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sata3和nvme)一般剩下多少容量佔比,應用程序運行速度會大幅度下降?

勒克兒


根據市場大部分M.2固態硬盤的的情況價格在300以下的容量使用到80%左右,硬盤讀寫速度就開始大幅度下降。

什麼閃存顆粒、什麼品牌主控在低價格下都要妥協。

好點的固態硬盤價格在500塊錢左右,建議買大品牌比如,西數、三星、英特爾、海力士、金士頓、東芝、閃迪。


搞科技就是生活


什麼是硬盤,它有哪幾種?

硬盤是計算機最主要的存儲設備,簡單來說,硬盤就是你安裝操作系統、遊戲、軟件以及保存你各種資料、小視頻等的地方。硬盤簡單的可分為機械硬盤(HDD)和固態硬盤(SSD),而混合硬盤(SSHD,機械硬盤和SSD的結合)比較冷門這裡就不做詳細介紹。

一、機械硬盤(HDD)

ITX裝機如何挑選硬盤?萌新裝機選購硬盤知識指南

機械硬盤英文名為Hard Disk Drive,簡稱HDD,最大優勢就是在於容量大,價格便宜。但容易被新手忽略的地方是,機械硬盤的壽命和數據安全性僅次於磁帶,非常的不容易丟失數據。傳統的機械硬盤採用的是高速旋轉的磁盤來存儲數據,通過磁頭來進行讀寫,在這個機械運動過程中會存在延遲,並且無法同時迸發多向讀寫數據,現在的機械硬盤已經遇到了讀存取速度的瓶頸。

機械硬盤接口

現階段的機械硬盤主流接口都是SATA3.0類型的,IDE、SATA1、SATA2接口都屬於機械硬盤老接口,其中SATA1、SATA2接口可以互相兼容,主要是傳輸速率不同,SATA1.0為理論傳輸速度為1.5Gbit/s,SATA2.0為理論傳輸速度為3Gbit/s,SATA3.0為理論傳輸速度為6Gbit/s。此外,IDE是老式的機械硬盤接口,理論傳輸速度僅有100或166MB/S,由於傳輸速度較慢,因此被淘汰,而目前的主板也已經完全取消了IDE接口的支持。

機械硬盤容量

對於主流用戶來說,目前性價比最高的就是1T、2T機械硬盤,也是最佳容量之選。因此我們在裝機時候可根據自己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容量,一般家用、辦公、遊戲用戶,選擇1T或者2T容量就對了。

機械硬盤轉速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機械硬盤,轉速一般是7200轉,部分會有5400轉,建議首選考慮7200轉。一般來說,機械硬盤轉速越高,那麼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讀寫速度越快,也就是機械硬盤的速度越快,但是發熱量也隨之增加。

機械硬盤緩存

除了轉速影響機械硬盤的速度以外,機械硬盤的緩存大小也是影響速度的重要參數,機械硬盤存取零碎數據的時候需要不斷的在硬盤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如果機械硬盤具備大緩存,可以將零碎數據暫時存儲在緩存中,減小對系統的負荷,也能夠提升數據傳輸速度。

單碟容量越大性能越高

目前,對於機械硬盤來說,單盤片容量越大,機械硬盤可儲存的數據就越多。傳統機械硬盤主要由磁盤和磁頭組成,由於體積的限制,每個機械硬盤腔體所能安放的盤片也有限。要在有限的盤片裡增大機械硬盤的容量,就只能靠提升碟片的存儲密度。通過垂直記錄技術,不但盤片的容量提到了一個新高度。與此同時,由於盤片數據密度的增加,機械硬盤的持續傳輸速率也獲得了質的提升。

機械硬盤的尺寸選擇

一般大家選擇的ITX機箱,商家都會告知該機箱能夠支持硬盤的大小的規格,一般選擇2.5英寸。

二、固態硬盤(SSD)

ITX裝機如何挑選硬盤?萌新裝機選購硬盤知識指南

固態硬盤英文名Solid State Drive,簡稱SSD,固態硬盤在機械硬盤之後推出的新型硬盤,固態硬盤主要是由多個閃存芯片加主控以及緩存組成的陣列式存儲,屬於以固態電子存儲芯片陣列製成的一種硬盤。它完全突破了傳統機械硬盤帶來的性能瓶頸,但使用壽命和數據安全性要低於機械硬盤。由於固態硬盤具備高速讀寫性能,通常我們將系統安裝在固態硬盤中,大大提升了系統開機速度以及系統流暢性,當然我們將遊戲或者軟件安裝在固態硬盤中也會提升加載速度,但是數據保存建議還是放在機械硬盤上。

