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疫”中彰顯大愛:發生在清豐縣孝老子女中間那些感人故事

濮陽市清豐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古稱頓丘,三國時曹操曾任頓丘令,因隋朝境內出大孝子張清豐,唐大曆年間,欽定更名為清豐縣,是中國唯一一個以孝子之名命名的縣。2009年,被中國民協命名為“中國孝道文化之鄉”。

在戰“疫”中彰顯大愛:發生在清豐縣孝老子女中間那些感人故事

2019年3月8日,清豐縣第二屆農村“孝老子女”“好媳婦”“好婆婆”名單公佈,並隆重表彰了“孝老子女”、“食用菌種植女能手”、“甘薯種植能手”、“好婆婆”、“好媳婦”、“五好文明家庭”等先進典型。

在戰“疫”中彰顯大愛:發生在清豐縣孝老子女中間那些感人故事

今年以來,疫情突如其來,是一場災難,更是一次考驗。

連日來,我每每和第二屆孝老子女電話通話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由衷感到這些孝老子女不論在奉親盡孝上還是在疫情防控戰“疫”中都默默的堅守著,都身體力行地為國家和社會做著貢獻,值得稱讚。

在戰“疫”中彰顯大愛:發生在清豐縣孝老子女中間那些感人故事

從發生在第二屆孝老子女身上一個個感人故事中,從他們每個人心底深處流淌出的心聲中,從他們身上展現出的陪伴堅守、孝愛並進的真情奉獻中,我們彷彿走進了他們的內心世界,讀懂了他們的至善至美,理解了他們的酸甜苦辣,感悟到這些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故事一:“丈夫向我‘賣’黨員。”

“掌櫃的,咱陽邵發生了全市頭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咱是黨員,要帶頭提高警惕把好咱村頭路口,任何人都不能進出呀……”

“娟他爹,咱鎮裡又新增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咱是黨員,要帶頭把住村頭路口,還要打起精神,說啥也不要讓人聚集走動串門……”

“孟春,咱陽邵可是縣裡的重災區呀,咱是黨員,硬起腰桿,不管白天晚上都要盯死看牢村口,有上街走動的堅決攆回家,有聚集串門的絕不不行……”

這是陽邵鎮曹莊村孝老子女典型人物王青銀對丈夫曹孟春說的話。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後,身為共產黨員的丈夫曹孟春自報奮勇去村口卡點值班,王青銀給予大力支持,為了讓丈夫安心執勤不牽掛老母親,她和弟媳齊心協力輪番上陣,飯是變著花樣做,話是逗著老人笑,讓老人在心情舒暢的環境裡吃上愛吃又營養的可口飯菜,無微不至的伺候老人,是這位93歲的老人不出門、不走動、不急躁、不寂寞。

在伺候好老母親的基礎上,王青銀始終想為疫情防控操份心、出份力,為了讓丈夫吃好、穿暖、休息好,她經常給丈夫做愛吃的雜燴菜,讓丈夫增加營養提高免疫力,她還專門給丈夫買了大號保溫杯,讓丈夫執勤時多喝水。在她的無微不至關懷下,丈夫總是值班時間去得最早,換班回家時間最晚,執勤期間盤查把關最嚴。

就這還是不行,王青銀恐怕丈夫在卡口執勤中出現疏忽,在勸說人員聚集時礙於情面,每當丈夫回家吃飯和出門值班走時,她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囑咐丈夫把好卡口,看好人員不出門。當丈夫看到她心繫疫情防控,恨不得上陣參戰時,就和她開玩笑的說“青銀呀青銀,你要是不放心我,那我就把黨員‘賣’給你吧,你和其他黨員一起去卡口執勤。”看似開玩笑的一句話,足以反映出王青銀這位孝鄉兒女在奉親盡孝的同時,用愛心、用言語傳遞出濃濃的大愛之情。

在戰“疫”中彰顯大愛:發生在清豐縣孝老子女中間那些感人故事


在戰“疫”中彰顯大愛:發生在清豐縣孝老子女中間那些感人故事

故事二:“都得按我說的辦!”

