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弟弟結婚是大事,別聽你家女人背後嘀咕,就算沒錢去借也要幫”

文|東陸十三

父母偏心,在大多數非獨家庭裡,是一個心照不宣的秘密。

畢竟十指有長短,個人有喜好,父母有所偏愛是難免的。

加州大學教授凱瑟琳·孔戈爾經過調研發現:70%的父母承認會偏愛某一個孩子。

事實上,真實的比例要比這大得多,因為大多數的父母都會盡量掩飾自己偏心。

作家傑弗裡·克魯傑就曾說過:“95%的父母都偏心,剩下的5%只是不願意承認而已。”

“弟弟結婚是大事,別聽你家女人背後嘀咕,就算沒錢去借也要幫”

01

還有一些父母,偏心而不自知。

就像電視劇《請回答1988》裡的德善父母。

在生活中,德善沒有荷包蛋,沒有雞腿,生日還要和姐姐一起過,但父母卻習以為常,直到德善忍不住哭泣抱怨,德善爸爸才驚醒過來。

感覺到愧疚的爸爸,主動在路上等德善放學,併為她買來生日蛋糕,和女兒暢談之後,說下那段煽情的臺詞:

“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所以,我女兒稍微體諒一下。”

可是,偏心早已成為一種慣性。

當煤氣洩漏​時,姐姐和德善睡在同一間,父母卻只救走姐姐和弟弟,唯獨忘記了德善。

我覺得德善就在旁邊,不可能看不見吧?就算不能先救德善,也不能完全把她給忘了,雖然情況緊急,但這明顯沒有把德善放在心中。

最後,德善一個人從房間裡爬出,那場景令人心酸。

“弟弟結婚是大事,別聽你家女人背後嘀咕,就算沒錢去借也要幫”

02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偏心的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是一生的。

我的一位同學,在10歲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離婚時,爸爸對她說,弟弟還小,不能沒有父愛;媽媽對她說,弟弟還小,不能沒有母愛。

最後,父母為了爭奪弟弟,上了法庭。當時,同學也在場,她聽見一位法官問了三遍:“有沒有願意撫養姐姐的?”

這句話時至今日,依舊常常讓同學從夢中驚醒。

讀者餘女士說,她的老公也是出生在一個父母偏心的家庭,雖然老公從來沒有提起過父母偏心的事,但餘女士結婚後不久,就很明顯地感覺到了。

記得有一次,餘女士和老公回家過中秋,在廚房裡幫忙的時候,婆婆精心準備了一些晚上的菜品。

婆婆如數家珍,說這道菜是你小叔子愛吃的,那道菜也是你小叔子喜歡的……

餘女士有些好奇,想知道自己老公愛吃那道菜,沒想到婆婆愣了一下,半響才說:“老大他胃口好,什麼菜都喜歡吃。”

“弟弟結婚是大事,別聽你家女人背後嘀咕,就算沒錢去借也要幫”

03

還有一次,也是回婆家吃飯,在準備午飯的時候,婆婆接到小叔子的電話,說中午臨時有事不回來吃飯了。

接完電話,婆婆先是把一盤蝦放回冰箱,說這是小叔子最愛吃的,留著晚上他回來再煮,後來又默默地把一盤豬蹄放回冰箱。

愛是一種細節,體現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

餘女士漸漸有些明白,為什麼老公明顯比小叔子更聰明上進,卻在初中畢業之後,就外出打工,而小叔子高考落榜兩次,還一直復讀最終勉強上了個三本。

也明白了為什麼老公危機意識很強,工作上總是兢兢業業不敢放鬆,而小叔子在大學畢業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經常在家啃老。

有句話叫做“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說的就是老公;還有句話叫做“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說的就是小叔子。

“弟弟結婚是大事,別聽你家女人背後嘀咕,就算沒錢去借也要幫”

04

有人說父母總是偏心比較弱勢的那個孩子,其實我覺得應該反過來說,被父母偏愛的那個孩子,容易沒出息,因為他總是不用付出努力,就能輕易得到。

餘女士的老公雖然學歷不高,但比弟弟有出息多了,他是公司中層管理,月薪上萬,婚房的首付都是憑自己一己之力攢出來的,現在正存錢準備買車。

小叔子如今每個月拿四千多的工資,談了一個女朋友,正準備結婚,但是自己根本就沒有存下錢來。

小叔子就伸手向父母要錢,可是公婆已經把所有的積蓄拿出來,再加上餘女士老公贊助的5萬元錢,為小叔子首付了一套房。

就連房貸也是用公婆的退休金在還,哪裡還有錢給小叔子結婚。

於是,公婆自然就想到了比較有出息的大兒子,就像以前無數次的那樣,婆婆說:“你現在有出息了,幫幫你弟弟。”

“弟弟結婚是大事,別聽你家女人背後嘀咕,就算沒錢去借也要幫”

05

老公或許是因為從小得不到父母的偏愛,所以對於父母的要求一向是有求必應,但這一次他實在拿不出父母要求的15萬結婚費用。

小叔子知道哥哥準備買車,就在母親面前抱怨,說哥哥有錢買車卻沒錢幫自己,結婚是人生大事,可買車什麼時候不能買?

婆婆知道了很生氣,就打電話來指責,並把怒火發洩到餘女士身上。

婆婆說:“你和弟弟血脈相連,他是你唯一的親人,別聽你家女人在背後嘀咕,你每個月那麼高的工資,怎麼就沒錢了?就算真沒錢,去借也要幫你弟弟。”

老公手機開的是免提,餘女士在邊上也聽到了,忍不住生氣,老公這些年也不知補貼了婆家多少錢,搞得自己每天要擠公交車上班,還被這樣指責。

餘女士直接拿過電話,對婆婆說:“媽,出錢可以,我們去借,但這是一次性買斷,以後家裡的房子財產我們都不要,也別叫我們養老。

“弟弟結婚是大事,別聽你家女人背後嘀咕,就算沒錢去借也要幫”

06

在電視劇《知否》裡,有一個活得很通透的女人,孔嬤嬤。

孔嬤嬤在教導四姐妹的時候,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一段關於兄弟姐妹相處,關於治家之道的話,她說:

“兒女眾多的人家,父母要一碗水端平,才能家宅寧靜,雖說姐妹時間要相互謙讓,但也是今日這個讓,明日那個讓的,沒得道理只叫一頭讓的,日子長了,父母姊妹免不了生出些嫌隙來。”

人心是世上最微妙也最複雜的事物,愛也是。

我們都是普通人,很難做到不偏心,但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心,也要控制自己的行為,對待兩個孩子,儘量要一碗水端平。

更別提用“道德綁架”其中一個,來貼補另一個,這樣的做法只會害人害己。

“弟弟結婚是大事,別聽你家女人背後嘀咕,就算沒錢去借也要幫”

魯迅先生《秋夜》: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他們都是你的孩子,都是你種下的棗樹,或許你更喜歡其中一棵,但別忘了,也給另一棵也澆澆水,別讓它枯了。

願所有的父母都能珍愛自己的孩子,都能不厚此薄彼,把一碗水端平。

--END--

作者:東陸十三,自由撰稿人,用文字行走江湖,用筆尖觸碰心靈,用溫暖照亮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