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男孩子總是窩在家裡打遊戲,和父母吵架,怎麼辦啊?

衰上尼的船


由於從初中畢業剛進入高中階段,新環境、課程的難度等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家長應及時與老師溝通一下,找到學生遇到的困難,通過家長及老師的鼓勵和幫助改變現狀。


岐黃人生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自己的兒子。希望我的親身經歷能給您有用的幫助。

孩子進入初中,前兩年一直忙工作,疏於對孩子的管理。兒子上學一直跟我在學校,對孩子的付出一直侷限於吃穿住行,工作之餘還要小跑帶顛的,忙著照顧兒子的一日三餐,自我感覺為兒子付出了好多。現在想想,其實和孩子平時的這種溝通太少了。我想也正因為這種關係,導致孩子迷上了遊戲。有次晚上11點多悄悄到孩子房間,看到被窩裡絲絲亮光,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再後來經過我的調查,為了玩遊戲,偷偷的把攢了幾百塊錢買了一個手機。當時我真的快氣瘋了,把兒子暴打一頓。覺得自己這樣辛苦的帶著他,孩子卻這樣的不懂事理。

初三我進入了孩子所在的年級,擔任班主任工作,孩子也就在我的班級當中。我能夠從其他和我關係不錯的學生那裡知道哪些學生帶手機玩手機。但唯獨沒有一句、一次從自己兒子口裡知道。你問他的時候,他總是那句我不知道。我就非常的氣憤,覺得自己親兒子都沒和自己在一條戰線上。

孩子高一結束後的暑假,有一次我悄悄的回到家裡,偷偷打開門。一眼望見沙發上正在玩遊戲起勁的兒子,怒火衝昏了我的頭腦。上前劈頭蓋臉的把兒子打了一頓,順手把兒子偷著新買的手機摔得粉碎。面對斥責,孩子很麻木的瞅著自己。自己的心拔涼拔涼的。

再後來在高二的學習過程當中,我又發現了孩子偷著買了第三個手機,雖然我失望到了極點,但是很快冷靜下來,對自己開始反思。因為在我這些年的教學當中,像兒子這樣的孩子很多很多,對別的孩子能夠平心靜氣的去做工作,為什麼對自己孩子卻缺少耐心?

手機在我們這個社會群體中已經很是普及,一味的堵,只能讓孩子越來越反感,越來越叛逆。於是跟孩子限定玩兒的時間,跟孩子討論手機到底要幹什麼用。物極必反,正確的疏導對孩子還是有效的。在後面高中的生活當中,孩子做的還算可以,最終也考上了不錯的大學。

這是我個人的一些親身體會。我想孩子之所以迷戀手機,迷戀遊戲,缺少了和大人之間的這種溝通。所以多和孩子做一些親子活動,如談話,旅遊,遊戲等等。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小郭匆


看了還多答案基本都是家長,我呢也剛好20出頭,曾經也沉迷過一段遊戲,以一個年輕人角度來說:首先我始終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剛出生本就是一篇白紙,為什麼總出現年紀大了孩子叛逆,頂撞家長,不學好,為什麼家長不好好反省一下,我爸爸經常愛賭博,脾氣爆,基本沒說過幾句話,而且有代溝,好多科技不懂還不聽你的,基本是我媽管我,我媽傳統,不識字,好了悲劇來了,父母從來和我就沒有像朋友一樣,從來都是打擊和否定我,一點不滿意就罵,行你們會你們來,而且爸爸迷之自信,不按他的來,就擺臉色,好了,這樣基本喪失溝通,兩三句基本吵架,幸好我愛看書,導致有點單純,無聊我也待的下去,可惜好景不長,高中被一夥朋友影響沉迷英雄聯盟,因為年輕人有共同話語,在這個世界裡沒有否定,有難就幫,所以很溫馨很快樂,這時候覺得朋友比父母重要(因為朋友平等尊重,而父母不平等,不尊重,經常給壓力)結果本來可以上二本,我上了個三本(問我後悔嗎,不後悔因為朋友給了我好的心態,否則要被爸爸搞抑鬱),後來因為生活壓力,已經戒掉遊戲,身邊很多朋友也不像以前沉迷,因為在社會的毒打中,人總是要成長,不可能想以前那麼衝動(畢竟會找不到女朋友),由感而發我覺得父母應該給子女以尊重,平等,互助,如果她有不良習慣應該引導,或培養新的愛好給她如跳舞,而且子女應該按自己想法而活,她是人不是你的奴隸,就算他不學好,那社會也會給他狠狠教育,如果他想活下去,終究要成長。