“兄弟,你去村頭卡口執勤時,一定要記住出門戴口罩、出門進門要洗手、手機、鑰匙、衣服一定要用酒精消毒,按我說的辦,千萬要記住。”

“為了不受被人傳染,咱家的親戚我都打了電話,都得呆在家,多陪陪老人,輔導輔導孩子,多打掃衛生,按我說的辦,一定要記住。”

“咱們本家的人,不但要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還要動員親戚朋友聽黨的話,不出門、不聚集、做好自我保護,不給政府添亂,按我說的辦,一定要記住。”

這是我縣第二屆孝道子女典型紙房鄉張二莊村陳欽廣在疫情防控期間,給村頭路口執勤的兄弟,給所有的親戚和本家人的電話內容。

新冠疫情發生後,陳欽廣給村幹部打電話,自報奮勇當志願者去村頭卡點執勤,村裡考慮到他的年齡和身體狀況,沒有答應他去執勤。陳欽廣當下想到,儘管自己不能親身親去疫情防控阻擊戰一線做貢獻,也要呆在家裡用手機電話和微信發揮作用。他除了為全家人按時做好飯菜、打掃好室內外衛生和輔導孫子、孫女課本作業外,就是每天給執勤點值班的兄弟、家裡的親戚和本家鄰居打電話、發微信,勸說他們出門戴口罩、儘量不出門、出入勤洗手、天天要消毒等政府號召和疫情防控知識。在他的“我們一家人”微信群裡每天都能看到他轉發的國家、省、市疫情防控公告。

“咱都得按我說的辦”成為他每天勸告家人、親戚、鄰居的口頭禪。

在戰“疫”中彰顯大愛:發生在清豐縣孝老子女中間那些感人故事

故事三:“再打麻將就翻臉!”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把高堡鄉許家村出了名的大孝子許慶澤隔在了北京。

事情是這樣的,年前他在北京工作的孩子考慮到爸爸媽媽成年累月伺候年邁的老奶奶既辛苦又操心,想讓爸爸媽媽趁春節時間到北京來轉轉玩玩散散心,可沒想到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斷跟進,徐慶澤和愛人吳翠引被隔在了北京孩子家。

儘管身在北京,可徐慶澤和愛人始終牽掛母親的吃穿住行身體狀況,心繫老家兄弟姐妹的健康安危,以及老家對這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情況,幾乎每天都打電話問候,微信視頻瞭解,把母親的心情身體健康放在心上,時刻囑咐老家的兄弟姐妹要聽黨的話,響應政府號召,不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不信謠、不傳謠,好好呆在家裡孝敬老人、輔導孩子、夫妻恩愛、培養親情等等。他還每天在微信群裡鼓勵家裡人不要恐懼和慌亂,相信在黨的領導下,疫情防控阻擊仗一定能夠打贏。

有一次,他和在家伺候母親的三弟微信視頻通話,為了能看看日夜牽掛的母親面容,他讓三弟把手機拿到母親身邊去,無意中他從微信視頻看到麻將桌整齊的麻將牌,他就急

忙問三弟是咋回事。

“哥,春節過了好多天了,咱村裡一點事也沒有,人人都憋得慌,上午鄰居來咱家玩了會牌……”他三弟急忙解釋。

“這是什麼時候,你們還打牌!國家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不出門、不聚集,醫學專家也說了,人員聚集是最可怕的傳染途徑,我昨天轉發給你的一家三口人被感染的案例,你看沒看?”徐慶澤提高了嗓門。

“哥,來咱家玩的都是咱前後鄰居,沒有去過武漢和湖北、沒有外出去過疫區,都是知根知底的近鄰居呀,再說,咱的鄰居見了咱娘都很親……”他三弟想進一步解釋清楚。

“你啥也別說了,知道不知道,全國出現多少人員聚集打牌、吃飯受感染的事,咱清豐縣也喊出了‘你不出門找病、病不上門找你’的口號,誰都知道鄰居親、鄰居近,一旦聚集打麻將感染上病毒就是罪人。現在就把麻將場給我掀了!”徐慶澤不等三弟說完就發起了脾氣。

