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勇猛的關羽張飛武功是如何得來的?天生的嗎?

薛小落


沒有誰天生就武藝絕倫,關羽和張飛也不例外。



很多朋友不知道三國諸位猛將的師承淵源,是因為沒有讀過《前傳》。下面我就把書中關於關羽和張飛的武藝師承給大家說一說。

關羽的武藝學自於冀州蔡家,而張飛的武藝則是宛城鳳茹夫人所授。


在漢末時期,幷州雁門一帶,有張家大族,族中有一支武術世家,有兄弟三人。

長兄張傀,字孟禮。身懷絕世武功,十八般武藝盡皆精通。張傀不但武藝高強,祖傳戟術出神入化,他教授徒弟也有自己的絕招。他能夠根據各個徒弟不同的身體條件和性格,因材施教,將其自身特長髮揮得淋漓盡致。

張傀授業,有教無類,所以投到他門下的弟子眾多,而且各個都能有所成就。


比如說,張傀的開山大弟子典韋,天生神力,張傀根據他力大無窮的特點,傳授給他一套“惡來十三雙魔戟”的絕技,但典韋箭術不精,張傀又教給他“夜摩飛戟”的暗器功夫,彌補他中遠程功擊力的不足。

而張傀的六弟子太史慈,雙臂如猿,身體矯健,善於縱躍,但力量卻是他的弱項,使用短兵器肯定會吃虧。張傀就傳授給他一套夾戟槍,背後兩柄小戟隨時都能抽出來近砍遠甩,出敵不意。太史慈臂長,張傀就教給他“八面神射”的箭術,使太史慈在遠、中、近三個距離上都具備強悍的殺傷力。


所以說,張傀是個偉大的武術大師,魏吳兩國的第一猛將都出自於他的門下。

再說一下張家老三,張儉,字叔樸。他的的性格比較孤僻倔強。他也有自己的優點:執著專一。和長兄不同,張儉收授徒弟的要求十分嚴格,精挑細選。經過百般篩選和考察,他終於選中一個名叫呂布呂奉先的少年做為弟子。

呂布身軀高大,膂力超群。張儉選材嚴格,教授武藝更是精益求精,將一身祖傳“霸王神戟”的絕學授給了呂布,還教會他一百五十步“羿王射”的箭術。師傅用心,徒兒也給力,呂布最後成為了三國時代的天下第一勇將,所向無敵。


張家老二,名叫張偃,字仲伏。是個文士,他愛好讀書,滿腹經綸,性情溫雅,心地善良,但不會一點武藝。

張偃雖然不習武,但他的妻子可非常厲害,人稱鳳茹夫人。鳳茹夫人手中一杆大槍,天下無敵,當世無人能在她面前走過十個回合。

張偃最初入仕為官時,結識了一個好友,這位好友後來在白馬做縣令。但這位先生見朝政腐敗不堪,文恬武嬉,閹宦弄權。就上書朝廷,直指時弊,因此得罪了權宦,受到誣告,朝廷降罪,滿門抄斬。

張偃夫妻得知,星夜馳往白馬,利用各種關係,上下打點,終於進入獄中,與好友相見,好友將一名幼子託附於張偃夫妻,偷偷帶出獄去,攜回宛城,好友則慨然走上刑場。

張偃夫妻將這個救出的孩子視若已出,隨張偃姓,取名叫張飛,弱冠後取字為翼德。

鳳茹夫人對小張飛頗為愛護,將一套“獅吼鳳鳴槍法”傳授於他。這套槍術,如奔雷閃電,氣勢雄強。


張飛漸漸長大,出落得虎背熊腰。他一向俠肝義膽,豪爽正直,又喜歡飲酒,好打抱不平。有一日在宛城街上,路遇豪強子弟欺凌百姓,張飛大怒,出手教訓那個紈絝子弟,卻不料下手太重,竟然將那個混賬打死了。

