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貴妃是否真如傳說中那樣歹毒?

用戶66592529219


其實,真實的萬貴妃並非如史書和影視作品中所說的那般惡毒和可怕,而史書中很多關於萬貴妃的歹毒行徑,多半也都是子虛烏有的。

實際上,過去有關萬貴妃的種種惡毒行為,大部分都出自清代撰寫的《明史·萬貴妃傳》和《憲宗實錄》。

《明史·萬貴妃傳》裡面,把萬貴妃描繪成一個心腸歹毒的女人。書中說到,萬貴妃一旦發現被憲宗寵幸過的妃嬪有了身孕,她就會用藥使她們墮胎。所以,許多懷有憲宗龍種的妃嬪,都未能倖免。

而後來孝宗朱佑樘出生時,頭頂禿了一塊,也是正是因為其母親紀妃懷他時,被萬貴妃毒害過。於是,基於這些描述,後來的人們也就把萬貴妃的形象,定格為一個心腸惡毒、心如蛇蠍的惡毒女人。

然而,這些描述其實都是找不到明確的史實依據的。再說,清代修史,對於明朝基本上都是能黑則黑。在這些清朝御用文人的筆下,不僅是萬貴妃,明朝的歷代皇帝基本上都是個個奇葩,個個極品。兩百多年的明朝,就宛如一段漫長的黑暗歲月似的。

而清代修史之所以要誇大萬貴妃的惡毒,不過是想借此醜化明憲宗,凸顯他的昏庸而已。也正是多虧這些書籍的誇大抹黑,最後使得朱見深和萬貞兒兩人,在民間名聲狼藉。

實際上,真實的萬貴妃,並非如此的不堪和歹毒。萬貴妃與明憲宗朱見深之間的感情,絕對是真切的。要知道,在朱見深2歲那年,他的父皇明英宗朱祁鎮就在土木堡之戰中兵敗被俘,皇位交到了他的皇叔明代宗朱祁玉手上。之後,朱見深的處境就相當的危險了。然而,當時只有19歲的萬貴妃,卻不顧局勢如何變化,仍舊以自己柔弱的身軀去守護著這個可憐的孩子。

在朱見深最孤苦無依的童年裡,萬貴妃就是他唯一的依靠和精神依託。而萬貴妃也將自己最寶貴的青春,都奉獻給了朱見深。所以說,朱見深與萬貴妃之間應該說是患難見真情的。試問,一個如此無私且深愛著朱見深的女人,又怎麼會做出如此多狠毒之事呢?

再說,飽受萬貴妃迫害的明孝宗,他即位後對萬貴妃一族,也都是選擇寬恕處理,並加以安撫,不加追責。試想想,如果萬貴妃真的歹毒,與明孝宗又有殺母之仇。那麼,萬貴妃一族又怎麼可能得以倖免呢?即便明孝宗真這麼寬容,他手底下的文臣們也不會輕易放過萬貴妃。要知道,明朝的那些文臣言官們,可都是狠角色,對於落敗的政治勢力都是往死裡踩的。

所以,真實情況很可能是,萬貴妃根本就沒什麼大錯,明孝宗自然也就沒必要對她及其黨羽加以清算,從而避免了不必要的腥風血雨。



這些歷史要讀


並不是所有的后妃都需要宮鬥、爭寵,比如萬貴妃。

萬貴妃本名萬貞兒,原本是孫太后宮裡的一個宮女,這個孫太后就是朱瞻基的那個孫皇后,明英宗朱祁鎮的親媽。由於萬貞兒機靈有眼色,所以深處孫太后的喜歡,漸漸成為孫太后最喜歡也最信任的宮女。

公元1449年,瓦剌部率兵進犯大明,意氣風發的明英宗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決定御駕親征,打敗瓦剌。只是沒成想,事情完全不是自己想的那個樣子,不但沒打敗瓦剌,自己還成了俘虜,老婆孩子也沒人管了。要知道這一年他的兒子朱見深只有兩歲。真真是到了國無君,家無主境況了。一切萬分危急!!!

關鍵時候,太后孫老太太出手了,與大臣們一起果斷立朱祁鎮的同父異母弟弟朱祁鈺為帝,即明代宗景泰帝,並在老太太的干預下,年僅兩歲的朱見深被立為太子,並讓自己最信任的宮女萬貞兒貼身侍候小太子。接下來,瓦剌很快被大明打敗了,一切似乎又恢復了平靜。

但事實遠不是這樣,老天爺跟打了雞血似的,那幾年大明的意外層出不窮。

首先,打走瓦剌後,國家日趨穩定,但景泰帝朱祁鈺的日子不但沒有舒心,反而越來越糟心了。自己的哥哥太上皇朱祁鎮不好好在草原上吃羊肉,竟被瓦剌送回來了。瓦剌這夥少數民族看來也實在是靠不住,都俘虜了還送回來。雖然,自己將這個太上皇軟禁在了南宮,可是隻要這個太上皇存在一天,自己就不安全,但又能如何呢?人親媽孫太后還在,還有那麼多在大臣。

其次,自己是皇帝,但太子卻是別人的孩子,這算怎麼回事兒?看看朱見深,想想自己的兒子朱見濟,心裡越想越不爽。終於在1452年,實在忍不住的景泰帝下旨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封朱見深為沂王,並要求其出宮至沂王府居住。

年僅五歲的沂王朱見深第一次感覺到了世態炎涼。看著一個個離自己而去的僕人,眼巴巴的問萬貞兒:“你也會離開我嗎?”這可能是朱見深當時的底線了。從兩歲起,萬貞兒就是他朝夕相處的最親的人了。看著可憐巴巴的朱見深,22歲的萬貞兒堅定的說:“我不離開,我會一直護著你。”儘管一個弱小的宮女在兇險的政治鬥爭面前什麼都不是,但萬貞兒還是選擇了堅持。

