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董卿一句話刺痛中國父母: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你贊同這句話嗎?

中學教育研究工作室


不知道這句話是不是董卿說的,但我比較贊同這句話。

這裡面的逼孩子,不是強迫孩子,極端的逼迫孩子,而是不能讓她隨心所欲,在她不想做作業的時候,就可以不做了?在不想練鋼琴的時候,就不練了?

相信很多父母會說,隨著孩子的興趣比較好。

但是對於孩子,他還不懂為自己負責的概念,也不懂現在不努力的後果,只有父母陪著孩子克服不想做的心理,一起一步步走,一點點進行。

該逼的時候,還是要逼。

要不然,做他喜歡做的事,那孩子喜歡做的就是各種玩,電子產品、戶外,如果沒有管束,不願意上課做作業。

尤其,在小的時候更應該管。

小時不管,長大了,就不可能管到了。


柏果熟了


許多成年人正是因為生活的壓力,深知自己的一時衝動會給自己,家庭帶來怎麼的後果,所以才不會肆意揮霍。並不是大家都很自制,更多的只是迫於無奈。

我這邊去年來了一個小朋友,剛上六年級了。剛接觸家長的反饋是數學比較差,就希望我給他好好補補數學,目標是及格就行。

剛開始不是太有壓力,因為小學數學難度不大,都是有跡可循的,而且家長要求不高。但是等觀察完孩子情況,發現還是很頭疼的。小孩子基礎很差,許多三四年紀的知識都不會,而且計算能力很差(三位數的除法都要用乘法再列式試商),這對於六年級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情況了。每次考試基本都在40分左右,忽高忽低。

這樣的孩子我這裡已經三四個了。後來和家長聊天發現,都是因為在低年級的時候,家長對成績太忽視。家長沒有去認真對待他的每次測試,有時候孩子就會覺得你不關心我的成績,那我自己也不上心了。

父母可能覺得,孩子吃飽穿暖就好,忘記了告訴他們,什麼是應該被重視的。你可以不逼著他小小年紀各種才藝都會,每科考試都優秀,但你不能縱容你的孩子,在年幼的歲月就把學習看成一件小事。這樣他會越來越厭學。等到他各種知識壓得他無處可逃時,家長再去著急就來不及了。

現在的老師也不留堂了,到放學時間就會把白天的任務一股腦兒交給家長,家長看著語數英各科老師的“催命符”,就是想逼他學習也不知從何下手。

所以董卿在公開場合說出這句話,一定是有道理的。她不需要用這種略帶極端性的話題來博熱度。關鍵是家長要靜下心來理解是否你要逼您家孩子知道一些道理,懂的一些事情的重要性,而不是以後讓社會去教他年輕人不能太狂妄,學習不是沒用的這些道理。那他會很痛苦的,因為社會上沒人再會寵著他,父母也不能寵他一輩子。

孩子都是自由,無知的,你可以不抹殺他的天真,他對於這個世界的美好幻想,但也要逼他記住這個世界也是有不好的一面。

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並不只是隨口說說。


青丹與松


純屬扯淡,我兒子三十六歲,從出生開始我母親給養大,我自己都沒抱過,樹大自然直,他成家八年了,結婚置家都是自己辦的,現在有一個寶寶,過得好著呢,兒媳自己看孩子,我可省心了,我都60歲,退休十年還在工作,有空就去觀賞一下寶寶,一個人從出生就註定了他的一生,我很信命,因為我這一生也過的很好,不愁衣食,60還有父母在,一家四世同堂,全家身體健康,其樂融融,感恩父母,兒孫自有兒孫福,不要刻意去要求他們,不要違背自然規律。


zhang114752526


我更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句話,我是超生兒,由於姐妹比較多,因為要交罰款我十多歲才有戶口,更離譜是我們一家子戶口上出生年月日,壓根本人的出生年月日對不上。因為我爸爸不給上我戶口,後來人口普查才上的戶口。我就成為我們家戶口最小的,戶口被報大一歲多不要緊,關鍵是我弟弟變成我哥哥,你們說我怎麼會有這麼糊塗老爸啊!我可以說是爹不疼媽不愛,上學老遲到。小學沒畢業點形的文盲,反正我自我感覺挺好的,在服裝廠做縫紉工。活得挺開心的,就是倒黴嫁了個好吃懶做的混蛋。



綠綠芹菜


現在有很多孩子。

從小嬌生慣養。

父母爺爺奶奶。

將孩子捧在手心上。

孩子什麼都不會幹。

記得我們小的時候。

從小就學會做飯。

自己洗衣裳。

雖然那時候很頑皮。

學習壓力也沒那麼大。

但考試不及格,常常會被父親揍。

那時候兄弟姊妹多。

好像每個家庭並不是特別強調成績。

學習上的壓力也沒那麼大。

現在的孩子雖然是嬌生慣養。

但一上學以後,學習壓力就非常的大。

同學之間的競爭非常大。

但很多孩子連最起碼的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

幾乎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或許有些孩子成績很好。

學書法,

學鋼琴,

學畫畫。

學舞蹈。

還要上學讀書。

很多家長美其名曰: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但很多孩子卻連最起碼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

我不知道人類生存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現代的兒童,該玩的時間不能玩。

沉重的學習負擔壓在了孩子的身上。

該會的,不會。

簡單的洗衣服。

洗襪子。

疊鋪蓋。

都不會。

全被父母,爺爺奶奶代替了。

我真不知道將來這孩子長大以後。

真的能做什麼?

