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身體會化為有機物,如果一切遵守質量守恆,那思維呢?

幽谷山水


人死後化成有機體?人本來就是有機體,不是死後才獲得這個技能的。

質量守恆定律?科學界沒有這個定律,只有能量守恆定律。質量不會守恆,無數放射性元素不斷的通過弱作用力,輻射能量,損失質量。例如我們核電站,就是核裂變損失質量產生熱量維持。

靈魂迴歸何處?靈魂從何而來,又因何而生,仍舊是瞎,那麼既無來處,何來歸路?

能用科學認知論集中在前兩個疑問,就多說兩句吧。人體的確奇怪,一堆毫無意識的原子,組合在一起匆匆百年,賦予了自主意識,然後,又匆匆消逝迴歸到自然,依然故我,卻再無自主意識,這一點,現代科學至今無能為力,或許,需要在哲學中探討其中的意義了。什麼是死亡?法律上,死亡的定義通常由大腦的狀態來決定。美國法律的定義是:“一個人不可逆轉地停止循環和呼吸功能,或不可逆轉地停止整個大腦的所有功能,包括腦幹,已經死亡。死亡的確定必須按照公認的醫學標準進行。”在英國,公認的標準是腦幹死亡,或“腦幹永久功能性死亡”。

人死後思維去哪了?首先根據信息是結構的表達,由於人死了,首先表現的就是大腦死了,大腦死後結構必然破壞,所以人死後思維不在了。舉個簡單的例子,兩塊10公分見方的積木把它們垂直搭在一起,這時得到一個底面積為100cm^2高20cm的方柱體,如果這兩塊積木被拆開了或焚燒了,那麼這個底面積為100cm^2高20cm的方柱體自然也不在了,

其中的100cm^2高20cm的信息也不在了,可想而知,人死了之後人體結構變了,原有的整體信息也不在了,其思維自然也不在了(注意思維是信息的綜述表達形式)。不過,也有人說人類思維是一種信息場,如果真是這樣的,以上解釋就不園滿了。

在現代社會人的平均壽命仍不高。科學家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當人到老年時,身體頭腦機能仍不比年輕時差,但到了高齡時頭腦中產生的t型細胞,越來越多並直接要了他的命。

最終能使人長壽的是完善基因。刪除不好的短命的,增加優秀和長壽的。除此而外別無他法。因此西方正有人開展意識轉錄,也有人熱衷於此。目的還是想要思維不死。我看這樣做意義很有限,除了親人之外,估計不會有人會關注。

身體就是肉體,大於小。小於小的是意識,思維,不是物質,不在食物鏈裡,不參與物質之間的化學反應。小是物質與意識的分界限。小就是三,所以甲骨文“小”字是三個點。三是“三生萬物”,是萬物之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就是物質與意識的分界線,這邊是物質,那邊是意識。五行是物質,是金木水火土。人死了以後,意識被上帝收回,屍體留在地球上。

因為這一切只不過是秩序態。是老子所說的,從無到有的“有為”。而那些沒有秩序之前的無序或者自由態,我們是無法感受到的。因為我們所有的器官或者測量工具都是秩序態,無法對自由態進行感知。這如同時間一樣是無法逆行的。

我們生命中所出現的一切,包括自己,包括人生變化,包括社會秩序,甚至包括時間。我們所能感受到的一切都是秩序存在。無序存在我們感受不到。

宇宙猶如一個人的身軀是具有生命力和具有高維度智慧的生物體,人則是宇宙中的癌細胞,而癌細胞對自身軀體具有很大很強烈的自我毀滅能力和殺傷性……,待到把癌細胞研究透徹了,也就自然知道思維飄移到什麼地方去了……


第一電力


《千萬不能自殺,後果有多慘》

現在科學已經證明靈魂是存在的,我記的英國一個叫山姆的醫生研究人有無靈魂,方法是,把盒子裡裝上一些東西,然後放到搶救室的天棚裡,然後問被搶救過來的人,可知棚頂內盒子裡的東西是什麼。一百個人,只有七個靈魂離體在空中,並完全說對盒子裡的東西是什麼。由此實證科學已經完全證明靈魂的存在。當然比如還有催眠能回憶起前世的情況,還有眾多小孩子能記憶前世的情況。大家搜相關信息。