不省心的老天又出了幾次昏招。1453年,剛當了差不多一年太子的朱見濟竟死了,而且景泰帝還沒有別的兒子。如果說這讓景泰帝抓狂的話,那後面的事就能讓景泰帝死亡了。1457年,景泰帝病重了,真的快死亡了。石亨、曹吉祥等人趁機發動政變,再次擁立太上皇朱祁鎮登基,史稱奪門之變。

這個事兒,其實比較窩囊,就算不政變,在家裡多喝幾天茶,多抽幾天煙景泰帝一死,還是這個結果。但不管怎麼說,還是當上皇帝了。自己老爹是皇帝了,朱見深的日子就有太陽了,又是太子了。

1464年,老爹朱祁鎮也走到了人生的終點。時年十八歲的朱見深當皇帝了,史稱明憲宗。回首自己那個特殊的幸福童年,朱見深發現如果老師讓寫童年的作文,自己能寫出業的好像只有萬貞兒。因為只有她對自己好。現在自己當皇帝了,也理所應當對她好。而且朱見深越來越發現自己好像離不開萬貞兒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是萬妃,你感覺自己有必要和別的女人宮鬥爭寵嗎?至於說萬貴妃禍害別的妃嬪的孩子,這更是胡說,朱佑樘封太子的時候,還同時給好幾個孩子封王。這些孩子總不可能是用盒飯請來的群眾演員吧。

另外還有一個黑材料說憲宗皇帝每次出遊時,萬貴妃就給自己肥胖的身上穿上鎧甲,在前面開路,用另類的裝扮來迷惑皇帝,而且憲宗皇帝也很吃這一套。

一個四十大幾的老女人,還沒有身材,就穿個鎧甲能好看到哪裡去?還迷惑皇帝?朱見深喜歡她是因為鎧甲嗎?

一個沒文化、沒野心、也沒有心機的三無老女人,就算狠,又能狠到哪裡去?


綠野農夫961


相信應該有不少人知道這個萬貴妃,大家都知道萬貴妃和明憲宗的“母子戀”。萬貴妃萬貞兒比明憲宗朱見深大17歲,但是明憲宗非常的喜歡和寵愛萬貞兒一心想和她有自己的兒子,並且想立這個孩子為太子。終於37高齡的萬貞兒得償所願為朱見深生下了皇長子,朱見深萬分大喜,立馬將萬貞兒晉封為皇貴妃,同時要立這個心愛之人所生的兒子為太子。可是好景不長,這孩子沒到一歲就夭折了。萬貞兒傷痛萬分。因為歲數大了,無法再生育,於是萬氏變得喪心病狂,自己沒得生了也不讓別人生反正就是眼紅,一旦發現皇宮裡其他的妃嬪有孕,都想盡辦法對其下毒手一個都不放過。以至於成化皇帝朱見深很長時間都沒有子嗣。


由此可見這個萬貞兒也是相當的狠毒最毒不過婦人心啊。到後來有一天,朱見深遇到了皇宮裡掌管內庫的女官紀氏,見這個紀氏知書達禮人又聰慧,皇帝一心動便留宿了一晚。巧了這晚之後紀氏就有身孕了。萬貴妃知道後大怒,命人去給紀氏下墮胎藥,不過這個紀氏人緣好,派去下墮胎藥的人回覆說是肚子裡生東西,不是懷孕。於是萬貴妃把紀氏打入冷宮安樂堂。紀氏就在冷宮偷偷地生下孩子,萬氏知道後大怒命太監張敏去殺了這個小皇子。張敏這個太監還是有點良心的,見到紀氏挺無辜,又想到皇帝無子,想為皇帝保留一點血脈,於是放過了紀氏和小皇子,騙萬貴妃說已經搞定了。之後紀氏在張敏還有廢后吳氏等人的幫助下,偷偷把這個孩子養大,不得不說這個紀氏人緣真的是好這個孩子能活著也是不容易。


。 萬氏知道後,暴跳如雷,吼道你們這群小人竟敢騙我!不久紀氏暴斃,再不久,張敏也吞金自殺。大家都認為是萬氏乾的,太后怕太子也遭不測,於是把太子帶到宮中親自撫養。一日,萬貴妃請小太子去吃飯,臨行前太后千叮萬囑,去到萬貴妃那裡不要吃任何東西。所以小太子過去之後,任萬貴妃百般哄逗就是不吃。萬貴妃奇怪,說你咋不吃點呢?小太子說我怕有毒。萬貴妃頓時氣的捶胸頓足,說小小年紀就說出這樣的話,長大後還不害死我。之後萬氏變改變了策略,不再阻止皇帝臨幸其他妃嬪,也不再毒害有孕的妃嬪,皇帝的子嗣多了起來,萬氏便極力鼓動皇帝廢掉太子,改立其他皇子。皇帝聽了萬氏的話,打算廢了太子,卻遇到泰山連連地震,大臣們說這是應在太子身上,說明太子是天命所歸,不可動搖,皇帝只好作罷。最後太子順利即位,就是明孝宗。


但是孩子也不能一直這樣見不得人吧,有一天太監張敏給皇帝梳頭時梳到白頭髮,皇帝看到很是傷感,說我都老了,還沒兒子。張敏此時跪下說,皇上您有兒子了。張敏把紀氏的事情告訴了皇帝。皇帝大喜,馬上命人去接小皇子。紀氏聽說皇帝來接小皇子了,又悲又喜,喜的是兒子終於熬出頭了,悲的是這一去自己估計就要掛了。紀氏幫小皇子整理好衣服,說去到看到中間穿明黃色衣服的,就叫父皇。小皇子被帶到皇帝面前時,年已六歲了,由於從小在冷宮偷偷摸摸見不得光,身體瘦弱,胎髮及地。見到皇帝,弱弱的叫了聲父皇。皇帝見了老淚縱橫一把年紀了才有兒子,當即公佈小皇子的身份,取名為朱佑樘,第二天立為太子,並將紀氏從冷宮裡接出來。

