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風采(七)——農業學部(84人)

包振民

中國工程院院士風采(七)——農業學部(84人)

包振民院士百科

包振民,1961年12月27日生,男,漢族,山東省煙臺市人,貝類遺傳學與育種學專家。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山東海洋學院生物系。1997年獲青島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海洋大學生命學院院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命科學部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生物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動物學會貝類分會副理事長等。


長期從事海洋生物遺傳學與育種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扇貝種質資源、基因組學和發育進化生物學等領域開展了深入研究,開發了首個貝類BLUP遺傳評估系統,建立了扇貝分子育種技術體系,育成5個扇貝優良品種,改變了扇貝養殖依賴野生苗種的局面,為探索我國水產種業的發展模式做出重要貢獻。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並被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參與組織了國家“十五”至“十三五”海洋水產種業科技發展計劃的制定與實施。


201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曹福亮

中國工程院院士風采(七)——農業學部(84人)

曹福亮院士百科

曹福亮(1957.11.17- )森林培育學家。江蘇省泰州市人。1982年畢業於南京林產工業學院(現名南京林業大學),2004年獲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森林生態學博士學位。現任南京林業大學校長,兼任中國林學會副理事長。


重點開展銀杏、落羽杉、楊樹、毛竹等樹種的良種選育、培育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特別是銀杏研究在國內外同行中有較大影響。先後獲植物新品種保護權8項,授權專利22項,出版著作15部,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並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各1項。研究成果在全國28個省區得到大力推廣,為我國銀杏產業發展和現代林業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煥春

中國工程院院士風采(七)——農業學部(84人)

陳煥春院士百科

陳煥春,1953年3月20日生,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動物傳染病學專家,中共黨員。1988年畢業於德國慕尼黑大學獸醫專業,獲博士學位。曾任華中農業大學副校長、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理事長。現任華中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獸醫協會會長、農業部轉基因專項技術副總師等。


長期從事動物傳染病與人畜共患病研究工作。率先確定了豬偽狂犬病在我國的爆發流行,闡明瞭我國豬偽狂犬病的五大臨床症狀,研製了疫苗,提出了我國偽狂犬病的根除計劃。克隆、測序了100餘株病毒和30餘種細菌的全基因組序列。構建了偽狂犬病毒、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和豬沙門氏菌等3種通用型載體,研製了20餘種基因工程疫苗和10餘種分子診斷試劑盒。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中華農業英才獎、“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20個轉基因安全證書、26個新獸藥註冊證書、53項發明專利、5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制定國家、行業標準3項。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73、863、支撐計劃等重大科研課題50餘項,2017年新增為生豬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600餘篇,SCI收錄200餘篇,出版專著3部,參編3部,已培養畢業博士95人,碩士112人。帶領的團隊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群體。


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劍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風采(七)——農業學部(84人)

陳劍平院士百科

陳劍平(1963.4.8)植物病理學專家。浙江省寧波市人。1985年畢業於浙江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1995年獲英國鄧迪大學植物病毒學博士學位。現任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農業部植物保護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植物病理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長期從事植物病毒基礎和應用研究,先後承擔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歐盟、國家高新技術研究計劃(863)、國家重大基礎科學研究計劃(973)和國家轉基因生物育種重大專項等60多個研究項目,在植物病毒種類鑑定、病毒與禾穀多黏菌介體關係、病毒致病和植物抗病分子機制、病害發生規律和防控技術、脫毒植物組織培養苗種產業化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發表論文360多篇(其中SCI收錄170餘篇),主編專著6部、參編4部;授權發明專利52件,軟著4件;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部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8項;培養博士31名,碩士62名。


近5年來,在中國工程院支持下開展宏觀農業發展戰略研究。針對我國三農問題綜合解決方案,創新提出了現代農業綜合體作為區域現代農業發展創新載體的建設背景、科學內涵、理論基礎、典型案例和建設機制,出版《現代農業綜合體戰略研究報告》,並在浙江等地探索實踐,對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和區域農業轉型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和戰略意義。


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2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