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登基不足兩月,皇位都沒坐穩的宋太宗,為何要去暗殺一個乞丐?

於佳儉


趙光義殺乞丐這件事情,十有八九是假的。

(趙光義)

此事記載於宋人蔡絛的《鐵圍山叢談》,對了,補充一下,蔡絛是蔡京的兒子,文采還是不錯的。

故事是這樣的,說趙光義剛剛繼位,總覺得自己不能服眾,所以琢磨著搞一件大事情。

有一天趙光義微服私訪,看到一家店鋪前,某個乞丐在討錢。因為要不到錢,就在店門口大聲叫罵,店主人道歉都沒用。這時候店門口已經聚滿了看熱鬧的人,都在看怎麼才能收場。

結果,吃瓜群眾中忽然躍出一人,拿著刀就把乞丐捅死了。然後刀也沒要就離開了,深藏功與名。當時天要黑了,官府就沒捉拿到兇手。

趙光義第二天就非常生氣,說光天化日朗朗乾坤,怎麼能有當街殺人的?趕緊查。官府一聽,趕緊查唄,結果最後彙報:是店主人殺的。趙光義聽了,就讓官府把兇手的刀拿過來。

結果,趙光義看了看刀,問道:“確實審訊好了?”東京尹就回答說:“確實,犯人都招了。”

然後,趙光義微微一笑,讓侍衛拿來了自己的刀鞘,刷的一下就把兇手的刀插了進去……周圍人都看呆了,這什麼意思?審錯了?殺人犯是皇上?

好吧,用一個乞丐的性命,嚇唬一下朝廷官員,趙光義還真是牛人。


這個故事極有可能是假的。

首先,趙光義真想樹立威信,方法有很多,自己親自殺人,太戲劇化了,所以真實性本來就有爭議。

(古代乞丐)

還有另外一個問題:乞丐真的會這麼猖狂?

目前關於中國民間乞丐組織的研究非常多,古代乞丐雖然沒有統一的“丐幫”,但是幾乎每個城鎮都有完整的乞丐組織。

乞丐有“丐頭”,專門負責管理自己勢力範圍內的所有乞丐,有人想當乞丐,或者外地乞丐過來,都要拜見丐頭,取得同意之後才能行乞。

而且,乞丐的規矩還是很嚴格的,一般行乞都要按照劃定的範圍,不能起爭執。沿街的商鋪酒店,都會定期給丐頭交錢,這個叫做“月規錢”和“節規錢”。丐頭拿到錢之後,就會給店鋪一張寫了字或者花了符號的紙,只要貼在門上,就證明交過錢了,乞丐們不能去乞討,更不能去撒潑鬧事。

尤其是一些大的城市,乞丐的管理尤其重要,所以官府會默認丐頭的管轄權,甚至會一定的經費和場地。這樣既避免了城市混亂,又能節省人力物力。

(乞丐也是有組織有紀律的)

所以,像這個故事中的乞丐,在京城行乞,一定是受到丐頭管轄的,絕不敢胡鬧。那有沒有可能這個店家沒交錢,所以乞丐來搗亂了?

可能性也不大,給丐頭交錢是一種官府默認的慣例,開店的老闆都知道。萬一萬一這個店主不懂,沒交錢,丐頭也絕不會只派一個乞丐來的,一來就會一大群,一鬧就是一天。

所以,綜合史料分析,趙光義刺殺一個乞丐的事情,不太靠譜。就算是臨時起意,趙光義也完全可以派身邊的侍衛動手,何必自己上呢?


