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大學生的生活費是多少?

OYYL陽


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需要多少?這個要看地方,看家庭收入,看個人的。同時最好立一個前提。

一線大城市又如何能跟五六線城市比,家庭收入高又如何與低收入比。

還有就是看個人了。不過我覺得最主要還家庭收入的。比如你家庭收入高,一個月生活費上萬覺得跟你家庭收入低的一個月生活費一千都一樣了。

所以最終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大概需要多少?很難界定。有的可能幾百也要活下去,有的幾萬覺得剛剛夠。


ban運工


我大學是在中國的二線城市西安讀的!以我個人為例。我認為大學的開銷會花在這五個方面。我們且以月為單位去計算。


第一,吃飯。在大學多半是在學校食堂吃飯,食堂裡的飯菜有貴的有便宜的,我一般都吃的很便宜。早上起碼吃5-8元,中午起碼吃8-10元,下午8-10元,這樣一天有21-28元,一個月也要花630-840元,這個還沒算週末去外面吃飯如果去外面吃飯,還會增加開支。

第二,聚會,在大學裡同一宿舍的,大多來自五湖四海,同學之間認識了,如果有人提出去聚一聚,其他幾人都響應,那你也會想去,不去不給面子,和宿舍的同學打好關係也很重要啊,畢竟多一個同學朋友,就多一天路,記得我們宿舍會一週或兩週聚一次,這樣下來一次一個20-50元,一月有四周,一週聚一次一月要花80-200元,兩週聚一次一月要花40-100元。



第三,去遊玩,大學的生活豐富多彩,有許多的同學加入了學校社團,社團經常會組織一些戶外活動。參加的話,經費肯定要交的,一般也有30-100元,除了社團就是自己寢室的舍友

們,也會一起,去遊玩。去某個名勝古蹟,動物園啊!好多都有門票,一般門票50,100,200都有。

第四,有女朋友或男朋友的。也會經常陪女友逛街,買東西啊!有女友的男生一般都會和女友到學校旁邊租一個房子,住在一起。還有女友生日,這些都是花銷啊!有女友花費肯定就大了啊!這個就沒發計算花銷了啊!



對於有男朋友的女生來說,可能花銷會少一點,但也會為男生花一些錢的!

第五,娛樂愛好。記的大學寢室裡8個人有6個人都打網絡遊戲。上網一個月也花不少錢的!

我是在二線城市上的大學,花費大致就是這樣,不知在一線城市,還有其他城市是怎麼樣的?有列舉不全的還請大家來添添哦!


小崔情感



諸如此類問題己答不少,基本內容差不多,一個大學生生活費要多少,這裡以前題目有一點區別是,生活費要多少,比較單純點,以前問的上大學,一年需多少開支,差的太大了,單獨生活費,說頭不太大,有錢的,家庭富裕,寬超點的,可能學生就開支放蕩些,浪費些,不管什麼場合都敢去,特別高檔的餐廳,雅坐的卡啡都能喝,啥娛樂場所都能去,加上生活費,一月一萬二萬差不多,甚至不止,可憐的還是,一般正常以下的,窮學生,只有儉樸點用,還不知下月有沒有飯吃的那種,靠出外打零工,加上父母給的,一年也大幾千,六七千生活費最多,有的可能沒有,把生活費,用來買的日用品,學習用具,和書藉,可能一個月生活費就三五百,差不多了,消費高那有裡,有三分之一的富裕學生,根本不愁生活費來源,三分之二的學生還是饑荒的,困難的,消費不起好的生活檔次的,只有一天三餐,計劃,算著開消,當然有飯吃飽,好努力完成學業,是最主要的,不是來大學享受的,條件也不允許呀。為此只有忍著,忍著。


人說吃了苦上苦,才有人上人的道理,沒有經過風雨扔打,艱苦環境的磨練,思想道德品質的薰陶,很難成大氣,這是實踐得來的真理,大家都很清楚,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有出息,有前途,有作為,會有屬自已,慰藍的一片天空。