當今許多國家精神科心理醫生用催眠方式給人治療心理疾病,催眠不是睡大覺,是讓人進入深度入靜狀態,在其引導下,就能回憶起前世,當然現在是實證科學指導思想,人們會問啊!是不是想像的,經過他們從歷史比如衣服建築,飲食,親人,多方面研究確實不是想像。比如有個女子見到大鳥就怕的要命,沒辦法去心理醫那看病,給其催眠後,她回憶起,某一世他是個白人男子,他姦汙了一個印地安女子,結果被人家族人抓住綁起來,丟到沙地上,胸前劃道口子,結果他被禿鷹一口口啄肉活活嚇死……經過這次釋放,此人怕鳥的恐懼症消失了。人類宇宙有太多當今科學不知道的。

所以人千萬別自殺啊!因為人類轉生都是其他空間高層空間高級生命安排的,你應該在社會家庭盡什麼義務,哪個生命將來做你兒女,你多長壽命,那都是安排好的,你一死都給破壞了嚴懲你啊!如果你自殺死了,靈魂另外空間身體暫時沒處去,又回不來人間,結果造成,你處在一個無吃無喝,時時刻刻處於極其痛苦的境地,一直等到你幾十年天定壽命到了為止。那個痛苦太可怕了。被殺也如此,所以更不可殺人。殺人者將來……。

既使生活不如意也是前幾生無知中造下的罪業造成的,吃點苦倒幾回大黴還了前生欠人家的帳,幸福又來了。要想幸福多行善積德。常言道,好死不如賴活著。你連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

現在人自殺率這麼高無神論造成的,因為它講人死什麼都沒有了,一死百了。遇到痛苦時生氣時就自殺,還帶孩子自殺,殺人還成為做好事了,替你解脫了。荒唐不荒唐!

(歡迎轉帖、救人一命善莫大焉)


真理再現人間



當心髒停止跳動時,沒有血液進入你的大腦,大約10秒鐘後大腦活動停止。這通常是醫學生認定的死亡點。然而,大約10%或20%的人從那一時刻(可能是幾分鐘或一個多小時)恢復了生命,他們說有意識。他們稱能夠看到在那之後發生了什麼,就好像他們漂浮在天花板上一樣。科學家們想確認這些是真實的經歷還是幻覺,通過與在場的醫生和護士交叉核對他們從上面看到的病人報告。令醫務人員驚訝的是,許多病例被證實是準確的。



如果研究的其餘部分繼續朝同一方向發展,它將證實即使大腦不起作用,思維意識也會繼續存在。換句話說,思維意識是獨立於大腦和身體的東西。 我們正在突破科學的界限,與已經確定的假設和觀念進行鬥爭。很多人認為當你死了,你就死了,就這樣。死亡是一個瞬間——你知道你不是死了就是活著。所有這些都不是科學上有效的,但它們是社會認知。


如果你回顧一下19世紀末,當時的物理學家一直在研究牛頓運動定律,他們真的覺得他們對宇宙中的一切都有答案。當我們觀察周圍的世界時,牛頓物理學就足夠了。它解釋了我們處理的大多數事情。但是後來人們發現,實際上當你在非常小的水平上觀察運動時,超過原子的水平,牛頓定律不再適用。需要一種新的物理學,因此,我們最終以量子物理學告終。這引起了很多爭議,甚至愛因斯坦本人也不相信。

現在,如果你觀察頭腦、意識和思維,認為頭腦和大腦是同一事物的假設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正確的,因為在99%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將頭腦和大腦分開,它們在完全相同的時間工作。但是還有一些極端的例子,比如當大腦關閉(死亡)時,我們看到這個假設似乎不再成立。因此,我們需要一門新的科學來解釋,就像我們需要一門新的量子物理一樣。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想,思維意識就像電腦程序,我們的身體是電腦,電腦被徹底銷燬,程序還存在嗎?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這是一個有趣的題目,我試著儘量簡單地回答它。

(思維是大腦神經元細胞間信息交換的產物)

信息是無質量的

假設你有一臺電腦,電腦裡有一塊容量為1T的硬盤,假設你往硬盤裡存了100部小姐姐的愛情電影,那麼這塊硬盤是比以前重了,還是沒有變呢?

標準答案是沒有變,因為硬盤裡儲存的信息只是硬盤表面磁性物質極性方向發生變化,從而記錄下不同的信息。你無論是向裡邊存儲電影、從中讀取電影或是哪一天將它們抹去,硬盤的質量是不會發生任何增減的。

(硬盤的質量不會因存儲信息的增減而增減)

我們的大腦也是如此。

我們坐在桌前讀完一本書,或者看過一部電影,大腦中會存下知識和影像,產生思維,但它們都是大腦中樞神經間信息傳遞與儲存的結果,無論期間我們想了什麼,大腦的質量是不會發生改變的。

