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SCI不影響畢業,重視度下降,碩博們幾年的學習期間幹啥呢?

endeavour


不唯SCI只能說明評判標準更高了。光發SCI真想混到畢業標準其實挺容易的,甚至說放以前只要SCI分數達標剩下的幾年真的可以混日子,或者說可以做做有挑戰的課題,或者為畢業後打算打算了。現在不唯SCI怕是唯一可以混的機會都沒有了。如果覺得不唯SCI就可以混日子,怕是一年都扛不下去就被退學了。


等等科普


美國的博士,畢業沒有文章要求,但是畢業難度很大。一篇文章只是一個點,讀完博士應該是一張網。

舉個例子,我是博士學石油化工的,專業搞加氫的,涉及材料製備,理論研究,表徵分析,博士期間,除了發4篇SCI以外,其他的雜活很多,從採油,到原油分餾,催化裂化,連續重整,烷基化,工程設計都有接觸。畢業後發現,自己的知識儲備還很不夠,真正從事石化行業,想獨擋一面,還有太多需要學習。因此說,學的越多,發現不會的東西就越多。有的是要學的東西。

發高水平的sci,學術水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套路,SCI從投稿到接收,兩種人說了算,編輯和審稿人,和這兩夥人搞好關係,文章就容易很多,不幸的是,和行標一樣,咱們國家在高端學術上同樣沒有什麼話語權,因此,每年在和國外編輯和審稿人搞關係上也花費很大,而且都沒法統計。



611處理器


應該是畢業更難了,論文有個好處,就是論文的實際價值很難從論文的字裡行間得到準確地評價,因為審稿人不會去復現你的試驗結果來評價你的論文是否真實有效。以前畢業按規定,只要湊夠SCI,導師也會看在你已經符合學校規定的畢業條件的情況下,給你網開一面。現在沒有這條規定,那你的科研成果很大程度要受到更專業,對你知根知底的導師的評價,那你所作所為是真實有效,還是裝模作樣的,就很難掩飾了


別給59行不行


沒有了發表論文標準,估計學生們的日子會很舒服,逐漸成為快樂學習。國家在制度上,應該先立再破,突然取消sci,那麼接下來我們依據什麼?所謂的同行評定,據我看來也不靠譜,如何界定同行是需要很專業的人才能做到的,行政管理下的同行評定或許會有很多問題。


楊老師教學筆記


唯論文一直是高等教育界最讓人詬病的一件事情。沒有論文強制發表要求應該感到開心,與此同時一定要充分規劃好三年的學習生活。拿我自己來說,讀研時我有兩位親師分別從不同方面讓我得到了系統完善的學術科研訓練。我的體會是文科生要認真抓好經典閱讀的時間,多參加讀書會和學術沙龍。理工農醫等其他學科的那就要多實驗多參與導師負責的研究課題和項目,藉此積累實戰經驗。除此之外建議你把感情大事也規劃進來,多參與社區義工活動,廣種福田。要想繼續深造那就自發地多發高質量文章。


英語小子楊明哲


要客觀冷靜分析對待這個問題,很多事情都要一分為二或一分為三。其一、國際學術界Publish or perish的忠言警句尤在耳邊,做基礎前沿研究的博士,文章總是要發的,發多少是另一個問題,選擇發SCI期刊還是頂會上是學科差別問題。文章本身是傳播與交流知識發現技術創新的,發文章是博士生融入世界科技同行的基本功。其二、博士發不發SCI文章取決於專業方向,取決於做什麼課題。做國基還是要發一篇文章為好,做科技攻關項目可以以產品樣機加技術報告來準備博士畢業,不能一概而論;其三、要儘快立即取消各種雙一流學科評比,什麼A啊B啊,學校會把指標壓給博導,博導會壓給博士生。是該讓博士生沉下心來做四五年研究了,院士們院長們帶頭,也不要搞一大堆頭銜到處走穴,實實在在地開組會,踏踏實實解決問題。這一點要學習美英法,有不少博士只發一兩篇頂會會議論文,比如計算機視覺界的ICCV和CVPR,但人家博士論文做的很紮實,想發SCI可以發很多。


Visionstory


單純的取消SCI也是不合理的,投過國內文章的人都清楚,如果你是某一個雜誌的審稿人或者編輯,這篇文章無論如何都不會拒稿的(中國是關係社會),在修改後都會錄用刊登。這也是國內文章普遍灌水量大的原因之一。

在職稱評審中取消SCI其實是正確的,因為在醫院中有的人天生適合寫文章,他可能一年能給你寫出來2、3篇,甚至還有各種國自然、省自然,而有的人則不然,但他做手術可能是一流的,醫院中經常能見到40多歲手術一流但是還是主治醫師的大夫,就是因為沒有文章上不去。

對於醫學生,應該分不同培養方式,專業型碩士應該加強臨床技能的培訓;而學術型碩士則加強對於實驗及文章這方面的培養


繽紛已如隨風逝


不學ABC,照樣幹革命時代已經過了,沒有SCI,估計什麼都不用學,翹著二郎腿,喝著茶葉水就畢業了。


秋爽171687978


有一位老師說的很好。他說論文實際上就是對成果的一種表述。先有成果。再用論文向同行展示你的成果

現在有很多人說要唯成果論。而不是唯論文論。固然有很多專業的成果可以不是論文。可以是發明專利或者報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論文仍然是大多數專業表述研究成果的主要方式。你必須要看他的論文你才知道他的研究成果。所以最終就算是唯成果論。也會非常重視論文的產量和質量。又會回到唯論文論

所以從這一方面來看。對論文的要求只會加強。而不會減弱。我們仍然要訓練自己的行文思路和中英文寫作能力


願聞其-翔


啥鍋都是SCI文章背?我猜好多人都是沒帶過學生。文章的目的是互通有無,互相介紹和學習彼此的經驗教訓以及知識的最高效方式。文章多了以後,雜誌自然就要比較出來個好壞,這個好壞不是一對一的個案好壞而是平均學術水平的體現。有錯嗎?至於畢業需不需要?我覺得倒不一定,靠SCI文章壓力很難壓出來好學生,但是確實可以過濾點一些差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