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菜園子”連上“菜籃子”,“縫合供應鏈”開闢在田果蔬銷售“新路子”

“我們的草莓基地差不多有800畝,現在一天要收4~5萬公斤,以往都是外地的水果商上門來收,今年大家都出不了門,沒人過來收了。”南通大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陳乃東介紹,公司將流轉的土地統一出租給浙江、山東、安徽等地的種植戶,辛苦幾個月本以為會有好的收成,但疫情讓主要的銷售渠道幾乎都“走不通”了。

前些時間,南通市通州區三萬噸果蔬因“疫”滯銷,面對這道嚴峻“考題”, 通州多個部門主動下沉服務,暢通銷售渠道,機關幹部、黨員群眾也人人爭當“帶貨王”,幫助果蔬走上百姓餐桌。

“菜园子”连上“菜篮子”,“缝合供应链”开辟在田果蔬销售“新路子”

暖心!政府當起“推銷員”

通州區農業部門主動與公安、交運等部門對接,加強服務,出具調撥轉運證或綠色通行證,保證疫情防控期間農產品和農業生產保障物資正常流通。

區農業農村局組織人員多途徑瞭解、統計全區果蔬滯銷情況,同時廣泛聯繫相關銷售渠道和電商平臺,三管齊下,全力幫助水果和蔬菜種植戶挽回損失。發揮專業特長和人脈優勢,架起直供南通市主城區和通州城區本地商超的橋樑,讓130多畝的蔬菜進行產銷銜接;通過南通電視臺《城市日曆》商城進行銷售,政府派郵政車直接來拉;聯繫了京東商城等網銷平臺,讓農戶能夠收回一部分成本,儘量減少他們的損失。2月12日以來,《城市日曆》商城銷售草莓500多單,總銷量15噸左右,京東商城採購蔬菜總量700多噸。

“菜园子”连上“菜篮子”,“缝合供应链”开辟在田果蔬销售“新路子”

金沙街道農業服務中心牽頭組織街道14個社區居委會共同為菜農的滯銷蔬菜吆喝賣菜,開展“訂單蔬菜銷售”。買到蔬菜的市民也高興地說:“從來沒買到過這麼新鮮、便宜的蔬菜,希望這樣的活動多搞,品種更豐富些”。

愛心!人人都是“帶貨王”

回想起前幾天的情況,菜農楊克寶仍是心痛不已。五年前,楊克寶帶著全家人從安徽來到通州種植大棚蔬菜。經過多年耕耘,大棚發展到37個,總面積40畝,品種涵蓋了小白菜、茼蒿、芹菜等。春節前,全家人都放棄了回老家過年的想法,為接下來的蔬菜採摘上市做準備,但是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全家人的夢想。“25個大棚的菜都長老了,只好翻耕作肥料,至少損失七八萬元。”楊克寶無奈地說。

像楊克寶這樣的菜農,在通州區共有400多人,蔬菜種植面積共2萬餘畝,目前滯銷總量達2萬多噸。

蔬果等農產品一頭連著市場“保供給”,一頭連著農民“促增收”。滯銷的局面也牽動著通州各界人士的心,各單位、鄉村、社區的微信群中,一條條“幫扶購買農產品”的信息在不斷轉發,“滾雪球效應”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帶貨”行動中來。

2月15日上午八點多,蔬菜種植戶李展拉著一車蔬菜停在城區江海明珠廣場,在志願者何俊榮等人的協助下,絡繹而來的群友們通過微信驗證,不一會兒,就把600公斤蔬菜領走了。

“菜园子”连上“菜篮子”,“缝合供应链”开辟在田果蔬销售“新路子”

李展是山東人,去年下半年在金餘村租了130多畝地種植大棚蔬菜。之前都是北京、上海等地的客戶直接來拉貨,由於疫情影響,交通不暢,菜運不出去了。金沙街道部分人大代表到村督查疫情防控工作時,聽說了李展家蔬菜滯銷的事。大家立即聯繫大潤發、聖水等超市,為他掛鉤銷售,因為超市需要營業執照和蔬菜檢測報告,而李展沒有最新的檢測報告。在等待區綜檢中心檢測結果時,大家也沒閒著,紛紛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裡“叫賣”起蔬菜來。微信群友一下子訂購了600多公斤蔬菜。2月14日傍晚,蔬菜檢測結果出來了,全部都合格。“菜賣不出去,再過一週就都廢了,就要損失20多萬元。幸虧遇上你們這些好人,素不相識還幫忙跑前跑後,真的是雪中送炭,有‘疫’卻有義,太感謝了。”

信心!種植戶花式自救

在政府和各界愛心人士幫助尋找“銷路”的同時,部分種植戶也在積極開展“自救”,通過社交平臺、愛心組織、親子採摘等方式搭建新的“銷售渠道”。

近日,十總鎮季家莊村草莓種植園迎來了不少城區家庭的親子採摘遊。將大棚向周邊的村民開放,但每次只允許一家人進入一個大棚。除了將草莓園向村民分戶開放、聯繫周邊單位集體配送,草莓園負責人汪金軍還打算在網上開設一個銷售平臺,向更多的人推送草莓。

且受疫情影響,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網上購買、配送上門。2月20日一早,通州開心田園生態農場內,農場主孫春梅就忙著打包田間剛剛採摘的新鮮蔬菜,準備發往客戶手中。她說,農產品網上團購既讓廣大市民響應了“不出門便是為國家作貢獻”的號召,滿足了大家的日常生活需要,又解決了種植、養殖戶的農產品滯銷問題,正因為把準了網絡銷售這個了路子,客戶較往年增加10%,客單價增加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