思維是傳遞的

我們的思維並不僅限於存儲在我們自己的大腦裡。我們學習的知識大多來自於其他人思維的成果,我們自己也在將思維傳遞給別人。

1995年我在IBM工作,當時我參與改造了IBM一間合資工廠的幾條個人計算機生產線,並且為它編寫了一套測試用的電腦程序。5年之後當我再回到位於深圳南山科技園的那間工廠,生產線還在,我寫的程序還在運行,IBM那位胖胖的蘇格蘭工程師依然親熱地稱呼我“Media George!”,那是當年我寫完程序時他給我起的綽號。

今天當你讀我的這篇科普文章時,我的思維也通過文字傳遞給了你。將來即便是我死了,我的身體被火化變成一堆無機鹽,如果你記得這些信息,就表明我留下的信息還沒死,它依然留存在這個世界上,變成你或其他人思維的一部分。

將大腦比作內存更合適

什麼是死亡?法律上,死亡的定義通常由大腦的狀態來決定。美國法律的定義是:“一個人不可逆轉地停止循環和呼吸功能,或不可逆轉地停止整個大腦的所有功能,包括腦幹,已經死亡。死亡的確定必須按照公認的醫學標準進行。”在英國,公認的標準是腦幹死亡,或“腦幹永久功能性死亡”。

(大腦神經元電信號傳遞)

有些思想主義者、人格主義者和動物主義者抵制這一標準,他們覺得腦死亡儘管沒有思維、沒有自我意識,但可以讓受害者留下完整的腦幹,在這種情況下並不能斷定人是徹底死掉了。

有一點大家都認同,那就是人死亡的同時,他的腦幹也就死亡了。腦幹死亡即意味著大腦的一切思維活動終止,信息被清零。

這與計算機中的內存相似:當供電停止時,內存中的信息便不復存在了。思維是由大腦中的生物電信號維持的,當大腦死亡,生物電消失,思維隨即終止。

結論:

人的大腦是物質的,人通過大腦皮層神經元細胞間的生物電信號傳遞開展思維活動,思維是信息,不是物質。人的死亡即意味著大腦死亡,生物電信號消失,思維活動中止。在這個過程中,人的質量不會因思維的終止而減少。由於人的思維可以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而傳遞,所以人的死亡並不意味著人思想(思維的結果)的消失,它依然會以各種形式存儲和傳播。就如同我寫下的這一篇文字,你讀了它,你便獲取了我的思想,你如果轉發,就會有更多的人瞭解它。


老粥科普


人類死亡以心臟停止跳動,和大腦細胞壞死為標誌。前面一點很好理解。後面一點,人們還不大服氣。本人想法,大腦都已宣佈死亡了,還能存在什麼思維,一切都消失了。至於人的一些成就,仍能發揮作用,只能證明身前有過貢獻,但無法再能證明思維仍然活著。

在現代社會人的平均壽命仍不高。科學家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當人到老年時,身體頭腦機能仍不比年輕時差,但到了高齡時頭腦中產生的t型細胞,越來越多並直接要了他的命。

最終能使人長壽的是完善基因。刪除不好的短命的,增加優秀和長壽的。除此而外別無他法。因此西方正有人開展意識轉錄,也有人熱衷於此。目的還是想要思維不死。我看這樣做意義很有限,除了親人之外,估計不會有人會關注。

英國更加好玩。有些人想保留大腦思維,請求對他作冷凍處理。但這樣做仍然不可能保留思維。聽謂冷凍是對剛死不久的人冷凍,死人早己沒有思維了。冷凍時只保留一個頭部,其他全部割除了。最後可以把這個頭裝進匣子裡,由其家人帶回家,可以有較長時間的保留。


手機用戶54578927414


思維沒有質量,也沒有能量,思維的本質就是信息,信息的存在依賴於物質,也就是說,思維的本質其實就是物質的運動變化。

人體是由分子構成的,人死後,這些分子又轉化為其它的化學物質了。其實人體中60%都是水,如果僅是任其自行腐爛,是變成有機物和無機物的集合體了。如果直接火化,那就完全變成無機物了。

從整個自然界來看,人源於自然,消亡於自然,整個動態過程確實遵循質量守恆,或者說遵守質能守恆。

思維存在於人腦中,人腦主要是由神經細胞構成的,神經細胞又叫做神經元,神經元之間有著非常複雜的連接,構成了一個巨大的神經網絡,也就是我們的大腦。

我們看到的、聽到的等從外界感知到的信息最終都轉化成電信號傳遞給大腦,外界的信息傳遞給大腦後,大腦的質量並沒有增加,只是大腦內部的部分區域的神經元間的連接結構發生了變化,這樣信息就被存儲起來了。

