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在現在的大環境下蔬菜配送到家的產業?

龔鈺璟


2003年的非典 ,讓淘寶、京東等一批線上交易平臺迅速崛起,只因為無法外出去實現購物需求;

17年後的今天,面臨同樣無法出門的問題,雖然購物的問題解決了,但是每天都要消耗的糧食、蔬菜有些還無法在網上購買;且由於本疫情采取了限制交通等阻止病毒傳播的方式,雖然可以網上採購,但是快遞的運輸卻成了一個大問題。

由此,催生了一個線上下單線下直接把蔬菜配送到家的產業,也算是一個新新行業。在目前的環境下,市場是非常好的。但是疫情終將過去,疫情過去之後,這個行業將如何發展呢?還會存在嗎?前景如何呢?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首先,這個行業肯定會繼續存在

就像03年的淘寶、京東一樣,非典之後各大商場仍然門庭若市,但是也不減網購者的增長速度,反而逐漸培養起了很多人網購的習慣(尤其是上班族,上班期間去逛商場不一定現實,但是上班的時候瀏覽下網店,是在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其次,市場規模會越來越大

在這次疫情中,很多人慢慢養成了這種購買蔬菜的習慣,並且通過這次疫情,很多商家也已經積累起來了一批忠實客戶,雙方已互相信任和認可。即使疫情過去,他們之間的合作關係,不會收到影響。還有很多在寫字樓上班的人,每天工作時間比較長,下班後很少有時間去逛菜市場、超市(那個時候,能買到的菜也不太新鮮了)。所以,隨著消費習慣的養成,市場規模會越來越大。


最後,前景如何

這個行業,是一個遍地開花的,由於要保證及時性,一般都是事同城或本地的形式,如果單打獨鬥,也只能獲取有一個有限的區域的有限的市場,這個行業要孕育出一個大平臺(類似58哪種),能夠覆蓋各個地區的本地化服務。

現在是行業的起步時期,要入局得快。


上班下班


基本概念

首先,我們來看所有的產業都離不開哪三個“流”

  • 信息流

  • 物流

  • 資金流

來解釋一下這三個名詞是什麼意思呢?


信息流就是老百姓能夠知道:能在你這裡買菜、你這裡賣的是什麼菜、價格是多少?

現在許多的生鮮平臺在自己的APP上明碼標價,解決了用戶的信息流問題,幫助用戶節省掉了去菜市對比菜品價格的時間成本。

資金流就是老百姓和你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交易。

物流就更好解釋了,從原來的將蔬菜運送到菜市場,老百姓進行購買,演變成了老百姓可以直接打開自家門就能取到菜。


社區生鮮電商

由於近期發生的疫情,菜成了剛需產品,由於需要隔離,這裡的“物流”就顯得尤其重要,大家無法出門,只能配送到家。


那麼本地的生鮮配送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 一個線上的工具(小程序、APP等培養),用於用戶的下單以及商家的推廣

  • 對接供應商拿到貨源

  • 對接社區內餐飲外賣的服務,實現雙贏

  • 培養用戶的習慣促使用戶下單並建立好商家的口碑

  • 營業員的職能轉換為配送員

  • 庫房選址設置在低房租的區域以便降低成本

通過這些準備差不多就可以知道自己需要做哪些動作了


成本

不管是什麼產業也好,我們最終最在乎的還是成本和利潤的問題。

一個產品的市場採購價要低於市場的銷售價時,賣出這個產品才會有毛利潤,所以很多大型的生鮮企業都是直接到原產地去採購生鮮蔬菜。

但是在生鮮這個行業裡呢,物流鏈的成本消耗是很大的。

一個商品送到一個用戶的手裡需要經過哪些過程呢?

  • 採購

  • 運輸到倉庫

  • 倉儲保鮮

  • 分揀

  • 配送

成本消耗在哪些地方呢?

  • 人力支出

  • 雜費(包含路費、油費、攤位費等)

  • 管理費

隱形的成本有哪些呢?

  • 運輸過程中的商品損耗


在這層層的成本後,想要盈利就會不那麼容易了。

那麼生鮮行業的虧損原因又有哪些呢?實現盈利的模式又有哪幾種呢?