固態硬盤接口

關於固態硬盤接口,目前市場常見的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即SATA接口、M.2接口、PCI-E接口,目前裝機最主流選用最多的就是SATA和M.2接口,PCI-E接口定位高性能發燒人群,在價格上也偏貴。

(1)SATA接口

ITX裝機如何挑選硬盤?萌新裝機選購硬盤知識指南

SATA接口是主板十分普遍的接口之一,傳統機械硬盤、光驅也採用這種類型的接口。目前最高版本是SATA3.0 6Gb/s,最大傳輸速度為6Gbps,實際速度最大為560MB/s,由於帶寬受限,讀寫性能無法突破瓶頸,所以M.2 NVMe固態硬盤應運而生。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尺寸為2.5英寸,與筆記本機械硬盤尺寸相同,相比臺式機機械硬盤3.5尺寸小一些。

(2)M.2接口

ITX裝機如何挑選硬盤?萌新裝機選購硬盤知識指南

M.2是一種固態硬盤新接口,M.2接口固態硬盤的優勢就在於體積比普通的SATA更小,是Intel推出的一種替代MSATA新的接口規範。M.2接口分兩種類型,分別支持SATA通道與NVME通道,其中SATA3.0只有6G帶寬,與普通SATA固態硬盤速度上差異不大,只是接口區別,而後者是走PCI-E通道,能提供高達32G的帶寬,NVME作為新一代存儲規範,由於走PCI-E通道帶寬充足。數據直接通過總線與CPU直連,接近最大的傳輸速度,最大的數據量,直接省去了內存調用硬盤的過程,所以速度更快,不過價格也貴上不少,所以大家選購M.2固態硬盤一定要注意一下,儘量考慮M.2 NVMe協議的固態硬盤,還有就是主板上必須配備M.2接口。M.2固態規格上,長度有2242、2260和2280三種規格,目前主流就是2280規格。此外,現在也有PCI-E 4.0通道的M.2固態硬盤,價格偏貴,適合發燒人群。

(3)PCI-E接口

ITX裝機如何挑選硬盤?萌新裝機選購硬盤知識指南

PCI-E硬盤最開始主要是在企業級市場使用,因為它需要不同主控,所以,在性能提升的基礎上,成本也高了不少。至於消費級市場,對該產品並沒有太大需求,只是在這兩年,PCI-E硬盤才開始在高端消費市場流行起來。目前AMD已經推出了首款支持PCI-E4.0的X570i主板,可以支持PCI-E4.0固態性能,迄今速度最快的SSD,連續讀取速度將輕鬆超過5000MB/s,連續寫入速度超過4500MB/s,適合數據中心企業級或者發燒友。

固態硬盤主要是顆粒和主控方面,固態硬盤的顆粒與主控好壞決定了一款固態硬盤的性能,顆粒與主控越好,無疑固態硬盤的速度越強。

固態硬盤顆粒

目前固態硬盤的顆粒主要有QLC、SLC、MLC、TLC顆粒,它們有什麼區別呢?

ITX裝機如何挑選硬盤?萌新裝機選購硬盤知識指南

(1)SLC(單層存儲單元)

SLC全稱是Single-Level Cell,單層電子結構,每個cell可以存放1bit數據,SLC達到1bit/cell,寫入數據的時候電壓變化區間小,P/E壽命較長,理論擦寫次數在10萬次以上,但是由於成本最高,所以SLC顆粒多數用於企業級高端產品中。

(2)MLC(雙層存儲單元)

MLC全稱是Multi-Level Cell,使用高低電壓的而不同構建的雙層電子結構,MLC達到2bit/cell,P/E壽命較長,理論擦寫次數在3000-5000次左右,成本相對較高,但是對於消費級來說也可以接受,多用於家用級高端產品中。

(3)TLC(三層存儲單元)

TLC全稱是Trinary-Level Cell,三層式存儲單元,是MLC閃存延伸,TLC達到3bit/cell,由於存儲密度較高,所以容量理論上是MLC的1.5倍,成本較低,但是P/E壽命相對要低一些,理論擦寫次數在1000-3000次不等,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閃存顆粒。

