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發布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問題與對策調研報告

2020年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從武漢波及全國,全國各地隨即採取了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全國性的區域封閉、道路隔斷等措施,一直持續到2月中旬,造成員工返崗難、企業復工延遲,部分企業甚至停產。裝備製造業領域,除全力保障醫療防護物資、生活必需物資的生產企業外,大多企業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隨著復工日期的一再延遲,企業不得不揹負起營業收入減少、生產成本增加、流動資金日趨緊張、訂單無法按時完成等一系列問題。更為嚴峻的是,我國裝備製造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來自國內外供應鏈斷裂帶來的挑戰。此次疫情不僅考驗著我國裝備製造業應對危機的能力,也考驗著我國作為製造大國在全球製造業產業鏈上的責任擔當。當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全國統籌協調、分類有序推動復工已經成為我國裝備製造業領域的當務之急。

2020年2月8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關於切實加強疫情科學防控 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在隨後的十多天裡,各地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自2月12日起,動員專業分會和省區市學會,共同啟動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復產問題與對策調研。截至2月20日,共回收問卷301份,覆蓋2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企業類型主體為民營企業,佔61.5%,其次是國企和國有控股企業,佔26.3%;員工規模在500人以內的企業佔61.1%。本次調研針對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困境,提出政策建議和企業對策。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發布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問題與對策調研報告

圖1 調研企業行業分佈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發布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問題與對策調研報告

圖2 調研企業員工規模


疫情下裝備製造業面臨的困境

1企業復工大面積延誤

受疫情影響,全國範圍內人員流動受限和主被動隔離對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發布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問題與對策調研報告

圖3 各地規定復工時間

根據調查顯示,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時間普遍在各地方政府規定的復工時間之後。有72.3%的企業在2月10日至2月底復工,在2月10日之前復工的企業僅佔9%,仍有18.7%的企業復工時間在3月之後。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發布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問題與對策調研報告

圖4 調研企業復工時間


2月10日之前復工的企業,員工返崗率和第一季度生產能力發揮程度並不理想,只有36%的企業返崗率達到了90%以上;第一季度生產能力發揮程度預計可以達到90%以上的企業佔比更低,只有8%。裝備製造業企業為多工序配合、順序性生產,前一工序沒有完成,後一工序則不能開始。因此,只要有一個環節的員工沒有就位,生產線就無法啟動,企業不能實現復產。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發布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問題與對策調研報告

圖5 2月10日之前復工企業員工返崗率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發布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問題與對策調研報告

圖6 2月10日之前復工企業預計


第一季度生產能力發揮程度

從企業在供應鏈方面遇到的困難看,74.3%企業反饋供應商未復工是目前面臨的第一大困難,這也進一步說明,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時間普遍滯後於政府規定的企業復工時間。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發布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問題與對策調研報告

圖7 企業在供應鏈方面遇到的困難

復工每延遲一天,既給企業帶來入不敷出的現實影響,也給企業的後續經營帶來不可預測的負面影響。


2經濟形勢需要,企業亟待復工

2019年,我國第二產業佔全國GDP的比重為39%(第一、二、三產業分別佔比7.1%、39%和53.9%)。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速明顯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二者佔全部規上工業的比重分別為32.5%和14.4%。裝備製造業在推動我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和改革創新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第三產業和第一產業相比,裝備製造業對經濟的影響具有滯後性,但卻是深遠的,短期看是給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但從長遠看將會影響到我國製造業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上的信譽,甚至會影響到我國製造業的綜合實力和全球競爭力。

山東豪邁集團公司表示,由於生產方式採用訂單式生產,原材輔料等採購均根據訂單進行採購,無法大量備貨。受疫情影響,國內供應商開工時間及運輸狀態未知,後續原料輔料將受到非常大的衝擊。同時,疫情引發客戶恐慌,未來國外客戶調整訂單分配,可能不會將大部分訂單投放給國內客戶或者單一客戶,這樣將導致企業丟失一些優質訂單和潛在訂單。

陝西華拓公司表示,計劃年後啟動的一些重要項目和設備研製及生產都無法正常開展,如與一汽、商飛等的合作項目和設備生產都必須延期進行,與國內外鞋帽箱包行業的合作洽談也無法如期舉行。其他年前已有意向的客戶對接工作只能全部推後,正在準備籌建的設備生產基地也無法確定啟動時間,新一輪的融資工作也會延後。