後暴跳如雷。不久紀氏就暴斃,再不萬氏知道久,太監張敏也吞金自殺。大家都認為是萬氏乾的,太后怕太子也遭不測,就把太子帶到宮中親自撫養。一日,萬貴妃就請小太子去吃飯,臨行前太后千叮萬囑,去到萬貴妃那裡不要吃任何東西。小太子過去之後,萬貴妃百般哄逗就是不吃。萬貴妃問小太子怎麼不吃東西,小太子也是實誠說怕有毒。萬貴妃是氣的火冒三丈,之後萬氏變不再阻止皇帝臨幸其他妃嬪就讓她生皇帝的子嗣漸漸多了起來,萬氏就想讓皇帝廢掉太子,改立其他皇子。皇帝聽了萬氏的話,竟然真的想廢了太子,卻遇到連連地震,迷信的大臣們說太子是天命所歸,不能廢黜最後太子順利即位,就是明孝宗。

明孝宗也是無辜,自己什麼都沒做就莫名其妙的遭受那麼多能長這麼大也是運氣好。


傑瑞少女


乾隆帝對張廷玉編纂《明史》授意頗多,為了拔高袁崇煥的歷史形象,藉以抹黑崇禎帝,不惜毀掉崇禎時期的原始問案卷宗。
即便是這樣的乾隆,當他看到萬貴妃這段“史料”的時候,也以御批的方式表述出嚴重的質疑!不單乾隆帝,包括“受害人”孝宗朱祐樘也駁斥過對萬貴妃的種種汙衊。
很多朋友對萬貴妃這個人物的印象來源於《明朝那些事兒》,其中萬貴妃的形象醜惡至極,諸如殘害皇嗣無數,謀害孝宗朱佑樘生母紀淑妃這些事,其實都是根本禁不起推敲的,也根本沒有實證,不但如此,還有敘述前後牴觸的記錄。
慣例:為了照顧急性子的朋友,先寫出答案。萬貴妃當然沒有那麼歹毒,而關於萬貴妃描述的由來:
《明史 ·萬貴妃傳》→ 《勝朝彤史拾遺記》→《宮闈紀聞》→《谷山筆麈》→于慎行→萬曆朝無名無姓老太監(距成化將近100年了)
問題是------無論是《谷山筆麈》的作者于慎行,還是《國榷》的作者談遷,他們都加註了“消息來源”,這表明並非小說家的他們出於記錄嚴謹性的考慮,並在對這些訊息也確實有所懷疑的情況下,特地加上標註。包括《萬曆野獲編》的作者沈德符,懷疑的同時也對這種不負責任的傳聞表示譴責。

誰在裝傻抹黑直接入史,而且是官史呢?

負責《明史·萬貴妃傳》編纂工作的毛奇齡。《宮闈紀聞》是毛父所留,毛奇齡自己對該書的評價是------載事不確,文不雅訓。但該賊子還是使用了這些毫無根據的“家長裡短”式的無稽之談。
綜合來說,這些事都是距那個時代100年的老太監說的,沒有任何依據。
《明史·萬貴妃傳》“掖廷御幸有身,飲藥傷墮者無數。孝宗之生,頂寸許無發,或曰藥所中也。紀淑妃之死,實妃為之 ”
掖庭代指嬪妃們,他們被皇帝臨幸後有了身孕,但都被下藥墮胎墮掉了,就連孝宗朱祐樘頭頂上有一寸左右沒有頭髮,也是因為紀淑妃懷孕的時候,被灌下墮胎藥所致。紀淑妃之死,也是萬貴妃之惡行。
如上歸納的恰恰是萬貴妃“罪行”中存疑的地方。
一、善妒殺嗣
二、殺紀淑妃

我們先看看受害人孝宗朱祐樘的批示

“上還宮,忽報雲妃薨逝矣,上震悼,輟視朝七日,諡曰恭肅端慎榮靖,葬天壽山西南,凡喪禮皆從厚。弘治初,言者籍籍不已,欲追廢妃號籍其家毀其墳, 賴今上仁聖卒置不究雲”
言官們沒完沒了,建議皇帝廢了萬貴妃的妃號,抄了萬貴妃的家,毀掉她的墳墓,還好沒提怎麼處理萬貴妃的屍身。

賴今上仁聖卒置不究?深仇大恨殺母之仇竟然如此大度,憑啥?

“凡外間無據之言,難憑訪究。又萬喜等原所受官職、房產,已準辭退。其累次所賞金銀及違禁器物及支過內府價銀,令盡數還官。如隱寄不實追問不宥。”
大概意思就是,外面亂七八糟的謠傳,沒辦法憑藉這些不實之詞探究真相。以前萬喜仗著萬貴妃的雌威所受的好處,比如官職,房子什麼的,職務已辭、財產清退了,就連以前累計多次的賞賜金銀、器物也已經歸還了,如果有隱匿、寄存他處的情況,還會追責必不寬待。
各位,連賞賜的那些區區黃白之物都追究上了,殺母之仇就算了?不但沒動生前的萬貴妃,哪怕萬貴妃掛了,對她孃家也算仁至義盡。即便怕活著的萬貴妃,那萬貴妃死都死了還有什麼不敢的,僅僅以貪汙為名就夠抄斬了。即便孝宗再考慮皇家顏面,也大可以順著言官們的意思來,不是我心狠吶,是你有罪,言官不放過你,多好的言官啊。