(4)QLC(四層存儲單元)

QLC全稱是Quad-Level Cell,四層式存儲單元,QLC閃存顆粒擁有比TLC更高的存儲密度,同時成本上相比TLC更低,優勢就是可以將容量做的更大,成本上更低,劣勢就是P/E壽命更短,理論擦寫次數僅150次,QLC必將迎來未來大容量固態硬盤時代。

ITX裝機如何挑選硬盤?萌新裝機選購硬盤知識指南

TLC顆粒憑藉著3D堆疊技術的成熟和應用,穩定性、讀寫性等相關性能有著相當的提升,進一步凸顯出TLC製造成本低的優勢,而MLC閃存顆粒已被淘汰出局,繼SLC後也退出了歷史舞臺。

固態硬盤主控

ITX裝機如何挑選硬盤?萌新裝機選購硬盤知識指南

如今,固態硬盤使用的主控芯片主要是群聯、慧榮、智威三個芯片廠商,而NAND芯片主要是三星、海力士、鎂光、東芝、Intel、閃迪這些巨頭把控。目前市面上的閃存芯片可以分為原片(正片)、白片和黑片三種,關於這三種類型,下面ITX網絡世界來科普一下知識。

(1)原片

原片指的是閃存顆粒順利的通過了晶圓廠原廠的篩選以及故障檢測,並在芯片的表面上印上了圓廠LOGO和型號參數等信息,例如三星、閃迪、海力士、東芝、鎂光等。

(2)白片

白片指的是通過了晶圓廠篩選,但是沒有通過原廠故障檢測,硬盤廠商採購後自己進行篩選的合格閃存顆粒。通俗來說,就是有點瑕疵,但是白片還是有品質保障的,一般被二線硬盤廠家所採用。

(3)黑片

黑片指的是沒有通過任何的故障檢測,故障率最高的廢片,通常會被雜牌的硬盤廠家所採用。

固態硬盤注意事項

主板上建議開啟AHCI選項,目前的主流主板基本都是默認開啟AHCI選項的,但是少數主板,還有以前的老主板,還得通過BIOS設置,手動將默認的IDE選項改為AHCI選項才行。我們在對固態硬盤進行分區的時候,建議4K對齊,能夠幫助SSD發揮最高性能。

如何選購ITX裝機的硬盤?

都9102年了,ITX裝機無疑是首選讀寫性能更好的固態硬盤了,目前單機械硬盤已經成為一臺電腦的性能短板,形成了木桶效應。對於預算吃緊或者普通辦公需求,SATA接口或者M.2 SATA通道的固態硬盤完全足夠了,主流配置或者以上更建議M.2 NVMe協議的,走PCI-E3.0通道,性能黨專用,發燒友也可以選擇M.2 NVMe PCI-E4.0通道的。企業級和發燒級電腦配置可以考慮PCI-E接口固態硬盤。至於容量,就要看個人需求了,目前主流容量是240G-512G之間,當然土豪,可以直接上1TB或者更大。

★固態+機械雙硬盤最佳方案

目前固態+機械雙硬盤方案是最好的,既能滿足系統和軟件、遊戲的高速運行,也能保證資料存儲的安全性。通常系統安裝在固態硬盤中,提升開機速度以及系統流暢性,同時常玩遊戲與常用軟件也可以安裝在固態硬盤中,減少載入延遲時間。而各種資料、小電影、照片等等,就放在機械硬盤裡。

固態硬盤分區方案:

一個系統盤(120G就能滿足需求了),一個軟件盤,一個遊戲盤

機械硬盤分區方案:

根據需求可分為:軟件資料盤、小視頻存儲盤、圖片資源盤

合理的分區,有利於資料的查找。

如果你有錢請忽略下面所有問題和介紹:無腦選擇M.2接口的固態硬盤即可。


小機箱領域眼


大家好,首先呢,在這裡我非常榮幸可以有這個機會為你解答這個問題,這讓我感到十分開心,下面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

理論上是沒關係的 實際是有的容量越大速度越快。這是固態硬盤的特殊情況,雖然有時候同型號的速度官網報的是一樣,實際還是有差別的。

  1.看主控看顆粒。主控能力足夠強,容量大的在持續速度方面會有優勢。

2.主控能力弱的,大容量反而性能比小容量的差。

以上這些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一些個人看法和見解,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工作開開心心,生活快快樂樂,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