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以誰為主?你怎麼看?

青青河邊草29107113


《西遊記》這部神話小說是根據玄奘西行取經的故事為原型編寫的。玄奘,是唐朝的高僧,他歷經千險,經歷17年,從西方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為護持佛法巨大貢獻。

《西遊記》中唐僧被神化了,他是如來佛精心挑選的取經人,取得真經不是那麼容易的,這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決心,要經歷千辛萬苦,排除千險萬難,耐得住寂寞,抵擋住誘惑。

我們看《西遊記》,首先寫的是孫悟空,孫悟空是裡面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唐僧是肉體凡胎,他看起來柔弱的很,很多的妖怪都是天上的有背景的,他如何鬥得過?

孫悟空就不一樣了,他是石猴化身,上天入地,降妖除魔。本領大得很。還有豬八戒、沙僧、小白龍都是在天上犯了錯,修行贖罪的。

論本領,唐僧哪一個也鬥不過,論對信念的執著,誰也比不了他的。

小時候看電視劇《西遊記》,人們更愛看孫悟空的,都煩的是唐僧,翻來覆去的幾句話,絮絮叨叨的。

如今,再看《西遊記》,覺得這部書是以唐僧為主的,他是領導核心,孫悟空是最強的執行者。

就像我們企業一樣,領頭人不一定是多麼強的技術人員,但他是最核心的力量,因為他是法人代表。


sddz以書潤心


當然是師徒四人為主,這四人為一主體,缺一不可。缺少一人,世界便少一色。

唐僧:謙恭儒雅,溫柔敦厚,忠貞篤誠,有君子之風;其負面影響是愚善固執,沒有風險和危機意識,缺少應變能力。是書呆子代表。

孫悟空:神通廣大,機智勇敢,要強好勝,脾氣暴躁但正義感強,是直性子代表

豬八戒:性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嘴甜會說話,有思想,有幽默感但又好吃懶做,愛佔小便宜,貪圖女色,是很有心機的代表。

沙僧:忠厚老實、與世無爭、目的單純,一心只想保護師傅求取真經、缺乏變通、沒有前兩位師兄那麼好的本領。是老實人代表。

這四人個個都把生活演繹的有聲有色,豐富多彩,樂趣無窮,所以這四人缺一不可。

那麼問題來了,你們最喜歡哪一版西遊記哩?








可愛的小阿佳


《西遊記》應以孫悟空為主角。

西遊記作為一部神魔小說,既不是直接書寫現實的生活,又不類於史前的原始神話,在它神幻奇異的故事之中,詼諧滑稽的筆墨之外,蘊含著某種深意與主旨。

此小說中宣揚三教合一的哲理,而這一哲理,正是通過孫悟空這一形象來宣揚的。小說中特別選用了“心猿”這一典型的比喻躁動心靈的宗教術語來作為孫悟空的別稱。這清楚地表明瞭作者是想把孫悟空當做人心的幻象來刻畫的。

從全書的構架來看,大致由三個部分組成,一,孫悟空大鬧天宮

二,被壓於五行山下

三,西行取經成正果

這實際上隱喻了放心、定心、修心的全過程。

悟空經歷的81難的磨練,無非是隱喻著明心見性,必須經過一個長期艱苦的漸悟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也凸顯了一個悟空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它飽含著作者的理想和時代的精神。

難能可貴的是,孫悟空在取經過程中仍然保持著鮮明的桀驁不馴的個性特點。他給人們呈現的是作為一個解除魔難的浪漫主義英雄形象。在他眼裡沒有越不過去的險阻,沒有鎮不住的妖魔,憑著他的頑強拼搏,都能化險為夷,逢凶化吉。



雜燴百味


西天取經。西天取經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小白龍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傳奇歷險故事。《西遊記》描寫的是作者想象中的故事,但歷史上確實也有其事。當代陰陽易辨派創始人髙煜翔評價《西遊記》:“西遊盡磨難,終見意志堅,願做菩提樹,普渡化眾生。





鑑賞歷史解說


如果問國人,哪一部影視劇在中國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話。我覺得非《西遊記》不可!說這部劇上到99,下到剛會走!都看過或者知道,一點也不為過!就是現在寒假或者暑假,有的電視臺也還在重播這部劇!

