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旦意外那麼多之一——古羅馬時期的古城傑拉什

約旦意外那麼多之一——古羅馬時期的古城傑拉什


大概在10年前,小劉考上了大學,但不是她填在志願表上的那個專業,而是被調劑到去學阿拉伯語。

我有一個好友,其子為躲避高考走了保送的捷徑,付出的代價是隻能學阿拉伯語。雖然上的是名校,本科畢業以後卻為工作無著落而茫然四顧。若不是好友的好友關鍵時候伸出了友誼之手,男孩只能留在學校繼續深造阿拉伯語了。

所以,我特別理解小劉何以劍走偏鋒地在本科畢業後到約旦留學。可是,她怎麼會嫁給安曼人?下意識地問出這個問題後,我對自己說:假如她嫁的是美國人、歐洲人甚至澳大利亞人,我會有此疑問嗎?可見,美國電影《綠皮書》叨叨的問題,放之四海、放到何時都是有意義的。

婚後,小劉曾經攜丈夫回國尋找過工作機會,無果,索性回阿曼考了一張導遊證,在異國他鄉辛苦工作、生兒育女——

這些,都是在數天約旦的行程中小劉一點一點告訴我們的。我也想過,她為什麼願意將這些家庭隱私分享給這一生只與她有數天交集的遊客?唯一的解釋就是,她想盡快與我們密切關係。

有的導遊天生楚楚動人,只一眼就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要保護她,比如,我們在聖彼得堡遇到的新疆姑娘爾丹。而小劉,外表就有些粗糲了。

看過約旦河洗禮聖址後,我們便從以色列海關接過一張藍色的出境卡,跨到了約旦境內。以色列人沒法到約旦,我們從以色列到約旦後,導遊也由那位以色列人換成了嫁到約旦的中國姑娘小劉。與小劉接上頭後,我們跟上她來到約旦海關,順利進入約旦不提。

約旦的大巴要比以色列的小一些不假,但是,要比富裕國家的好了許多,奔馳。而我在以色列坐的那輛車,剎車急一點,屁股底下的坐墊就能飛起來。

可是,車窗外的景物,就不能比擬以色列了。飛灰的道路、破敗的屋子、看上去無所事事的人們,還有,整個社會順坡而下的跡象。這樣的"風景"難免叫人看得灰心,便去注意路邊的細節。一車的人不約而同地發現,路邊賣餅的小鋪子特別多,買餅的人特別多,提溜著一摞餅懶懶散散地往前走的人,也特別多。小劉說,餅是約旦人的主食,"挺好吃的",她說:"有時候我不高興做飯了,就買這種餅回家,蘸著鷹嘴豆醬吃,就是一頓飯。"明白了,在約旦的這些日子,我們就要靠大餅和鷹嘴豆醬度日了。

奔馳在山路上開呀開呀,灰濛濛的天地間突然出現了一間大食堂,我們下車。

大食堂的進口處,擺著一個烘烤大餅的大爐子,爐前,烤餅的大師傅雜耍一樣邊幹活邊逗引南來北往的賓客。因此,所有經過他的餅攤的人都會伸出手從他面前的桌子上拈起一塊餅來。餅,特別是剛剛出爐的餅,的確不錯,鷹嘴豆醬,味道一言難盡。

吃罷午飯上車,小劉說,我們要去傑拉什。

以前,旅行社將以色列單列為一個旅行目的地。後來,他們又在這個行程單里加上了約旦,我的理解是,約旦是搭售給以色列的,所以,行前我就根本沒想過要了解約旦;所以,小劉說的"傑拉什"這三個字,如輕風在我耳旁溜了過去,沒留下一點痕跡。

傑拉什到了。我下車跟著小劉往前走,一直走到傑拉什大門外,我都沒有意識到,跨過那道鬆鬆垮垮的大門後,我將大吃一驚。


約旦意外那麼多之一——古羅馬時期的古城傑拉什


約旦意外那麼多之一——古羅馬時期的古城傑拉什


約旦意外那麼多之一——古羅馬時期的古城傑拉什

遇上皆為傑拉什古城景色


傑拉什古城位於安曼以北40公里處,城牆內的面積約有50公頃。古城有著"中東龐貝"之稱,是約旦境內保存得最完好的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羅馬古城遺蹟之一。據記載,早在6500年前,傑拉什古城就已經有人居住。那以後,它經歷了古希臘、羅馬、拜占庭、阿拉伯倭馬亞王朝和阿巴王朝等時期,期間幾度興衰。公元九世紀,繁華一時的傑拉什古城被沙土埋沒,從此銷聲匿跡。1806年,德國旅行家歐里赫意外發現了這一處歷史遺蹟,傑拉什輝煌的過往才漸漸被世人所知。

