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薪2500,提成13%,提供資源;無底薪,提成70%,不提供資源,你會選哪個?

侯寨裡的村姑


兩個都不要選,換家公司。

底薪2500提成13%,無底薪70%,傳統實體行業利潤恐怕都沒這麼大。

那麼就是金融,互聯網類的公司了。

金融可能性最大,但是金融投資公司往往前期是不敢保證如此大的投資收益的完全是浮動收益即使提成也是前端+後端,不可能一上來就70%

拋開這兩個行業如果是傳統行業銷售更是不可能。

所以這家公司是坑的可能更大!趕緊避而遠之。

舉個實例:往往做各種期貨(黃金石油等)這類公司提成在50%左右,提成是從你客戶賠的錢裡面按照比例提的。看似合法但是老闆都是抓住人性弱點賺的缺德錢。

所以即使你做了損失的也是個人誠信和未來人脈,不如不做


鹹吃蘿蔔xxx


“姐,我的實習期過了,公司想讓我留下,可是我想選擇賺錢更多的公司。”表妹邊喝可樂邊跟我說著想辭職的事。

“怎麼了,你現在公司的工資不是還可以嗎,還有提成,還不用你自己去找客戶,公司都是提供資源的。”我有些不解的問表妹。

“是,還不錯,我這回轉正了提成還要比以前的又多了點,可是我在招聘網上看到有家公司的提成能達到70%呢!”表妹激動的說。

“這麼好啊!也是公司給你提供資源嗎?”我帶著質疑的口吻問表妹。

“哦,那倒不是的,需要自己去開發市場。”表妹有些無奈的說。

“那你可得多想想了,你又沒有什麼工作經驗和社會人脈,要去開發市場那可就很難了。”我關切的說著這件事的弊端。

在我看來像這種選擇式的抉擇,一定是開放式的,不同的人處於不同的階段,因自身地優勢、經驗、人脈之類的,自然自身地選擇傾向是不同的。

底薪2500,提成13%,提供資源,這顯然是很有保障性的選擇。

如果你像我表妹一樣,是個職場新人,沒有什麼工作經驗,也沒建立起來職場的人脈體系,我就建議你選擇這種具有保障性的工作。

首先,畢業不久的年輕人,剛進去社會,沒有什麼經濟基礎,需要負擔自己的房租、水電、伙食費等費用。

如果沒有底薪,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可怕”的事,壓力會很大,對於工作來說就是掙錢,而沒有再去學習的心情了。

而有了2500的固定底薪,對於最起碼的生活需求就會有保障。

其次,剛入職場,最關鍵的去學習前輩的經驗,重要的在於學習。

如果沒有老人帶著你,不給你一些資源幫助,你會像無頭蒼翼一樣亂撞,不僅浪費時間還沒有效率,幹好久可能都不能出來業績。

最後,就是職場新人都是基情滿滿的去入職,沒有工作經驗,幼小的心臟還很脆弱,如果孤軍奮戰很可能打消了積極性,這時候公司提供的業務資源知道就很有作用。

既能讓你有資源可以去開發,還可以讓你這顆激情慢慢的意志得以不斷地繼續下去,不至於被潑涼水,導致意志蕭條。

而無底薪,提成70%,不提供資源,屬於挑戰性的選擇。

如果對於已經工作很多年的“老油條”來說,不妨試一試無底薪,提成卻很高,具有挑戰地選擇。

首先,職場的老人,往往都具有一定的資本了,享受過高新待遇,對於2500一個月的固定薪資,自然是看不上眼的,對於他的生活也是沒有什麼幫助的。

其次,職場老人,都已經有了一定的業務經驗,也有了自己的職業人脈,不需要公司的資源供給,就有自己積累的穩定客戶群了,就是說已經具備了自己開拓市場的能力。

最後,對於已經是工作多年的職場老人來說,他已經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了,不多的底薪加上不高的提成對他來說就是“不值一提了”,他需要負擔的更多。

職場老人已經不追求穩定了,是不斷的提升賺錢的百分比,他們需要的是激勵模式,挑戰更高的薪資。

所以,如果是職場小白,我建議選擇有一定固定工資,有些許提成,關鍵是有業務資源,至少有了工作經驗,也有了資源共享的機會,等自己有能力開拓市場了,就可以選擇具有挑戰的薪資模式了;

