她是網上瘋傳的她採訪星爺和其他人採訪的對比,當時就看到她與眾不同,沒有太多花裡胡哨的鋪墊,也沒有高大上的辭藻,普普通通的話語從她的嘴裡說出來,既說出來了話,又富有人情味。這本書也是這樣,從她的經歷開始,到非典,再到日常採訪對她生活和心態的變化,沒有什麼深刻的警句,但是你能在字裡行間感受作者的勇敢和深度。既體現了她的溫柔,隨緣也體現了她作為一名記者的職業道德和操守。

然後是耳熟能詳的書——明朝那些事兒

我本來對歷史並不感冒,看了這本書順利入坑,在書中作者運用小說筆法描繪人物心理,用幽默細節寫出歷史規律,讓人耳目一新,原來歷史還能這麼玩。

除了幽默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金句了,當年明月用他獨有的視角,讓人不知不覺感受出他的深度,比如下面這句:

你還很年輕,將來你會遇到很多人,經歷很多事,得到很多,也會失去很多,但無論如何,有兩樣東西,你絕不能丟棄,一個叫良心,另一個叫理想。

還有他對於成功:

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一生。

最後是古代經典——道德經

不多說,你細品。

這篇回答我之前在另一個問題也答過,但是沒火,覺得我半個小時努力還可以的話,給點個贊吧,謝謝(*°∀°)=3


何啊生


民國時期沈啟無所編的《近代散文抄》一書不錯。所選文字語言優美,輕靈流暢,有見解有意思。他的這本《近代散文抄》選的大致是公安竟陵兩派的文章,作者有張岱、金聖嘆等等,書前有周作人的兩篇序言。在民國三十年代的文壇上這個選本曾有很大影響。我讀的這本《近代散文選》由黃開發老師校對,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年版。此書讀完後,我發現書分兩種,一種必須從頭看到尾,字字認真字字注意。一種放鬆心情,隨意觀覽,有會於心,輒記憶深刻,《近代散文抄》便屬後種。張宗子的《夜航船序》出自該書第106頁,短短篇什說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讀書是看實質還是隻記皮毛,若記不住唐宋八大家瀛洲十八學士,“雖失記其姓名,實無害於學問文理”。讀書須得記憶,無關文理,不記不妨;有關文理,不可不記。

昔有一僧人,與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談闊論,僧畏懾,拳足而寢。僧聽其語有破綻,乃曰,請問相公,澹臺月明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兩個人。僧曰,這等,堯舜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自然是一個人。僧乃笑曰,這等說起來,且待小僧伸伸腳。

這是非常有趣的話頭,所以張宗子最後說吾輩當謹記,“但勿使僧人伸腳則可已矣”。所以推薦一看。



民國滋味


你好,我是玩逸,我來給你介紹下我看過的一本書

  大冰的《乖,摸摸頭》:帶著書遊遠方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這句話不知為何,火的遍地開花,也像那句語文老師說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躁動不安的音符,但每個人都有生活的無奈和羈絆,這本書是去雲南的飛機上打開了扉頁,便打開了心房。帶著這本書去遊歷雲南,聽著那首去大理在車上盪漾,去尋找大冰的小屋,去嚐嚐老兵的火塘,用一碗酒換一個故事,用一首歌唱一世荒涼,我們就這樣漫步在麗江的小道上,暢遊在蒼山洱海間,細細的品味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感受每一個人的五味雜糧,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過著你想要的生活,給忙碌的生活尋找一片棲息之地,該喝醉的時候一定不要少喝,該唱歌的時候一定不要乾坐,也許無趣的不是這個世界,而是我們沒有選擇有趣的活法而已,書過萬卷,酒過三巡,看著老兵的消防車在保護者古城的安逸,聽著大冰敲鼓娓娓道來,彷彿像是夢一場,故事裡的每個人都是夢裡的過客,看著他們的生活,感受他們的世界,就是那個我們嚮往卻又無法實現的夢想,一直想去流浪,可是人生有太多的羈絆,父母的牽掛,他們為我規劃的人生,從初中轉學,高中畢業,大學專業,工作職業,到以後找個什麼樣的男友,到未來家裡的一件床褥,一個陶瓷碗,甚至到婚禮時媽媽帶哪套首飾,穿什麼衣服,他們規劃好了我的一切,我一路在抗爭,轉學後的叛逆,高考的失利,畢業後的遠走他鄉,他們還是努力給我一個不用擔憂的未來,我懂父母的關心,我知道他們為了我奮鬥的艱辛,我抱怨過他們給我的關愛和陪伴過少,但是終究放不下這份牽掛,只能將那顆躁動の心鎖在軀殼中,嚮往一下,感慨一下,用旅行和書短暫的放縱,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希望你可以去讀讀


玩逸


有好多

哲學方面有《道德經》《莊子》

佛學方面有《楞嚴經》《心經》《華嚴經》

入世方面有《大學》《中庸》《論語》

文學方面有《詩經》《離騷》《漢賦》

《唐詩》《宋詞》四大名著等


瀋陽圓融教育國學堂


全書共分七章,分別寫了最高統治者萬曆皇帝、大學士申時行、首輔張居正、模範官僚海瑞、自由派知識分子李贄、抗倭英雄戚繼光等,同時,也寫了他們之間存在的重重矛盾,如皇帝與群臣的矛盾,保守派與自由派的矛盾,官員與官員之間的矛盾等等。無論是皇帝還是官僚,是將軍還是知識分子,都各有自己的理想,又都各有自己的侷限,最終在相互制衡衝突中彼此消耗,導致了整個國家的全面平庸與危機,整個中國社會逐漸走向衰亡的趨向似乎不可避免。

此書寫作歷時七年,作者先後翻閱過大量史料,在明史研究方面也有非常紮實的功底,因此雖然是橫斷面,但是非常嚴謹。另一方面,作者又用“夢幻般”的筆觸,既敏感又客觀冷靜地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歷史”,使讀者彷彿能夠觸摸到歷史真實的脈搏,感受到一個朝代的呼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