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後獨生子女父母如何應對晚年的養老問題?

霧霾下的小草


我是50後,剛退休幾年。我們這代人,算得上是最倒黴,最辛苦,最勤勞的人。

出生時遇自然災荒,讀書時趕上停課鬧革命,該工作時還要上山下鄉,中年時期又要下崗自媒職業。我們這代人,書讀得少錢掙的不多,但我們流的汗水,吃過的苦頭,誰也比不上。

現在我們都是60幾歲的人啦,到底怎麼養老,靠誰呢?靠國家嗎?現在國家管不過來。靠子女行嗎?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們的負擔和壓力比我們還重。孩子結婚後,要負擔雙方老人和自己的家庭,子女有心也沒有精力呀。

我們養老靠誰都靠不住,唯有靠自己。 趁我們現在身體還行,年齡沒到走不動的時候,對自己以後的生活,提前作好打算。根據我的經歷提供一種思路,供各位50後的友友們作參考,不對請指正。

一,心情好壞,直接影響老年生活。

老年生活應該是,一種非常簡單的生活。你的心態好與不好,直接影響你的老年生活。不管你是居家養老,或者是在養老院,只要你沒有一個好心情,你的生活肯定過得不好。在我們這個年齡,還有什麼不能放下,操心最多的無非就是子女的事。我們操勞一輩子,應該學會放下,心裡裝得太多,你能高興得起來嗎。

老年生活,學會想得簡單點,你的快樂就會多一點。每天鍛鍊鍛鍊身體,沒有愛好培養個愛好,做點自己高興並且自己喜歡做的事。孩子有困難時,我們幫一下,也是高興的事。

所以說,我們每天只要保持一個快樂的心態,自己高興看到人也順眼,看到東西也順心,那每天的生活也就充滿陽光,快樂幸福。生活是一天一天的過,每天都以快樂的心態面對,那我們的老年生活不就快樂嗎。

二,養老方式可分抱團居家養老和養老院養老。

抱團養老。我把這種方式細分為兩種抱團養老。1,50後的子女成家後,都有4個老人或者更多。居住成為三個點,.如果小兩口不是一個城市的,這三個點距離就長了。那一家老人有事,小兩口都要來回跑。

如果將兩家的老人,安在某一點住在一起,幾個老人抱團養老,生活上相互照顧,實在不行時,請保姆也減少開支。老人有事時,孩子也不用來回跑,能給孩子減少很多麻煩。

其實,我很贊同這種養老方式,對我們老人對孩子都有好處。但需要注意一點,事先需要幾個老人和孩子,進行溝通商量好。特別是孩子兩人,在中間要起很大的作用,才能確保大家相安無事。

2,第二種抱團養老,就是找一處環境好的住處,邀約幾個同學,或者同事,戰友,大家志同道合,在一起能說得起話。住在一起相互幫助,相互照顧,有事大家商量。這個方式,需要前期仔細商量,把各種細節考慮到位,訂立各種章程和制度,讓它具有操作性。

居家養老,這種養老方式,就是住在自己家裡,自己能動時,啥事自己動手解決。年齡大身體不好的時候,請個保姆照顧。

養老院養老,這種方式也不錯,能解除生活中的繁瑣事,安安心心養老。

養老是我們50後,必須面對的事。怎麼養老,用什麼方式,其實都不重要。關鍵是,我們自己必須有一個好的心態,有一個好的身體,這樣才能保證老年生活有質量。高高興興的過好每一天,才是我們期望的老年生活。

以上是鄰家老馮的觀點,不知你是否認同,如有不同觀點可參與互動。謝謝點贊關注!


鄰家老馮


說幾個五零後老了的真實故事吧:



一、5000元錢和一張紙條

有一天,我在某著名景區溜達,看見一群人圍著一張長凳。

走近一看,原來長凳上躺著一個人,死了!警察正在驗屍。

原來,是一個老漢死在景區的長凳上。

警察驗屍的結果是服毒自殺,老漢身上除了5000元錢還有一張紙條,再沒有別的東西了。

紙條上寫著:我今年61歲,該死了。我只有5000元錢,別問我是誰,麻煩好心人把我送去燒了吧!

