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說人活著本身就是痛苦的,身體健康,妻賢子孝,家產千萬的人心裡也覺得苦嗎?

鍾小隱


是的,沒有痛苦也就不能體會到什麼是快樂。況且有錢不一定使人快樂,在滿足基本的物質需求後,錢所帶來的快樂指數也會降低,所以千萬富翁也會有煩惱。而越有威嚴,成就越大的人,可能他自我感覺也會比較好,長期以往,控制慾可能也越來越強,因為他總是對的,當突然有一天事情變得超出他的控制,他可能會很痛苦,比如有錢人的子女娶了不門當戶對的對象……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啦


愁容戰士


叔本華說,一切生命,在其本質上皆為痛苦。
有舒適的生活條件,有一定的物質基礎,生命的這個本質並沒改變。智慧越高,痛苦越深。為什麼這樣說呢?
叔本華認為,人的慾望是痛苦的根源。人在根本上看,不過是活脫脫的一團慾望和需要,是各種需要的凝聚體。為了滿足慾望的需要,人活一世,日益操持於慾望需求之中,終日奔走於優慮煩惱之途,誠惶誠恐地為其生存殫精竭慮。人們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首先需要維持現狀,維持現在的事業,地位,就要與各種風險抗爭,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他四面受敵,危機四伏,邁著小心翼翼的步伐,左顧右盼,提心吊膽,時時防備意外,處處留心暗箭。更何況求發展,求進步,求提高,求擴張。人帶著一身慾望和需要,在這個世界上孑然前行。當慾望得到滿足時,我們會感到幸福;當慾望不能滿足時,我們就感到痛苦。慾望是推動人生前進的動力,不管你是追求金錢,地位,名譽,不管你是追求知識,理想,事業,都是慾望在推動。生命不停,慾望不止。一個慾望滿足後,馬上又會產生一個新的慾望,甚至是一連串慾望。所以,人的一生其實是一連串的痛苦與不幸,人生就是一場痛苦的旅行。
即使人的慾望能夠得到暫時的滿足,隨之而來是空虛和無聊。“高處不勝寒”,“天下無敵”,求敗不能,會陷入更深層次的空虛,無聊,孤獨,寂寞。看破紅塵,視金錢為糞土,視權勢為破履,就不追求了嗎?還是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如“修身養性”,“天人合一”,慾望伴隨生命在繼續發酵。即使是飽食終日、樂天知命的人,卻開始把自身當作負擔了。
死亡,意味著生命以失敗告終。畢其一生所逃避的死神,竟成為人們自願奔赴的目的地。在人生盡頭迎接我們的不是歡歌笑語,不是鮮花掌聲,而是死神。生命經歷的就是痛苦,無聊,死亡。
身體健康,妻賢子孝,家產千萬的人,按照叔本華的說法只不過是脫離了痛苦的最初形式,缺乏、貧困以及為苟活生命而優心仲忡。隨著慾望的升級,其它的痛苦形式會接踵而來,性慾、痴情、嫉妒、情殺、仇恨、恐俱、聲名、貪財、病魔等,最後還有空虛,無聊。劉強東有他的煩惱,京東股票大跌,桃色新聞纏身;任正非有任正非的苦惱和麻煩,華為面臨生死挑戰;馬雲退休要去搞教育,怕的是空虛無聊。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思想是對當時社會的寫照和批判,在當時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叔本華的思想散發著智慧的光芒,對我們認識世界,理解人生是一種啟迪。
(以上黑體字均為叔本華的話,來自金玲譯《論痛苦與意志的煎熬》)

老龍142346142


叔本華如何說的不十分清楚,他是哲學家,不會簡簡單單這樣孤立,單獨說這樣一句普通到人人都這樣認為的語句。

任何人來到這個世界第一聲就是“嚎啕大哭”,哇哇哇嬰兒呱呱墜地的一聲哭聲已經預示著:人生苦難深重的路程已經開始!在佛教中對我們人生來到這個混沌世界有很全面而深刻的詮釋!

