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入選書法國展的人真的是因為字寫得好嗎?

任一禾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本人僥倖在十二屆國展入展,並且參加了國展面試環節,有些細節,說給大家聽聽。

關於作品。

就好比參加一場戰鬥,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學習書法多年,寫過唐楷、魏碑、隸書、行書,這次國展徵稿,雖然中書協不限制作者投稿書體,甚至鼓勵愛好者多書體投稿,但是畢竟時間有限,能夠打造一種書體投展作品就實屬不易了,經過分析瞭解到:行草歷來是歷屆國展投稿的最大熱門,楷書則緊隨其後,行草競爭將會達到空前白熱化程度,結合自己能力,個人更傾向於用楷書投稿,楷書上我寫魏碑居多,大楷寫始平公一類比較雄強的書風,也喜歡寫中楷,張玄墓誌一類,小楷寫二王、文徵明、鍾繇等,所以接下來又要面臨大楷與小楷的選擇。

大楷小楷,各有千秋,本次徵稿啟事要求一種書體只能投一幅參評,縱覽歷屆國展,小楷是太多高手的必爭之地,而小楷極其考驗耐心和細心程度,一不小心,容易出錯,然後又要從頭再來,去年投金剛經,5000多字,期間有多次書寫出錯,寫了多次,心裡有陰影,通過查看歷屆國展大量作品,我分析得出結論:可能大多數作者都會選擇中、小楷,鍾繇小楷居多,小墓誌居多,打格居多,拼接居多,所以我覺得投大字應該更具入展優勢,在眾多作品中應該會相對突出,然而,大字也更容易暴露缺點,所以機遇與挑戰並存。權衡利弊後,我還是想賭一把,就寫大字!

大楷創作時作品一定要追求大格局、大氣象、高品位,這一點特別重要。國展作品的尺幅本屆最大限度是八尺整,既然選擇寫大字,肯定是要用足尺寸的,所以毫不猶豫選擇了八尺整張,紙是白色南唐古宣,筆是青竹竿兼毫,出鋒5.0,墨是紅星墨,選擇內容是南北朝庾信《從駕觀講武詩》,書體選擇歐陽通+始平公+黃庭堅風格的融合。

大楷書法作品不易寫。我的作品剛好100字,在八尺整張上呈現,每字大約在16CM左右,雖然不事先畫格,但是由於疊格書寫,字形大且規整,容易寫得鬆散或板滯。怎樣讓大楷作品氣韻端莊、清雅,氣息貫通、流暢,節奏鮮明生動起來,是必須攻克的難關。

在書法的表現力上,我主要考慮了以下幾點:

1.在具體的創作中,大膽的選擇不用任何裝飾線,素面朝天:刪除了之前的隸書題簽,小楷題跋,這樣使正文顯得更加突出;

2.筆法上,強調線質的表現,用盡量硬挺剛勁的線條來表現大楷的遒勁、使線條飽滿而富有彈性;

3.結體上,有一些字加入了行書的筆意,以筆畫間的鉤挑牽絲來形成字內氣息的呼應。使線條更加生動,從而在整體上更加流暢與舒朗;

4.章法上,為了表現書法的靈動性,在書寫時沒有打格子,書寫時不受格子框架的束縛,表現得更加自由,而且字距和行距也相對較密,通過字與字之間的高低錯落,相互穿插,使得整體上看起來更富節奏感;

5.在筆的提按幅度、力度、速度上下功夫,使上下字的上下或左右筆畫產生粗細輕重交替的變化,及字形或部首縱橫長扁交錯的變化,讓行內上下節奏感或中軸線兩側的節奏感流動起來。讓字在上下或左右的輕重交替、長扁交錯,讓行間左右的節奏感流動起來。

前前後後寫了十來張,但一直沒有特別令自己滿意的作品,隨著截稿的臨近,只能選出一張相對好一點的作品投出,想想終於完成了國展投稿任務,心中如釋重負,原本也沒抱太大希望,所以內心非常坦然。

關於評審。

有人說,你是和評委關係好,對不起,我一個書法愛好者,一個評委也不認識,評委也不認識我,就算認識個把評委,哪怕你是他學生,親兒子,對不起,在中書協評審委員會里面,這是要自己提出來的,需要回避的,如果你有意瞞報,對不起,會被別人舉報,對自己對選手都是一個汙點,誰會做這樣自毀長城的事情?

有人說,你運氣好!確實,不得不承認,上國展需要一定的運氣,寫得好的不一定能夠上國展,但是上國展一定是寫的好的。一副好的作品一定要有亮點,能夠打動評委,就像皇帝選妃一樣,朕憑什麼非要翻你的牌子,至少肯定一點,你這個人一定要有傾國傾城的容貌,要麼豐腴如楊玉環(智永、顏楷),要麼細瘦如趙飛燕(歐楷、瘦金體),要麼英姿颯爽(如二王行草)等等。

最後說面試。

國展最終還有面試環節,所有面試對象一定要把自己入展的作品現場全部複製一遍,這是嚴查代筆現象,所以,有代筆想法的請打消這個念頭,南郭先生是行不通的,有人說,某某作品是臨摹老師的,剛好人家就練張一副,也正好上了,面試再寫一遍也沒問題,別忘了,面試過程中還有一個創作環節,給你不一樣的指定內容,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同風格的創作,這樣下來,李逵李鬼立馬見分曉,有位老中書協作者在今年的面試環節上就被下了,質疑中書協面試環節不合理,影響了發揮,覺得受到了極大的侮辱。確實,這個面試,就如同考試,對每個人都是一視同仁的,不存在歧視個體,但是絕對不能翻老皇曆。我的面試非常順利,現場面試是臨摹原件加一張創作,兩張八尺整張作品,一臨一創,不假思索,信手拈來,引得現場兩位評委過來提問,問及學過哪些書體,一一俱答。兩張作品一起用時80分鐘,一氣呵成壓印,收拾東西提前交卷,打道回府,等待發榜。9月2日凌晨中書協官網放榜,沒出意外,自己的作品成為1074件入展作品之一。

國展感想:

國展入展,既不是有的人說得那麼簡單,隨隨便便寫個作品就可以上,也不是有的人說的那麼難,是金子總會發光。十二屆國展已塵埃落定,對學書者而言,認識古人很難,但認識自己更難。年少時往往因缺少自信而低估了自己的潛能,成名後往往因光環的環繞而高估自己的真實水平。唯有讀書、思考,才不會迷失人生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