關於傑拉什的這一段簡述,是我看過傑拉什古城久久不能平靜回酒店後從網上搜索來的。我一遍遍的讀著這一段簡述,一遍遍地回想剛剛在傑拉什古城看到的一景一點,又情不自禁地激動起來:

我們是從南門走進傑拉什古城的,直到那會兒,我都沒有意識到,即將踏足的,將是怎樣一個攝人魂魄的處所,所以,跟著小劉往前走的腳步有些拖沓。等到爬上一個緩坡後,眼前的一切震驚了我,我目瞪口呆地看看眼前,又極目遠眺,越來越覺得不可思議,便在原地轉了個圈後,才繼續往前去。

那一瞬間,我想到了希拉波里斯古城。

希拉波利斯古城在土耳其。

那年10月我們去土耳其的棉花堡遊玩。棉花堡,聞名全世界的著名景點,景點裡麵人頭攢動,也就不是意外之事了。摩肩接踵的人流讓我覺得意興闌珊,就撇開人群往棉花堡的深處去,結果,意外收穫了希拉波里斯古城。

"17世紀震塌了的希拉波里斯古城,只留下了燒不毀、砸不爛的石頭,它們互相歪斜地支撐著,幫助我們依據遺存的古籍判斷出,這是羅馬的大浴場,這是競技場,這是露天大劇場,這是墳場,這是大市場……一路往古城遺址的深處走出,目睹古城越來越呈現出一種'斷腸人在天涯'的悲劇之美,等到我們走到了古城的盡頭,已是遺址的大市場。腳底是高低不一的石塊壘成的街道,街道兩旁間隔成一間一間的輪廓,不用說就是當年的商鋪,賣食物,賣衣飾,賣可供把玩的器物……也賣奢侈品?讀過一本一本書,走過一個一個地方,我越來越相信,我們所處的時代未必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所以我堅信,希拉波里斯古城的市場上,曾經像今天的紐約第五大道和巴黎香榭麗舍大街一樣令世人矚目。縱然如此,喧囂和躁動都已經隨風而逝,只剩下由不會說話的大石頭搭建成的古市場的輪廓,構成了大大的謎堆,留待後人一一去化解。離開古市場,路過曾經的大浴場、圖書館、教堂等等古建築遺存,海爾保利露天大劇場赫然在目。我們被眼前這個露天圓形劇場驚呆了,想象古希臘文明時期一個名叫希拉波利斯的小城就能擁有這樣的劇場,想象看臺上坐滿了等待舞臺中央就要開演的大戲,想象舞臺中央的名伶插科打諢嬉笑怒罵……被寬綽的海爾保利露天劇場震撼得有些頭暈,我搖搖晃晃地離開時,沒曾想,一腳就跨到了希波克里斯古城的陵墓。打量著陵墓柱頭上精美的雕刻,真是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這是我看完希拉波里斯古城後寫下的文字,它庶幾是我面對傑拉什時的心境,只是,我怎麼也不會想到,一路從荒郊野嶺般的地貌裡穿梭而來,傑拉什竟然回饋給我們如此豐厚的報答!


約旦意外那麼多之一——古羅馬時期的古城傑拉什


約旦意外那麼多之一——古羅馬時期的古城傑拉什


約旦意外那麼多之一——古羅馬時期的古城傑拉什

以上皆為傑拉什景色


回應傑拉什的最佳做法,就是儘量走遍傑拉什的角角落落,但是,時間呢?我們只有鉚足體力加快步伐爭取走遍傑拉什。

11扇羅馬拱券門並肩而立,那就是古城真正的大門了,我們穿門而入,去看了角鬥場、加冕大道圓形廣場、千柱之城、宙斯神廟、露天劇場。一個大劇場,一個小劇場,這樣的格局,我沒法不想起土耳其的以弗所,

在以弗所的露天劇場,我上上下下攀爬著,轉悠著,感佩古羅馬對文化生活的熱切需求。那麼,在傑拉什的露天劇場,我也上上下下攀爬著前後左右轉悠著,嘴裡唸叨著:如此規整的古羅馬遺蹟到底有多少處?

集合的哨音響起,我們拔腿而跑,找到小劉,恰好像凱旋門的建築就在眼前,便問:"那是凱旋門嗎?"

小劉扭過身去,"對呀,哈德良來的時候特意修建的。"

哈德良?就是那位赫赫大名的羅馬皇帝嗎?這位喜歡旅遊的羅馬皇帝,真的到過傑拉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