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區般陽路街道:“黨建+”助推高質量發展

大眾網·海報新聞淄博2月25日訊(記者 車金 通訊員 閆盛霆 仇慧清 王寧)近期,山東省淄博東方現代女子畫院顯得特別的忙碌。從院長王孝和到每一名畫家,都精心創作著一幅幅戰“疫”作品。“用我們的畫筆,為抗擊疫情一線的戰士加油鼓勁。”王孝和說。

在般陽路街道工委的指導下,東方現代女子畫院逐步發展起來,為熱愛美術事業的廣大婦女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展示的平臺。為了方便學員學習,採取靈活機動的辦學模式,全日制、半日制、夜校相結合,並由著名畫家免費授課。如今的東方現代女子畫院已成為淄川區一張對外展示的文化新名片。

“這多虧了社會組織孵化中心黨總支對我們的支持啊!不僅給我們提供了免費的活動場地,還選派了黨建工作指導員。”王孝和說。而這只是般陽路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創新實施社會組織“雙孵化、五同步”黨建工作模式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淄川區般陽路街道黨工委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創新實施“黨建+”模式,不斷激發基層黨建新活力,為各項工作的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黨建+陣地 組織堡壘築起來

為智障孩子打造溫馨家園的憨兜家園、危難之時伸援手的城際救援隊、為百姓送戲下鄉的京劇團、無償提供志願服務的志願團隊......走進位於般陽路街道的淄川區社會組織孵化中心,各個組織在孵化中心黨總支的指導下,正有條不紊的開展著自己的工作。針對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孵化中心形成了“雙孵化、五同步”工作法。“雙孵化”是指社會組織與黨組織同步孵化,實現黨組織、社會組織價值同向、目標同向。“五同步”則是社會組織進駐與黨組織建立同步,目前已建立黨支部12個,管理專兼職黨員136名;社會組織孵化服務與黨建業務指導同步,目前中心共選配黨建工作指導員12名;社會組織發展成長與黨組織作用發揮同步,現已組織開展文體、培訓、助老等活動100餘場次,帶動4萬餘名黨員群眾參加;社會組織評價與黨組織星級評定同步,考核實行五星級評定管理,對貢獻突出的黨員、黨組織給予表彰獎勵;社會組織成熟“出殼”與黨組織隸屬關係調整同步,經過1-2年的孵化培育,對具備獨立發展能力予以“出殼”的社會組織,根據實際情況,同步調整其黨組織隸屬關係。

淄川区般阳路街道:“党建+”助推高质量发展

“社會組織、黨組織‘雙孵化’機制,是街道在推進社會治理改革創新中開闢出的一條共治共享的新路徑,真正做到人在哪裡,黨建陣地就建到哪裡。”般陽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剛說。

黨建+發展 區域經濟火起來

走進北海村鎮銀行太河分行的營業大廳,溫馨舒適的待辦區內坐了很多前來辦理業務的百姓。“太河分行是我們2019年7月份成立的,這是我行在淄川開設的第一個分行,是經過我們行黨支部研究決定並全票通過。之所以在山區開設分行,主要就是為了發揮我們銀行的金融服務作用,更好地助力山區百姓脫貧致富。我們總行位於般陽路街道,街道工委組織給予我們很多的指導和幫助,正是在他們的指導下,我們的黨支部自2017年建立以來發展的越來越壯大,現有黨員8人,發展對象2名、入黨積極分子2名。”北海村鎮銀行黨支部書記、董事長賈忠強說。

般陽路街道作為淄川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集聚了人才、金融、商業、文化、飲食等產業,匯聚了人流、物流、資金流,在黨建的引領下,通過黨組織發動、黨員帶頭,推動以文化、飲食等為代表的“經濟”集聚“膨脹”,成為引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淄川区般阳路街道:“党建+”助推高质量发展

般陽路街道轄區有常住人口6.2萬人,流動人口10萬人,擁有城裡大街、吉祥路、通濟街、淄城東路、般陽路、尚湖金街、泰坤金融街等商業街,商鋪密集,達到1萬餘個。東關夜市擁有攤點300餘個,是淄川區唯一夜市聚集地。得天獨厚的優勢,奠定了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根基。般陽路街道以黨建為引領,科學規劃,有序引導,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強SM商城、中華老字號仁德茶莊、國家級非遺魯派內畫、山東省名優特產淄川肉燒餅、焦氏蒸包、著名連鎖品牌英子煮魚等品牌店相繼落戶轄區,激活了“夜經濟”因子,形成“梅花狀”發展新業態。

聚焦工作重點,般陽路街道狠抓黨建任務落實。投資3.5億元的財富廣場、投資4億元的區文化中心、投資6200萬元的城一老年康復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中。組織學研80場,涉及黨員2600人次,解決群眾反映問題610件;組織“兩委”成員培訓3次、黨員黨性教育4次;29家單位1409名黨員到10個社區開展“雙報到”,完成共建項目41個,服務120場次......般陽路街道的黨建成績顯而易見。而街道“夜經濟”蜚聲遠揚,淄川肉燒餅、子曰倒貼燒餅、英子煮魚等一批24小時不間斷營業的商鋪也越來越多,經濟收入穩中增長,區域經濟發展日益紅火。

“黨建+文化” 百姓生活美起來

李梓源藝術中心、張廣慶內畫研究院、東方現代女子畫院、楊楊剪紙藝術工作室、區博物館、區圖書館、區文化館......作為城區中心,般陽路街道文化資源豐富、底蘊深厚。街道以黨建為載體,堅持用黨建統領各項工作,依託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積極推動基本公共文化跨越式發展,促進般陽路街道文化建設大發展、大繁榮。街道立足文化視角,注重思想引領,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黨建文化品牌,逐步形成文化產業,不斷豐富黨建內涵,用文化滋養心田,提高百姓幸福指數。

“在社會孵化中心,有志願老師免費教唱歌、教畫畫,老師就在身邊。體育公園、圖書館啥的都在家附近,想看個書、遛個彎都很方便,在般陽生活我覺得真的很幸福。”家住般陽生活區的楊素娥深有體會地說到。

淄川区般阳路街道:“党建+”助推高质量发展

春節前夕,淄川區書法學會的會員們就冒著嚴寒、踏著冰雪來到般陽路街道般陽居委會,拉開桌子、鋪好紅紙、蘸好筆墨......現場揮毫潑墨為群眾寫春聯、寫“福”字。繁忙緊張地書寫了近3個小時,共書寫春聯300餘幅、“福”字200餘個,免費送給社區居民群眾。“是街道黨組織給我們提供了免費活動場所,發揮所長,做點奉獻是應該的。”淄川區老年書畫學會般陽分會會長郇慶水說。

在黨建的引領下,般陽路街道積極開展老年健康關愛工程,為6380名老人免費健康查體。開展各類文化活動560餘場次。積極響應落實“淄川籍人才歸雁計劃”部署,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利用“百名專家淄川行”“淄博四中90週年校慶”契機,對接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泰山學者等6人,年內成功引進1名上海市曙光學者在淄川區註冊成立企業,與2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建立聯繫。推薦農商銀行韓斐申報“齊魯金融之星”,併成功入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