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迄今為止人類談之色變,吞噬1億人生命的“黑死病”,敬畏自然吧

541年-542年的查士丁尼鼠疫是歷史上第一次紀錄的大流行。541年,鼠疫從埃及侵襲羅馬帝國。鼠疫荼毒培魯沁後,迅速蔓延至亞力山卓,再繼續水陸貿易網擴散到首都君士坦丁堡與整個拜占庭帝國。588—592年鼠疫侵入歐洲,導致幾千萬人口的死亡。

第二次鼠疫從14世紀前期開始,短短4年的時間,鼠疫(黑死病)就導致了歐洲百分之三十人口死亡,歐洲人普遍認為傳染源是蒙古人帶來的。1348年疫情又傳到法國、西班牙和英國,1348年~1350年再東傳至德國和斯堪的納維亞,最後在1351年傳到俄羅斯西北部。此後,在十五、十六世紀黑死病多次再次侵襲歐洲。

迄今為止人類談之色變,吞噬1億人生命的“黑死病”,敬畏自然吧


此次鼠疫流行前後此起彼伏持續近300年,遍及歐亞大陸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歐洲為甚。歐洲死亡兩千五百萬人,佔當時歐洲人口的四分之一;意大利和英國死者達其人口的半數。據記載,當時倫敦的人行道上到處是腐爛發臭的死貓死狗,人們把它們當作傳播瘟疫的禍首打死了。然而,沒有了貓,鼠疫的真正傳染源——老鼠,就越發橫行無忌了。到1665年8月,每週死亡達兩千人,一個月後竟達八千人。直到幾個月後一場大火(史稱“倫敦大火災”),燒燬了倫敦的大部分建築,老鼠也銷聲匿跡,鼠疫流行隨之平息。這次鼠疫大流行在歷史上稱為“黑死病”。

1910年,我國的東北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鼠疫,這場鼠疫波及大半個中國,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造成6萬多人死亡,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傳染病,這場鼠疫的根源來自於貪婪。

疫情的的源頭在哈爾濱的傅家甸,傅家甸是東北著名的皮肉市場。當時“老毛子”特別喜歡一種裘皮,而當地的土撥鼠的毛皮和這種裘皮相似,所以就開始大量的捕殺土撥鼠。

土撥鼠的眼睛裡面有白色的液體,這些液體就是鼠疫病毒的來源。

迄今為止人類談之色變,吞噬1億人生命的“黑死病”,敬畏自然吧


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尊重生命,敬畏自然我們不是自然的主宰者,我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