如果是工作多年的老人,我建議你選擇後者,雖然沒有底薪,但是有更好的發展空間,我想也是適合你選擇的,你也是有能力去面對更廣闊的發展領域的。


魚堂主愛思考


畢業到現在的這幾年就業經驗來看,回答一下這兩個選擇,因為根據這兩個選擇來看,分為不同時間段和個人的看法,我們所做的選擇不一樣,我來闡述一下個人的看法。

本人現在從事的是房地產行業,就這個問題回答一下,在我畢業的時候,我應該選擇有底薪2500的第一個選擇,理由:那時候剛從大學畢業,對於工作的概念懵懵懂懂的,身無分文,需要一份有底薪的工作,對於我們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因為這關乎生存,能活下去,站的住腳是尤為緊要的。這個時候的我們一窮二白,要錢沒錢,要人脈沒有人脈,積累資源,學習經驗首當重要的,因為任何工作都是經驗的提升,對我們來說最重要,而這個時候,公司提供的資源供我們學習,正是求之不得好機會。在我選擇做房產的時候,當時我的店長也給了我這兩個選擇,不同的就是資源都是不提供,做房產中介的應該都知道,客戶和資源都需要我們業務員自己去談,去找的,多的就是辛苦,記得那時侯我白天打電話,問房東賣不賣房子,晚上去拍廣告,總是在不停的說話,非常的辛苦,也正是感謝那段時光,也感謝那時候我的師傅幫助我,讓我積累了經驗,業績一步步的提高。其實在這個選擇前提下,我們要能夠生存,因為當時我入職2個多月了才開第一單,如果沒有當時的底薪,我想撐不到現在,在生存的前提下,錢還是重要的,填飽肚子更重要。

今非昔比,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的我不再是當初的毛頭小子,無論是在經驗還有閱歷上,都不是畢業時候能比的。所以現在的我選擇的高提成,話說這裡70%提成真不低,就現在我來說有沒有底薪對我來說不重要,而更高的提成才是我的追求,這樣讓我的生活水平能更上一節。這樣的自信是來源於我對這個行業熟知,我不再擔心這個月開不了單,如何吃飯如何住宿,因為我有能力掙錢了,有這個資源讓自己可以很好的生活下去,所以我不必擔心,可以放手的去做,那為什麼不去追求更高的提成,掙更多的錢呢,畢竟這個社會有錢才是娘呀!

總結一下,我們做出選擇之前,也是要根據自身的情況而定,不能盲目,也不能隨從,如何更好掌握自己命運在於自己手中。其實無論做什麼選擇,努力勤奮必不可少,加油,努力去成為那個理想中自己。




夏天Alex


肯定是選擇底薪2500元,提成13%的工作!

我有個同學的弟弟以前是乾的無底薪的工作,當時提成點是50%,工資是每10天結一次,每天的銷售任務就是賣圓珠筆,每天出門就是提那麼一大包圓珠筆去一些市場上讓商戶去購買他們的圓珠筆,大部分商戶基本上就買一兩百塊錢的筆,當然也可能碰上出手特別闊綽的老闆,一買就是幾千元的筆,但實際上他們天天出去賣筆並不容易,雖然圓珠筆是很多商家辦公能用到了,但是這東西基本上到處都有賣,而且一支筆少說也能用上半個月,他們一個公司出去一二十號人,大部分人一天能賣掉的就是百來塊錢的圓珠筆而已。

有的時候一個月可以做到幾千元上萬元,但有時候一個月就只能掙一兩千元,可以說沒有太多的保障,很多人也付出過努力, 每天掃街掃店鋪從不偷懶,但換來的可能是每個月房租錢都要借!

而有底薪的就不一樣了,2500元的底薪至少能夠滿足你日常的基礎開銷,說的直白點就是能讓你活下來,而13%的提成點我覺得不低了,只要不是什麼特殊的商品,應該提成都不錯,比方說你賣10000元的商品那麼就有1300元的提成,如果是10萬那麼就有13000元的提成,我見過很多製造型企業的提成,基本上都在5%左右,特別是一些賣大型機械的,一臺機器就是幾十萬甚至幾百萬,提成都是好幾萬元。

雖然無責任底薪提成點很高,但想要拿到這個錢的基礎就是拿更多的訂單,雖然說做銷售就是吃提成的而不是吃底薪,但如果有底薪肯定更好,畢竟有了一個最低的保障,特別是剛開始的一兩個月裡,如果是無底薪,那麼壓力將會很大,可能自己還要倒貼錢,綜合以上因素,我認為選擇有底薪的工作為好!


樓盤網


我當時沒有選擇,沒有底薪,沒有資源,只有產品。一年,兩年,十三年,這行我堅持了十三年,還會繼續,只是因為一個簡單的理由:人家一個工廠每月供不應求,養活一群員工,我只需養活自己,都做不到嗎?