哎喲喂怪我勒



天空have天然藍


我弟弟馬上要升初三了,他正處於青春叛逆時期,心理和身體都在發生變化。之前我總是擔心他會逆返的很厲害,變得不聽話,讓家裡人傷心。可我弟弟反而越來越懂事了。我認為有一個原因特別重要。我和我弟弟相處像真正的朋友一樣。他在學校有什麼事情都會和我說,包括和同學打架,被老師懲罰等一些負面不好的事情,當他向我講述完之後,我不會罵他,我會給他樹立正確的三觀,讓他自己去判斷自己做的事情對不對。我弟弟也打遊戲,放假期間玩的時間比較長,我並沒有阻止他玩,我身邊有真實的例子告訴我,玩遊戲的孩子真的特別聰明,反應能力,靈敏度都很強,特別是男孩子。我有時也會和他一起玩,我和他聊天的時候,我明確的說過,我不反對他玩遊戲,但要適度,不要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傷害,我告訴他玩遊戲時自己想買高級裝備時,不能和家裡人要錢,只能用自己的錢。我弟過年收了許多壓歲錢可他並沒有用來買自己的遊戲裝備,反而時不時的拿給奶奶去買菜。讀書期間家裡人沒有人不讓他拿手機去學校,可他自己自覺的把手機放在家裡,一星期回來一次。有段時間他說他有點不想讀書了,當時我跟他說,我覺得你年紀還小,現在出去找不到工作,你再在學校裡學一段時間,如果累了,不開心了,找點自己開心的事情做一做,緩一緩。這段時間他告訴我他要努力學習,他要上高中的。

我認為教育孩子,要多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把孩子活成父母想要的樣子,而是要孩子活成他想要的樣子。幸運的,也許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時也正好是父母想要的樣子呢?


綠膠鞋與芭蕾舞鞋


我小孩以前也喜歡打遊戲,從初中就喜歡遊戲,孩子玩遊戲是天性,如果每天玩一個小時後,小孩自己能夠刻制,那就沒有關係,如果做不到就從源頭做起,首先不給孩子手機,我給小孩約定好,高中畢業後才可以買手機,我兩個小孩都是這樣的,大的大學畢業了,小的現在高三,家裡電腦不裝,有時間帶小孩看看電影,帶他們去走走看看,增長見識,分散注意力,又增進父子感情!



奔跑中的狼4


之所以這個時候,高一的孩子還窩在家裡,而不是在學校的教室裡聽課,是因為我們碰到了疫情這麼個特殊情況。

在說孩子“不是”之前,我們父母首先要做好示範。那就是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你不能說都憋在家裡,家長沒事幹就抱著手機或者電視“舒坦”,讓孩子乖乖的去學習。這不現實,沒誰表明未成年孩子的自制力強於成年人。電視機特別是手機對孩子的誘惑一點也不比家長小。因此,多久沒有翻一頁書的家長,不防也靜下心來,翻上幾頁書。既能愉悅身心,又能起到模範帶動作用。要知道,身教勝於言傳。

做好示範只是第一步,還要講究教育的方法方式。不能一看到孩子玩遊戲,就氣的不得了,彷彿“天塌了”,不可救藥了。偶爾玩下游戲沒有什麼大不了,關鍵是不能“入迷”!因此,看到孩子玩遊戲的時候,就輕聲細語的跟他講,玩20分鐘或者30分鐘,之後要去學習。不要把自己動不動放到“長輩”的位置上,頤指氣使。想想我們求學的歲月,是不是很多次被批評後,不自覺把“委屈”撒在“自暴自棄”上。要用對等的方式與他交流。畢竟高一學生了,很多事都能懂。和風細雨,潤物無聲。

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就別想著控制孩子的脾氣。你怎麼對待世界,世界就會怎麼對待你。要不很多人說,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還有人說,吵架起碼是雙方的,一方不吵,另一方也吵不起來啊,一個巴掌拍不響!因此,多溝通多交流,初高中的孩子恰在青春期,敏感的很,因此需要你有理有節的做好孩子的教育。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有些事,雖然現在發生了,但畢竟不是一天形成的。因此,就請你在未來的日子裡,慢慢去“融化”這塊“冰”吧。


用心感悟每一天


像這樣的問題,我們想都不要想,是父母的問題。為什麼?

1.這個孩子父母生,父母養,父母沒有把孩子教育好,是父母的問題。

2.這個孩子是父母生,不是父母養,沒有教育他。父母生而不養,也是父母的問題。

3.這個孩子既不是父母生,也不是父母養,只是半路父母。你有什麼資格管他呢?

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了,孩子又必須和父母在一起的話,只能先從父母身上找答案,才能有效解決。如果父母不願意改變的話,想想看,A原因導致B結果,怎麼你就重複A要得到C結果呢?只有一個可能,就是B主動願意變成C。假設這種可能存在的話,這個問題就容易了,父母怎麼養孩子還有所謂嗎?家庭教育就無所謂了嘛,對吧。

那怎麼辦呢?兩條路。

1.父母改變。

2.讓孩子到一個,他既服氣,又和家庭不一樣的環境中。父母就暫時放棄自己的權利,不會做,就不要管。


博睿迪






時代少年19


首先看看是不是家長的管教方式不對啊?還是應該以說教為主,不要吵架,打罵和過多的責怪,甚至貶損。如果家長以正確的方式管教了,仍然不聽的話,那我建議找找教育專家,心理學專家,因為沉迷於遊戲無法自拔這本身就是存在心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