“老三,我嚴肅的告訴你,從今兒開始你們再聚集打麻將,別說我這個當哥的翻臉不認人。把我的話給弟妹也說一聲。”徐慶澤甩下狠話關了手機。

當筆者電話問及後來的情況時,徐慶澤自信地說,當哥的都是為了兄弟姐妹們好,說是翻臉實則是對他們的愛,兄弟姐妹們都很理解,他們在家都很聽話,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嚴格按照規定辦事。

在戰“疫”中彰顯大愛:發生在清豐縣孝老子女中間那些感人故事

故事四:“我給你們做好飯!”

“俊剛,晚飯你要多吃點,晚上值夜班天氣冷,多吃點飯也保暖……”

“今天的飯可口嗎?你要帶個大點的保溫杯,多喝開水。俊剛,中午叫上和你值班的同伴來咱家吃飯吧,我給你們炒幾個菜……”

“兄弟,今個兒的炒菜鹹甜怎樣?明天嫂子給你們包水餃吃,你們志願者白天晚上輪流值班很辛苦,我待在家裡不出門,把飯做好讓你們吃好值好班,也算是我為疫情防控做貢獻。”

這是城關鎮坑李家村第二屆孝老子女典型人物張根華用“做好飯”鼓勵志願者的丈夫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心裡表白。

新冠疫情發生後,張根華第一時間就是鼓勵丈夫魏俊剛參加志願者,積極報名去村頭卡口執勤。為了讓丈夫更好的值好勤、把好村口,她經常給丈夫說守好村口就是守好生命線,只要外邊的人不進村、村裡的人不外出,就能有效的“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同時,張根華還從丈夫魏俊剛吃飯穿衣細微處著手,保證每天讓丈夫穿上保暖乾淨的衣服去執勤點,保證丈夫每天執勤吃上可口營養的飯菜,丈夫每天出入家門執勤都是張根華親自給他消毒。

宅在家的日子裡,張根華始終對老人的照顧得更細心、更周到,用她的話說就是,以前忙於生意難得多陪陪老人,

現在疫情來了呆在家裡一個月,抓住這個機會多和老人在一起,也是一種盡孝呀。

當筆者電話採訪張根華時,她一而再的對筆者說:“疫情發生以來,說心裡話都害怕染上病毒,但是咱作為孝鄉兒女要有孝鄉兒女的樣子,我不能去村口執勤,可以動員丈夫去執勤,我不能上一線去做工作,可以在家裡給志願者做好飯,讓他們吃好吃飽值好勤做貢獻。”

在戰“疫”中彰顯大愛:發生在清豐縣孝老子女中間那些感人故事

故事五:情真意切把姐妹勸

筆者剛打通第二屆孝老愛親典型人物仙莊鎮堤上劉村劉臣府電話,就傳來一陣埋怨聲:“不要打電話了,我正在村口值班,說了多少遍了,不讓你們來,就是不讓你們來!”沒等我解釋清楚就把電話掛了。

半個小時後,我又打過去電話,電話接通後,我頭句話就說:“臣府,我年前去你家裡採訪過你。”他馬上反應過來了,和我客氣起來。我問他為啥剛才掛斷了電話,他一個勁的說對不起。並說當時他值班忙得很,以為還是幾個姐妹們的電話。

事情是這樣的,自從疫情防控封村封戶以來,劉臣府除了在家照顧老母親外,還自報奮勇去村頭卡點執勤看守,每次出門執勤時,他總是讓老母親吃好、穿暖、解了手、喝了

藥,啥事都辦妥了,才去村頭卡點執勤。當他鄰村的姐姐、妹妹電話裡得知他要執勤時,都擔心母親自己在家裡沒人照顧,就打電話給劉臣府,表示伺候老母親也是當閨女的本分,想趕往孃家去伺候母親。

“姐姐,你不能來,村裡廣播喇叭天天喊不出門、不走動、不串親戚、不聚集,村頭路口把著不讓出,更不讓進。請你放心,我伺候咱娘好好的……”