七追風


這件事情我有所瞭解,請聽小寶講述。

趙匡胤的弟弟,也是宋太宗趙光義,野史中相傳是趙光義在哥哥趙匡胤病重奄奄一息的時候殺了趙匡胤,至於真相具體如何,我們也不得而知。



趙光義當時剛剛登上皇位,因為大臣之間對於趙光義上位隱隱有些爭議,並且對於趙光義的治國能力有所懷疑,所以趙光義就通過微服私訪來發現民間一些問題,體察民情。

有次趙光義在獨自一人剛剛上街,就看到一個乞丐在一個商店門口乞討,店家給了他一些吃的之後,他還不走,還想著要錢,一直賴在店門口不走,店家無奈只好叫一些下人把他趕走,下人們過去對乞丐一頓拳打腳踢,打的乞丐在地上打滾,這時候便引來了許多人觀看 據說有上千人,突然從人群中冒出這麼一個一個人來,手持一柄短刀,飛快的對著乞丐的獨自連捅了四五刀之後趁圍觀者還沒有反應過來便迅速離去。



之後當時的開封府尹將此時上報趙光義趙光義聽完之後勃然大怒說道:“這也太放肆了吧!居然有人在天子腳下殺人”於是便讓開封府尹三天內破案,不然一定國法從事。

連續調查了兩天,開封府一點線索都沒有,趙光義詢問的時候都急了,下了最後的通牒,如果不能明天再抓不到人,我要砍你腦袋,開封府尹當即表態一定如期破案,第三天早上一大早,開封府尹帶著一大幫子人去了那個小商店,對商店老闆說既然是你指使下人打的乞丐那一定也是你找人殺的他,商店老闆嚇到渾身直哆嗦,一直不承認,一個勁的喊冤枉,於是開封府尹命令手下人把他抓到牢獄,使勁了辦法讓他承認,不然殺了商店老闆全家,所以奄奄一息的老闆只好招供了 ,正好到了第三天晚上,開封府尹把案件的審理資料拿給趙光義看。趙光義問道:“你是怎麼審的?”那開封府尹說:“我採用了說服的方法讓他明白過法不可違,所以他都招了”

趙光義聽到這裡,嘿嘿一笑,拿出一把短刀對開封府尹說:“其實人是我殺的,瞧殺人兇器還在這裡”

這時候開封府尹傻眼了,於是趙光義藉此機會撤了他的職位,並下令嚴加懲辦刑訊逼供之人。

據說,從此以後,其他的官員再也不敢刑訊逼供了。



也在朝廷眾多官員面前表現出了自己的手腕。


聽小寶說歷史


趙匡胤死後,弟弟趙光義繼位,因為不是正常的子承父業而是罕見的兄終弟及,很多野史認為趙光義的皇位來路不正,“燭影斧聲”“金匱之盟”也是歷史上解不開的人們津津樂道的謎團。趙光義做了皇帝以後也是努力的開證明自己是個明君。這不,剛登基不足兩月,就殺了一個乞丐!這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人怎麼會扯到一起了呢?



原來趙光義沒事在京城微服私訪,走在大街上看到前面一堆人圍著看熱鬧。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個乞丐在向一個富商討錢,富商給了還嫌少,賴著不走非要更多。富商不給,乞丐便撒潑耍賴,還破口大罵,引得很多人圍觀,有指點乞丐無賴的,也有笑話富商小氣的。這時候突然人群中竄出一人,上來給乞丐幾刀,乞丐便倒在血泊中死去了。等到老百姓反應過來報官時,兇手已經揚長而去。


因為此事發生在京城光天化日之下,府尹生怕皇帝降罪於他,趕快審理案件捉拿兇手,趙光義更是積極詢問案情進展。第一天,府尹回答有線索了,快破案了;第二天府尹說馬上就能破案了;第三天府尹遞上卷宗和富商畫押的供詞等說案子結了,是富商殺了乞丐。

趙光義大怒,指著自己的刀說“是我殺了乞丐!刀還在這裡!”下令釋放了富商,追責了刑訊逼供的官員。

趙光義這一手讓很多官員不敢刑訊逼供,謊報案情,政治清明。在他看來用很不值錢的乞丐生命來換取政治的清明,很值得,很英明。但是誰會為乞丐抱一聲不平?自己要個飯,儘管罵人了,但是罪不至死吧!結果是乞丐死了,他的死警告了官員,只是維持多久?這種治標不除根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只是趙光義作為皇帝擁有生殺予奪的權力,並不認為自己錯了。