我想大多數學生,懂事,知情達理的,會體涼父母的一片苦心,也會自覺的克服困,努力完成學業,為國家,社會,家庭,會付出自已的青春年華和聰明才智的。



我現在是一名大四學生,和大家談談這四年的生活費的變化。大一初到學校身上還保留著高中的生活習慣,每天準時上課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生活上也是,一日三餐在學校。這時候生活費很低,大一專業課基本沒有,課餘期間出去做做兼職,掙到錢後就會揮霍一空。每月的生活費平均500左右,有時會超出預算。



大二大三的時候慢慢的消費水平變高,自己掙錢的渠道和本領也見長,所以生活費也變多。寒暑假期間打工,上學期間做家教掙了不少錢,基本上都是出去吃飯。已經習慣了大三時的高消費生活,大四依舊是承襲以前的生活,一個月的生活費大約1500左右。


菇娘就是愛時尚


別人不清楚,反正我每個月1000大洋就差不多了。



中醫養生吧


正常大學生每月生活費是一般是多少?這個問題是大學生和學生家長比較關心的問題,我也是從那個時候過來的,去年也在我們這一個大學附近住過一年,對這個問題還是比較瞭解的。


那就先說說我自己吧,07年讀的大專,那時消費水平還沒這麼高,花錢的地方也沒這麼多,畢竟是一個小城市,一個月大概花費三四百塊錢,主要花費也就以下幾點:

第一 衣服 那時候我很少自己買衣服,大部分都是家人買的,這方面花費較少。

第二 吃喝 平常在學校吃飯一天十塊錢就夠了,到學校外面吃的話也不是很貴,同學過生日偶爾會聚聚餐喝喝酒,偶爾買點零食,吃喝是花費最多的。

第三 住宿 那時都是住學校宿舍,上學期間一直單身,所以沒去過賓館,這方面沒什麼支出。

第四 出行 去的遠的話就是公交車或者摩的,很少坐出租車,另外就是放假回家的來回路費,一般也就是寒暑假回家,五一,十一也不回去,那時候基本沒出旅遊過,所以花費也不多。

第五 話費 娛樂 那時話費也花不多少,手機還不是智能機,常用的就是發短信,流量用的也少,一個月話費也就三四十。另外就是娛樂了,那時候主要娛樂就是上網吧,星期天都是去通宵,聊天,玩遊戲,看電影,看電影不是去電影院,是在網吧裡用電腦看。

學生花費,地域性差別還是很大的,在三四線城市還是不能和一線城市比的。

現在的大學生一個月估計要一千塊吧,畢竟時代不同了,現在人們收入高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當然消費水平也高了,另外孩子少了,家長對孩子也都捨得,所以給學生生活費也高了。家庭條件好的隨便花,不好的忍者點花。現在的學生比打工的穿的吃的喝的都好,男生買衣服都是去專賣店買牌子的,女生喜歡逛街所以購買力也比較強,買的衣服比較多啊。女孩子化妝品也是不小的開銷,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都想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這些都需要錢。還有經常幾個同學一起去飯店聚聚啊,沒事吃個火鍋啊,挺爽的。現在學生談對象的也比較多,很多在外面租房子,我去年住在大學附近的一個城中村,房租也不算貴,見到好多大學生在外面租房,成雙入對的,沒有租房的估計星期天也會去賓館開房,這也是一筆支出啊。外出出門都是出租車,滴滴,也要錢啊。還有就是玩啊,現在的學生不像以前了,只是上個網,現在都是去KTV、酒吧之類的,假期幾個同學一起去旅旅遊啊,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大學不像高中那樣壓抑,大學比較輕鬆,自由時間比較多,但是大學生也不要過分放縱自己,還要以學業為重。畢竟父母拿著錢是讓你來學習的,還有即將進入社會這所大學,要為以後自己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結:大學生的消費主要就是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每個月一千元左右。