看不下去如上資料的乾隆帝批示

其一:憲宗偏寵萬妃,任其妒毒而不能檢制,幾成炎劉燕啄之禍,柔暗實無可辭責。但宮闈事秘,流傳又豈口盡憑?如所稱“後宮有妊,皆遭潛害”,則此前之佑極,生於成化五年,何獨無恙?且其何察必嚴,又何獨於紀妃以“病痞”相蒙?而宮婢鉤治,亦肯代為容隱? 至皇子既生,即使張敏溺斃,敏縱慾護救,亦必潛匿外廷,密為保育,又安敢仍留附近安樂堂之他室?吳後復往來哺育,竟不慮萬妃之稍有知覺乎?且佑極故在,而敏驚稱知“上未有子”,出於何意?且佑極旋即立儲,又豈能隱秘不使萬妃知之?記載家傳聞異詞,往往從而緣飾,不足深信類此多矣。
憲宗偏愛寵溺萬貴妃,縱容其因嫉妒做出的失當行為而不能及時檢視制止,這類似當年趙飛燕姐妹造成漢成帝沒有子嗣的禍事,因為憲宗懦弱不負責任,所以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這種宮廷密事,怎能僅憑區區幾句話就作為依據,比如原文中後宮嬪妃一旦有孕,全都遭到迫害,那成化五年出生的朱祐極是咋活過來的,妒性如此所查必嚴,怎麼紀妃一句肚子疼就蒙過去了。那些宮女之流,怎麼就偏偏的單為紀妃欺瞞萬妃,皇子降生了,指使張敏溺斃孝宗,張敏即便要救,也得藏外面去,偷偷的養大,怎麼敢還留在安樂堂,吳後這身份還往來照料著孩子,歲月日深的,她就不怕萬貴妃察覺。
而且這日子也對不上茬,張敏稱“上未有子”的時候,太子寶寶朱祐極,人家還活著呢......張敏這是傻了麼?可見這資料假的不能再假了。況且除了朱祐極和朱祐樘以外,後面還有十個兒子吶,都哪兒來的?萬貴妃太粗心了吧!
最終定論:乾隆帝和孝宗朱祐樘的觀點一樣,這傳聞不可信。
其二:史家記萬妃之事,皆謂其驕妒橫行,至於後宮有妊盡遭藥墮。今以憲宗封建諸 子證之,知其說殊不足盡信。蓋憲宗偏寵萬妃及妃之恃寵驕妒,固當時情事所有。若 謂其專房溺惑,則後宮必進御無期,何就館之多,竟爾繩繩相繼?如是年及孝宗初受封,共有十人,其最幼者乃憲宗第十四子,而所云飲藥墮胎者若尚不可勝計,其生不 為不蕃。萬妃果妒者,豈能挺貫魚及眾而誕生成立者,如是多乎?總之宮闈事秘,傳聞已不可憑,或由眾人深嫉萬安之假附亂政,遂飾為無稽之言以歸萬妃。
考慮篇幅,這段簡述就是,傳聞萬貴妃的事,憲宗後來的十個兒子足以證明傳聞不實,即便他偏寵萬妃,專寵之下,這些妃子靠近皇帝都難,卻為何生子的那麼多?被強迫喝墮胎藥的不可計數的話,怎麼還有那麼多妃子成功產子?
傳聞不可信吶,都是廷臣言官們嫉妒、忿恨萬安仗著萬妃胡作非為,所以亂七八糟的髒水都潑給萬妃了。
萬安:首輔。萬貴妃的弟弟的小姨子的老公,也曾想對萬貴妃自稱子侄。

紀淑妃的死真相如何?

《明孝宗實錄》“孝穆太后既有娠以疾遜於西宮。”
被傳命毒殺是誰說的呢?還是一百年後萬曆朝那個無名無姓的老太監......

古今通史


清修《明史》過分黑化,有諸多史料可證明並非如此,就連清代的乾隆皇帝還曾寫過一篇《駁明憲宗懷孕諸妃皆遭萬妃逼迫而墜胎》的文章,來論證萬貴妃殘害憲宗懷孕諸妃的無稽。


提起大明王朝的後宮妃嬪,大家至少能想到兩位耳熟能詳的名字,一個是明太祖的結髮妻子,民間有口皆碑的大腳馬皇后;一個就是年長明憲宗十七歲,且專寵一朝的萬貞兒,萬貴妃。

但不同於馬皇后以賢德聞名於世,萬貴妃的名聲真是爛透了,至少從官方史書《明史》看,這萬貴妃所作所為罄竹難書,簡直就是個惡毒到極點的婦人。

得賴於當年明月在其著作《明朝那些事兒》中,以輕鬆幽默的筆觸將《明史》詼諧演繹,明朝的歷史一時間風靡大江南北,而其中作為憲宗朝的反面典型萬貞兒,她的故事更是被全國人民熟知,估計走在大街上隨機找一個路人都能說出個一二。諸如:專寵後宮,墮有孕妃嬪的胎啊;殺害孝宗生母啊;迫害年幼的孝宗啊等等,任何一件拿出來都夠人咬牙切齒狠狠咒罵一通了,何況萬貴妃集諸多惡行於一身,真是夠壞的!

但這些都是真的嗎?

