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安慶人,還記得老百貨大樓嗎?

安慶人,還記得老百貨大樓嗎?


  安慶人,還記得老百貨大樓嗎?

  對於40歲以上的安慶人,提到百貨大樓或百貨商場,應該都有許多難以忘懷的記憶。儘管當時經濟條件不寬裕,儘管商場也沒有琳琅滿目的商品,但仍不了三五天就去轉一次。

  但就是這逛了千百回的百貨商場,猛然想起,恍若隔世,當年商場的商品佈局、商品宣傳、商品價格,等等,一時還真無法記起。


安慶人,還記得老百貨大樓嗎?


上篇


  目前我手頭最早的百貨商場圖片資料,為照相業老前輩楊昭宗所提供。這是1958年百貨大樓開工前,建築單位制作的建築模型照片,拍攝者是楊昭宗。照片的左上角,有這樣一段文字:“安慶市百貨大樓系四層混合結構,面積3020㎡,計劃施工期150天。工人在大躍進中,鼓足革命幹勁,保證100天完成。”按圖片說明,百貨大樓工程由安慶市建築工程公司承擔,並於當年3月11日正式開工建設。


安慶人,還記得老百貨大樓嗎?


  一座面積3000餘平方的四層大樓,計劃施工期只有150天,儘管如此,實際施工期還要縮短1/3,如果是21世紀的今天,也許可以創造奇蹟,但在48年前的1958年,能有這種可能嗎?

  有必要對照片說明中的“大躍進”做一個簡單的解釋。按《高級漢語詞典》,“大躍進”是指“中國共產黨1958年發動的試圖以高速度發展工農業生產的運動。”這個口號,起於1957年11月13日的《人民日報》社論,實際在這之前的9月,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農業發展綱要十四條(修正草案)》就已經是農業“大躍進”的綱領。“社員力量大無邊,稻垛高得堆上天,摘朵白雲揩揩汗,對著太陽吸袋煙。”安慶詩人謝清泉創作的這首民歌,是典型的“大躍進”心態與現狀的真實寫照,這首民歌也因此一夜間傳遍大江南北。安慶建築工人正是帶著這樣一種豪邁,開始了安慶曆史上第一座超大型百貨商場的建造。


安慶人,還記得老百貨大樓嗎?


  楊昭宗生前向我回憶這一段歷史時,心情仍然有些複雜,“你說那是什麼工程,澆築水泥板的鋼筋不夠,就用竹條子代替,簡直是瞎搞嘛!”

  1958年,鋼材緊張,建築工程土法上馬,以竹筋做砼的主筋、箍筋和分佈筋,替代鋼筋。說白了,這也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具體表現。百貨大樓的建築材料,多來自於安慶新辦的相關工廠,據資料,僅1958年,安慶城區開辦的小土窯水泥廠,就有10餘個(後因質量達不到要求紛紛下馬)。此外,公安局勞改科、建築公司、東市區等,也相繼投資建立了石灰廠和磚瓦廠。不僅僅如此,當時施工條件落後,連最起碼的攪拌機也沒有(此前糖廠建設,攪拌機是從合肥租借的)。而百貨大樓的施工期,又正好與梅雨季節相遇。要搶速度,要搶工期,要放一顆建築衛星,唯一的辦法,就是打“人海”戰術了。


安慶人,還記得老百貨大樓嗎?


  安慶市建築工程公司1952年由長江建築公司和華成建築公司合併組建。1958年在編人員為995人,這之中,至少有一半以上,參與了百貨大樓的工程建設。數百名建築工人集中在施工現場,日夜奮戰,再加上質量上的縮水,這“衛星”是完全可以放得上天的。1958年7月10日,新落成的百貨商場正式對外迎接顧客。而此時,與開工的3月11日,之間只有121天的時間。激進口號“鼓足革命幹勁,保證100天完成”,就這樣演變為現實。更為奇蹟是,同是安慶市建築工程公司,1958年完成建築安裝工程量為332萬元,竣工面積達到4.8萬平方米。也就是說,除百貨大樓外,他們還完成了4.5萬平方米的建築任務。當年利潤為25.4萬元。基於此,這家企業1958年受到國家建設工程部表彰,被授予全國建築業先進集體稱號。


安慶人,還記得老百貨大樓嗎?


  1958年初夏的風在安慶城區徐徐掠過時,百天之前還是圖紙上的百貨大樓,已經在新市路(人民路)繁華地段矗立起來了。大樓主樓向東南,位於新市路與三步兩橋、天台裡街的十字路口。南大門面向新市路,與新新酒家相對(後改建郵政局大樓),西北大門也就是後來的人民照相館,面向新市路與狀元府街的丁字路口。大樓附樓三層,主樓四層,主樓上方另建有鐘塔。


安慶人,還記得老百貨大樓嗎?


