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咸陽張記餛飩館:始於1918年,中華老字號,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咸陽市新興南路,有一家張記餛飩館,店面不大,很不起眼。然而,它卻是咸陽著名的特色小吃,當地曾經流傳著“湯鮮味美餛飩張”的說法。2006年11月,張記餐飲有限公司被國家商務部公佈為第一批中華老字號;2008年6月,張記餛飩製作技藝被陝西省文化廳公佈為第一批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咸陽張記餛飩館:始於1918年,中華老字號,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

二十多年前,我小的時候,經常跟家人一起去吃張記餛飩。當時,他們的店還在咸陽北大街上,雖然環境簡陋,但是生意很好。除了餛飩以外,他們家的包子和蒸餃也非常好吃!後來,北大街改造,老房子都被拆了,張記餛飩館也搬遷至北面不遠處的新興南路上。

咸陽張記餛飩館:始於1918年,中華老字號,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隨著年齡的增長,口味不斷地改變,我很少再去張記餛飩館,火鍋、烤肉、炒菜、西餐、自助等成為我外出就餐的首選。不久前,我和家人路過新興路,偶然看到張記餛飩館,瞬間勾起了曾經的回憶。雖然已經吃過飯,但還是決定進去吃一碗餛飩,感受一下兒時的味道。

咸陽張記餛飩館:始於1918年,中華老字號,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走進張記餛飩館,彷彿來到了一座博物館,牆壁上懸掛著各種展板,介紹張記餛飩的悠久歷史、製作工藝和老照片,講述了從1918年至今張記餛飩館走過的風風雨雨。

1918年,來自山東滕州的張廣賜,開始在濟南開店賣餛飩。1937年,隨著“七七事變”的爆發,山東被捲入戰亂,張廣賜關店離開。後來,他的兒子張連升來到咸陽,開始在東明街賣餛飩,先擺攤,後開鋪。此後,經過多年的經營,張記餛飩以皮薄、湯香、餡鮮受到咸陽百姓的喜愛。

咸陽張記餛飩館:始於1918年,中華老字號,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咸陽張記餛飩館:始於1918年,中華老字號,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1956年,公私合營,張連升成為主任,張記餛飩館的牌子換成“北大街第三合作食堂”。不久,他又打出“張記餛飩”的牌子,竟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在“文革”開始時,張連升因“復辟”罪,掛牌子,站板凳,寫檢查。後來,一頭栽倒,離開人世。

改革開放後,張連升的夫人閆清芝再次撐起“張記餛飩”的門面,在老地方,繼續經營。豈料一日,歹徒入室,閆老夫人在家裡喪命。他的長子張兆新接管餛飩館,成為第三代經營者,並闖出了一番天地。

咸陽張記餛飩館:始於1918年,中華老字號,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咸陽張記餛飩館:始於1918年,中華老字號,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張記餛飩的皮由手工擀制而成,皮薄透亮,筋斗耐煮;肉餡用刀剁棒捶,細膩黏潤,非常可口;雞骨湯經過大火煮和小火燉,味道鮮美,油而不膩。將餛飩盛入碗中,澆上鮮美的雞湯,還要放上蝦皮、紫菜、冬菜、香菜、韭黃、蒜苗等十多種佐料。最後,放置幾根雞絲,一碗地道的“張記餛飩”便完成了!

看到服務員端上來的餛飩,好像金魚戲水,也像蝴蝶飛舞,熱氣騰騰,美味營養。可惜,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喜歡這種清雅的味道,老年人成為這裡的主要顧客……

咸陽張記餛飩館:始於1918年,中華老字號,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咸陽張記餛飩館:始於1918年,中華老字號,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