歡迎在我的頭條首頁查閱我的文章,也歡迎你與我交流~

祝你成功😊


篤行致知諮詢


我自己也是深有體會的,住在濟南高新區管委會附近,工作地點在高新區的東區,這往東一走就是25公里,每天早上5.30分起床,洗漱做飯,6.30分吃飯,7點駕車出發,7..59分左右到公司。中午公司食堂提供免費午餐,下午5點下班,6點到家,遇到堵車也有7點多到家的時候。

民營企業,一週只休息一天,這難得的一天,早上睡個懶覺,啥也沒幹,洗洗涮涮一天就過去了。

大超市是沒有時間去,家門口的小門店等到晚上回家新鮮蔬菜所剩無幾。

我們這裡也有一個類似的微信群,蔬菜、食品、冷鮮、水果、飲料、酒水配送到家,開始滿18元就送貨上門,現在滿50元半個小時以內就到家,成品、半成品、蔬菜摘淨,有吃有喝,切切炒炒,很快開飯,非常方便。

蔬菜配送是一個朝陽產業,但是從事這項工作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一、要有一個足夠多的客戶群體,建立微信群體,保證銷售新鮮的蔬菜水果,晚上幾點以後蔬菜水果打折促銷。

二、要注意價格不能小區超市高出太多。

三、要保證以蔬菜為帶動,相關的食品酒水飲料品類齊全,一次購物,基本滿足來客招待的需求。











我是老虎誰都怕


疫情當下,我親自組織了一場為高資產淨值客戶的送蔬菜活動,活動效果非常好。也許你會說,我是白送,與你做生意是兩碼事,其實不然,我白送的是客戶,參與配送的還是蔬菜配送商[呲牙]

下面來說一下,這種商業模式吧,隨著互聯網的不斷興起,各種手機App鋪天蓋地,人們對手機的依賴更加強烈,再加上這次疫情,很有可能會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原來淘寶,京東出來時候,賣的多的產品是衣服,是電器,是其他家用產品。但你現在看看,各大電商早早佈局各類在線超市,超市裡的各類食品,應有盡有,因此,果蔬產品,這個日常消費最激烈的領悟,必將是一片紅海。

再來說一下,該如何做好蔬菜配送?首先,要了解一下市場,要對適合城市配送的區域和小區做好定位,重點關注高端小區。這裡面,你要尋找各類小區的蔬菜店,建立合作關係,這樣能夠保證你獲得基本的利潤。其次,要觸發達個人高端客戶的一對一配送服務,對高端客戶,在線下單,及時配送,這是高利潤的開始。再次,你可以與小區物業開展合作,對小區內業主配送蔬菜,採取物業合作模式,由物業統一每日下單給你,你配送給物業,物業再轉達,也能提升物業的服務水平。

總之,如果你能把握好這幾點,你的生意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再說一下,如何開展線上下單?其實,現在做一個app或者微信小程序沒幾個錢,很簡單,但是這樣需要你自己拓展客戶群,初期是比較困難的,你可以藉助一些當地居民比較愛用的app,這個肯定會有平臺費用,另外,各家銀行也都在推廣線上商城,一般費用幾乎忽略不計,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最笨的方式就是加微信了,微信直接預約,但是效率很低。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供您參考。

謝謝,歡迎評論,關注😜。


行走著的駱駝


1. 肺炎疫情當下切實影響著大家的工作和生活。為減低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風險,全國的復工時間都進行了推遲。蔬菜、生活用品、一日三餐都成為應對新型肺炎的迫切需求。

2. 疫情期間,把蔬菜送到小區和送菜上門的問題進行服務支持,應對疫情期間的配送,解決市民想買菜的問題。

3. 市民在家能做到一鍵下單,高效完成商品的選購付款及其他的問題。

4. 集中化管理運營的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市民通過線上店鋪下單,商家整合訂單,區域為單位進行供貨和配送。

5. 入駐商家擁有自己的獨立後臺上傳商品,對市民有很大的吸引力。多城市運營平臺可以根據不同城市劃分不同的運營中心,每個城市運營中心管理自己區域下面的商品、訂單、商家,實現區域化運營,讓疫情下購買蔬菜變的更靈活。當然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總體蔬菜配送是很有發展前景的。

 



2020的小雨


毫無疑問蔬菜電商是今年最大的風口!雷布斯說:風口上豬也會飛起來。


蔬菜配送到家早就有了,只不過還沒有形成規模,有的是超市自行開發的業務,比如大潤發,平時由於工作原因,我也經常通過大潤發優鮮業務購買蔬菜日用品之類的,非常實用。


最適合做大蔬菜配送到家業務的是誰?當然是配送業務最為熟練的美團、阿里等企業。多家風投重點投資蔬菜配送行業,市場剛需而且復購率高,只要模式好,送菜到家肯定會有巨頭誕生。


