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快手抖音重視的美食短視頻,為何比追綜藝還“上頭”?

“今天你想吃點啥?”

美食主播不同,問句後面的對象也不一樣,從愛人、朋友到兒子、女兒…..等對方給出一個回答以後,自己就開始去廚房一頓“猛做”,再拍下每一個做菜片段,做完以後,視頻最後便是對方心滿意足的開吃,某種程度上也像是“你媽喊你回家吃飯”的變異版。

快手上總是無奇不有,美食內容也是一樣,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主播做不出來的,在各類達人的視頻中,有用巧克力土壤加菠蘿的盆栽,有堆滿彩虹糖的蛋糕、八爪魚、高跟鞋、豌豆等造型的豆包……從食物扮相來看,也是相當有創意。

比如快手粉絲746.4萬粉絲的“諾爸”,底下介紹是,“快手更新兩千多道美食教程!”諾爸的小店裡,各種小商品的總銷量也有60多萬。在其每段視頻的結尾,也是“諾爸”的老婆一臉幸福地吃著諾爸做的食物的時候。

有粉絲羨慕不已,“天使大概說的就是(諾爸)一點一點學廚藝”這樣的。”

在快手抖音上,教人做飯已不新鮮,如何將食物玩出花樣,或產生親切感與情感共鳴,是這一屆美食主播要解決的問題。

快手抖音重視的美食短視頻,為何比追綜藝還“上頭”?

創作者的萬千“美食”

美食也算是創作門檻較低的一類內容,在快手抖音上一直廣受歡迎,有人統計,近年來關於美食的創意性教學開始超過測評、探店、吃播等成為美食內容的主力軍。

每一個短視頻,也相當於在講一個故事,不過總結下來,除了食物做法不一樣,故事的套路也都差不多。基本為,在開頭。主播的子女、愛人或朋友會提出一些要求,然後主播就開始做飯,會將每一道製作步驟拍下來,顯現出主播嫻熟的技法,再配上部分美食主播語氣亢奮的叫喊:

“韭菜咔咔切成末”、“準備雞蛋攪均”、放入東北大冰箱“,十三香、鹽、花椒等常見調料比例也相當具體,時不時還會調侃一下旁人或自己,“用我的芊芊玉手包好”、“888粒精鹽”、“賢惠能幹的老婆擀一下皮”等,對做法的直白解說令人忍俊不禁。

比如快手上擁有297.4w粉絲的美食大V“貧窮料理”,其主要採用脫口秀的形式來講述食材製作過程,“姜蒜剁末、鍋燒寂寞”、“如果有一副抽象畫叫做下飯,那一定畫的就是紅三剁的樣子”,創作者也是一身黑色大褂、墨鏡加扇子的說書人形象。

快手抖音重視的美食短視頻,為何比追綜藝還“上頭”?

在快手抖音上類似諾爸、貧窮料理這樣的創意美食創作者不在少數,但也非所有人都有類似的創意與技能,一些主播在製作食物、旁白上用不到太多技巧性,就會更加突出人格化特點。

比如擁有705.3萬粉絲的“花樣滿屋美食分享”,江湖人稱“花媽”,做的基本為家常菜如千層餅、糖酥餅等,在做的過程中,也會耐心告訴粉絲一些廚房或生活中的小細節,細節之處傳遞價值觀。

另一位美食大V“農村會姐”做的家常小炒也相對更接地氣,不過由於人物樸素真誠,視頻內容也非常真實,“會姐”有時會與粉絲分享自己的經驗與心得,也會對著鏡頭一臉憨憨的稱粉絲為”孃家人”,所以即使視頻畫質粗糙、做飯沒有太多炫技,也毫不妨礙其每條視頻觀看量在幾百萬量級,一些視頻還會衝上熱門。

快手抖音重視的美食短視頻,為何比追綜藝還“上頭”?