《西遊記》講述了玄奘由三個徒弟保護著,經過千辛萬苦,一路降妖除魔,終於取得真經的故事。

我在網上看到很多網友都說《西遊記》裡主角是孫悟空,而且還分析了很多原因。比如說孫悟空在電視裡戲份是最多的!第一集就是描述孫悟空從石頭裡面蹦出來然後拜師學藝!按照國際慣例,戲份最多的就是男一,女一!

還有網友結合《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時代背景,說歷史上對西遊記的推崇不僅僅在於他是志怪小說中的精品,主要是作者筆下的美猴王對於世俗、封建制度、權威的反叛精神,所以美猴王是主角沒錯!

這些分析都很有道理,但是我還是想要說下我自己的觀點!

《西遊記》和別的電視劇不一樣,什麼不一樣呢?別的電視劇你看了第二集,不看第三集的話,第四集你就接不上了,而《西遊記》卻像一個一個獨立的故事,你隨便從哪幾集開始看,都不覺得唐突!像什麼豬八戒狂吃人參果、美猴王狠推大果樹。紅孩兒持械攔路真猖狂。這些都是根植在師徒四人西行取經這條主線上的故事。

每一集有可能妖怪的戲份比師徒四人的還要多,按戲份多就是主角來算的話,把那一集單獨拍成電影,難道妖怪也能變成了主角不成?

在網上還有一個觀點,說《西遊記》是雙主戲!像金庸的《天龍八部》中就是段譽和喬峰的雙主戲,我覺得還要補充一下,說《西遊記》是雙主的,是隻看過電視劇版本的,在吳承恩的原著中,唐僧四師徒的戲份都是很多的,只是電視劇中把豬八戒和沙和尚弱化到:“大師兄,妖怪把師傅抓走了!”“師傅,妖怪把二師兄和師傅抓走了”的情節,但是在原著中。豬八戒和沙和尚的戲份絕對不止這些的!

所以綜上所述,我認為《西遊記》師徒四人都是主角,他們就是是唐朝的F4。帶著普渡世人的使命,去西天求取真經!

以上言論僅供娛樂,有偏差不足之處,歡迎指正!有喜歡蝸與牛的可以點下關注!











蝸與牛


《西遊記》,是在民間不同的說書演變中過來的。本來在《大唐西域記》裡唐僧是絕對主角,後來到了,吳承恩哪裡,具有叛逆色彩的孫悟空,變成了第一主角。

不過,也可以這樣理解,主角是孫悟空和唐僧兩個,卻只是同一個人為主角。在書中是兩個人,一個是實體一個是虛體,組成了完整的一個人。

唐僧的徒弟都代表他內心不同的情緒,實際取經路上只有他一個人。

如果非要分個彼此,非要整明白誰輕誰重,那我只能說,相比較而言,孫悟空可能更主一點。

西行八十一難之後,

世上再無猴子,

終成,鬥戰勝佛。

戰者,戰“我要、我想、我厭、我畏”;

勝者,無所對立,一念純粹,一心清淨;

佛者,覺悟者、悟道者也。

吳承恩所在的明朝階段,階級矛盾日益激化,文化和思想解放的思潮也日益澎湃!

而又屈於政權的無情打壓,那作為一個想著學而優則仕但又仕途渺茫的作者來說,猴子天不怕地不怕,敢於鬥爭敢於反抗的形象就是他內心最真實的吶喊。

其實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一下:

這是一部典型的遊記類小說,這種小說的套路就是:前期介紹主角,然後找個由頭,比如取經,尋找理想的家園一類的,每到一個地,遇到一批對手,擊敗之

唐僧作為由頭,兩個功能,一個是取經,一個是引出對手。

從小說內容上看肯定是孫悟空;孫悟空第一個出場,佔標題也是最多的。

西天取經是全書主題,無疑唐僧是團隊領軍人物,但孫悟空的情節居多,而且取經之前還有好些回圍繞孫悟空而無關唐僧的情節。

綜上所述,孫悟空應該算是第一主角。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大沐娛樂


本人以為以孫悟空為主,他的成長告訴人們要經歷苦難(被八卦爐煉)、要不畏權貴(挑戰玉皇大帝)、要尊師重道(感念師傅唐僧不離不棄)、要敬畏真善美(尊重菩薩)、要敢鬥假惡醜(降妖除魔),才能修成正果。當然這個團隊即是社會百態,比如唐僧的善良、豬八戒的自私、沙悟淨的忠厚,西遊記總體而言只要堅持結果導向,到達目的地(實現目標),就能修成正果,即人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簡單快樂滴活


