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新區138家外資企業復工復產,涵蓋汽車、物流、服務業等多個行業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通訊員 謝力 攝影報道

今日(25日),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兩江新區正有序推動外資企業復工復產。目前,新區範圍內復工復產的外資企業總數達138家,涵蓋汽車、物流、服務業等多個行業。

日前,記者在兩江新區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看到,該公司目前已經實現了逐步的復工復產。在其總裝車間內,已經有近4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員工實現了返崗。

两江新区138家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涵盖汽车、物流、服务业等多个行业

復產企業的總裝車間

該車間主任張恆告訴記者,該車間共有6條生產線,目前每天產能接近60臺。“預計到本月底,總裝車間的單日產能可達到140臺左右,恢復到正常水平的70%。”

車間內,兩臺新購置的頂蓋塗膠機器人及一臺角窗玻璃塗膠機器人也開始了工作。張恆介紹,這些機器人可讓每臺車的成本降低30元左右,同時在減少人員聚集的情況下大幅提升裝配效率。

目前,上汽紅巖已經有了4000多新訂單。而在2月15日,該企業也試探性地開始了對全國各地的商品車發送。截至目前,上汽紅巖已累計發運車輛520餘臺。

重慶霍富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目前已經有近70人到崗,產能恢復相對順利。該公司總經理田豐介紹,自復工復產以來,公司的產品除了供應國內市場外,還開始逐漸走向波蘭、越南等全球市場。其中,霍富汽車已經累計向波蘭市場提供了超過50000件汽車門把手等配件。

两江新区138家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涵盖汽车、物流、服务业等多个行业

有序復工復產的企業

在汽車產業的外資企業提速加碼復工的同時,兩江新區另一支柱產業——電子信息產業也啟動復工復產的“加速鍵”。

重慶萬國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是兩江新區水土園區第一家獲得復工復產批准的企業,如今已有1200名員工順利返崗,產能也恢復到了60%左右。

在推動外資企業儘快復工復產的同時,兩江新區也在積極吸引外資企業、機構進一步佈局兩江。

據介紹,為進一步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江新區還積極開展每週雲簽約活動,其中有不少就是外資項目。2月15日,新區就有外資項目同步簽約,該項目是吉爾吉斯工業家和企業家聯盟重慶代表處項目,將進一步加強兩江新區同吉爾吉斯斯坦重要的商業團體聯絡,密切新區同中亞各國之間的聯繫。據悉,新區2月15日、22日兩次“雲簽約”活動總投資金額達到227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