每次接到姐姐的電話都是這樣一遍又一遍勸說。

“妹妹,你千萬不要來,聽村幹部說咱縣又確診一例患者,真是了不得呀!咱娘今天心情身體好好的,你們放心吧。”

妹妹每次給他打電話,他還是這樣不耐其煩地勸說。

“我不是給你們說了嗎,咱娘身體好好的,你們千萬不要來,儘管我村頭值班,但是我也會把咱娘照顧的好好的,你們一百個放心吧。還是那句話,千萬不要來。”

這句話成了劉臣府勸阻姐姐妹妹的常用語。

劉臣府還告訴筆者,最讓人難聽的是前兩天他向姐姐發急的那段話:“你們非要來看咱娘,是不是對我不放心,儘管你們生法從你們村裡出來,但是你們別想進咱村、進咱家,還是那句話,千萬不要來,來了也別進家門!”

劉臣府對待姐姐妹妹上門看母親的幾段話看似無情無義,實則不然,是一名孝鄉兒女用真心真情,用孝心愛心為疫情防控工作顯現的心聲和應盡的責任。

故事六:“不讓美國小看咱!”

城關鎮北街村張拐的張獻忠是個疏財盡孝的典型,為了孝敬父母不惜丟掉生意,母親去世後,他專職在家伺候腦梗後遺症的父親。

春節前,張獻忠在華南師範大學讀博士的女兒張雲婷,在學校一放假就急急趕回清豐,一是考慮到父親成年累月的伺候躺在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的爺爺辛苦,計劃替替父親;二是向父親報喜,她被學校派遣到美國田納西州範德堡大學作為訪問者進行學習交流。

諸不知,天有不測風雲,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給人們蒙上陰影,也給張獻忠一家帶來很大惶恐。張獻忠擔心女兒去美國的時間早已確定,不知道疫情防控形勢會發展到那種地步,會不會出現客運停運、民航停飛、出國受阻?更讓他擔心的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是不是影響到女兒在美國生活。為此,他當機立斷,讓女兒早些趕回學校,向老師和學校領導彙報,還告訴女兒千萬要記住少走動、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能電話聯繫的絕不見面,能微信支付的絕不用現鈔。

女兒按照學校安排準時到了美國田納西州範德堡大學,張現忠在伺候好93歲高齡父親的同時,還去村口卡點執勤看守,力所能及的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他每天把中國、河南、濮陽、清豐、城關鎮以及家裡的情況微信發給女兒,勸說女兒要理智看待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既不能麻痺大意不做防護,又不能談虎色變恐懼悲觀,要相信黨、相信國家、相信醫學技術,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從張獻忠給女兒微信音頻中看到了孝鄉兒女的民族精神愛國情懷。

“婷婷,你那裡還好吧。儘管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但是咱們全國上下一條心,封路、封村、封社區的措施很及時、很到位,群眾非常支持和配合……”

“大妮,最近國外有些政要和媒體對中國這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評頭論足,歪曲事實、造謠生非,醜化咱中國人是‘東亞病夫’,你們年輕人千萬要不信謠、不傳謠,不管身在哪裡都要心懷祖國……”

“最近新聞報道國家派專機把滯留在國外的同胞接回國,可見國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對咱中國人,特別是滯留在國外的武漢人、湖北人誹謗和歧視,你剛從中國去的,千萬要戴口罩、勤洗手、多喝水自行隔離14天,要把咱中國人的誠信、友善、自覺、自律、素質高展現出來。閨女,決不讓美國人小看咱!”

…… ……

採訪到的幾個小故事,看似平平凡凡,看似普普通通,但平凡和普通中彰顯出孝老子女對社會的大愛和擔當!他們不愧是孝鄉優秀兒女、孝道中的典型;不愧是新時代可愛可敬的孝鄉人……

百善孝為先,忠孝乃良賢。偉大來自於平凡,平凡造就偉大。(供稿:清豐縣紀委監委 李愛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