墨梅逸清寒


我認為,宗太宗之所以這樣做,目的恰好就是因為他剛登上皇位不久,眾人對他得位方式充滿懷疑,朝野暗流湧動,急需立威,用以威懾群臣,穩定朝局。於是乎就自導自演了一出“賊喊抓賊”的戲碼。具體可參見宋人蔡條所著《鐵圍山叢談》中的記載:

書中說到:宋太宗剛繼位不久,正尋思著,有什麼事情可以讓我立個威,才能把朝野內外那些人都收拾的服服帖帖的呢?正好有一天,微服在外,看到轎子外面有個乞丐因乞討不成,靠在人家店鋪門口破口大罵,汙言穢語,不堪入耳。主人家還連連作揖,又是道歉又是解釋的,哄半天都沒得用。周圍還有一大堆人堵在門口圍觀,突然人群中跳出來一個人,抽刀子就把乞丐給捅死了跑了,刀也不要了。

事發當時天都黑了,兇手也莫法追。第二天,宋太宗聽到朝臣的奏報,當即大怒,還說這簡直就是五代亂世的現象嘛,天子腳下竟敢大白天的當街殺人。馬上要求嚴查,必須限期破案。

當事官員害怕被皇帝降罪,沒過多久就向皇帝回報,說是店主被乞丐罵了,氣不過憤而殺人,衙門把兇手已經抓回來了。宋太宗聽得高興就說:“愛卿你能如此用心真是不錯啊,但是你們審核清楚了嗎?可不要冤枉了好人,回去把兇刀拿過來。”

沒過幾天,官員又來回復皇帝,並把審訊供詞和殺人兇刀都一起帶過來了。宋太宗又問:“審清楚了嗎?”官員說“審清楚了。”

於是乎宋太宗喊旁邊的小內侍把他的刀鞘拿過來。小內侍聽命取來刀鞘,宋太宗唰的一下就把刀插到刀鞘裡去了。然後拍拍衣袖說到:“你們這樣辦事,豈不是妄殺好人。”

可見,這從頭到尾根本就是宋太宗自導自演的一出“賊喊抓賊”的戲碼,意在立威,以此告誡群臣,你們平日裡的所作所為不要以為我不知道,誰敢不用心辦事,必將受譴。此時,我真想求一下那位官員的心理陰影面積到底是有多大?

經此一事,宋太宗立威的目的縱是達到了。但使的卻是陰謀詭計,將一眾群臣玩弄於股掌之間,還犧牲了一位無辜乞丐的生命。難道乞丐的命就真的如此不值一提嗎?店主殺人必須殺人償命,皇帝自己殺人就無所謂,只是他陰謀詭計的一顆被犧牲掉的棋子嗎。身為天子,行事卻陰狠詭毒至此,思之,著實令人不寒而慄!


番薯茄子話古今


一天宋太宗微服私訪,走到大街上,看到一個乞丐在一家店門口要飯,店主給了他東西他還不走,後突然跑來一個人把這個乞丐殺死了。宋太宗交辦開封府尹辦理此案,限期三天,實際上是他派人殺死這個乞丐的,那麼,這麼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為何會對一個乞丐下死手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宋太宗



1. 實際上他是要看政府機關的辦事能力如何?他限期三天,到了第三天,開封府尹說已經有眉目了,後來又寬限,府尹對那個店主動刑,人死在你門口,你應該知道是誰殺的,店主為了不受刑罰的煎熬,違心承認,而當宋太宗問如何破案的時候,府尹卻說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其自願交代的。這樣宋太宗很惱火,知道府尹是強行逼供了,最終將府尹撤職,以後官員再也沒有刑訊逼供的了。

宋太祖

2.宋太宗一直被懷疑其暗殺了他的哥哥宋太祖而奪得帝位,同時其有對宋太祖的兒子及其孩子進行了暗殺,以確保自己的帝位不旁落,讓自己的兒孫掌握政權。所以朝上朝下會有所言語,當然不可能當著他的面說,都是背地裡說,這人宋太宗很不爽,於是他想用這個事件檢測一下官員的能力外,還想樹立一下自己的權威,國君沒有威嚴如何治國,所以他利用這個平臺把開封府尹撤了職,暗地裡告訴在朝為官的各個官員,如今自己已經是皇帝了,以後我說了就算,別以為你們在背後議論對我不服,如果誰敢違命後果一定會比開封府尹下場要慘。