有讀者估計會說《明史》上都白字黑字寫著呢,怎會有假,甚至還能翻出原文:掖廷御幸有身,飲藥傷墜者無數。孝宗之生,頂寸許無發,或曰藥所中也。

看看這萬貴妃有多歹毒,孝宗皇帝能順利生下來就是個奇蹟,因為生母被服用過藥物,導致孝宗頭上有一塊是禿的(明孝宗不明所以的摸了摸頭)。

還有在《明史 紀太后傳》裡更是詳細記述了萬貴妃迫害紀妃和孝宗的始末:萬貴妃知而恚甚,令婢鉤治之。婢謬報曰病痞。乃謫居安樂堂。久之,生孝宗,使門監張敏溺焉。敏驚曰:“上未有子,奈何棄之。”......成化十一年,帝召張敏櫛發,照鏡嘆曰:“老將至而無子。”敏伏地曰:“死罪,萬歲已有子也。”......太子至,貴妃賜食,曰:“已飽。”進羹,曰:“疑有毒。”貴妃大恚曰:“是兒數歲即如是,他日魚肉我矣。”因恚而成疾。

原文很長不一一引用,總之裡邊講述了孝宗出生到立為太子,簡直步步驚心、險象環生,幸好有像宦官張敏這樣的忠義之士護佑,孝宗才在後宮艱難生存了下來,故事曲折驚險堪比趙氏孤兒了。

但《明史》上言之鑿鑿,難道還有假不成?

筆者可以負責任的說,確實有假,而且假的還很離譜。

南北朝時期,實錄這種按照紀年詳細記錄皇帝生平的史體開始出現,唐代以降每一位皇帝駕崩後,繼任皇帝都會命大臣為先帝撰修實錄,歷代相襲成為定製。

而《明憲宗實錄》就是詳細記錄憲宗一朝的史書,也是研究成化時期的重要史書,而就是這樣一部史書裡卻並沒有記錄半點《明史》中關於萬貴妃戕害後宮,迫害孝宗的罪行。要知道《明憲宗實錄》是孝宗皇帝即位後命大臣修纂的,對於惡名昭彰的萬貴妃,沒必要玩為尊者諱的把戲,更何況按照《明史》的說法萬貴妃還是孝宗的殺母仇人,難不成孝宗果真是在孃胎裡被藥毒壞了頭,變得健忘了?

我們先來看關於萬貴妃強迫妃嬪墮胎的指控,據實錄記載,成化二年正月,憲宗有了皇長子(這是萬貞兒所生,可除去不談);成化五年四月生了次子,朱祐極;成化六年七月生皇子佑樘。成化天子十六歲即位,到成化六年不過二十三歲,這時候就生了三個孩子其實夠可以了,更別說成化十二年後,年富力壯的皇帝又陸陸續續生了十來個子女,子嗣不可謂不多,墮胎之言太過無稽!

再看萬貴妃妄圖殺害幼年孝宗這節故事,又先是給紀妃喂藥,又是宮女宦官暗中搭救,演繹的是有聲有色,精彩紛呈。但故事的漏洞卻是百出,首先萬貴妃指使宦官張敏殺害剛出生的孝宗時,張敏驚道:“上未有子,奈何棄之。”也就是說成化天子此時還沒有孩子,張敏不忍加害,可這時候成化天子真沒有孩子嗎?那皇次子朱祐極這會兒可還活蹦亂跳著呢,張敏選擇性忽略了嗎?

而更好笑的是張敏這一個人物,按《明史》的說法,張敏在成化十一年告知皇帝有子嗣後,很快因懼怕萬貴妃迫害,吞金自殺了。可實際上,從各方史料以及發現的張氏族譜,都可以佐證張敏不但活的好好的,還歷任御馬監太監、司禮監太監,權勢顯赫,可謂是實打實的權閹,直到成化二十一年才去世。

這個萬貴妃迫害幼年孝宗故事中的關鍵人物生平都是假的,這個故事真假可想而知。

實際上憲宗皇帝寵幸紀氏後,紀氏懷了龍種,憲宗是知情的,別忘了皇帝身邊是有人專門記錄起居注的,像之後的萬曆皇帝寵幸宮女後,宮女懷孕,可萬曆皇帝不認賬,李太后當即拿出起居注,上邊清清楚楚記錄了皇帝哪天干了什麼,一一登對萬曆紅著臉無從否認。

據憲宗朝的內閣大學士尹直在《謇齋瑣綴錄》中記載,萬貴妃知道紀氏有娠後,對憲宗很是怨憤,並對自己不能生育感到苦楚(萬貴妃和憲宗的長子夭折後未能再生),憲宗為安撫萬貴妃,告知貴妃,紀氏只是有痞症無孕,令紀氏託病去安樂堂,並安排宦官照管。孝宗誕生後,憲宗又密令內侍近臣謹護照管。

成化十一年,太監張敏厚結昭德宮(萬貴妃所住宮殿)的總管太監段英,託段英得機告訴貴妃紀妃和皇子的事,貴妃驚雲:「何獨不令我知?」遂具服進賀,厚賜紀氏母子,擇吉日請入宮。紀氏母子被迎入內宮後,次日,成化天子就為孝宗賜名朱佑樘,沒多久又冊立為太子。

這是當時親歷此事的朝廷重臣所記,可信度非常之高。

因此結合諸多傳世史料筆記,都可證萬貴妃戕害孝宗之事純屬無稽之談,分明是小說家的野史獵奇之言。事實上《明史》也正是照搬明末毛奇齡的野史《勝朝彤史拾遺記》,裡邊荒謬之處頗多,清廷的修撰人員竟然不經甄別就將其納入正史之中,著實讓人詫異。這一點就連乾隆皇帝都看不下去,親自寫了一篇《駁明憲宗懷孕諸妃皆遭萬妃逼迫而墜胎》的文章,對自家編纂的《明史》進行批駁。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搜索一下看看,裡邊的論據還是充實的,最後乾隆皇帝還指出《明史》中此處故事不顧其跡之矛盾,亦可怪也!