  筆者收集到最早的百貨商場照片,拍攝於上世紀50年代末,拍攝者也是楊昭宗。從照片上看,四樓鐘塔下方,嵌有“百貨商場”四個大字。三樓陽臺上,懸有當時最時尚的“大躍進萬歲”標語。商場櫥窗下方的牆體上,還刷有“行人應走人行道”的交通警示標語。同屬於百貨大樓的人民照相館,開業時間略晚些,是40天后的8月19日。同年,安慶城區開闢公共汽車,分設北郊和東郊兩條線路(現在的1路和5路),北路至集賢關,東路至飛機場。兩車的城內的起始站,都設在百貨商場東南大門的十字路口。


安慶人,還記得老百貨大樓嗎?


下篇


  清末民初,安慶雖“商賈輻輳,百貨駢闐”,但“百貨”在商界並不能單獨成為大概念,而是京廣業下面的一個分支。這裡的“京廣”,是針對地域而言的,指建康(南京)、番禺(廣州)、臨安(杭州)等地生產的商品。大致分四大類:針棉織品,如毛衫褲、毛巾、頭繩、枕套、棉線,等等;小五金,如剪刀、鐵包鎖,如煤油爐、汽燈、紗罩、鞋眼之類;玻璃搪瓷,前者如玻璃花瓶、檯燈、酒杯、桌盒,後者有痰盂、提桶、膠鞋等。當然,大頭還是日用百貨,包括香水、香片紙、頭油、蛤蜊油、杏仁蜜、香脂、甘油、痱子水、爽身粉、牙粉、陽傘、鏡子、奶頭、梳篦、衣針、帳鉤、衣刷、梳妝盒,等等。從用途看,大多為女性閨房中的化妝用品。民國之後,西洋商品如法國白衣香水,英國必嗽定牙膏,美國棕欖皂,俄國純毛毯,日本二人龍頭座鐘、汽油爐等,也大量滲入城區的消費市場。


安慶人,還記得老百貨大樓嗎?


  維持多年的這種傳統百貨業格局,在1958年7月10日,百貨大樓開業當天,被完完全全打破了。

  不少老百貨員工還對當年百貨商場開業有很深印象,他們以一個字來形容,就是“亂”。 從商場竣工到開業,短短有隻半個多月時間,準備時間太倉促,“亂”;安慶城區歷史上第一家大型商場,沒有任何管理經驗,“亂”;包括第一任黨支部書記姚國俊在內的115位員工,都是臨時調集到一起的,有的甚至連名字也喊不出來,“亂”;上下兩層4大營業區17個櫃檯,各有各的亂法,集中到一起,更一個“亂”字了得!其實最亂的,就是不同類型的商品經營,集中到統一的經營場地,並以統一的模式進行管理,徹底改變了安慶傳統商業的經營理念。


安慶人,還記得老百貨大樓嗎?


  雖然稱之為“百貨”,但在計劃經濟時代,其經營範圍,是受到嚴格限制的。從資料上看,當時經營的商品分5大類,分別是百貨、棉布、文具紙張,鞋帽、勞保用品。但一些老年消費者認為這種說法不全面,至少遺漏了一大項,這就是菸酒。他們仍記得百貨大樓幾乎幾十年不變的商品格局,百貨在一樓東大廳,菸酒在一樓西大廳,二樓東大廳,一邊是文具紙張,一邊是勞保用品,西大廳分別為鞋帽和棉布。儘管如此,在安慶,這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商業巨無霸,安慶的平民百姓,若置辦稍大一些的商品,都喜歡去百貨商場選購。張愛斌老先生回憶,1961年他結婚時,就是憑結婚證拿到的8兩糖票,在百貨大樓稱的8兩糖果,其中3兩給了老丈母孃,自己留下半斤招待客人。作家吳牧1970年結婚,也是與夫人一起,在百貨商場挑了兩個臉盆。多少年過去,他仍清楚記得臉盆底那兩條遊動的金魚。


安慶人,還記得老百貨大樓嗎?


  百貨商場全透明玻璃櫃臺,一度讓安慶百姓驚訝不已。在這之前,安慶最大的京廣業老店,是倒扒獅子街上的“盈生泰”, 鼎盛時期,其總資產高達十多萬,並擁有員工40有餘,另在上海設有申莊。但商鋪裡用的,則多是傳統的封閉的笨重的木製櫃檯。百貨商場為安慶老百姓帶來的,還有它時尚的櫥窗陳列。東南向和南向的11個陳列櫥窗,每逢重大節日,都會隨節日的主題而變換。雖然以突出節日氣氛為主,但表現主體,則是當年稱得上是“琳琅滿目”的商品。


安慶人,還記得老百貨大樓嗎?