只是肚皮裡裝了一肚子的文化。

都去當老師。

當科學家。

當今社會,行業和行業之間的競爭。

白領和白領之間的競爭。

成人和成人之間的競爭。

都很激烈。

連兒童少兒時代也開始了競爭。

少年的童真。

少年的歡樂。

少年的頑皮和玩耍。

好像都被家長剝奪了。

沉重的學習包袱與壓力,

從小就壓在了孩子身上。

學習是為了什麼?

讀書又是為了什麼?

人活著又是為了什麼?

難道就是為了競爭?

就是為了比別人強。

該玩的時代不玩。

童真的時代,沉重的學習壓力。

家長之間相互的競爭壓力。

在孩子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其實現在的孩子真的也很累。

再加上名人的話,所謂的成功學等等一系列名言。

讓中國的孩子從小,

更加累。

真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白圭圭


贊同一半!凡事都得折中,不能偏執一端。我認為愛玩是人的天性,尤其對於小孩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應該適當留給孩子一個最起碼的童年。至少不要讓孩子的世界,從小一直被學習任務,培訓班和興趣班所淹沒。

我老同學的孩子,星期一和星期三補習數學,星期二和星期四補習英語,星期五和星期六早上學習舞蹈,星期六下午學習書法,只有星期天可以休息休息。孩子放學時間是下午15:30,而補習班晚上19:00~21:00,除去回家路程時間,這中間只有不到3個小時的時間,做作業和吃完飯。這時間是根本不夠的,所以21點補習完,21:40左右回到家還得繼續做作業,經常作業做到夜裡0點左右。今年寒假,除了春節7天和星期天,其餘時間都是興趣班。

我說這話題來得也真是夠巧;老同學他女兒這次五年級考試,語文和英語90多分,數學考了87,被她媽媽打了,結果一連幾天整個人都神情恍惚。老同學告訴我,他女兒對他說:她感覺好累,覺得一切都沒意義。

我老同學電話裡跟我聊起這些,還叫我帶上妻子和孩子,與他們家一起去哪裡旅遊散散心。

我正打算後天先帶全家人,去她家玩玩,關鍵是看看他女兒,順便和他們兩口好好聊聊。

還有想逼孩子的,就儘管逼吧!對這教育模式……我是真的懶得過多評論了。

至於董卿,那是什麼家境狀況?一個在美國生子,孩子屬於美國國籍的人,情況完全不同。她的孩子以後有可能呆在美國,但估計十有八九會回國。那樣她的孩子前途會更廣闊。想想看一個“星二代”、“官二代”、“富家子弟”和“海歸一族”……四重光環的人,人生起點就那麼高,還需要怎麼逼?

我想你們也知道,只要在國內,按照習慣,無論是人還是商品,凡是海外來的……都要香上一等。




江湖雲逍遙


“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不管這句話是誰說的,是董卿說的也好,是其他大文豪或者教育專家說的也罷,只要不是把孩子逼到去輕生的程度,那麼我都贊同這句話。隔壁學校有一位老師,她對自己女兒的要求非常嚴格:雙休日或者節假日無論學畫畫還是練書法,無論是學舞蹈還是學古箏,這位家長都給孩子排得滿滿當當的。更為難得的是,這位家長的孩子不僅琴棋書畫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而且在學習方面也能勝人一籌。


董卿是主持界的臺柱子,有著央視一姐的稱號。她的成功也絕非偶然,記得前幾年在一個訪談節目裡,董卿談了她小時候的故事,她的父親從小對她就非常嚴格。每天早上都要讓董卿在操場跑7圈,一年365天雷打不動,直到現在董卿依然保持著每天跑步的習慣。董卿說,家裡每次吃過飯的碗筷,都是由她來洗的,從小父親就讓她養成了分擔家務的習慣,這些都對她未來能當好一名主持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風雨,如何能見到美麗的彩虹。一個優秀的孩子不單單要學習成績優秀,更要培養堅韌不拔的品格,要有逆水行舟的毅力,這樣才能在未來的生活中立足於不敗之地


策馬揚鞭心飛揚


當然有道理。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如一張白紙,會有哪些習慣和品質,全靠父母的引導。你希望他成為啥樣,那麼你首先必須先成為啥樣,做孩子的榜樣。