由於企業復工延遲,裝備製造業企業的成本壓力增大。企業沒有營業收入,企業各項支出又不能減少,導致企業流動資金緊張。北京精雕公司反映,由於延遲開工,生產經營不能正常開展,而員工工資等正常支出不能減少,加劇企業經營負擔,造成當前企業資金週轉困難。山東豪邁集團,受工期延遲、人工、房屋和設備空置等因素,公司生產成本大幅提升。

疫情帶給裝備製造業企業成本壓力普遍存在。調查中,有88.9%的企業首先都面臨營業收入減少、流動資金緊張的情況。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發布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問題與對策調研報告

圖8 企業在資金方面面臨的主要困難

調查顯示,民營企業規模越小,對第一季度營收的影響程度越大。預計第一季度營收下滑程度數據顯示,5000人以上規模的民營企業中,沒有企業下滑程度超過30%,1001-5000人規模的民營企業中,沒有企業下滑程度超過50%。

預計下滑程度超過50%的,企業規模越小,企業數量佔比越高。501-1000人規模企業,預計下滑程度超過50%的企業佔此規模企業總數的9.5%;101-500人規模企業,預計下滑程度超過50%的企業數量佔17.2%;101-500人規模企業,預計下滑程度超過50%的企業數量佔比則達到了25%。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發布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問題與對策調研報告

圖9 民營企業預計第一季度營收受疫情影響程度

在疫情的影響下,中小民營企業的經濟形勢非常嚴峻,亟待復工,進而實現復產。但是面對疫情的嚴格防控要求,企業又顯得力不從心,彷徨無措。

3企業為復工迎難而上

調查顯示,裝備製造業在手訂單3個月內的企業佔比為67%。其中,民營企業形勢更加嚴峻,100人以內規模的民營企業只有一個月訂單的佔比45.3%,2-3個月訂單的佔比為37.5%,在手訂單不超過3個月的達到80%;101-500人規模的民營企業在手訂單不超過3個月的佔比77.6%。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發布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問題與對策調研報告

圖10 裝備製造業企業在手訂單情況

數據顯示,超過30%的民營企業現金餘額維持企業生存時間在一個月以內,另有超過39%的企業維持在2-3個月,企業現金餘額僅能維持不超過3個月運營的佔比達到70%以上。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發布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問題與對策調研報告

圖11 民營企業現金餘額維持企業生存時間

在調研中,山東省民營企業反映,面對如此嚴峻的疫情,對復工後的疫情防控也是憂心忡忡、夜不能寐。儘管復工依然面臨高風險,但目前的經濟壓力迫使企業必須頂著聚集性疫情高風險,盡最大可能創造條件能夠儘快復工復產。

恆大研究院分析認為,WHO(世界衛生組織)解除PHEIC(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認定有兩個時間期,若是防控及時得力,疫情持續時間較短,對企業的經濟壓力主要侷限在第一季度;若是復工人口流動使得病毒傳播造成防控不得力,疫情可能延續至第二季度,對貿易的衝擊將更加明顯,企業將面臨更為嚴峻的經濟壓力。

一方面,由於企業技術研發和生產的需求,員工需要到生產現場進行操作和勞動。比如,北京精雕公司反映,受制造業生產方式和公司保密制度的影響,大部分員工必須在公司辦公。裝備製造業企業生產對員工的技能有一定要求,而且有的操作環節對員工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求較高,在較短時間內無法實現替代,還必須原崗位員工返崗才行。

另一方面,企業面臨復工後發生聚集性疫情的風險。若企業中再次出現確診患者,又將面臨停工消毒以及員工隔離2周的措施,損失更加慘重。2月10日,攀鋼重慶鈦業公司發生一起聚集性疫情事件,公司有2例確診,1例無症狀陽性感染者,造成131人密切接觸,企業封鎖隔離,停止生產。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面對疫情高風險,裝備製造業的產業特徵對企業復工提出了挑戰,一方面需要科學引導,分類有序讓有準備、有條件的企業實現復工,另一方面要求企業在復工時間上更加謹慎,在復工準備條件上更加嚴防死守。