二、丁阿姨的養老夢

丁阿姨也是知青,下農村時因為成分不好,總也難回城。為了回城,嫁給了一個可以把她辦回城的人。

回城後她就把老公公的房子過戶到自己的名下。

後來她發現丈夫有些毛病,於是就有了相好的。此事被丈夫發現後,跟相好一拍兩散,丈夫也從此喝酒打牌,徹夜不歸。

好在獨生兒子生了二胎,丁阿姨全力以赴照顧孫子。指望著將來兒子孫子給她養老。

誰知媳婦不買賬,不讓她過夜,她只能在兒子家做鐘點工。

媳婦認為婆婆不是個好人,那些不檢點的事,令媳婦不恥。雖然房子過戶給孫子了,但那本來就是他爺爺的財產。

丁阿姨現在逢人便訴苦,訴說兒子媳婦不孝順。

丁阿姨的養老夢能實現嗎?



三、王大爺這老再怎麼養?

王大爺,年輕時候也混的風生水起,把獨生女兒送去美國讀書,嫁給了美國人。

王大爺退休不久,老伴兒去世了,女兒把他接到美國,住了一些日子實在受不了,又回來了。

王大爺中風後又得了一場怪病,大小便失禁了。請什麼保姆都伺候不了。

女兒飛回來,把他送進了最貴的養老院。

現在,王大爺開始精神模糊不認識人了,只有女兒打來越洋電話,他才有意識。平時一睡一整天,即使起床了,也是一個人一坐一整天一句話沒有。

王大爺這個老再怎麼養?這樣的老你願意養嗎?

這幾個故事聽起來怪怪的,好像比較特別,其實五零後這一代人就是比較特別的。



五零後更多的情況恐怕是,自以為經歷了很多,最後又一無所有,死都死不起。怎麼養老?

五零後是真的老了,不要牢騷,不要沮喪。

建議大家及時調整心態:肆意地活著,悄然地離去!

希望國家還是出臺安樂死的法規比較好!


呆呆熊沙龍


說一件真事


看了上面朋友的文章,我不僅想到前幾年襄陽魚梁洲的一件毛骨悚然的事情。


一對夫妻,都還不到50,老家是農村的。進城以後,經過二十多年的拼搏,有了孩子,買了房子,孩子也上了大學。


本來應該風順帆起,三口之家幸福的生活。可是,女方在前一些年為做生意掙錢飢一頓飽一頓,身體出現了問題,不到50就因病去世。



男方在妻子去世以後,陷入悲痛之中。不久,男方也病了,肝硬化。不知道那一天。在武漢上學的兒子給父親打電話,父親沒有接。兒子想到父親忙,也沒有在意。大概到了暑假,兒子回來了。打開門一看。一具白骨躺在沙發上。白骨的褲子亂了,紅毛衣穿在白骨上身。


兒子嚇的拼命的撕叫。後經過公安局鑑定,非他殺,是病亡。


說到這裡,我勸一下單身老人,如果有條件,最好再婚。因為需要相互照顧。其它細節,我就不說了。



峴山石頭


其實,五零後獨生子女的父母,還真的沒有時間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1

因為他們現在很忙。

忙於照顧,孫輩。五零後的父母,基本都已退休,或接近退休。他們的兒女,大約都是在30歲左右。也都已結婚生子。所以照看撫養下一代的責任,不多不少的落在五零後身上。

忙於偷閒自己找樂。五零後這一批的父母基本都有文化。退休前也事業有成。這一批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上屬於承上啟下的一代。照顧下一代的下一代,認為是理所應當。不但出力,同時也出錢,雙管齊下,還樂顛兒顛兒的。