清廷修撰的《明史》疏漏、矛盾之處很多,從順治年間開始修撰,直到乾隆四年才正式定稿,足足經歷了四朝九十多年,也是前無古人了。就是這麼一部修了近百年的史書,按說應該以嚴謹著稱,怎會有很多穿鑿附會的荒謬之言呢,難不成修史的官員都是傻子不成?

作為最終定稿的總裁官張廷玉,有清一代名臣,你說他就看不出各種矛盾錯漏之出嗎?

當然能,但還仍堅持這樣修撰,不顧史實、顛倒黑白,其實最終還是因為政治正確。

所以從這方面講,集各路野史、黑材料於一身的《明史》,不失為一部不錯的歷史小說。


雲談青史


你能保證,可以讓一個比自己小十七歲的男生,一直愛自己嗎?

我不能保證。

但萬貴妃做到了。

朱見深,明朝第九代皇帝,年號成化,廟號憲宗,明英宗朱祁鎮之長子。  

萬貴妃,朱見深的母親孫太后的一個普通宮女。

可是朱見深就是愛她,因為在朱見深最危險最黑暗最困難的時候,萬貴妃陪伴他,保護他。

說萬貴妃歹毒,主要是因為《明史》的編纂,這個故事特別可怕,我大概描述一下:

萬貴妃得寵於後宮,可是生不出孩子。所以,她最恨其他嬪妃懷孕,誰懷了就果斷逼其墮胎,可憐明憲宗的後宮佳麗們,隔三差五就要被強制人流,偏明憲宗本人還矇在鼓裡。就這樣皇帝茫然,貴妃囂張,這缺德事一干就好些年。

但有一次,有個懷孕的紀宮女,居然墮胎失敗,把孩子生下來了。辦事的太監們就騙了萬貴妃,說已經墮胎了。

然後,過了幾年,朱見深嘆氣,說我這麼大了,都沒孩子,國本動搖啊。太監們就跪下說,您有兒子,已經三歲了。

這個幸運的娃娃,得以和生父明憲宗相認,並立刻被立為太子。但這個大團圓結局,卻把惡婦萬貴妃急壞。一次萬貴妃也試著套近乎,請這小太子吃東西,沒想到小太子直接硬邦邦頂一句:我怕湯裡有毒。

萬貴妃嚇壞了,說這孩子現在就這麼恨我,將來當了皇帝該怎麼治我。然後,連急帶嚇得了病,就過世了!

這個故事,看起來可信度超級超級超級高啊,但是有人懷疑的,這個人是誰呢?


是乾隆皇帝。

乾隆專門提了兩個疑問,第一:《明史》裡既然說萬貴妃飛揚跋扈,以至於“後宮有妊,皆遭潛害”,也就是誰懷孕就害誰,但明孝宗出生前,他的二哥朱祐極不就早他一年出生了嗎?《明史》裡寫太監張敏被要求去害死小太子,張敏憤怒說“皇上沒兒子呢,我怎麼能幹這事”!但實際上是有兒子的啊!

還有,既然《明史》裡面說萬貴妃這麼霸道,可是當朱佑樘受封太子時,跟他一起受封的,還有十個小王子,這麼多娃,是一夜生出來的嗎?

而《明憲宗實錄》上,卻有讚揚萬貴妃對朱佑樘視如己出的優良表現:重以貴妃殿下躬親撫育,保護之勤,恩愛之厚,踰於巳出。凡內外群臣以及都城士庶之門聞之,莫不交口稱讚,以為貴妃之賢,近代無比,此誠宗社無疆之福也。

萬貴妃去世之後,明憲宗的表現是:

上震悼,輟視朝七日,諡曰恭肅商慎榮靖,葬天壽山西南,凡喪禮皆從厚。弘治初,言者籍籍不已,欲追廢妃號籍其家毀其墳,賴今上仁聖卒置不究雲。

萬貴妃太冤枉了!


susie李舒


萬貴妃有沒有如傳說那樣歹毒,因為明史記錄有點亂,所以很多人說惡意抹黑萬貴妃,不過在對待明孝宗朱祐樘這件事上,可以看到萬貴妃應該是有加害後宮的事!

在《明史》中記載,明憲宗朱見深打一開始就知道紀氏懷孕產子的事,只是不願傷了萬貴妃的心,也怕她謀害皇子,才謊稱紀氏沒有懷孕,並親自授意太監們照顧紀氏和朱祐樘。憲宗皇帝自己秘密安排了一切,宮中上下只瞞了萬貴妃一個人,等到時機成熟,才昭告朝廷,木已成舟,萬貴妃才無可奈何!

《明史》原文是這樣的:孝穆紀太后,孝宗生母也,賀縣人。本蠻土官女。成化中徵蠻,俘入掖庭,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內藏,時萬貴妃專寵而妒,後宮有娠者皆治使墮。柏賢妃生悼恭太子,亦為所害。帝偶行內藏,應對稱職,悅,幸之,遂有身。萬貴妃知而恚甚,令婢鉤之。婢謬報曰病痞。乃謫居安樂堂。久之,生孝宗,使門監張敏溺焉。敏驚曰:“上未有子,奈何棄之。”稍哺粉餌飴蜜,藏之他室,貴妃日伺無所得。至五六歲,未敢剪胎髮 。時吳後廢居西內,近安樂堂,密知其事 ,往來哺養,帝不知也。帝自悼恭太子薨後,久無嗣,中外皆以為憂。成化十一年,帝召張敏櫛發,照鏡嘆曰:“老將至而無子。”敏伏地曰:“死罪,萬歲已有子也。”帝愕然,問安在。對曰:“奴言即死,萬歲當為皇子主。”於是太監懷恩頓首曰:“敏言是,皇子潛養西內,今已六歲矣,匿不敢聞。”帝大喜,即日幸西內,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兒去,吾不得生,兒見黃袍有須者,即兒父也。”衣以小緋袍,乘小與,擁至階下,發披地,走投帝懷。帝置之膝,撫視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類我。”使懷恩赴內閣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賀,頒詔天下。移妃居永壽宮,數召見。萬貴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紿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貴妃致之死,或曰自縊也。諡恭恪莊僖淑妃。敏懼,亦吞金死。