謝謝大家閱讀 不足之處,希望大家補充


繁華落幕


我覺得大學生生活費的多少取決於家庭消費水平以及個人的消費習慣還有就是所在城市的物價吧。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在我們省一個比較偏遠的小城市上學,父母是普通職工,每個月家裡提供1500的生活費。

從吃飯方面說,我們學校食堂的菜價相對我高中同學在的省會城市要貴一點。早飯來說,一杯豆漿2塊,一個饅頭一個包子1.8塊,或者一個餅3塊跟一杯粥2塊,有的時候嗦一碗米粉就是6塊,這樣算平均每天早飯5塊。中餐,在食堂吃的話我一般是點一葷一素9塊;基本上每週會出去兩次吃,出去吃一次大概是15塊,平均每天午飯10.7塊。晚餐的話,我相對吃的比較馬虎,酸奶或者幾個橘子,平均大概4塊。我不吃夜宵所以就不算這比支出。這樣算下來吃飯的費用一天5+10.7+4=19.7,一週19.7×7=137.9,一個月下來吃飯開支139.7×4=651.6 約為655

購物方面,我每個月會買本自己喜歡的小說,添置一雙鞋或者喜歡的衣服,大概是240

化妝品的話,作為女生這方面,對我而言基本護膚每個月一支洗顏專科的洗面奶35,兩盒面膜100,加上起來七七八八的小玩意兒,大概是200。(爽膚水跟潤膚露之類的我會在學期前準備好,大概是半個學期換一次,就暫時不算在開支內了。)

學習用品:這個方面我支出比較少,但是因為有色彩課,所以需要偶爾買幾隻顏料,大概是50。其他的筆跟本子買的比較少,30就夠了。一起80。

生活用品:洗衣液 沐浴露 跟護髮素 洗髮水基本兩個月換一次,一次大概是150。平均每個月75。

生活硬性支出方面:網費一學期100 平均每月20,水費30一個月,電話費30左右一個月。20+30+30=80

其他方面:偶爾部門社團聚餐一次大概40,每個月和好朋友去影院看一次電影開銷大概50,朋友生日之類的人情支出每個月50,40+50+50=140

如果按我家給的生活費來看,我爸媽是算好的,655+240+200+80+75+80+140=1470 所以1500是夠用的。

偶爾幫學長的平臺做公眾號營銷,一個月有300,一些校內稿件發表大概是100左右的稿費;所以每個月我大概還會有400的自由活動資金。

綜上所述,按我自己的情況來說,一個三線城市普通二本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1500剛好,再加活動資金200,我認為1700左右最合適。


別亦Sick


我今年大二,從大一下學期出去做家教,高中,初中的都有,每小時平均80塊,一個月下來,三四千塊也是有的,從做家教的那個月我就經濟獨立了,除了大一開學,家裡給了三萬塊,後來我也陸續的給我父母買了禮物啥的還回去了,大二的學費也是我做家教賺的,我現在也有了些存款,也開始買些基金之類的證券,臨近暑假,還有幾個家長聯繫我,讓我暑假輔導,估算下來,也可以大賺一筆。我這裡給所有上過大學的朋友,特別是那些裸貸分期貸的朋友幾個建議:一,知識就是金錢,你上了十幾年的學,就要學會用知識賺錢。二,要學習理性消費,我一個月多的時候可以賺到五六千,但是我真心覺得300塊的運動鞋,400塊的風衣就是奢侈品,出去旅行,我能不做高鐵就不做高鐵,硬座基本是標配。我從來都是和同學合住的,為了省住宿費。我身邊也有這樣的同學,貸款買蘋果手機,我真的搞不明白你們心裡面想的是什麼,這樣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三,學會攢錢,別給我說什麼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下來的,那種屁話。那都是銷售們忽悠人的,一定要學會未雨綢繆,這些評論裡那些訴苦的就是各位活生生的例子,但凡他們有錢的時候攢下來些,遇到困難的時候也不至於天天饅頭方便麵了!。。。。這段文字是我回答裸貸時的留言,現在粘貼過來,沒有炫耀的意思,我知道比我厲害的人多的是,我只是想表達的是如果想過舒服日子,努力奮鬥。