被人告到官府,官府派人捉拿,而恰恰審案之官是當年在白馬負責輯拿好友全家的舊敵。張偃夫妻無奈,只能將張飛連夜送出城去逃離。

那夜,城外桃林邊,張飛跪地三拜,淚別雙親,隻身遠走,從此就再也沒有見過張偃夫妻。

為了防止江湖上高人通過槍法辨認出自己武藝的出處,連累了雙親。張飛將隨身的大槍槍尖擰成九曲盤蛇狀,以掩飾自已的師承。

張飛流落江湖,後來落腳到了涿郡,用張偃夫妻給他的銀兩置辦房產,開了個肉店。張飛在後院中種下一片桃林,以記念當年在宛城與雙親離別之情,永念恩義。

張飛走後,鳳茹夫人仍然繼續教授弟子。她名義上的開山弟子名叫張繡,學到的是“百鳥朝鳳槍”,但張繡這個人出身貴族,雖然聰明,但缺少吃苦精神,他的槍法沒有得到精髓。但憑著師傅的大名,他在西域無人敢戰,被稱為“西域槍王”。



鳳茹夫人的第四個弟子名叫張遼。他學習的是刀法,鳳茹夫人各般武藝皆精,張遼後來也成為一代名將。

鳳茹夫人的九弟子是馬超,學習的是“丹鳳朝陽槍”。學成以後橫行西涼,從無對手。

鳳茹夫人的關門弟子名叫曲阿小,是一個孤兒,他就是後來相助太史慈的那個小將。他投奔劉繇後恰好與太史慈分在同一個軍營,從太史慈的武藝認出了算是半個同門,因此相助。後人傳是“曲阿小將”,是誤聽了,實際上就叫曲阿小。

曲阿小後來輾轉到涼州天水定居,在那裡教授當地的一些年輕人習武。其中一個少年名叫姜維,字伯約,曾從於他。

再來和大家說說關羽。

關羽原來不姓關,他是幷州雁門張家的族人。名叫張羽,張遼是他的族弟。張羽的父親是官府中的一名小吏,因病早亡。留下母子二人相依為命。

雁門張氏一族,族人眾多,一向對年輕後輩的教育十分重視。隨著年齡漸漸長大,族中的長老就將張羽和族弟張遼推薦給武術大師張儉學習武藝。

當時張儉已經收了呂布為徒,不願意再心有旁鶩。但他看到兩位年輕人體格優異,天姿過人,不忍心他們就此荒廢,埋沒了天賦。

於是,張儉修書,把張遼推薦給在宛城的嫂子鳳茹夫人,而將張羽推薦給了冀州的蔡家。

介紹一下冀州蔡家。這是當時江湖中另外一個武術流派,以刀術見長,人稱為“天下刀祖”。

此時蔡家的掌門人正是蔡雋,字文永。祖傳刀法,威震江湖。他曾經有個師弟,名叫黃忠。師兄弟同時學藝,蔡雋長於騎馬,黃忠善於射箭。

蔡雋接過掌門之位後,前來慕名學藝者絡繹不絕,簡直要把門檻都要踩爛了。

張羽攜書信來投門求藝,蔡雋見他儀表不俗,相貌堂堂,高大威武,力大無窮,真是練武的奇才,心下非常喜愛,從此悉心教誨,將一身絕學傾囊相授。

張羽天資聰慧,悟性極高,又能舉一反三,又肯吃苦,勤奮練習,學業進步飛速,隱隱間竟有青出於藍而更勝一籌之勢。


張羽這個人,自負而矜高,為人正直,嫉惡如仇。有一年上元節之夜,張羽上街遊玩賞看花燈,路遇當地豪門弟子袁緒帶著家僕強搶民女。張羽路見不平,與袁緒等人打鬥起來。張羽失手就將袁緒殺死於當場。