這段話的意思是朱見深偶然臨幸了紀氏,生了個皇子,自己卻不知道,萬貴妃在知道明憲宗臨幸紀氏後,想要打胎,被婢女和太監張敏忽悠過去,然後偷偷將皇子養起來,養了幾年後,張敏在一次幫明憲宗梳頭的時候,明憲宗感嘆自己快老了還是沒有兒子來繼承皇位,於是張敏告訴了朱見深,朱見深大喜,封了朱祐樘為太子,萬貴妃大怒,沒多久紀氏暴斃,張敏自殺。不過這段歷史是抄自《谷山筆塵》,有些離譜的地方,就是一群太監宮女和一個廢后,在宮裡藏著一個大活人長達數年之久,誰都不知道,這個可能性有點低,還有張敏一個門監怎麼會被皇上召去幫忙梳頭,這個也是有點不可思議,不過這裡寫的萬貴妃對待後宮妃子的所作所為,在別的記錄中是相同的!

尹直(在成化年間當官)在《謇齋頊綴錄》中寫道:“紀後有娠,萬妃恚而苦之,上令託病處安樂堂,以痞報,而屬門官照管。即誕皇子,密令內侍謹護。”這一段寫的是朱見深打一開始就知道紀氏懷孕產子一事,只是害怕萬貴妃知道,謊稱紀氏沒有懷孕,並親自授意太監們照顧紀氏母子,直到時機成熟,他才將朱祐樘立為太子,昭告天下,這裡也能看出明憲宗朱見深對萬貴妃的怕,怕她對紀妃不利,對自己子嗣不利,刻意瞞著萬貴妃才能保全,可見萬貴妃確實有加害後宮妃子的行為,才讓一國之君朱見深如此大費周章。


陳洪謨(正德嘉靖時期)寫的《治世餘聞》:“初,成化中皇妣紀氏得幸,有娠,萬貴妃即覺,恚而苦楚之。憲廟乃密令託病,出之安樂堂,以痞報,而屬門官照管,即誕,密令內侍近臣,謹護視之。及悼恭薨後,內庭漸傳西宮有一皇子,一二近臣,嘗請賜名付玉牒……”

不管是哪一個記載,都有萬貴妃對待紀氏態度,可見萬貴妃對待別的妃子確實有迫害,才會讓朱見深對紀氏母子作這麼多事情,保護未來的繼承人!


歷史紅塵


眾所周知,明朝的后妃大多賢良淑德,明憲宗的萬貴妃可以說是少有的妖妃。萬貴妃死後,從朝臣們上奏的態度就能看得出萬貴妃的聲譽有多麼的差。


萬貴妃本來就大明憲宗很多,有戀母情結的明憲宗寵愛萬貴妃也是少見,明朝的后妃出身大多並不顯赫,但也大多祖上是名門,知書達理的閨閣女子,像萬貞兒這樣的本就稀罕。

萬貴妃寵冠六宮自然囂張跋扈,同時也絕不容許別的女人奪走她的帝寵,對後宮之人也自然相當刻薄,明孝宗朱佑樘的生母,就幾次差點被萬貴妃弄死,而萬貴妃自己,也是苛待宮人活活氣死的,可以說是活該。



澹奕


萬貴妃,確實歹毒,她為了得到皇帝的專寵不擇手段,想讓皇帝無後

下面聽我一一道來

很多人都知道萬貴妃萬貞兒比憲宗皇帝朱見深大了足有17歲。土木堡之變以後,朱祁鈺登上皇帝位,那個時候明英宗被俘虜,朱見深雖然是太子,但是不久就被朱祁鈺給廢了。孫太后為了保護朱見深的安全,就派自己的宮女也就是萬貞兒去照顧朱見深。後來二人相互產生了感情,可能朱見深也有戀母情結吧。

明英宗復位駕崩以後,朱見深繼位,也就是明憲宗。他上位後第一件事就是要立萬貞兒為後,但是所有人都不同意,無奈之下,立她為貴妃。之後二人如膠似漆,慢慢的就不理皇后了。皇后一怒之下杖責了萬貞兒,沒想到朱見深竟然把皇后都給廢了,又立了王氏為後。

後來萬氏懷孕,朱見深則更加寵她,生下孩子之後便立為太子,萬氏也被立為皇貴妃。好景不長,萬氏的孩子不久就夭折,萬氏更是年事已高,不能懷孕了。她於是就讓所有懷孕的後宮嬪妃打胎,導致朱見深在很長時間之內都沒有子嗣。

之後,朱見深逛游到了自己的私庫,看到了宮女紀氏,便臨幸了她,紀氏懷孕。在很多宮女太監的保護下,這個孩子沒有讓萬氏知道。

很多年以後,紀氏的孩子已經好幾歲了,朱見深才得知有這麼個兒子,給他取名為朱佑樘,第二天就立為太子了。

太后怕太子被萬氏所害就帶進宮親自撫養。一日,萬氏請太子去吃飯,但是太子死活不吃,問他,他說怕被毒死。這樣一來萬貞兒更是氣憤了,就鼓動明憲宗多多寵幸嬪妃,繁衍子嗣,藉機廢了朱佑樘。皇帝果然要廢了太子,多虧大臣們極力保舉。

後來萬貞兒死了之後不久,朱見深就死了,感覺二人是真愛啊!

