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篩查冠狀病毒感染能力,今日《自然》子刊發表新方法

快速篩查冠狀病毒感染能力,今日《自然》子刊發表新方法


今日,《自然》旗下專注於微生物學研究的子刊Nature Microbiology,正式上線了一篇有關冠狀病毒研究的同行評議論文。


快速篩查冠狀病毒感染能力,今日《自然》子刊發表新方法


來自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的病毒學家,報告了一種快速篩查方法,用於檢測冠狀病毒感染人體的可能性。研究人員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進行測試,快速確認了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途徑是ACE2受體。這一結果此前已通過預印本網站bioRxiv公開,與中國病毒學家石正麗研究團隊在《自然》正式發表的結果相一致。


論文通訊作者之一Vincent Munster博士研究在蝙蝠、駱駝和其他物種身上發現的多種冠狀病毒。在世界各地的野生動物種群中,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數千種冠狀病毒序列。目前已知僅有少數幾種冠狀病毒,會越過物種壁壘,從動物傳播到人身上,成為人畜共患病毒。很不幸,此次暴發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病毒一樣,在人類中可能引起嚴重呼吸系統疾病。


快速篩查冠狀病毒感染能力,今日《自然》子刊發表新方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製圖


在分類上,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同屬於β冠狀病毒中的B型,目前已發表的病毒序列超過200多個;造成中東呼吸綜合徵的MERS病毒屬於C型β冠狀病毒。


為了能夠及時準確地預測下一次人畜共患病毒暴發,病毒學家利用病毒基因序列的信息開發了一種方法,以便快速篩查任何新發現的β冠狀病毒是否有可能感染人體。


這種方法的基礎在於,病毒進入宿主細胞(比如人體細胞)是跨物種傳播的重要步驟。具體來說,所有冠狀病毒會編碼一種表面蛋白,也就是刺突蛋白(S蛋白),這個蛋白會與宿主細胞的受體相結合,從而幫助病毒進入細胞。對於β冠狀病毒來說,S蛋白中的一部分——受體結合域(RBD),是與宿主細胞直接發生相互作用的中介。


快速篩查冠狀病毒感染能力,今日《自然》子刊發表新方法

▲SARS病毒S蛋白通過RBD與ACE2受體結合進入人體細胞(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而Munster教授與同事開發的這種新方法,就是針對B型β冠狀病毒的S蛋白RBD,以取代傳統方法中對整個S蛋白全長序列的合成,因此速度更快,成本收益比更高。


他們檢測了B型β冠狀病毒所有已發表的RBD的受體使用情況,包括SARS病毒結合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和MERS病毒結合的二肽基肽酶(DPP4)等,將RBD分為三個分支,結合ACE2的屬於分支1。


研究者在論文中介紹,開展這項工作期間,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暴發。在暴發初期,中國科學家們從病例中檢出病毒後,很快測得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並向全世界公開。因此,研究作者根據基因序列合成、克隆了新冠病毒的RBD,並用已知的冠狀病毒所用結合的人體受體進行檢測。

快速篩查冠狀病毒感染能力,今日《自然》子刊發表新方法

檢測結果快速確認,新冠病毒能和SARS病毒一樣有效利用人類ACE2受體進入細胞。這一結論後續也得到了其他研究的證實。
最近,隨著結構生物學家對新冠病毒S蛋白高清結構和ACE2受體三維結構的解析結果陸續公佈,我們也對新冠病毒如何識別併入侵人體細胞有了更深的理解。


感謝科學家的努力,讓我們有可能提高對未來傳染病暴發的防範能力。而對抗疫情,預防疾病,仍然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


[1] Michael Letko et al., (2020)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ell entry and receptor usage for SARS-CoV-2 and other lineage B betacoronaviruses. Nature Microbiology. DOI: 10.1038/s41564-020-0688-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