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面臨的問題

1政府復工時間與政策不明確

地方政府出臺復工時間和政策是企業實現復工復產的前提,只有在時間和政策都明確的情況下,企業才能提前做好準備並制訂周密的復工和疫情防控計劃。目前,仍有部分企業因地方政府未出臺復工政策而造成了復工延遲。在企業希望政府幫助解決的問題中,作為第一選項,“明確復工時間與政策”僅次於“出臺稅收減免政策”,排在第二位,佔比為41.2%。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發布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問題與對策調研報告

圖12 企業對政府和政策的訴求

由於地域受疫情影響的程度不同,除疫情較重的湖北省外,一些疫情不算嚴重的地區仍然有裝備製造業企業在等待地方政府的復工政策和時間通知。比如陝西省,企業復工面臨最大的困難是地方政府復工政策不明確,正在等待復工通知。復工政策推出時間比較早的一些省份,有16.7%的企業選擇復工遇到的第一困難是地方政府復工政策不明確。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發布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問題與對策調研報告

圖13 陝西省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遇到的困難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發布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問題與對策調研報告

圖14 復工較好省份的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遇到的困難

另外,雖然有些地區已經出臺了復工政策,也明確了復工時間,但條件苛刻、手續繁瑣。有企業反映,復工需要經過7個相關部門的審批。還有企業反映,由於所在工業園區或街道封閉管理,無法進入園區,復工時間和政策也就成了紙上談兵。

2員工返崗困難

當前,所有裝備製造業企業面對的最大困難還是員工返崗問題。雖然從數據反饋看,員工不能及時返崗作為第一選項佔比為38.1%。但是不考慮地方政府復工政策不明確的因素,這一佔比將上升到65.8%。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發布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問題與對策調研報告

圖15 企業復工面臨的困難

疫情防控和人員返崗是當前企業復工面臨的最主要矛盾,破解區域隔離,道路阻斷是當前棘手難題。在解決人員返崗途中的安全,少接觸、不接觸外界的考量下,有企業與地方政府對接,直接點對點用長途大巴接送員工回廠;也有地方政府採用專列、包機的方式解決員工返崗困難。不過,面對裝備製造業企業及其員工廣泛分佈,當前舉措還是杯水車薪。員工返崗面臨的困難還包括主觀因素,如員工受疫情影響不願意返崗,企業無法解決上下班的交通問題,無法解決員工隔離、住宿、工作用餐等問題。

3上下游物流受阻

調查數據顯示,交通阻斷、原材料供應不足是企業在供應鏈方面遇到的第二大困難。由於交通運輸限制,整個原料段供應不暢,不僅國產的原料運輸受影響,進口商品的通關速度和進口量也有明顯的放緩趨勢。每個企業都是產業鏈的一環,任何一環出現危機,都將威脅整條產業鏈的健康運行。

汽車企業因產業鏈長、供應商分佈廣泛,物流不暢問題尤為突出。據廣汽集團反饋,因全國其他省市疫情管控狀態還未放開,很多配套企業暫未復工,物流暫未通行,部件無法生產及運輸,致使企業無法生產。為儘快恢復生產,廣汽已經向湖北、廣東、浙江、江蘇、河南、福建等6個省份的10餘個城市發出通行申請。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發布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問題與對策調研報告

圖16 企業在供應鏈方面遇到的困難(含排序)

目前,企業在經營與銷售方面面臨的困難,產品物流受阻排在第一選項第二位,佔比29%。原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打通物流是當務之急。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發布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問題與對策調研報告

圖17 企業在經營與銷售方面遇到的困難

4防疫物資匱乏

根據調研,疫情防護用品不足是員工返崗難的第二大原因。50%的企業反饋復工遇到的最突出問題和瓶頸問題以及急需要政府協助解決的問題時,均提到需要防護物資,包括測溫設備、口罩、消毒液等。員工返崗後,解決口罩問題是第一大問題。在這一情況下,有些企業調整策略新增口罩生產線,比如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廣汽集團、長安汽車等企業為復工復產,研製和改裝口罩生產線,滿足企業需求的同時,也為社會提供。

裝備製造業企業復工復產的對策建議

1梳理產業鏈斷點,精準施策

建議國家統籌制訂《裝備製造業優先復工復產的企業分類目錄和保障措施》。裝備製造業復工復產要區分主次和輕重緩急。確定優先復工復產的重點領域,根據產業鏈的薄弱程度和重要性,梳理重點領域優先復工復產的企業名錄。統籌協調、分類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建議各地政府部門針對企業復工面臨的問題,精準施策。