之後朱佑樘繼位,他就是明孝宗。


月光侃歷史


萬貴妃是否真如傳說中那樣歹毒

說起萬貴妃,大家都不陌生,對她的印象一是和明憲宗的“母子戀”,另外一個就是這個女人好狠毒,宮斗的大BOSS,因此造成明孝宗年幼時活的跟宮鬥電視劇裡的情節一樣曲折離奇。根據明史相關的記載,萬貴妃可是個不可不扣的大奸妃。

萬貴妃比明憲宗朱見深大17歲,但是明憲宗對她是異常寵愛,一心想和她有自己的兒子,並且立這個孩子為太子。終於成化二年,37高齡萬貞兒得償所願為朱見深生下了皇長子,朱見深大喜,將萬氏晉封為皇貴妃,同時要立這個心愛之人所生的兒子為太子。可是好景不長,這孩子沒到一歲就夭折了。萬氏傷痛萬分。因為年紀大了,無法再生育,於是萬氏變得喪心病狂,自己沒得生了也不讓別人生,一旦發現皇宮裡其他的妃嬪有孕,都想盡辦法對其下毒手。以至於成化皇帝很長時間都沒有子嗣。


天順八年,明英宗崩,十八歲的皇太子朱見深即位為帝,是為憲宗。當上皇帝的朱見深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冊封心愛的萬貞兒為皇后。但他的生母周太后強烈反對,萬般無奈下憲宗只能屈服,立宗室女吳氏為皇后,改立萬貞兒為貴妃。年輕美貌的皇后並沒有打動憲宗,他依然與萬貞兒如漆似膠,形影不離。由於憲宗對吳皇后不聞不問,吳皇后一氣之下對萬貞兒動用了杖刑。此事很快就被傳開了,並傳到了皇帝朱見深的耳朵裡,不能忍受心愛的女人受苦,血氣方剛的憲宗下令廢后,儘管有太后與大臣的阻攔,朱見深還是廢了吳皇后,並處罰了阻礙他廢后的大臣。後升先帝所命的王氏為皇后。


一天,成化皇帝遇到了掌管內庫的女官紀氏,紀氏知書識禮又聰慧,皇帝一心動就留宿了一晚。這晚之後紀氏便有孕了。萬貴妃知道後大怒,命人去給紀氏下墮胎藥,紀氏人緣好,派去的人回覆說是肚子裡生東西,不是懷孕。於是萬貴妃把紀氏打入冷宮安樂堂。紀氏在冷宮偷偷生下孩子,萬氏知道到大怒命太監張敏去幹掉這個小皇子。張敏是個有良心的太監,見到紀氏無辜,又想到皇帝無子,想為皇帝保留一點血脈,於是放過了紀氏和小皇子,回覆萬貴妃說已經搞掂。之後紀氏在張敏還有廢后吳氏等人的幫助下,偷偷把這個孩子養大。

直到有一天,張敏給皇帝梳頭,梳到一根白頭髮,皇帝看到很是傷感,說我都老了,還沒兒子。張敏此時跪下說,皇上您有兒子了。皇帝問哪來的兒子?於是張敏把紀氏的事情告訴了皇帝。皇帝大喜,命人去接小皇子。紀氏聽說皇帝來接小皇子,又悲又喜,喜的是兒子終於熬出頭了,悲的是這一去自己估計就要掛了。紀氏幫小皇子整理好衣服,說去到看到中間穿明黃色衣服的,就叫父皇。小皇子被帶到皇帝面前,年已六歲,由於長期在冷宮偷偷摸摸見不得光,身體瘦弱,胎髮及地。見到皇帝,弱弱的叫了聲父皇。皇帝見了老淚縱橫,說這是我的兒子,長的就像我,朕終於有兒子了。當即召集群臣,公佈小皇子的身份,取名朱佑樘,第二天立為太子,並將紀氏接入宮中,一家團聚。


萬氏知道後,暴跳如雷,吼道你們這群小人竟敢騙我!不久紀氏暴斃,再不久,張敏也吞金自殺。大家都認為是萬氏乾的,太后怕太子也遭不測,於是把太子帶到宮中親自撫養。一日,萬貴妃請小太子去吃飯,臨行前太后千叮萬囑,去到萬貴妃那裡不要吃任何東西。所以小太子過去之後,任萬貴妃百般哄逗就是不吃。萬貴妃奇怪,說你咋不吃點呢?小太子說我怕有毒。萬貴妃頓時氣的捶胸頓足,說小小年紀就說出這樣的話,長大後還不害死我。之後萬氏變改變了策略,不再阻止皇帝臨幸其他妃嬪,也不再毒害有孕的妃嬪,皇帝的子嗣多了起來,萬氏便極力鼓動皇帝廢掉太子,改立其他皇子。皇帝聽了萬氏的話,打算廢了太子,卻遇到泰山連連地震,大臣們說這是應在太子身上,說明太子是天命所歸,不可動搖,皇帝只好作罷。最後太子順利即位,就是明孝宗。


歷朝歷代得寵的妃子很多,但若論情況之離奇卻誰也比不過大明王朝第八位皇帝明憲宗的寵妃萬貞兒。一個大皇帝十七歲的女人,從小撫育陪伴皇子長大成人,並做了皇帝的第一個女人,亦母亦姐的奶孃關係變成了男女夫妻關係,並且牢牢佔領了皇帝的心,擁有他一生的寵幸摯愛,就此說來,除了明憲宗有戀母情節外,萬貴妃倒也是個有魅力的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