  上世紀60年代末,櫥窗陳列還引進了一些先進的電動機械設備,如火車能跑,輪船能開,模特能抬手向消費者致意,等等,更讓安慶人嘖嘖稱奇。特別是剛推出的那些天,百貨商場的櫥窗前,人頭攢動,總是擠滿看熱鬧的大人和小孩。那些場面,至今回憶起來,仍讓許多老安慶人留戀不已。


安慶人,還記得老百貨大樓嗎?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百貨商場的營業員,是老百姓羨慕的對象。因為他們身處“近水樓臺”,可以“先得月”。這“月”是什麼?“月”就是緊俏商品。在老百姓的心目當中,百貨商場的營業員,可以通過他們工作的便利,以“走後門”的方式,買到一般市面上買不到的東西。不少家庭甚至期盼孩子長大後能去百貨商場工作,也能不求人買到一些緊俏商品。


安慶人,還記得老百貨大樓嗎?


  嚴格地說,百貨大樓1958年開業,一方面給安慶人帶來了全新的消費環境,另一方面,也給他們傳統的消費觀念,帶來了新的衝擊。其中之一,就是票證的出現。按理講,開業後的百貨商場,因經營範圍擴大,有百貨、棉布、文具紙張、鞋帽、勞保用品等多類,應該更大程度上方便消費者。但因接下來幾年,政府將計劃外採購、跨地區供應,改為單一的統購統配、統銷包銷,加上生產力的不足,最終導致出現日用百貨商品緊缺的困局。


安慶人,還記得老百貨大樓嗎?


  以購物挑剔出名的安慶市民,開始被動接受“憑票供應”的非常方式——部分辦公和生產用工業品,須經相關部門審批後方能限量供應;煤礦和地質工作人員的工作服、雨衣、膠鞋、肥皂等勞保用品,按計劃逐年逐月供應;年輕人結婚用的絲綢被面和被單用布,則憑結婚證發票供應。現在大家幾乎都不戴的了手表,當時最流行,或者說唯一的牌子,就是“上海”,男式的120元一塊,女式好象90元,但都要憑票供應。自行車的選擇性大一些,但也是在有“票”的前提下。


安慶人,還記得老百貨大樓嗎?


  現在豐富多彩的服裝,直到1980年之前,還根本沒有成品出售,所以那時候的女孩子,隔三岔五總喜歡去百貨商場轉轉,看看到了什麼花布沒有。買布不叫買,叫“扯”,需要多少,尺子量好,用剪刀剪開一個小口,用力一扯,布就開了。買布當然也要布票,是按年度發放的,每人7尺至1丈3尺不等。女孩子逛百貨商場,錢包裡一定是夾有布票的。除布票外,還另外有棉花票、煤油票、香菸票、糖票,不過她們對這些就不感興趣了。


安慶人,還記得老百貨大樓嗎?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電視機、電冰箱等家用電器出現,憑票供應的商品又新增了許多。據相關部門統計,那些年憑工業券供應的商品,百貨類佔到12種,紡織品類另有24種。憑號碼票按月或按季度供應的,有火柴、火石、肥皂、香皂、洗衣粉、棉線等。鋁製品、電池、牙膏等商品一度還採取“以舊換新”方式供應。除此之外,糧票、油票、煤票、豆腐票等,也是家庭過日子必備的票證之一。這種狀況,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後,才有所好轉。但也恰恰是票證時代的結束,如洪水如猛獸的市場經濟,在帶來商業新格局、新理念、新氣象的同時,也對傳統模式的百貨商場,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安慶人,還記得老百貨大樓嗎?


  1994年,老百貨大樓在經歷了35風雨後,終於推倒重來,在原址新建了高9層,建築面積31000平方米的新大樓。隔一年,新百貨商場全面開業,再度在安慶城區捲起商業新潮,也迎來了它的另一個輝煌,當年營業額9000萬元,實現利潤450萬元。但由於體制、管理、資金諸多方面原因,當年的商業龍頭——百貨商場,在多渠道商業經營模式衝擊下,很難適應新的商業競爭秩序,到2003年,最終不得不將其“老大”位置,拱手相讓,最終悄悄退出安慶城區商業舞臺。


  我們經歷了一個時代,我們經歷了一個世紀,我們也經歷了百貨商場近50年由萌芽到繁榮,由鼎盛到衰退,後又重新崛起為大金新百的全過程。


安慶人,還記得老百貨大樓嗎?


八百年老安慶 三百年老省城

重振雄風 共創未來

讓我們共同期待安慶人的201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