這下捅出了塌天大禍。袁家在冀州是豪強大戶,朝廷中也勢力龐大。袁緒這一死,袁家上下齊動,報到官府,嚴密追拿,定要報復。官府差役向蔡家要人。

蔡雋與兒子蔡陽商議,為保住蔡家,必須將張羽擒下,交給官府。於是,他們派弟子們去找張羽,準備將他詐入府中,父子二人下藥將其灌倒,合力擒住,交給官府判罪。

但蔡家父子商議之時,卻被路過的府中養馬的老僕蔡福聽到了。蔡福一向敬重張羽的品行氣節,聽到這個陰謀,就悄悄跑去告訴了躲在馬廄中的張羽。

此地不能久留。蔡福去書房偷出了蔡家的出關文牒,與張羽兩人盜馬出府,憑蔡家的文牒詐開城門,飛奔而去。

城門附近有人看見,認出蔡福,就告知了蔡雋,蔡家父子才意識到消息走漏,連忙帶人分路追趕。

張羽和蔡福連夜奔逃,但蔡福年老力衰,怕拖累了張羽,堅持要與張羽分路而逃。蔡福後來逃到了玉泉山,剃髮為僧,法名普淨。

一天一夜,終於在青龍關外,蔡雋追上了張羽。他勸說張羽歸還向官府自投認罪,但張羽斷然拒之。師徒倆談崩了,舉刀相向,戰在一處。

張羽當時的武藝已不在蔡雋之下,又年輕力盛,力大招沉,兩人大戰八十餘合不分勝負,張羽使一招“拖刀計”,用刀背將蔡雋拍落馬下。

大刀架在蔡雋頸上,因念一師之恩,張羽最終沒有下手,留了蔡雋一命。

師徒倆以刀劃地,割袍斷義。張羽指關為姓,指云為字,從此改名關羽,字雲長。師徒二人情斷義絕。

蔡雋垂頭喪氣回到冀州。因沒能拿住關羽,又被盜出關文牒,官府怪罪,蔡府上下打點,終逃過死罪,卻被杖責四十,被打得奄奄一息。兒子蔡陽對關羽深恨,誓報此仇。


蔡雋的開山弟子就成了顏良,蔡雋傳授給他一套“十八寒焰刀”,後來投效於袁家公子袁紹門下。

西涼武士龐德也曾拜師於蔡家門下。但“十八寒焰刀”只學到十五式就被馬遂帶走從軍了。

後來,蔡雋將掌門之位讓給了兒子蔡陽,讓他繼承了“天下刀祖”的名號,在江湖上聲名遠播。

關羽逃走後,回到幷州雁門,接上老母親,流落江湖,輾轉到解州一帶隱居起來,以販賣幹棗為生。


饞嘴肥貓鏟史官


說漢朝人能征善戰,說呂布能殺老虎,說典韋追著野獸跑等等,現在聽起來是很誇張,但只要你粗略瞭解漢朝當時的社會情況,或許會發現這不是誇張。不論是正史的《三國志》還是小說《三國演義》,他們說的武將武力如何如何,最多也就算誇張了那麼一點點而已。漢朝人對於武力的迷戀,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一個巔峰。為何張飛和關羽武功這麼高,結合歷史材料分析,推斷起來並不難。


由於常年與匈奴對抗,漢朝實行了普遍的兵役制,規定男人都要服兵役。雖然服兵役年限沒有春秋戰國時那麼長,但對服役回家的人仍然登記備案,以備突發戰爭時需要。

在漢代,上流社會、 富貴人家的男子不以自己是否漂亮、美女是否多為榮,而是以是否會些武藝為榮。有的貴族甚至會養有老虎、黑熊等猛獸,平日裡沒事就拿著棍子與這些野獸搏鬥(當然大多數是有防護措施的,比如去掉野獸的爪牙),有些人會從年幼的野獸開始練習徒手搏鬥的本事,先與小老虎搏鬥,久了再換大老虎。有了一定能力的,甚至會跑進山林裡尋找天然的野獸格鬥。《漢書》裡記載了一個事:漢武帝曾經把李廣的孫子李禹吊在一個有老虎的籠子上,想試試他膽量,結果李禹直接拔劍砍斷繩子,人也掉進籠子裡,漢武帝一看怕出事,趕緊讓人撈他出來。



從近代出土的漢代文物上的書畫裡也可以得到證明,比如有一壁畫(見附圖):裡面一人與類似野牛的野獸在搏鬥。又如漢桓寬《鹽鐵論》裡說當時社會上有一種娛樂“百獸馬戲鬥虎” ,可見,在當時馴養野獸並與之搏鬥是一種民間流行的娛樂活動。另外,漢代有關學武的研究,在當時已經形成了很多不同派別的理論,比如《漢書藝文志》裡就記載了當時幾家著名門派的武功技能,比如:《逢門射法》、《李將軍射法》、《強弩將軍王圍射法》、《蒲直子戈法》、《劍道》、《手搏》,對於刀法、劍法、拳術、槍法等武藝的研究,可以說是應有盡有。這也就不奇怪為何霍去病才十七歲就如此驍勇善戰了。


