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疫情防控 徽县在行动】徽县 “赵文书” 抗疫路上的“酸甜苦辣”

【疫情防控 徽县在行动】徽县 “赵文书” 抗疫路上的“酸甜苦辣”


在广大农村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这样一群人,时时刻刻将学习抗疫文件精神传达到村民,或入户调查,或在甘肃党建创建会议,或者记录公示捐赠的抗疫物资,用随身带的钢笔记录全村工作的点点滴滴,他们有个响亮的名字:文书。徽县永宁镇人大代表、泰伯村文书赵学升就是其中一员。在检测点,他没有特制的防护装备,一只普通口罩、一张乡亲们熟悉的面孔,既要落实镇党委和村两委会议精神,又要履行网格员职责,上报各种台账。

心中很“酸”但也温暖

“老母亲最近高血压又犯了,总是一直在吃药,只有妻子忙里忙外,家里的活儿我基本帮不上忙……”谈到“家”,赵学升欲言又止。

赵学升的女儿是一名农村教师,在学校放寒假后,受同学邀请参加英语培训班,就在准备返程的时间,当地所有航班停运,因此至今未归。但作为班主任的女儿,每天都通过班级群掌握每位孩子的身体状况、出行状况,并按时向学校上报,工作一直没有间断过。

每次和女儿通电话时相互都忍住泪水,相互嘱咐按时吃饭,注意自我防护和身体健康,一回想起其他家庭的欢声笑语,每次通电话的背后,都是两行泪水都是满满的父爱和体贴,还有父亲的担忧。

工作很枯燥但心中很“甜”

通过党支部带动,全村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抗疫队伍。刚开始多是不理解的情绪和怨言,但通过到处张贴标语、悬横幅、微信群、流动喇叭等多种形式的宣传,黄沟社的几位年轻人从劝导对象变为志愿者劝导员,主动参加检测点工作,主动对村民进行防疫知识宣传;洛坪社王小斌向检测点捐助150元购买方便面、饮料等生活物品;王山社石女士向检测点捐献100元;腰庄社刘先生和女婿先后向检测点捐助方便面7箱,饮料及矿泉水共9件……

赵学升说:“苦中有甜,这就是我的动力!相信大家共同努力,一定会战胜疫情!”

工作很“苦”但很有意义

“我们村共有7个社,常住人口近1000人,从村东头到村西头相距10公里,共设置2个村级疫情检测点和2个社级值班点,统计和检测返甘人员86人,来甘人员6人,返陇人员6人,无武汉返乡人员。”赵学升说,每天与全村检测人员共同战斗,晚上还要在检测点值班,从大年初一开始,一直没有间断过。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腿有点疼……”在走王山社的路上他打趣地说道。他今天和书记带领村妇联志愿者和村医,是到王山社进行防控常识宣传,并对当天从宝鸡看病归来的陈氏母子第一时间落实“五个一”措施。除了宣传,赵学升每天要做的还有很多,村西头的检测点设在仅住一户人的半山上,他与村支书(一肩挑村支书)分工主要负责此值班点的人员排班和值守。辖区入户排查、检测点值班、疫情上报等,每一项工作都容不得半点松懈。

工作很“辣”但群众都很理解

在赵学升负责的班点人员二轮排班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尴尬的情况:有两个社事先没有与他沟通就分别在社微信群同时排2位志愿者次日协助值班,加上事先定好的一名社长(值班领导)和一名公益岗位人员人数就达6人!他马上纠正:每天值班1名村社会干部不能少,为当天责任人,1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不能少,保障值班点取暖、卫生、消毒等基本服务,志愿者协助值班人员不得超过2名,否则会有小聚集之嫌而违反规定,为了既不能挫伤每位志愿者的积极性,又不能让值班点有多余的的人,他与团支部丁书记这边一调和,那边一解释,费尽了口舌!才得以调整另外2名志愿者改日协助值班。

赵文书是基层农村防控一线的小小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们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奋斗。虽然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们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疫情面前,才会毫不退缩、勇担职责、践行使命,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何溢清)


监制:刘宝峰 审核:王 涛 编辑:马文辉

【疫情防控 徽县在行动】徽县 “赵文书” 抗疫路上的“酸甜苦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