杭小州689


我不知道,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分類討論。首先,不同的地區物價不一樣,收入不一樣,那麼支出也不一樣,能給孩子的錢也不一樣。

其次,我覺得不管怎麼說,給生活費這裡能多給點儘量多給點,衣食住行佔了三樣,你說大概要花多少錢。

我也是個剛實習的學生,說說我的經歷吧。我是中高職貫通的,其中有兩年搬到家附近,當初選這個我爸媽就是看中這個。然後大專去奉賢,(上海的)但是,畢竟不是市區,所以還是一般性的物價吧,一份飯十二十五。只不過我從來沒怎麼吃過。那個時候我的生活費是兩百多,不到三百,具體多多少不好說,看我爸有多少零錢……在學校裡,我很少跟別人出去玩,就是因為我爸媽給了我生活費還會拿走,不敢,因為那邊有稱分量的菜,我都是買那個買幾塊,加一個一二塊的餅,偶然吃個切開的瓜,這都算奢侈的,我差不多一個星期用一百左右,然後剩下的存銀行卡里,那個時候我怕學校那天要交錢然後辦了張卡,只不過是我爸給我的,裡面沒有錢,但是錢的來去綁定了我爸的手機號,我原以為我爸不會管的,我怎麼知道那個時候我固定的星期天到了以後去存錢,然後跟別人商量了車晚了我沒存我爸打電話問我為什麼不存,我到那天才反應過來我卡里為什麼少錢,我本來以為是我在外面買了東西忘記了。所以相當於我的生活費只有一百多了,另外一百也不敢動,一動就問我買什麼,就開始吵架,不存就吵,到後面因為家裡附近的便利店交水電煤有了時間限制,因此讓我支付寶付 剛開始還多少給我點,到後面就不管了。有個星期交了就剩下20塊過一週映像深刻啊,直到現在,我差不多都快忘了第一年的事情,但忘不掉為了存錢而胃疼的事情,那個時候給了卡,但我不存,然後就省下來的錢都放在抽屜裡,然後那個時候胃疼了,我媽的話就是活該,就沒說什麼就掛了。那個時候弄的全班皆知我胃疼,都問我為什麼不去醫院,我就笑笑。之後的暑假,我想攢下來的錢這個時候用,偶然還能出去逛逛買點衣服,結果我一出去我爸媽就罵我敗家,然後就把我攢下來的錢拿走了。第二第三年在家附近讀,可我每週都把錢用光,我當時就想著憑什麼,到了第四年去了奉賢,覺得還是得贊一點,要不然到時候要交什麼錢豈不是炸了,然後存卡里,偶然還能逛逛淘寶,買點什麼,所以決定存卡。只是我爸用的也是那張卡,直到我接到電話才反應過來,我爸給的理由是因為這張卡開通了網銀,剩下的那張開通的在我媽那裡,他超市或者那裡網上買東西便宜,就用一下,那反正我的生活費也是他出的,用就用吧。但他永遠不知道每當我想在存錢的時候發現裡面還是空的那種感受,尤其是那天晚上,真的很難受。直到現在,我的錢還是被我爸媽管,可能因為我爸媽都是超市做的,收入不高有關,有可能是我爸媽經濟出了問題。可我真的想知道因為他們沒錢,就應該拿走我的錢麼????我現在實習了,單位還可以,然後我們這邊有個習俗說孩子九歲要過一次十歲生日,虛的嘛,然後要辦酒席什麼的,我也參加過,說別人在窮也辦,我那個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沒辦,說這次讀了大專了,也20了,就辦吧。可是我不明白,那為什麼在酒席上他們宣揚我的工作單位,就為了面子麼???可是要面子不應該自己掙的麼????這種面子要了有什麼用,如果我留不下來呢,那豈不是打臉了????