比如:美團買菜高調進入北京

美團近期發佈的《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顯示,美團外賣近一個月的蔬菜、海鮮水產、肉類等生鮮食材的銷售量環比漲幅達200%,其中,海鮮水產的銷量增幅最高,魚蝦蟹等家常品類銷量為節前的3.5倍。與此同時,平臺上葉菜的總銷售量最高,共賣出了814萬份,其中,香菜因售出近百萬份,與土豆、西紅柿、洋蔥、胡蘿蔔等一起成為單品銷量排名靠前的“國民蔬菜”。


此外,作為美團自營的生鮮零售業務,美團買菜近期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漢四地的銷售量也明顯上漲,其中,蔬菜、水果、肉禽蛋、糧油副食、海鮮水產等三餐食材的需求量較大,日均銷量佔比超過60%。


比如:阿里旗下的生鮮新零售業態「淘鮮達」,它是阿里新規劃出爐的新零售戰略佈局,可以看做「盒馬鮮生」的“兄弟”,同樣也是打造線上生鮮訂單1小時內送達的新零售模式。並且,兩者都可以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和支付一體化。


不過,「淘鮮達」與「盒馬鮮生」主要有兩處不同點。

其一,側重點不同。「盒馬鮮生」主打最新鮮的海鮮產品,而「淘鮮達」似乎更偏重於我們在超市所能買到的蔬菜、水果、肉類等日常生鮮。


其二,佈局模式不同。「盒馬鮮生」是阿里完全重構的新零售業態,說白了就是在線下重新建立起一個全新的門店;而「淘鮮達」則是將已有的門店進行改造,增加“線上極速配送生鮮”的服務。這些被改造的門店中包括大潤發、歐尚、新華都超市、人本超市、三江購物等傳統實體賣場。當然,阿里的“兒子”盒馬跟“孫子”盒小馬也不例外。


目前,阿里已在華東、華北、華南、華中、東北五大區域70多個城市的傳統超市進行升級改造,上線「淘鮮達」業務,為門店附近3公里範圍內的用戶配送每日新鮮。


相對於「盒馬鮮生」需要自建門面,耗時耗力耗財。而「淘鮮達」則是依託已有的大型超市,只要進行系統聯動、庫存打通、揀貨動線優化等改造就可以了,較容易複製,這樣一來,就可以快速實現大面積業務覆蓋。


文三曉


特殊時期,這行業算是風口,你看之前盒馬之類預定不上就知道了。


普通時期,看你的定位,目前各大超市,和一些社區店連鎖,已經開始這項業務一段時間了,目標人群主要做一線的自己居住的年輕夫妻,因為老年人,每天有買菜習慣,與老年同住的年輕人,幾乎從不買菜做飯,單身年輕人,也很少做飯,而忙於工作,節省時間的,大概也就這樣的人群。由於用戶人群集中,加入大量投資進入的話,競爭會非常激烈,這樣,從蔬菜的品質,物流體系,服務,用戶粘性都會要求比較高,這個層次的競爭就有會有一定的困難。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細分用戶人群,比如把一部分高端客戶群體分出來,高收入,追求生活品質的人群,可以讓他們以會員制的身份加入,按年收取服務費,主要”健康,種植有機果蔬“,不需要每日付款,由營養師推薦配送,也可以自己選擇,比如,家裡由客人,可以根據客人,增加什麼種類,當然,服務內容,也可以不單單是果蔬,健康,服務體驗,會是這類人比較重視的,人群更少,可與避免規模化的競爭。畢竟,高收入都住在,高端社區,配送服務,壓力也會小,只是體系,和人員素質,需要好。


電商只靠流量是不行的


在這次疫情下有幾個產業將有重大調整升級,餐飲業,還有一個就是蔬菜配送。之前大家看到的錢大媽,還有最早興起的小區蔬菜驛站,到後來物流發達之後是有很多外賣小哥幫這些蔬菜水果店配送,當然還有結合超市,外賣小哥配送到家的,再後來比較規模的,就是各大電商平臺的冷鏈物流,比如京東冷鏈,盒馬鮮生,新鮮到家。但這個是比較“有機“,就是價格相對比較貴的。