現在,我有車,有房,有廠房,有一天,還會有一大群員工,產品供不應求





傳感器ZORICREATO


如果是初入職場的新人的話,肯定選有底薪的。

因為衣食住行都需要用到錢,提成雖然低,但是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可以更安心地學習經驗,積累資源。

像我之前有個朋友,畢業後在傢俱公司做了幾個月,覺得工資低提成也低,於是決定自己單幹。

當時他經驗只學到了點皮毛,人脈也根本沒有積累多少。

單幹之後,利潤雖然高了,但是收入沒有保障。

在一段時間沒有做出成績之後,天天為了房租和吃飯焦頭爛額,這個時候還怎麼安心做業務。


如果說做的時間相對久了,自己有一定的關係人脈網。

不需要依靠哪個固定的平臺也能順利把業務開展下去,這個時候在選擇高提成會更好。

誰都知道高提成意味著高收入,但是我們收入不夠,數量來湊,能持續發展長久做下去才是硬道理。

這就是我針對這個問題的一點拙見,歡迎各位前輩批評指正。


奕大白


都不會選,底薪是保障最低生活,這顯然不夠


Coffeer1


要是我,就選第二個,要敢拼才能贏


szbingge


哪裡有這樣的工作 我去做


鼻涕妞兒


這種選擇題,一定是開方式的,不同的人,所處的階段不同、經驗不同、資源不同,自然有不同的選擇傾向。

底薪2500,提成13%,提供資源,顯然是更具有保健性;

而無底薪,提成70%,不提供資源,則更加具有激勵性。

下面,我就這個話題再說個人的幾點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對於剛畢業不久的職場新人來說,“保健性”選項更靠譜

如果是經驗不足的職場新人,面對這樣的選擇題,我相信很多人會選擇底薪2500這個保健性的選項。

第一,年輕人剛踏上社會,沒有經濟基礎,如果不啃老,需要自己負擔租房、伙食、交通等費用,無底薪的工作聽起來就挺可怕。

有了2500的固定月收入,起碼基本生活是可以保障了。

第二,年輕人,缺少工作經驗,給業務資源指導非常有必要。

我曾經在貿易行業幹過幾年,招聘進來的新人,如果老人一點資源都不給幫助,靠自己去開發業務,無異於大海撈針,非常迷茫,幹好多年都做不出業績的。

所以我覺得給業務資源,哪怕提成少一點也不是太大的問題,至少也得有了經驗積累,業績提升以後,才可以有底氣自己去開拓市場。

二、對於工作很多年跳槽來工作的職場老人來說,不妨試一試“激勵性”的選項

如果面對這道選擇題的是一位工作多年,在市場上摸滾帶爬過的老業務員,我覺得後者可能更加適合。

理由如下:

第一,職場老業務員,往往都有個人的高光時刻,享受過高薪,現在你只給他2500一個月的固定月薪,提成才10%幾,我想這種收入基本和沒收入差不了太多,對方可能不會很在意。

你想想人家跳槽到你家公司來,難道只為了得到2500的生活保障嘛?如果是這種心態,恐怕公司也不會給錄用進來。

第二,職場老業務員,都有自己一定的業務資源積累,客觀上也具備自己開拓資源的實力。

我曾經就在貿易企業招聘過幾個老業務員,他們進公司後連培訓都不需要,直接上手做業務,甚至有位哥們進來第二天就申請出差了!

對他們來說,要的是一個平臺和提成的機制,剩下的都不是太大問題。

第三,70%的提成比例確實太誘惑人了,老業務員一般選擇跳槽都是為了賺錢,不選擇這個激勵模式難道選擇10%的提成?

三、選擇哪種方式,也可以結合公司具體的業務情況來判斷

作為企業方,可以給出這兩個選項讓你選擇,我相信也都是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

在選擇之前,我建議你也可以多瞭解下公司的業務模式。

例如以下方面:

一是公司產品的銷售特點,這個非常關鍵,如果產品本身就很難銷售,那麼不給資源自己去開發,難度就非常大。

難銷售的原因也可以分析分析,比如是產品門檻太高還是價格太貴等。

二是公司其他員工的選擇特點,這個也可以去打聽下,比如大部分業務人員都是怎麼選擇的。

尤其是你在公司有熟人,更加方便交流下,以便給出你一些中肯的意見,綜合來決策。

四、對企業方來說,也要注意勞動法風險

就這個話題而言,我要提醒這類型的企業老闆和HR們,第一種方式尚可,但第二種方式本身就沒有底薪給,一旦新人進來做不出業務,你難道也支付0報酬嗎?最起碼要給當地的最低工資保障,否則就涉嫌違反勞動法了!

如果這點法律意識都沒有,我覺得那企業以後可能會吃大虧!

那麼說到這個點,我是覺得在很多一線城市,本身最低工資標準都接近2500了,還有人會願意選擇第一個方案嗎?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建議和思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作者:丁路遙知事,頭條職場領域優質創作者,青雲計劃獲獎者,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職業規劃師。碼字不容易,歡迎各位朋友點擊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