我不知道我爸媽到底是什麼想的,但我知道我以後有了孩子,不會讓他們帶,也不會剋扣他的生活費,會盡量能多給點就給點,不為別的,只為了能讓他堂堂正正的想買什麼買什麼,也可以跟別人一起出去玩,不用躲這些。我沒有得到的,希望他可以跟我不一樣


承諾只是手中沙一吹便化63979152


根據近期某人才交流網站發佈一項調查內容顯示,四川省內大學生月生活費平均1084元。

 男生曬開銷 每月最節省要1000元 成都大學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13級學生陸貞定近日曬出自己的生活開銷情況,賬單顯示,每月在食堂花費400元,加上100元的電話費,80元的寬帶費,買衣服每個月大概200元,有時偶爾班級或者同學聚餐,每次50元,一個月就是200多元。因此,一個月算下來最省都要1000元左右。陸貞定說,自己的伙食開支算是最低標準了。 女生:學藝術的每月需3000元 就讀於四川某傳媒學校的張欣每個月花費在3000元左右。對此張欣解釋道,自己就讀於藝術類的學校,所以平時的開支相對要高一些。“我們學校的伙食本身就要高一些,一個月平均在1000元左右。加上每個月的網費、手機費等開支,一個月固定的開支就要在1500左右。” 張欣透露,刨除這1500元,自己每個月還參加了形體班,加上平時需要買道具、服裝等,每月要花3000元左右。 就讀西南石油大學的沈年敏每個月花費則比較固定:1300元左右。每個月伙食費600元,買衣服100元,聚餐100元,買水果零食200元,話費100元,護膚品200元,每個月1300遠足夠了,外出遊玩等花費額外計算。採訪中,不少同學表示,如今在學校裡面1500元一個月都屬於特別拮据,在大學裡為了拓展人際關係,加入了不少社團,經常要進行社團聚餐,因此聚餐方面的花費是每個月最多的。

  大學生生活費7項參考因素

  其實,生活費並非嚴格固定的,可多可少,就看怎麼花了。

  所在城市: 北上廣深這種一線城市,還有廈門、杭州、大連這種消費水平比較高的二線沿海城市,生活費肯定要多一點。但城市消費水平不能盲目猜測,一些西部城市的消費水平可能也比較高。

  學校位置 :有的學校校區在城市中心,有的在郊區或開發區,消費水平也肯定不一樣。城中心的生活費需要更多,郊區的消費水平低、消費場所較少,一般花銷較少。

  學校類型 :重本學校可能會獲得更多的國家財政支持,學校對外出包食堂的成本可能更低,學生食堂可能更便宜。我們知道,民辦本科、私立學校不僅學費貴,食堂價格也更高,需要更多生活費。

  所學專業: 很多家長以為跟學習相關的只有學費,這就錯了。日常學習,花費還真不少。比如學攝像、學繪畫的,那少不了燒相機、買材料。不只是藝術類專業,其他專業也需要買參考資料。比如學英語學法律學會計,要買一大堆考試教材。有些專業考試的教材是很貴的,生活費要將這部分考慮進去。

  社團活動: 生活不要一成不變,生活費也不要一成不變。如果參加社團活動比較多,聚會開銷大,生活費可以多一點。

  性格興趣: 除了戀愛和學習,大學生應該有廣泛的興趣。讀書要買書吧,看電影要買票吧,運動要買裝備吧,旅行要花的就更多了。

  家庭條件 :種種開銷,還是要以家裡的經濟條件為根本。家裡比較富裕,可以適當多給一些生活費,但也別毫不節制。因為大學時候同樣是該培養人理財消費能力的時候。“上不封頂”的生活費必然會讓大學生沉迷享樂,喪失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