人腦和計算機中的運行內存比較相似,都具備信息存儲能力,一旦斷電之後,這些信息都不復存在了。化學變化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人腦中的電信號就源於電化學反應。

思維就源於人腦中神經元的活動,神經元之間存在複雜的信息交換。信息的傳遞依賴於物質變化,在大腦中就是化學變化。醫學上認定的死亡就是腦死亡。當大腦失去生命活動後,即死亡,大腦中的電信號就消失了,於是思維也就跟著消失了。

人腦中存儲信息的方式與硬盤中存儲信息方式不同,硬盤斷電之後信息不會丟失,而大腦中的信息會丟失。人死亡後大腦失去維持生命活動的能量供給,於是神經元死亡,大腦中的神經結構便紊亂了,信息就丟失了,信息的丟失也意味著思維的消亡。

在整個過程中,物質的質量並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憑空產生。思維就是物質的運動變化以及複雜的排列組合。


科學探索菌


如果真的能理解,意識是一種自由排序,思維是一種秩序排序。那我們就能理解質量守恆沒有問題。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買了一大堆的磚,他亂七八糟地堆在地上。這個時候我們能看到房子嗎?不能!這就是意識。一種自由態。

但是如果我們按照某種秩序把這些磚砌起來。那麼房子就出現了。顏色、形狀、體積、空間就都成型了。意識從自由向秩序的轉變。

那麼這裡就會反推出第2個問題。

我們為什麼能感受到思想卻感受不到意識?

我們以為我們六識所能看到、摸到、聞到、聽到甚至感覺到的一切就是我們所知世界的總和。顯然這是有缺陷的。

因為這一切只不過是秩序態。是老子所說的,從無到有的“有為”。而那些沒有秩序之前的無序或者自由態,我們是無法感受到的。因為我們所有的器官或者測量工具都是秩序態,無法對自由態進行感知。這如同時間一樣是無法逆行的。

我們生命中所出現的一切,包括自己,包括人生變化,包括社會秩序,甚至包括時間。我們所能感受到的一切都是秩序存在。無序存在我們感受不到。

任何事物的運動和發展都是從自由態向秩序態的轉變。然後又從秩序態向自由態的毀滅。


自然之子一一來去無意


假設死亡這個過程一定要遵守質量守恆,那前提不是應該先證明思維是有機物或無機物?或者先證明思維是存在的呢?或者先談思維是什麼形式架起與人類的聯繫?

有機物無機物就很好理解,起碼得包含元素,目前沒有任何實驗可得出思維是由什麼元素組成的或者以什麼形式存在?如果它不存在,那麼推測思維的形式壓根就不重要,所以先撇棄它不存在的情況。其實無論是形而上學信仰者還是物理主義者都認為思維(意志)是存在的,區別在於它是什麼組成的!

按質量守恆公式的定理來證明,顯然很困難(目前也無解),那假設思維是存在的,思維是存在於身體材料之內還是身體材料之外?簡單來說就是思維到底是身體的一項特殊功能,還是與身體對等存在的其他東西,這個說法對應的就是一元論和二元論。

假設是前者,肉體和思維是統一的,那麼人死亡的時候,伴隨著肉體的腐爛,思維會因相互聯繫的另一方的非完整性而受損。舉個例子,被砸爛的音響因為非完整而無法繼續工作了,軀體也如此,這種情況下肯定是唇亡齒寒!作為身體的一部分,那麼思維就是從有機物向無機物的轉化。

如果是後者,兩者是獨立分開又是互相聯繫的。首先思維是人類區別於其他肉體而存在的新生概念,不管它是體內還是體外,它活著的見證者就是容器——人類軀體。存在的方式或許很多,但活著的姿態只有一種,特指被感知到(不談多維空間存在),既然思維是因為肉體而存在的東西,當肉體不存在了,思維就不存在。就像如果沒有對就沒有錯,沒有彼就沒有此,在這個理解上,思維的化學過程應該也是跟肉體的方式一樣,可能最大的區別就是它還未被證實出來但它確實是存在的,就好比顏色本來就是一個生物概念,物理只談它的波長和頻率,但因為它被感知到了,所以它成了顏色,思維也如此。

所以,假設思維存在,就是有機物向無機物的轉化,唯一的差別就是我們的認知角度。


檸檬17Clannad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也曾經很多次想過類似的問題。

人的意識是從哪裡來的?

