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蘇-27系戰鬥機如何區分?殲-11、殲-15、蘇30又有什麼區別?

每次寫到中國的蘇式戰機,都有很多讀者老爺都在底下留言,說對中國空軍裝備的“側衛”機隊傻傻分不清楚,尤其是搞不清哪個是殲-11BS型戰機,哪個是殲-16型戰機。

空軍開放日上的殲-11BS

中國蘇-27系戰鬥機如何區分?殲-11、殲-15、蘇30又有什麼區別?

不過細細想想,這種情況也屬於正常。畢竟敵我識別作業、尤其是目視敵我識別作業對大多數國家的軍隊而言,始終都是大問題。對部分總體外形特徵相似、只在部分分系統細節上有細微差別的同型號裝備的不同改進型,要把它識別準確,對大多數人來講也的確不容易。這種“識別之惑”體現出的極端表現形式,就是之前發生的諸如美國國會眾議員把俄軍的1144級核動力巡洋艦當做美軍戰艦。

開始前大家先預覽一下

中國蘇-27系戰鬥機如何區分?殲-11、殲-15、蘇30又有什麼區別?

中國空軍的蘇-27

眾所周知,中國空軍的蘇-27型殲擊機的進口與改進計劃,來自於1990年6月軍委常務會所作出的戰略決策與1990年10月中蘇兩國簽訂的《中蘇間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紀要》,根據這兩次會議和紀要的精神,1990年12月28日中國方面與蘇方正式簽訂了供貨合同,向蘇聯採購24架蘇-27型殲擊機。首批戰機實際交付26架,分為20架蘇-27SK型殲擊機和6架蘇-27UB型同型教練機。

中國蘇-27系戰鬥機如何區分?殲-11、殲-15、蘇30又有什麼區別?

第二批供貨合同則於1994年簽訂,1996年交付完畢,分為16架蘇-27SK型殲擊機和6架蘇-27UB型同型教;第三批供貨合同是在1999年簽訂的,向俄方採購28架蘇-27UB型同型教。因此中國空軍原裝進口自俄羅斯的蘇-27SK/UB型殲擊機總數只有76架,在這些飛機中,36架蘇-27SK型是由位於共青城的KnAAPO生產的,40架蘇-27UB則是由位於伊爾庫茨克的IAPO生產的。

蘇-27SK

中國蘇-27系戰鬥機如何區分?殲-11、殲-15、蘇30又有什麼區別?

這些飛機作為“原汁原味”的“俄國造”,其“毛味兒”還是比較濃厚的,諸如全機深灰色塗裝、機頭雷達罩兩側的淺灰色弧形色塊、進氣道兩側的RWR天線、單輪式前起落架、一字形翼尖導發架(實戰中經常會攜帶翼尖干擾莢艙)、切尖垂尾都是典型的識別特徵。因此大家只要看到一架具備以上特徵的“側衛”,不用懷疑,你看到的即使不是俄羅斯原版蘇-27SK/UB,起碼也是中國空軍通過許可證組裝生產的型號。

但是,既然咱們提到了中國空軍通過許可證組裝的型號,那就必然引申出“怎樣識別原版蘇-27SK和國產殲-11A”的問題了——蘇-27UB倒不存在這個問題,畢竟一是中國空軍沒有組裝過蘇-27UB,二是它的那個安裝在座艙中部的暗艙支架(用於訓練前座進行儀表著陸科目)堪稱“獨一份兒”,識別特徵不要太明顯。

蘇-27UB

中國蘇-27系戰鬥機如何區分?殲-11、殲-15、蘇30又有什麼區別?


中國蘇-27系戰鬥機如何區分?殲-11、殲-15、蘇30又有什麼區別?

而中國空軍於1993年開始計劃、1995年12月同俄方正式談妥、1998年開始組裝首批2架量產型的“934”工程(即蘇-27SK的生產線引進工程)所造出來的那多個批次、共103架殲-11型戰鬥機(後續升級為殲-11A)的識別就要稍微麻煩一些了,畢竟這些飛機的技術狀態基本沿用的是共青城於1995年組裝的第39批次狀態,塗裝、外部電子系統等特徵和原版的蘇-27也基本一樣,在這裡大伊萬跟大家說兩個典型的、一看就知的識別特徵:一是前風擋擋風玻璃鍍膜,早期的由共青城製造的蘇-27SK在前風擋玻璃上沿用了第38批次的茶色玻璃鍍膜,而國產的殲-11系列則使用了無鍍膜透明風擋。

中國蘇-27系戰鬥機如何區分?殲-11、殲-15、蘇30又有什麼區別?

蘇-27SK的茶色玻璃鍍膜

中國蘇-27系戰鬥機如何區分?殲-11、殲-15、蘇30又有什麼區別?

但是由於21世紀初這些蘇-27SK進廠技改的時候又把這些風擋全部換成了全透明玻璃,因此咱們還得求助第二種識別特徵,二是進氣道兩側、位於RWR天線上方的俄方生產序列號,KnAAPO製造的蘇-27SK沿用了“38”和“39”兩個批次號開頭的五位序列號,後續使用了更長的改進序列號。這是俄羅斯原版的蘇-27比國產最明顯識別特徵沒有之一。

殲-11

中國蘇-27系戰鬥機如何區分?殲-11、殲-15、蘇30又有什麼區別?

此外,我國製造的殲-11還有部分機體狀態較好的飛機在2010年左右進行了有限升級,在機身上部兩側及垂尾兩側加裝了MAWS紅外導彈逼近告警器的探頭,也可作為區分國產與俄製的輔助識別特徵。

MAWS探頭的位置如下

中國蘇-27系戰鬥機如何區分?殲-11、殲-15、蘇30又有什麼區別?