激靈哥覺得這次疫情期間,出現了不少公司為各個小區,社區配送,他們也正研究未來的一個方向是怎麼更周全。

淄博憶當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蔬菜配送服務團隊又上路了,這一天,他們要為臨淄多個大型企業和居民區共計70多個點配送蔬菜,數量大約在5萬斤。

“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蔬菜正常供應,穩定蔬菜價格,淄博憶當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一方面發揮自有基地優勢,另一方面多方蒐集貨源,打通蔬菜直供渠道,確保群眾新鮮蔬菜供應。從正月初七開始,截至目前,憶當年農業已為臨淄區7萬多戶居民配送了生鮮蔬菜超過100萬斤。”淄博憶當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為確保蔬菜供應及時到位,憶當年農業推出30元和50元兩種蔬菜套餐供市民選擇。截至目前,憶當年蔬菜配送範圍覆蓋臨淄城區及周邊300多個村莊,100多個社區。

“憶當年是個年輕的公司,公司員工平均年齡27歲,大部分是90後。疫情防控期間巨量的蔬菜配送任務都是由他們完成。”淄博憶當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胡超,“我們在保證城鄉居民平價蔬菜供應的同時,也以此為契機對線上生鮮配送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力爭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危中求機,在這一領域有所突破。”

那麼這次疫情期間,也有配送的重大升級改變,就是無人車配送。

用戶買菜下單後,由無人車到買菜站點取貨,自動行駛到目的地社區的無接觸配送點,避免了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據悉該車每次行程設計時速25公里/小時,最高可達50公里/小時,續航里程約為100公里。每天會進行多次消毒,以確保安全。

山東「無人車配送蔬菜」:遠程操縱,最大載重2噸,2020年2月10日,山東淄博。一輛無人車出門執行送菜任務。負責人介紹,疫情期間,為減少人與人接觸,他們開始用無人車給居民送菜,該車可以自己行駛也能遠程操控,最大載重2噸,接下來還會用它配送其他生活物資。


激靈繪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問題,個人感覺蔬菜配送到家目前來講只能作為家庭購買方式的一個補充,要行成一個產業,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來講上門送菜還算不上是個產業,都屬於個體行為,給門口菜店一個電話把急要的菜品送到家裡。作為我個人來講還沒有這方面的體驗,因為現在賣菜真的很方便,早晨有早市,白天下班途中的街邊攤,超市的營業時間也可以到很晚,購買新鮮蔬菜非常的方便。隨吃隨買。而送菜到家相互的時間就不好一致,白天上班族家裡沒人,而閒在家的人又沒有送菜上門的需求。晚上下班回來能不能保證菜品及時的送到。本人也經常會網購一些不易腐爛的薯類蔬菜,新鮮蔬菜也沒有網購的體驗。所以新鮮蔬菜配送到家,“送”應該不是問題,“配"才是關鍵,"配"就應該在品種的搭配,規範的保鮮包裝,菜品品相的一致性上動腦筋,下功夫。突出“健康衛生綠色環保"的理念。就會在今後的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謝謝!


丹尼老郭


我個人在18年利用自己的家庭農場,做過一段時間的農場小區廚房直供的推廣試驗,其實和蔬菜配送到家基本一樣的,通過推廣試驗對於生產者和消費者及流通有很多感觸。

從眼前疫情時期看蔬菜配送到家這個行業來說,是有利也有弊的。利用是通過配送到家的這種農產品銷售模式可以解決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問題,同時可以解決一些農業生產種植者的農產品銷售。

弊的一方面是,很多人在這個期間認為配送上門是一個商機,專業的不專業的都投入到這個行業當中,發展的參差不齊亂像叢生。因為農產品配送看似看簡單普通的一個行業,但是真正做起來需要專業的團隊和技術服務來支撐。

農產品配送到家需要生產者、配送團隊、質量檢測、包裝、品控、倉儲、物流等多方面合作才能形成完整的鏈條,只有完整的鏈條才能把配送服務做好,畢竟農產品是我們的食物來源,關係著人們的身體安全健康問題,所以說從事這個行業的出發點很重要。

總的來說,我們不能認為是個商機單純的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去做這個行業,這樣可能發展不起來只是曇花一現,只有專業的團隊才能把這個行業做完善,同時真正做到滿足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