這個問題對於人類本身而言可謂是一種終極問題。意識不是思維,任何動物都存在思維,而只有人類存在意識。所以我們自己才是我們自己。我們可以思考人生的意義,可以思考生命的價值,可以詢問我們來到世間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當離開的時候我們又會去往何處?而這些都是由意識才可以做到的。

一些科學家們試圖用更為科學的方法去解釋意識與大腦的關係,他們認為從生物學的角度去理解意識,那就是大腦一連串生物活動過程的集合,也就是說是由大腦的生理活動產生。但是這樣又難以解釋了,人類是目前所知的唯一具有意識的生物,那麼為何其他動物的大腦並不能夠通過生理活動而產生意識呢?所以這些科學家們往往傾向於去證明動物也是有意識的。

人的意識在時候去了哪裡

從神學的角度去考慮,意識可能是神賜予人的禮物。當然,我們都是相信科學的,借用神學的觀點是為了更好的進行科學的思考。也許意識確實是獨立於大腦之外的,但是必須要依靠於大腦的活動才能夠運作,同時由於意識本身是類似於腦電波之類無形的存在,所以也要依靠大腦來存儲記憶,所以當大腦停止工作之後,意識可能會獨立出來,但是沒有記憶也無法思考和活動,而之後會去往何方,暫未可知。

其實,現今人類面臨的很多科學難題,最根本都是意識從何而來的問題,如果能夠弄清意識從何而來,與大腦是否相互獨立,那麼像什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死後會去往何方”等等等等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為不管意識是否與大腦相互獨立,意識本身才是我們真正的自己。

結論

我個人的觀點,偏向於意識是獨立於人體之外的,受精卵只是載體,人死亡後意識會脫離於人體,會去再尋找新的載體。


商業突圍


一、這個提問本身概念不清,人體本來就是有機體,可死後怎麼又化成了有機物?人在剛死後身體依然是有機物和部分無機物的集合體,隨著時間推移最終化為無機物。如果是火化則是短時間內變成無機物。注:以下只討論人死後的自然變化過程。

二、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可知,人死後其屍體很快就被微生物消化分解,從而導致水份散失,能量轉換,但物質沒有少,能量也沒有少,一切變化都依然在守循著質量守恆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

三、根據相關守恆定律,人死後思維還在不在?我想這就是提問者想說的核心所在。回答這個問題真的很複雜,我們也只能從什麼叫信息,什麼叫思維去慢慢解答。

1.信息:信息有很多種定義,或者說它還沒有確切的定義。但我們可以把它綜述為:信息是結構的表達;信息是指該事物實際的運動狀態和方式;信息是事物屬性標識的集合等。也有人說信息是創建一切宇宙萬物的最基本的萬能單位,真的很玄幻!

2.思維:思維的定義同樣是很複雜,其重點就是說思維是人類所具有的高級認識活動。按照信息論的觀點,思維是對新輸入信息與腦內儲存知識經驗進行一系列複雜的心智操作過程。其實這也不全面,難道沒有新信息輸入就沒有思維了嗎?比如我在閉目思考和我在做夢等狀態下是沒有新信息輸入的,但思維活動依然在進行。這裡重點的問題是思維是信息的表現形式。

3.人死後思維去哪了?首先根據信息是結構的表達,由於人死了,首先表現的就是大腦死了,大腦死後結構必然破壞,所以人死後思維不在了。舉個簡單的例子,兩塊10公分見方的積木把它們垂直搭在一起,這時得到一個底面積為100cm^2高20cm的方柱體,如果這兩塊積木被拆開了或焚燒了,那麼這個底面積為100cm^2高20cm的方柱體自然也不在了,其中的100cm^2高20cm的信息也不在了,可想而知,人死了之後人體結構變了,原有的整體信息也不在了,其思維自然也不在了(注意思維是信息的綜述表達形式)。不過,也有人說人類思維是一種信息場,如果真是這樣的,以上解釋就不園滿了。

4.思維是否要遵守守恆定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提出思維守恆定律,本人也認為思維是沒有守恆現象的,因為結構一變,信息就變,信息一變,思維也變了,即信息和思維是可隨時產生的,也可以隨時消失的。自然思維不守恆,那麼人死後思維是可以消失的。

5.思維場可否脫離人體(大腦)而存在?這個問題似乎很神秘了,如果思維真的是一種場,根據能量(場)能夠獨立存在和傳播,那麼思維場又為什麼不能獨立存在和傳播呢?這裡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能不能證明有思維場的真實存在?相信有許多人正在思考這個問題,更相信有科學家正在試圖證明這些。

人類想完全認識所有自然現象幾乎是不可能的,沒有認識的就不能隨意去否認某個事物的存在,但我們也不能去胡編亂造,要相信科學,要相信事實和真理。我的觀點是人死了思維不在了或慢慢消散了。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參與這一問題的討論,俗話說不辯不明,不爭不知。這個世界,唯有多思方可明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