在“906”和“934”工程推進的同時,中國軍隊也在同步推進著吸收、消化、升級、改進蘇-27SK系列的計劃。其要義是通過對蘇-27SK進行一定程度的技術改進,確保其航電和火控系統達到典型的第三代戰鬥機的後期型水準,能夠抗衡美國空軍的F-15C與日本空自的F-15J型戰鬥機,並具備相當程度的多用途性能。這一計劃最後的產物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殲-11B/BS型戰鬥機了(含海軍型殲-11BH/BSH)。

殲-11B

中國蘇-27系戰鬥機如何區分?殲-11、殲-15、蘇30又有什麼區別?

但是,由於研發進度的問題,殲-11B/BS在立項之初一度要求具備的多用途能力最後並未“落地成錘”,在中國空軍中承擔的戰術任務長期以建立空中戰鬥巡邏區、奪取並保持戰區制空權為主。而空軍在本世紀初要求相當急迫的戰役縱深遮斷任務則改為向俄方進口76架蘇-30MKK型重型雙重任務戰鬥機(後來海軍也進口24架蘇-30MK2型戰鬥機)臨時加以解決。

中國蘇-27系戰鬥機如何區分?殲-11、殲-15、蘇30又有什麼區別?

一看座艙,相對於原版的蘇-27/殲-11,殲-11B/BS使用了全金屬鍍膜座艙蓋,座艙內將蘇機多年不變的折射式平顯換成了西方式的大型衍射式平顯,當然在綜合航電系統上改進更大,但咱們一般看不見就不說了。

殲11B的座艙

三看發動機,這個不用說了殲-11B/BS除了第一支部隊,後續部隊都裝備了國產的FWS-10A“太行”發動機,銀光閃閃的白菊堪稱它的標誌。

殲-11BS

中國蘇-27系戰鬥機如何區分?殲-11、殲-15、蘇30又有什麼區別?

四看機頭,相比殲-11的灰色頭部+兩側的淺灰色弧形色塊,殲-11B/BS直接沿用和殲-10A、殲轟-7A等戰機完全一樣的純黑色雷達罩塗裝,且雷達罩上有防雷條。儘管空軍型和海軍型的殲-11B/BS在塗裝色調上有一定區別(海軍型的顏色更接近於白色),但是您直接拿著這四個識別特徵去套,保證不會把俄羅斯製造或國產組裝的蘇-27/殲-11A與我們講的殲-11B/BS給弄混了。

中國空軍的殲-15

而伴隨著殲-11B/BS的大批量生產入役,國產“側衛”第二階段改進型還衍生出了一個極其著名的型號:殲-15型艦載戰鬥機。這架飛機由於生產數量較少且氣動面非常特殊,識別起來就更加簡單了:一看塗裝,所有的殲-15在垂尾上都有“碧海飛鯊”的LOGO,並在機身背部側面繪製中國海軍軍旗與“中國海軍”字樣。

山東艦上的殲-15

中國蘇-27系戰鬥機如何區分?殲-11、殲-15、蘇30又有什麼區別?

二看氣動面,殲-15型艦載機是目前國產側衛中唯一一型三翼面戰鬥機,且垂尾切尖相對更加平緩一些;三看細節,殲-15型艦載機的尾椎相比蘇-27/殲-11系列更短且增加著艦攔阻鉤,在前鼻錐附近加裝可伸縮式空中加油管與夜間空中加油照明燈,相應的位於座艙正前方的EOTS(光電雷達)探頭也被移到了座艙的右側。此外,位於進氣道兩側的RWR(雷達告警探頭)則被取消、在大翼內側增加的一對導發架都可以作為殲-15型艦載機的較為典型的識別特徵。

殲-15艦載機

中國蘇-27系戰鬥機如何區分?殲-11、殲-15、蘇30又有什麼區別?

中國空軍的蘇-30

而作為“兩航”部隊世紀初進口的新銳戰鬥機,蘇-30MKK與蘇-30MK2的識別也並不困難——首先,它們都是雙座型戰鬥機,起碼不會跟諸如殲-11A、殲-11B這樣的飛機弄混;其次,它們依然“毛味十足”,諸如機頭雷達罩兩側的淺灰色弧形色塊也都保留著,絕對不會跟國產的殲-11BS弄混。

蘇-30MKK

中國蘇-27系戰鬥機如何區分?殲-11、殲-15、蘇30又有什麼區別?

這在我軍目前裝備的所有“側衛”中可謂是獨一無二的,您拿不定主意、尤其是在那篇文章中分不清殲-16和蘇-30MKK的讀者,在遇到這種事兒的時候可以直接去看飛機的垂尾,只要看到了獨特的平垂尾,就是引進自俄羅斯的蘇-30系列沒跑了。

中國蘇-27系戰鬥機如何區分?殲-11、殲-15、蘇30又有什麼區別?

殲-16

中國蘇-27系戰鬥機如何區分?殲-11、殲-15、蘇30又有什麼區別?

咱們的“識別側衛”的文章就先到這裡,由於中國空軍的“側衛”第三階段改進型的型號更多更復雜,且牽涉到好幾個專門的改進型。因此咱們不得不先把坑挖這麼多,各位讀者老爺如果感興趣的話,咱們後續再繼續填坑。因為大伊萬發現起碼還有六七個“側衛”的識別特徵可以寫,我都覺得挺吃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