忙裡偷閒,自己找樂。老年大學,旅遊採風,外加延續自己的專業特長,來點額外收入。既增加自己的成就感與存在感,還想給孩子證實自己不同於一般老媽子區別。

孝順自己的父母。真正的五零後現在最操心的,可能是自己父母的養老問題。這時的五零後,他們的父母大約都八十多歲,甚至九十歲。這才是最頭疼的養老年齡。自理能力差,或者根本不能自理。

所以說五零後獨生子女的父母,還真的沒有時間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


高芹醫生


50後,現在已經開始享受退休生活了。

養兒防老的時候已經過時了,現在已經到了「養兒防啃老」的時代。



獨生子女父母和多兒女父母面臨養老問題的不同點在於:一個孩子所承受的壓力相對比較大,身為父母更想著幫襯唯一的孩子,而多個孩子,想每個都照顧到,也是有心無力。

總結一下就是,獨生子女父母需要更多的依靠自己去安排老年生活。

有這麼幾種形式可供參考:



  • 把自己的房子賣了,去獨生子工作城市居住。把自己房子賣了可以再買一個小房子,和孩子離的近一點,或者給孩子置換一個更大的房子,當然前者有一個獨立的空間更好一點。這樣在身體好的情況下,還可以幫帶第三代,很不錯。
  • 老兩口自己居住,偶爾出去旅遊,偶爾去看望孩子。這種情況很多,現在總是提倡孩子常回家看看,但是現實情況卻相反,逢年過節都是老人去看孩子。所以老兩口自己居住,相互照應,如果一人先離世,再請一個保姆即可。


  • 如果可以接受去養老院,其實也是一種選擇。很多人是不接受去養老院,具體原因在此不再闡述了。但是,如果兩個人身體健康、精神愉快,完全可以生活自理,根本沒必要去養老院。

    自己考慮養老生活,是一種趨勢。靠誰都不如靠自己,靠孩子,孩子一堆事;靠國家,國家不能負責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自己去安排養老生活,做好經濟預算,很好。


柏子楓


五零後現在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但是對於城市和農村的老人來說他們的處境卻有著天壤之別。

城市中的老人到了六十歲就已經退休,他們離開了忙碌的工作崗位,並且每個月領著幾千塊錢的退休金(有些人甚至能上萬吧)。如果他們不想呆在家裡的話,還可以找一份輕鬆點的工作,或是老兩口一同出去旅旅遊,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且不會有太大的經濟壓力。


農村老人除了在家種地就是出去打工,等到了六十歲之後連農民工都當不成了,運氣好還能打打零工,所以到了六十歲他們只能在家帶孫子或是種地,而他們的養老金就是國家給的每個月一百塊錢,有些村子會以村子的名義給老人們五十塊錢補貼,也就是說他們每個月只能拿到一百五塊錢。如今物價又高,這些錢甚至連吃飯都不夠用,更談不上用這一百五十塊錢養老了。


這麼一對比我們就能明顯看出來六十歲以後城市退休的老人經濟狀況要比農村的老人強的不止一點半點,而個人的經濟能力關乎著老年人的物質生活,所以對於物質生活,城市老人要比農村的老人要豐富的多。

城市老人幾乎能夠經濟獨立,高額的養老金還催生出一批啃老族,很多老人們的養老金成了“養兒金”、“養孫金”,如果沒有大災大病,老人幾乎不需要兒女的接濟。所以,在物質需求方面城市退休老人完全能夠自給自足,而子女們只需要騰出一些時間多陪陪老人,老人們也可以培養一些興趣愛好,豐富一下精神生活。這麼看來城市老人無論是物質上的養老,還是精神上的養老,都不太依靠年輕人,所以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的養老壓力並不大,即使是獨生子女也是如此。