成語:禍福相依……是一句帶有非常哲學思想的文句,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始終在“禍福相依”的半徑中活動,沒有一個人可以“逃離”這個命運註定的人生舞臺大圈!

痛苦的體驗是絕對多數人人生必然的一個過程,而且大多數都是我們自己去“引苦入心”!為什麼?因為我們人心,人性有許許多多“與生俱來”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貪婪,貪圖,企圖,妄想,還有最好聽的名詞:夢想。

這些思想和想往都是我們人類“獨一無二”與天性和人性的本質,如果人沒有貪婪,貪圖,企圖,妄想和夢想就不可能構成今天我們今天這個五彩繽紛,絢麗斑斕的大千世界。

按照哲學思想或者宗教信仰來解讀人生肯定是非常鮮明條理和原則立場,但是這些思想家和宗教信仰教派們並無能力可以完全和徹底阻擋人類社會基本共性!

我們普通人對人生是否幸福或者痛苦的過程需要的是悟性……覺悟,在舍與得中間去尋找人生舞臺真正的答案。

人生舞臺需要許許多多形形色色不同的角色,出來做主角是的人都是“天命難違”,其它人都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轉換自己在舞臺的位置,但是有歷史使命感的人就完全不同!

普通人就看你是如何的人生哲學和三觀思想和境界包括自己的想法,你始終夢想衝在舞臺的最前面,那麼舞臺五光十色的燈光,毫無疑問都全部照射在你身上!照得你眼花繚亂,在音樂聲音鼓掌激情四射之中,你所需要保持的是不要從舞臺前踏空而“一落千丈”,或者……一失足成千古恨!

美好和美滿幸福的家庭也好,個人幸福的生活也好,都不會是簡簡單單輕易而得到的……最後贏得人生比較美好和美滿幸福的人都各自有一番人生覺悟和修煉……至於你……為什麼覺得自己“苦海無邊”,“苦不堪言”,“苦難深重”,“苦心竭力”,“苦不聊生”,“苦海無涯”……這樣的痛苦歷程都需要一個人“閉門思過”好好覺悟的,沒有這樣的思想和悟覺,禍福始終相依!



大提琴心聲


苦!


撫琴放鶴


苦惱人人有,無論任何人,

平安是福,知足常樂。


東方安好


叔本華此話,只停留在了感覺層面,中國古人說過無數類似的話,這說明,大家都處於一個思考深度。

活著會痛苦,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人的慾望所致的結果,還說慾望,或者是其中的貪慾作祟,並且認為貪慾是人的本性,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

“原動力”的表述出現於最近,這是“社會發展”觀學說的延續,深受馬哲的影響,這裡暫且不表。

“貪慾是人的本性”的表述,最早恐怕要追溯到佛陀釋迦摩尼,在我的記憶裡,似乎他是第一個對人的本性進行剖析的思想家,並且還把“戒貪”歸入戒律,希望嚴加控制。

佛教傳入中國,中國人發現佛教的很多思想,和儒道非常暗和,所以稍加改動,就接受為我們的文化。比如“戒貪”就和老子的“無為”很像,都是勸告人們不要去爭上游,只不過老子更激烈一些,他希望人們不但不要“貪”、不要“爭”,甚至希望人們要回退,要“有十百之器而不用”,也就是說,即使有了達到十個人、一百個人的力量的器具也不要用,大家都回退到“刀耕火種、結繩記事”的方式。顯然,老子比世尊更保守更反動一些。

如果說,老子的表述有些寬泛,停留在宏觀的社會層面上,儒家則更關注於人的個體。比如孟子和荀子都討論了人的本性,並且進行了價值判斷,也就是著名的“人性善”與“人性惡”的論述。“貪”無疑是其中重要的環節,並無疑被歸入了“惡”的範疇內。只是儒家沒有世尊那樣詳細的剖析“人性”內容有什麼,分別出那些是善良的,那些是邪惡的。

可見,自古以來,思想家們都認識到“人性”這個東西,也都停留在“人性”層面上了,沒有繼續深追下去,沒有追問“人性”是什麼?“人性”是怎麼來的?人為什麼逃不出“人性”的禁錮?

