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千與千尋只是動畫片?不,它還是成人世界的自我對照


拜託,千與千尋只是動畫片?不,它還是成人世界的自我對照

現在的成年人總有許多迷茫,最想不通的莫過於為什麼總也做不好自己,好像隨時隨地都感覺受限、不適應、壓抑。

還有許多人不能正確認清自己當下的狀態,不清楚自己的價值觀,以及自己到底在社會中要做好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有這樣一部出色的動漫,能為我們解析成年人總做不好自己的原因是什麼。

《千與千尋》是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編劇跟執導的一部動畫電影,講述了一個名叫千尋的女孩子跟父母誤闖進神明之地,千尋為了拯救父母,勇敢去面對跟解決一切困難跟危險,最後終於跟父母團聚,回到現實世界。

這部動漫在國際上享有無數盛譽,頻頻獲獎,宮崎駿導演用自己的哲思、神思把觀眾帶到了一個奇異瑰麗的空間。

雖然是神異、虛構的故事空間,但其中呈現出來的前因後果、情節鋪墊、道理規則都像極了現實世界,甚至是像極了成年人現實裡的真實寫照。

宮崎駿大師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頒獎典禮上,頒獎嘉賓這樣說道:“動畫片是給所有人看的。”

對於《千與千尋》這樣不可多得的出色動漫來說,給成年人的反思,不比給孩子的教育少。

第一:成年人有多種角色,在不同場合與時間,我們都要記住切換到自己相對的義務跟責任,不要因為放鬆了自我要求,而讓自己跟別人都陷入困境跟麻煩之中。

拜託,千與千尋只是動畫片?不,它還是成人世界的自我對照

千尋跟父母意外走進陌生的、空無一人的市鎮,街上門店開張、食物豐盛。父母坐下開始吃喝,千尋卻覺得沒有賣主在場的情況下隨意吃別人的東西不禮貌。

果然,父母吃著吃著都忽然變成了豬,千尋後來也被白龍帶進了湯婆婆的領地去工作。

湯婆婆對千尋說道:“這裡不是人類來的地方,是八百位天神來放鬆的浴場,而你父母竟然像豬一樣吃了客人的食物,那是應得的報應,你也不能回到人類世界,不如把你變成小豬或者木炭。”

人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就要堅持什麼樣的行為守則,才能讓自己遇到的內外阻力變小。學生要遵守校規,人民要遵守法律,員工要遵守規定,任何人去公共場合都要遵守秩序和禮貌等等,這樣才能做好自己。

千尋的父母在孩子面前隨意吃喝,先是給孩子一個不良好的道德示範,再者就是把千尋也困在了那個與現實隔絕的神明世界,陷入未知的恐慌與結局。

有人會說,他父母又沒說不付錢。但是三歲孩子都知道,沒有付錢的東西,就還不是自己的。

早兩年有個視頻很火,遊客很隨意地把食物這個摸一把、那個捏一下,付錢之前就先拿起食物吃起來,遭到商家吐槽。

拜託,千與千尋只是動畫片?不,它還是成人世界的自我對照

在任何地方,放鬆了對自我的要求,有可能會發生更嚴重的後果。據網絡消息,幾天前一男子在超市排隊時被身邊女子不斷碰到,男子隨後跟女子發生口角,女子先是把男子東西扔掉,又把男子的口罩扯下,男子忍無可忍動手,導致女子面部流血。

女子排隊不守秩序、碰了人不道歉不對,男子出手打人也不應該。但是話題還是出在女子身上,疫情當頭,誰都知道扯下口罩意味著有可能被感染。

一個人感染,或許連帶著一家人、一棟樓、一個社區都要隔離。

每個人都有任性權利,但是要適可而止,不要得寸進尺。不去融入、遵守一個地方的生存法則、道德規矩,甚至不顧別人的安危做出不計後果的舉動,就會損人不利己。

作為成年人,學會在每個場合、每個時間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個人義務跟底線,才能走得更好更遠。

第二: 當人生難免會出現一些變動的處境,那就努力去適應。要全力爭取自己想要的,但也不要輕易交出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積極衝破眼前的困境,才能贏得光明。