不過,這個獨生子如果是個敗家子,那就另當別論了,這些退休金除了要養自己,還要養一個“巨嬰”。想指望他來給你養老那簡直是天方夜譚,沒準他還想讓你幫他“養老”呢。

而農村老人就完全不同了。六十歲的老人可能還在為兒孫的幸福生活努力打工賺錢,六十歲的他們並沒有退休,除非他們真的幹不動了才會停下來。等到他們“退休”,就真的休息了,這時候他們需要子女來贍養,因為他們沒有了經濟來源,只能靠子女接濟。



但是,子女能否接濟你那還要看子女的能力,有些子女能力強,賺錢過日子樣樣精通,生活沒有任何壓力,對他們來說再加兩張嘴也沒關係。如果子女沒什麼能力的話,老人就會跟著子女一起受罪了。子女自己的生活都很窘迫,還在為了生計到處奔波,他們還哪來的精力和錢去給你養老。但是並不是說子女沒錢沒時間就不給老人養老,只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會變得匱乏,當然老人們的生活也不會太幸福。


物質上的贍養很重要,不過精神贍養對於老人來說一樣重要,而子女精神上的陪伴恰恰是老人最需要的,但是對於獨生子女來說,他們在贍養老人這方面的劣勢主要就是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老人。所以作為獨生子女的父母,如果孩子們沒有時間來陪你們,你們也可以偶爾去陪陪他們。你們覺得呢?


活而不凡


父母是農民,沒有退休金養老金,獨生子只能拼命賺錢,國家是指望不上了。那個年代最聽話的一群人,現在是生活的最困難的,呵呵了


九戒i臘月


1


深秋米蘭914


其實“養兒防老”這個概念早就要改改了。

以前說養兒防老,是因為以前的老人很多沒有收入。特別是在農村,人老了,一旦失去勞動能力之後,他們就沒有了生存來源,,他們需要依靠兒子來養他們的老。那樣的養老,一般都是幾個兒子,一年給老人提供幾擔米,再稍微給點零花錢。畢竟那時候大家都不富裕,能做到這樣就不錯了。

現在的老人,基本上都有退休金,生活費靠自己,有能力還拼命支持兒女。我認識一位大姐,快七十了,是典型的50後,天天在外面奔忙,精神狀態比我還好。最近正在跟人籌劃合夥辦學校,還拉我去上班,我是真正佩服她。

所以,人在尚能自理的時候,別過多地去想養老事,等真正不能動的時候,兒女沒有時間,也就是去養老院度過最後的時光吧。


蘇小妮


我是1956年出生的人,我也是獨生子女家長,我現在退休了,可是老伴走了,兒子又在外地工作,有孫女了。

一個人住在一個空房子裡,現在還是一個年輕的老人,一段時間以後,就會進入真正的老人,看到那些七八十歲的老人,我真的感到很害怕,特別是看到那些痴呆的老人,老眼昏花的老人,又在街上的門檻上,就在那個老樹下,在太陽照射下,昏昏沉沉的,似睡非睡狀態真害怕了。

怎樣才能度過自己最後一段路程呢?一,該吃就吃,該睡就睡,該玩就玩,不要去想那麼多,過一天是一天,過了今天是明天,過了明天是後天,過了後天是大後天,過一天就快樂一天,過好今天,不要去想明天,不要去想昨天,二,放開心態,有錢趕緊花,花錢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老年人的錢應該存一點,其餘的都去花,我兒子就是這樣說的,花了錢才是你的,你花錢就是我的孝心,我沒有錢了,兒子就寄給我,所以我出去時候,有飛機就不坐火車,有火車就不坐汽車,有汽車就不坐自行車,自己享受人生。

三,不要干涉兒孫的事情,不要太操心兒孫的事情,不要太擔心兒孫的事情,趁自己走的動的時候,多出去看看,去看看祖國的山水,去看看祖國的風景。

四,如果有緣份找一個老伴,兩人相依為命走完最後的路程,。如果沒有緣分就攢兩個錢,自己一個人過。在不能動的情況下,找一個保姆,如果病重,不過度醫療,最好是去安樂,堅決支持安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