整部《西遊記》其實以道與佛兩家勢力為主,道為尊。

西天取經不過是安排好的劇本,玉帝代表的天庭與西方如來練手做了一個局。

小說中的大鬧天宮與電視裡不同,猴子根本就沒進去凌霄寶殿。打來打去都是一幫人跟他演戲。

因為猴子太弱了,他們怕猴子完不成他們給的任務,演一場戲把它抓起來,煉一煉再故意放出去,這個過程猴子完成了肉體的進化。再演一場,把如來召來,把它壓五百年,是為了消除猴子野性,這個過程屬於精神上的打磨。

後面一系列的抓妖、收妖都是安排好的,這些妖有天庭一系的,有靈鷲山一系的。但是猴子還是太弱了,經常被虐,取經路上觀音大士幫猴子加持了一下,順便給它帶了緊箍咒,再不行就直接讓兩系的人出來擺平。

整本《西遊記》,只看故事情節,都是圍繞著怎麼讓凡間的人去自願學習“真經”展開的。只有費盡千辛萬苦得來的東西才會寶貴珍藏,如果得來全不費工夫,那很可能達不到教化目的。

《西遊記》中地位最高的是三清中的元始天尊,居於三十三之上,文中沒有直接露面的情節。只在鎮元大仙一回中有描述,地仙之祖地位輩分同玉帝與如來一個等級,但要受大天尊召見管轄,大天尊就是元始天尊。

靈鷲山名義上歸天庭管轄,但真實地位相同,都歸元始天尊管轄。歷來有學者說《西遊記》是尊道抑佛的小說。


玄玄真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個人愚見本劇並不是單純突出的哪一個人物,四人同行,歷經磨難,取得真經,缺一不可。萬事萬物,相生相剋,就如歷史的車輪,少了哪一段的坎坷,也不會讓後人無休止的稱頌傳說。

《西遊記》 主要講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同去西天取經,一路上三個徒弟保護師傅斬妖除魔、歷盡千險,最後取得真經功德圓滿的故事。說起該劇,我想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不陌生,劇中人物個性鮮明,個個神通廣大。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十八班武藝,讓我們領略到了什麼是打鐵還需自身硬,真金不怕火煉的真理。當然,他那嫉惡如仇,見妖必除的精神更是值得我們學習,現實中更是深得領導者信任。

沙和尚本為天宮大將,因一時不小心打碎王母心愛之物,被貶入人間,無奈來到流沙河做了妖怪。在被唐僧師徒收服後一心向佛,取經之路從無怨言,身上那副重重的扁擔足以看出他的憨厚純樸,正直無私,得真經後也落得個南無八寶金身羅漢,實至名歸。

豬八戒更是個性鮮明,自由自在,唯我至上。本是上天風光無限的天蓬元帥,卻因貪戀嫦娥美色被貶下凡,更狠的是還被輪迴成豬。貪戀美色,好吃懶做,但在美色面前從不迷失自我,或許是理想使然,更或許是其之本色,但皈依佛門後對師兄的言聽計從,對師傅的敬畏忠誠,也與入佛門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取經之路亦是立下汗馬功勞。很多時候,心有所想,但在規矩方圓的束縛下,又不敢去做,羞羞答答,難分敵我。可謂戲中生淨旦末醜,缺一不可。

最後說的是唐僧,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其身世經歷,可謂一個苦字。俗話說,受盡百般苦方為人上人。青燈夜讀,少年好學,一路執著,得唐帝賞識,更得佛祖指引,為國為民,自此踏上西天取經之路,用一腔熱血感化著每一位追隨者,不為富貴,不女色,從而達到人心齊,泰山移的效果。如師如父,可謂領導者。

現實生活中,我們角色亦然。唐僧溫和的性格,極強的說服力,不計較眼前的得失,做領導當之無愧。唯獨,有時不能明辨是非,原則性太強,太過感情用事。孫悟空,人脈超廣,技術過硬,有勇有謀,殺伐果斷,是難得的職業高手。但其唯我獨尊,心高氣傲,註定不好管理。豬八戒風趣幽默,樂享生活,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沙和尚正直忠誠,剛正不阿,做事認真踏實,可謂勞動楷模。

現實生活,其中角色,我們又屬於哪一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