3. 宋太宗為了一己私利,隨便將一個乞丐殺死,足可以見他自私和冷漠,對於生命的極度不尊敬,其做法實在與天子的身份不相稱,他對一個乞丐都如此,更加堅定了大臣以及民間對其殺害宋太宗的認定,同時也看出宋太宗這個人,為了達到目標可以不擇手段,大臣們不得不沉默閉上嘴。





公元976年,趙光義接了兄長的班,開始了他輝煌的一段生活。

登基不久,兩月之後,東京汴梁鬧市街頭,一乞丐被人當眾所殺,是仇殺,還是情殺?但,一個乞丐哪裡能有情人?看來是仇殺,真是這樣嗎?

我們一起來看看,送乞丐到閻王殿的到底是誰,為何要這樣做?

乞丐被殺始末



太宗上任後兩個月的某一天,東京汴梁城發生一件奇特的事情。

一位乞丐沿街乞討,到了某一店門跟前,主人不施捨財物也就罷了,還口出不遜,讓其走遠。

這乞丐也不是等閒之人,估計平時也是“丐幫當中”能說得上話的“N袋長老”。受店主奚落,開始與店主罵架。店主是做生意之人,做事要顧忌臉面,因此不再還嘴,進入了店中。

好一個乞丐,操那三寸不爛之舌,開始口吐蓮花,罵聲一浪高過一浪,於是圍觀的人越來越多。



(影視劇中乞丐)

這乞丐,一看“捧場人”還挺多,那就繼續罵。哎!此人當個乞丐確實可惜,如果能幹其他事情,說不上會有大出息。這邊罵著正上癮呢,下面人群當中有人開始交頭接耳,開始竊竊私語。是啊,你一個要飯的,人家給了你就拿著,人家不給也不要罵人家啊,就算要飯,也得講究素質啊!

乞丐罵得正歡,突然,人群中竄出一箇中年人,二話不說,抽出手中短刀,直向乞丐刺了過來,可憐乞丐罵人分心,被深深刺中,慢慢倒地。

而殺人男子,行動穩健,飄然離去。

乞丐被殺,宋太宗非常重視,責令限期破案



乞丐死了,事情傳到了宋太宗那裡,宋太宗下令趕快破案。

不久,相關機構來彙報結果,說殺人之人就是店主,被乞丐罵久了,店主惱羞成怒,奮起殺人。

太宗趙光義說道:“你們判案很用心呢,問題是,刀在哪裡?”辦案的一聽皇上問刀的下落,於是再次前去探查。不久,刀被拿來。

太宗問道:“案子審了沒有?”辦案官差說道:“審了!”

聽完此話,太宗拿過刀來,仔細端詳,然後對侍從說:“取我刀鞘來。”過了一會,刀鞘來了。宋太宗拿起短刀,往自己刀鞘裡一塞,竟然完美插入,不多不少,剛剛好。

拿起刀,宋太宗就出了門。現場全部傻了眼。

乞丐被殺,原來如此



事情比大家想得略微複雜一些,宋太宗趙光義接了班後,喜歡微服私訪,這一日就碰到了乞丐罵街。

趙光義很討厭這種行為,因為要飯的本身就不創造價值,就算到處吃白食,也得要講究行事方法吧!人家施捨得感謝人家;人家不施,也無需罵人家。如果都是強行乞討這等人,國家如何發展,宋朝如何進步?

為了讓這樣的惡劣現象少一點,太宗自己抽刀殺人,大展“雄威”。殺了人,趙光義從容離去。

通過此事,也提醒了辦案的人,要認真仔細。



這則故事見於宋朝著名的文人蔡絛所著《鐵圍山叢談》,據說此書的真實性很高。但,我輩仔細看來,怎麼看都像野史,哪個皇帝會親自出刀殺人啊,何況趙光義那麼聰明。

蔡絛是蔡京的兒子,曾經被髮配,發配期間寫了《鐵圍山叢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