《三國志》裡有時說,某某武將如何勇猛,能殺了老虎,這一點也不誇張。比如說呂布有虓虎之勇(殺老虎的本事),說曹彰能徒手與野獸格鬥,這在當時的漢代,應是真事。

如此,也就不用奇怪關羽和張飛為什麼武藝這麼高強了,除了他們個人天賦的主要因素,與當時的社會風氣也有很大關係。


戴草帽的小老鼠


在三國時期,因為世道混亂,一般有點小錢的人家除了給孩子安排文學老師外,還會安排武學老師,以求自保或者建功立業。

當然,關羽、張飛兩人也未必就不是天生神力,但結合當時社會的情況來看,這兩人的武功是從小學的可能性很大。

三國時期,幾乎人人會武,渴望建功立業或自求保衛家園

亂世尚武,但凡家族中有點實力的,在小孩到了讀書的時候,都會特意地安排一文一武兩位老師來教導。在很多文學作品中,張飛家裡是有產業的,家裡比較有錢。雖然正史中沒詳細記載關羽、張飛兩人的家庭條件,但在那個年代,就算請不起老師,自己練幾下把式也是很簡單的事。

而且關羽是因為犯了事逃到涿郡,才和劉備、張飛兩人相識的,演義中說他是殺人,正史裡沒說,但事情也不小。關羽最後所犯的事也不了了之,以夏侯惇為例子,家族在鄉里有勢力,殺了人之後還不用坐牢,所以關羽家中也肯定是有點資產的,是用錢把事給擺平了。

所以關羽、張飛的家庭條件其實很不錯,至少比劉備要好得多了。那家裡有錢,請個武學老師,教射箭騎術,也是很正常的。

當然,也不一定要家裡有錢才能習武,東漢末年,由於朝廷無能,各地民變四起,一些較為安穩的郡縣為了防備戰火的侵襲,也會自發組成民間護衛隊,也就是所謂的“鄉練、團練”,再請一些會武功、懂戰事的人來教導練習。劉備、關羽、張飛很可能是從小“入伍”,學習體能訓練和作戰部署的。

因為不管是曹操、劉備,甚至夏侯惇、曹仁這些,都是在亂事一起就回鄉招募,而且立馬就能得到數千人的部隊。這些部隊,應該就是鄉里的團練,畢竟要打戰了,肯定要招募一些信得過、能打的人,總不能在大街上張個榜就招人吧!肯定要有路子才能找到可用之人的。

所以關羽、張飛兩人的武功來源,和他們的身體素質有關。三國時期,武學套路還不多,基本都是“以力取勝”,所謂“一力降十會”,關羽和張飛的身體素質肯定是不錯的,才能一眼被劉備選中,作為自己的貼身保鏢。

而最主要的他們從小就習武,進行體能訓練,不管是家裡學的,還是鄉里一起學的。自小打好的基礎才是他們最後成為名將的重要原因,其他三國名將也是一樣的原因。



一貳一橙


任何優秀事蹟包括武功都不是天生的,是刻苦訓練,勤奮努力,千錘百功,智慧悟然。由於推算,歷史上關羽張飛沒有師承,是自創武派的箅祖。


用戶52027046667


《三國演義》關羽出場面如重棗一襲綠衣,販棗,是有講究的。關羽是逃犯,是無業遊民。由此可以推斷棗是偷來的,莊園主來了往樹上一跳,一襲綠衣,面如重棗,沒人看得見。言歸正傳,這青龍偃月刀法,自然是用竹竿打棗偷棗反反覆覆練出來劈砍招式。

張飛出場是個土豪,丈八蛇矛已刺為主,可以推斷是殺豬中最重要的第一刀放血練出來的,殺豬殺多了,應用到了殺人上的功夫。




無愁Z


他們的武功來源史無記載,全憑羅貫中想和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