千尋受了白龍的指點,為了不變成動物,她去跟湯婆婆要求留下來工作。在湯婆婆怒氣相對或者威脅的時候,千尋雖然害怕,但沒有退縮。她一直很清醒地記得自己要爭取的是一份可以保全自我的工作。

拜託,千與千尋只是動畫片?不,它還是成人世界的自我對照

湯婆婆拿走了千尋的本名,稱呼她為千。千尋在白龍的幫助下找回自己的名字,一直對最珍貴的本名不敢忘記。

千尋沒有被眼前陌生的環境、不同的“神明”嚇到,她三番四次掉進大浴池的汙垢之中為河川主人洗去垃圾跟汙泥,得到了河川主人給的一顆糰子,也贏得了湯婆婆團體上下的讚揚跟認可。

千尋在想要百般掙脫、快速離開的處境之中,卻做出了十分精彩、出色的表現,這就是一種迸發出來的生命活力。

還記得《大長今》里長今被罰去了無法栽培藥草的荒園多栽軒,長今沒有對自己的遭遇絕望跟難過,而是潛心刻苦研究,終於種出了藥草苗,她也因此可以重新回宮。

在我們的生活跟境遇被打破了原來的平衡之後,與其一蹶不振,不如想辦法去找出一線可以立足與解決的生機。

第三:每一個成年人的世界都不容易,但有的時候,我們不妨去對這個世界付出一些愛跟擔當,這樣才能匯合成一個團結互助、挺過難關的大團體,也能發掘個人自己更大的存在價值。

拜託,千與千尋只是動畫片?不,它還是成人世界的自我對照

白龍被湯婆婆用詛咒控制住,派他去偷湯婆婆姐姐的印章,白龍受傷回來,湯婆婆決定要把白龍處理掉,因為他沒有用處了。

千尋沒有顧慮自己的安危,追著白龍去了湯婆婆那裡,她把河川主人送的糰子給白龍吃下,白龍得救後依然昏迷不醒。

千尋決定自己把印章送回湯婆婆的姐姐那裡,並代替白龍去道歉,請印章的主人救活白龍。鍋爐爺爺說只有去的電車,沒有回來的車子,千尋說自己會沿著去的路走回來,她其實不知去的結果、和回來的結局。

知道自己要去哪裡,也知道自己回來的退路要怎麼走,是很多大人必修的功課。有時候前路未知,退路也未知,但人的一生就是要不得不做出很多決定。

只要覺得是值得的,那麼就鼓起信念,去為別人豁出自己的愛跟奉獻。

武漢疫情爆發後,多地醫護人員聯名寫下“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請戰書,前赴後繼衝在救死扶傷的最前線,他們的愛跟責任感、擔當體現了他們的價值。

有人會說,他們是醫生護士,救死扶傷是應該的。

但報名是自願的。

拜託,千與千尋只是動畫片?不,它還是成人世界的自我對照

如果有醫護人員不想去,那麼隨意找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理由,沒有人會指責他們。但他們很多人都毅然去了武漢,去了會有什麼結果、回來後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甚至能不能好好回來都未知,但他們還是做了自己覺得應該做的事情。

這就是《千與千尋》給我們帶來的震撼,跟現實世界何其相似。

通過影片我們得知了三個導致成年人做不好自己的原因,其實每個人的成長時長都不同,很多道理都需求自己去體驗過才會知道意義。

以上三點,值得每個人長時間去嘗試和摸索,才能做得越來越好。畢竟,道理雖然是一樣的道理,但每個人的人生境遇都不一樣,一樣的道理放在不同的情況中會給很多人不同的感悟。

除了以上幾點,《千與千尋》給我們帶來的還有源源不斷的溫情感受,白龍、鍋爐爺爺、小玲、千尋等等這些角色的善良,讓我們看到了在不如意的世界裡也會有真情的存在。

彼此幫助、彼此理解、彼此關心,是一種毫無阻礙的人心通行證,你終究會遇到那個像你一樣好的人。

《千與千尋》,確實是一部了不起的動漫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