梳理重點領域產業鏈中的薄弱環節,甚至是影響產業鏈整體復工的斷點,各級政府與行業組織統籌協調,通過就近替補供應、協調臨時替代產品、利用技術提出解決方案等形式來克服產業鏈短期瓶頸問題。

重點發揮供應鏈上龍頭企業的復工拉動作用,發揮軍工企業、大型國有企業的帶頭作用,一企一策。

2推動重點區域和行業加快復工

充分發揮主要製造業中心地區,如長三角地區的鐵路、船舶、汽車產業,珠三角的船舶、汽車、通信設備、計算機及相關電子設備產業等,成渝及西安地區的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產業等的帶動作用,拉動整個區域的復工復產。

鼓勵原材料生產企業優先復工,包括鋼鐵、化工、石油等,為其他行業企業復工提供基本保障。

鼓勵產業鏈比較短的行業,通過行業協會協調整合,以及調劑相關生產要素積極復工。鼓勵復工地區的企業加大本地化配套力度,雖然短期增加生產成本,但可以降低因疫情嚴重地區供應商停工帶來的經濟影響。

3制訂靈活措施,確保有工可用

鼓勵用工地區和勞動力輸出地區主動對接,精準摸查用工需求,推進線上供求匹配和遠程招聘。鼓勵勞動力輸出地區和用工地區之間的“點對點”運輸,避免公共交通出行中疫情的風險。

鼓勵企業採取靈活的用工方式。如,非疫區的應屆畢業大中專學生提前參加工作,以工代培,為企業復工提供人力資源保障;聘用非疫區的退休人員;在復工之後根據訂單需要短期內組織員工加班加點;在合適的環節和崗位加快推進機器換人。

4完善復工保障措施,統籌監督

加強湖北省以外的其他地區復工復產的統一部署。明確重點領域、重點企業復工時間,統籌各地疫情防控情況,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全面恢復交通、保障物流、路途防疫等保障,引導企業制訂生產防疫的具體細則。復工地區通過徵用賓館、體育館等預留備用,加強防疫預案。

各級政府部門對於不認真落實復工復產要求的地區要明確通報責令糾正。監察督查措施要落到縣城,細化到鄉村,通知到人員,各地交管部門務必確保高速公路暢通。確保外地返程復工人員“車能行”、“門能進”。

鼓勵上下游裝備企業之間豁免延期履約的違約金,為企業提供基於訂單的中短期低額或免息貸款,為出現現金流問題的中小企業提供必要資金擔保等。

各級政府要對中小型裝備製造企業給予重點關注,千方百計避免中小企業因為疫情影響導致的短期現金流斷裂而致使企業破產、人員下崗,政府部門應組織金融機構、龍頭企業提供短期貸款、供應鏈融資等各種金融手段,給予積極幫助,以使中小企業順利度過難關。

5復工企業要疫情防控與保障生產兩不誤

企業應建立以經營責任第一人為負責人的疫情防控工作體系,保障應急物資、消殺用品、防護物品等,安排專門的醫療點,並設立臨時的隔離點,做好突發情況預案。

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加強員工每日的體溫監測,通過視頻監控等手段,加強生產過程中的防疫監管,在辦公樓、餐廳和宿舍均應當及時消毒,避免員工聚集。對於勞動力密集的生產線,如電子行業的總裝線,要適當降低生產節拍,加大員工的間距。

採取科學、先進、有效的生產管理措施。通過錯峰排班、分時生產等形式保障重點產品、緊急訂單、重要客戶、國外訂單等重要訂單的生產。鼓勵企業採用科技手段及時補上產業鏈斷點,如通過增材製造的方式替代模具製造;加快改進生產設備的柔性化和無人化,優化生產流程,減少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物料的搬運頻次,縮短搬運距離;通過VR/AR等方式為新聘人員進行培訓等。

採取靈活方式拓展生產經營。利用大型互聯網平臺提供的信息化服務,積極推行網上辦公、遠程協作和數字化管理。採用在線遠程辦公、視頻、電話、網上投標等多種方式進行市場開發,以及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線上服務,儘量確保重大項目進展不受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