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不代表萬事大吉:食品安全是良品鋪子的待解硬傷?

上市不代表萬事大吉:食品安全是良品鋪子的待解硬傷?


“食品安全是我們的生命線。”


在良品鋪子成為上交所第一家遠程視頻上市的企業之後,創始人楊紅春在上市致辭時講到這樣一句話。


事實也的確如此,食品安全已經成為食品企業上市的一個硬指標,是食品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底線。此前來伊份就由於食品質量屢屢出現問題,導致上市進程屢屢推遲。


然而,雖說如今良品鋪子成功上市了,但這並不意味著它的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得到妥善解決。上市關易過,食品安全將會是個持續嚴峻的考驗。但回顧之前良品鋪子的表現,或許很容易讓人對其未來發展有所擔憂。


“生命線”守護不力

食品安全“黑歷史”云云


在上市之前,也有評論人士擔心食品安全方面的負面報道會影響其上市進程和市值。如今,雖說良品鋪子成功上市了,但這並不意味著過去出現過的一些問題就可以被忽略,相反,不少良品鋪子此前食品安全方面出現過的問題也被很多人挖掘出來。


據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底,四川省成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抽檢結果顯示,四川良品鋪子在售的金針菇(香辣味)不合格。


2017年1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16年“雙11”網絡購物商品質量測試評價報告》顯示,淘寶平臺標稱“良品鋪子”進口零食大禮包中鈉含量超出允許誤差範圍。


2017年3月,因良品工業委託兩家供應商加工生產的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湖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其下發了《行政處罰決定書》,罰款金額合計64.28萬元。


2017年,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食品抽檢中發現,湖北良品鋪子分裝的一款原生腰果黴菌超標。


除了被有關部門點名或者罰款,良品鋪子也曾因為質量問題吃官司。


根據良品鋪子於2018年12月28日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提交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18年5月7日及2018年5月8日,戴炎、江南春分別起訴良品電商,認為產品“野山小核桃仁”能量和脂肪含量超出GB 28050-2011《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允許的誤差範圍。


而在C端消費者方面,我們在黑貓投訴、聚投訴等第三方投訴平臺上也看到不少關於食品品質方面的投訴。


不得不說,良品鋪子對於食品安全“生命線”的守護似乎並不是特別好,給一些“敵人”突破“生命線”的機會。


相對於良品鋪子整個體量而言,或許這些食品安全負面消息的數量是微不足道的。


然而,細惡雖無近禍,而不可不去。質量方面時不時的出現問題,這對於品牌所帶來的傷害也是顯而易見的。縱所周知的是,高端一直以來都是良品鋪子的發展方向。高端的本質是要以品質為基石的,沒有品質,高端也就無從談起。


尤其是在成為上市公司之後,未來如果再發生食品安全方面的負面,這對於企業所帶來的影響也會更大,最直接受到影響的可能就是股價。


此前食品安全方面的負面,雖然沒能阻礙良品鋪子上市,但決不能心存僥倖心理。因為上市不等於上岸。良品鋪子創始人楊紅春“食品安全是我們的生命線”的這句承諾,可能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證明才行。


先天的“阿喀琉斯之踵”?

輕模式下品質難控


作為上市公司,未來良品鋪子也需要對品質方面要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然而不得不說的是,就目前看來,基於現有模式下,良品鋪子或許很多時候可能很難避免出現。


作為國內高端零食的代表企業,良品鋪子管理層不可能為了點微博的利潤去犧牲品牌,他們主觀上也想做好。但有時候可能會由於能力所制導致其無法面面俱到,歸根結底,這來自於良品鋪子所選擇的OEM模式所驅使的。


OEM模式的本質是說企業把傳統模式中的生產製造環節外包出去,採取輕運營的模式,降低成本壓力。


然而,要想節約成本快速擴張,外包最合適,太重的商業模式絕對不適合進行快速擴張。這種“走捷徑”的背後蘊藏著品質質量方面的隱患。畢竟不是所有環節都掌握在自己手裡,這就導致良品鋪子的產品製造無法實現全面的管控,這其實就是滋生品質問題的外部環境。


良品鋪子招股書中也表示,“公司的產品質量不可避免的受限於農副產品原材料供應、供應商生產能力等因素影響。”


可見品鋪子也清楚地意識到,如果公司銷售的商品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甚至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將會對公司的品牌形象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此前中國質量新聞網曾報道良品鋪子招股書上提到的五大供應商之一上海頂譽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頂譽食品”)曾因食品安全問題多次被市場監管部門處罰過。


食品不是工業品,在工業品生產中,由於耐用品特徵,富士康、臺積電等企業為代表的OEM工業生產模式已經成為主流,除非碰到類似三星這樣的爆炸,其它情況消費者買到不良品換就是了。但食品是快消品,應該追求“不良率”為零,這種OEM模式似乎天生就有著質量安全問題的“先天缺陷”。在這種輕模式下,可能食品安全這一生命線可能稱作固若金湯,這或許需要良品鋪子好好考慮一下了。


這其實就類似於自營與外包之間的辯證關係。自營的話,投入大但長期以往好處越來越多,外包的話,短期成本少,但質量不可控,出現問題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這就看企業自己怎麼選擇了,是走短期效益還是長期主義。


各類負面不斷

未來還需更加如履薄冰


食品安全是本質、是根本,是生命線。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在其它細節上也需要多多注意。然而目前看來,關於良品鋪子的負面或者質疑卻不只存在於食品安全方面。


中國資本觀察曾報道稱良品鋪子的研發投入低於政府補助。報告期內,良品鋪子的研發費用投入分別只有525.53萬元、2550.44萬元、2014.53萬元和952.08萬元,研發費用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17%、0.06%、0.37%和0.31%,3年半合計研發總投入僅6042.58萬元,還沒有同期獲得的政府補助多。


而另一邊,報告期內,良品鋪子的銷售費用分別為7.19億元、9.52億元、10.55億元、5.68億元,分別佔同期收入的22.83%、22.20%、19.45%、18.75%。其中,僅促銷費用就分別達到1.92億元、2.3億元和3.18億元。


促銷費用高,這給人的感覺良品鋪子似乎是銷售拉動增長而非營銷拉動增長。研發費用不高,似乎也意味著高端休閒零食比較在意的產品設計和包裝規劃上投入不高。但對於高端零食而言,無論是外在年輕化、時尚化的包裝,還是內在的產品品質以及產品口味,都需要不斷投入才行。


在管理上,良品鋪子也曾因為員工社保問題,而被人質疑。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良品鋪子員工共計9294人,其中,超過15%的員工無社保,近40%的員工無住房公積金。


此外,和訊網曾報道,良品鋪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良品鋪子食品有限公司原負責人盧某某,利用職務之便,向加盟商索賄22.5萬元獲刑。


當然了,無論是產品上的還是管理上的,一家企業由弱小走向成熟需要經歷一個有一個的難關,會犯一個又一個錯。在上市前,企業有些負面可能還不算太嚴重。但對於上市企業而言,一定要想方設法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同時也儘可能的避免其它負面。


沒有人願意看到良品鋪子上市之後由於負面較多導致股價承壓。對於良品鋪子而言,從生產到管理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儘可能的去降低品質出現問題的情況發生。同時,還要加大研發投入,由內到外,由品質到包裝打造出真正符合時下用戶喜好的高端零食。


ps:向善財經原創稿件,訂閱號ID:IPOxscj,商務轉載合作聯繫:a913613543,轉載保留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