不過,由於短視頻時間有限,在幾分鐘甚至短到幾十秒的視頻裡,還是有很多主播都表現出相當雞血的一面,以諾爸、花媽為例,語速快、轉折多、節奏強是主要特徵,在簡單明瞭的同時,也帶有東北特色的幽默與戲劇感。

此外,抖音也有“麻辣德子”、“李子柒”、“辦公室小野”一類創意為主的美食主播,此外,一些腰部美食創作者的製作形式也更多偏向於vlog,即配樂畫面更精良,整體也更偏於生活記錄,食物的類型、場景也與快手形成互補。

看美食,從綜藝到短視頻

蕭伯納曾說過,“任何一種愛,都比不上對美食的熱愛”。以美食為旗號或噱頭的節目一向也最吸引現代人的眼球。

從2016年起,美食綜藝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美食綜藝節目數量從2012年的5檔躍升至17檔;2018年以後,美食節目扎推上線,較往年也是有增無減。

此前大眾有深刻印象的美食類節目,還要數高成本、大製作的《舌尖上的中國》、《人生一串》等紀錄片。不過,隨著拍攝次數增多,綜藝節目的問題也開始顯現,比如旁白解說的同質化、地域美食缺乏新鮮感等,尤其是互聯網的發達,使很多地域美食已不再變得小眾,大多數美食如蘭州拉麵、成都火鍋、臺灣烤腸等也已經被拍濫。

快手抖音重視的美食短視頻,為何比追綜藝還“上頭”?

縱觀如今的美食類綜藝,粗略上分為兩類,一類是開始追求專業化,將某種美食類型細化,比如專注燒烤的《人生一串》、火鍋的《天下一鍋》等;

一類則專門對準美食背後的人物故事,如街邊老店的普通夫妻、地方名菜的手藝匠人,或邀請演藝明星經營體驗、競技等,讓觀眾體驗到更多市井文化,或技藝傳承的人文關懷。

隨著各類平臺及自媒體的突起,也打破了傳統拍攝團隊操作的禁錮,一些敢想敢幹的素人也在美食領域異軍突起,從“辦公室小野”開始,美食內容開始比拼誰的腦洞更大、心思更活。

快手抖音重視的美食短視頻,為何比追綜藝還“上頭”?

主播的身份,可以是廚師、美食愛好者,也可以是普通母親,內容也衍生出更多類型,如教學、素人短劇等,無論是平鋪直敘的介紹,還是腦洞大開的“玩物”,都能讓觀眾感受到創作者的誠意。

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優勢也在於,第一是節奏快,不同於傳統節奏緩慢、情節進展拖沓的美食綜藝,很多內容甚至是1.5倍速,創作者有效抓住每一秒節奏,不會輕易達到觀眾的闕值;

第二在於內容明晰,太長容易引起受眾厭倦,所以在60秒的短視頻內,不同於綜藝會添加太多額外片段,也能更加突出美食以及背後“大廚”的IP形象,讓人更容易記住。

按照短視頻平臺調性,美食內容也越來越趨於人格化、故事化,觀看量居高不下的一類視頻,就是觀眾能夠感受到,美食主播對家庭的擔當、對單調生活的“反叛”,或將小事做好的儀式感。

大眾因好奇、學習,或是被算法推薦等各原因而來,又能獲得遠超過美食的體驗,這也比單純的吃播、測評等更容易使觀者沉浸,怪不得很多人說一刷起美食短視頻就停不下來,甚至比追綜藝更易“上頭”,也的確情有可原。

平臺扶持、遊戲聯動

美食短視頻的未來

如今,大城市的快節奏,讓很多漂泊在外的自炊族、獨食族的數量不斷增加,這也證明美食類內容始終不缺市場,不過,在競爭激烈、時刻更新的短視頻領域,如何保證內容不讓觀眾厭倦,也是每個創作者需要突破的問題。

主播在努力,背後的平臺也並未懈怠。美食作為重要的內容領域之一,今年下半年,快手抖音也紛紛表態推出各自的扶持計劃。

9月,快手推出了“美食光合計劃”,砸十餘億流量扶持美食創作者,過去兩個月,快手平臺上粉絲單月增長20萬以上的美食創作者數量達到200多人;抖音也不甘落後,10月推出了“美食創作者扶持計劃”,選出40名優質美食創作者和100名新銳美食創作者,進行流量資源扶持。

快手高級副總裁馬宏彬曾表示,過去一年裡,快手上共有超過100萬美食創作者,通過直播、電商、廣告、知識付費等多種形式獲得收益。除此之外,快手還在10月上線模擬經營類遊戲《魔幻廚房》,美食主播可以以“特殊顧客”身份入駐餐廳,進行遊戲互動等繼續幫助主播打造美食IP。

快手抖音重視的美食短視頻,為何比追綜藝還“上頭”?

隨著平臺的重視,美食類短視頻預計也會在未來誕生出更多玩法,就像賣貨一樣,明星與美食主播合作、粉絲農村體驗等玩法也有望出現,不過,玩法再推陳出新,如何平衡美食、趣味與人文,創作者依舊不能忽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