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與父母有關,而且孩子很多時候都缺少動力,如果父母不鞭策,他是沒有獨立性自己去完成的。

以自己孩子為例,寒假時,安排了他寫作業,他卻因為貪玩而不肯寫作業看書,結果寒假過了大半,可作業、書卻沒做什麼。要不是我每天逼他,規定他每天完成的任務,他根本就不會動,總是把玩擺在第一位。

提到現在孩子的教育,真的讓不少父母感到頭疼。不僅不聽話,還不服管,要他看書,這裡看看,那裡瞧瞧,就是不願去摸摸書。如果你要孩子去玩,他可能很開心、也很樂意,可就是不願看書或學習。關鍵在於一個興趣和環境。

如果你能帶孩子一起閱讀、或幾個孩子一起看書,也許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他沉浸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大家都在看,孩子肯定也會受到感染。看書對孩子文化底蘊的培養、習慣和習性的養成都是很有好處的。

現在父母心狠點,逼逼孩子,現在孩子不理解沒關係,等他大了,他回憶起這件事,會感謝你的。周杰倫小時候,他母親對他很嚴厲。他不想練鋼琴時,母親拿著棍子站在身後,讓周很害怕,他繼續接著練,當他長大成名後,回憶起這段經歷,特別感謝母親。


教育新時論


不得不說,每一個人對這句話都有著自己的理解和詮釋,繼而憑藉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走上了一條自己認為正確的養育孩子的道路。

有一個事實不得不承認,在這個世界上既有被逼上去的孩子,也有被逼下去的孩子,還有沒怎麼逼就活的風生水起的孩子。

如果非要認為“逼”是唯一的出路,那隻能說明造化弄人。

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都是被生活“逼”著前進,但有的人就像被“逼”的孩子一樣逼出來了,有的卻被逼下去了。

但是,無論我們同意不同意,“逼”至少是一種生存上的客觀存在。

我們都應該知道,孩子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是環境與自我共同作用的結果,二者缺一不可且關係複雜。

時至今日,沒有哪種一勞永逸的教育能夠解決所有孩子身上的問題,並能將至“逼”出個所以然來。

任何一種教育和教養方式離開了確定的環境和教育對象,都是沒有意義的,這正是人類與環境複雜的多樣性所決定的。

所以,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始終是教育科學和認知科學的共識。

但對於渴望推開成功教育和望子成龍大門的人們來說,往往喜歡放大成功人士的某一個觀點,並得出“這個人的成功就是因為這一點”,而忽視了其當時很多其它複雜的因素而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是及不切實際的。

換句話說,任何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都不是我們所認為的那樣簡單;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單憑某一外部環境的力量,贏得屬於自己的成功。

人生是一個需要拉長時間軸來觀察的不斷連續的過程——

可能在某一個時刻需要“逼”,在下一個時刻有需要“放”週而復始變化的過程;也可能是對他要“逼”,對他卻要“放”的過程。

懷揣停滯的眼光看待不斷變化的事物(比如孩子的成長),本身就是對孩子成長需要的一種辜負!

每一個生命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軌跡,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認知,每一種教育也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但問題在於我們必須清楚——

我們的經驗是否正確和有效;

我們對觀念與真理的界限是否含混不清;

我們的認知是否符合客觀事實(而不是迎合某種觀念或自己內心的雜念);

我們的情緒和行為是否建立在理性之上;

……。

正是因為如此,一個人如果有足夠的認知能力,就能一眼洞穿橫亙在觀念(觀點)與事實之間的鴻溝,而不至於讓自己和孩子粉身碎骨。

盲從是以犧牲自己獨立的思考為代價的。

所以,陸游會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就是這個道理。

孩子是自己的,和董卿無關,董卿的特質和成長經歷同樣也代表不了你的孩子的特質和成長經歷。

也許,有人憑此養育出了一個十全十美的孩子,但即便如此,也不能證明“盲從”是正確的,是教育孩子的金科玉律。

有一個不爭的是事實——

只有自己才可能(“兒童哲學啟蒙”說的“才可能”)最瞭解自己養大的孩子,除此以外別無他人,且無人可為之。

毫無疑問,我們是接近孩子靈魂的工程師!

可是,最盲目的服從乃是奴隸們所僅存的唯一美德。

按照盧梭這句話思考下去,倘若我們混淆了觀念(觀點)與事實的區別,我們儼然就是一個個只會盲從的“奴隸”,這恰恰是最對不起孩子的父母。

同樣,我們也不希望孩子未來如此。

謬論止於智者!


兒童哲學啟蒙


赤裸裸的揭示了人生,社會的真相!這句話是說給我們家長的,“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意思就是說,你現在不去管教孩子,將來孩子就會被生活所困。

所謂的“逼迫”孩子,就是指對孩子要嚴格要求,嚴加管理,勤於管理,科學管理,正確的去引導孩子,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為孩子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礎,而絕對不能採用那種棍棒打罵的方式,這樣會適得其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