當達爾文發表了偉大的《物種起源》,人類第一次明白了人類的來源之處,終於可以繼續向前追溯“人的本性”了。原來人的本性來自於動物本性。在此,我只能佩服一個人,那就是孔子他老人家!他說“食色性也”,也就是說,生存與繁衍是本性。這句看似簡單的表述,卻在不經意間,道盡了生物演變過程。雖然孔子沒有說明白原因,但依然是偉大的思想家。

囉嗦了這麼一大堆廢話,我只是想說一件事。

“痛苦”是一種感覺,而“感覺”是感知的一種方式而已,“感知”發生的原因來自於求存的需要,“求存的需要”才是所謂的本性,而“本性”就是蘊藏於基因裡的,通過基因編碼一代一代延續在生命演化過程中的本質特性。也就是說,因為有“求存的需要”這種本性,生命才得以發生,也才延綿不絕直到今天。既然叫做“本性”,就說明,只要是人就一定有,或者說,只要是生命體就一定有,甚至說,只要這個生命體具有生命力就一定有。

可以說,正是這種“求存的需要”,才是所謂“進化”的內涵。進化不是優中選優的過程,進化是生命體在求存需要的支撐下,拼盡全力的無奈。自然條件發生改變,生命體沒有辦法生存下去了,只得在求存的需要要求下改變自己,並以基因編碼的方式記錄下來,傳給自己的後代。基因突變是隨機發生的,但自然條件卻是已定的,無數種基因突變只能等待著自然選擇它們,不被接受的基因突變形式,就被無情拋棄。

可想而知,每一種被選擇的基因是多麼的僥倖,又是多麼的痛苦不堪,因為自然條件會隨時變化,今天你被選擇留下,可未來誰又能保證你繼續被選擇留下?你隨時有被淘汰的可能性,你永遠處於不安與等待之中。

這在宏觀層最好理解。你雖然資產億萬、妻賢子孝,可未來還會這樣嗎?你很可能突然破產了;你很可能得病了;你很可能看到的全是假象,是你的錢讓所有人那麼愛你;地震了怎麼辦;戰爭怎麼辦……無數種不可知的未來,你並不知道怎麼面對。

所以說,不論暫時的你是否安全,永遠的不安全感總是圍繞在你內心中。在這種情況下,人又怎麼能不痛苦、不焦慮呢?

佛陀說“世界本來是空”,他說人必須要把生活加之於你的痛苦視為當然。這真是非常高明的表述!

可是真要是如此做了,你不就死亡了嗎?


何處是家鄉


叔本華說!多想想自己擁有的!就會幸福!如果總想自己沒有的!就會痛苦!


用戶1331247345490


叔本華沒有這麼問過 你又給他背鍋了


CYWbo


人生之路是很漫長的,求生不易,活在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痛苦。

當一個人達到物質滿足的時候,應該感到幸福,但是想達到精神的滿足更難。知足常樂,滿足於現狀,誰能夠做到?那些億萬富翁,富可敵國,看似非常幸福,沒有痛苦,其實不然。也許他面對的問題更多更大,精神上的壓力也很巨大,因此他也有難以言喻的精神痛苦。

在人生的路途中,每個人在不同的崗位上都要經受著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曲折與困難,因此精神的痛苦將伴隨終生。

人的慾望是無窮的,人的痛苦也是無窮的!


用戶51791099433


那是因為叔本華不健康[健康其實是分成三個部分的身心健康社交健康]可是自己不健康的人他一定會認為是別人不健康

不健康的人就會有不健康的想法

因為他不健康所以他是痛苦的

比如葛優崔永元都不健康

他們的世界就是晦暗的不健康的痛苦的

一個人只要他是健康的人

與他的家產多少是沒有關係

馬雲家產再多,他也不一定就幸福

一個窮人只要他健康就不一定就會痛苦

所以這個是兩條線

物質的與精神的

而且,一個家庭

太複雜了

你要是成功了

那你說什麼就是什麼

你要是失敗了

你說什麼都不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