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你如何看你身邊會攝影的朋友?

藝術領域


我身邊會攝影的朋友太多了,有攝影界的佼佼者,有全國大賽金獎獲得者,有攝影界的新秀。有全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省市攝影家協會會員。我的朋友圈大部分都是攝影界的明友。有上自七、八十歲的老攝影家,也有幾十歲的攝影愛好者。他們都是我的良師益友,都是我的攝影夥伴。

他們愛學習。我的攝影圈朋友都喜歡學習,特別是學習攝影方面書籍。有許多退休的老哥哥,老姐姐,還在參加各種攝影函授和專業學習班學習。還在孜孜不倦認認真真的學習攝影知識。只要有攝影講座他們就積極參加。既豐富了自己的攝影知識,又提高了自己的攝影水平。

他們懇吃苦。為了攝影,他們懇吃苦。為了尋找等待那一縷光線,他們可以起早貪晚,爬冰臥雪,也可以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戶外等上幾個小時。為了拍到一張認可的照片,他們可以身背幾十斤重的攝影設備,翻山越嶺,走上幾公里乃至十幾公里的山路。

他們善專研。我的攝影圈的朋友,他們對攝影的追求,高於一切,為了攝影他們可以勝過一切,他們可以不吃不喝,攝影不可不玩。為了追求拍攝的完美,他們可以幾次甚至N次深入拍攝地進行拍攝。為了追求自己的完美構圖,他們可以抱著相機,琢磨個幾天幾夜。

他們懂生活。他們樂觀開朗,熱愛生活,熱愛攝影。他們追求的是快樂生活,懂生活,會生活。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今天去拍照,明天去會友。旅遊是經常的事,約幾個影友去採風,既領略了祖國的大好山河,又拍到了自己的攝影作品。

他們會拍攝。我的這些攝影朋友,非常喜歡拍攝,一有機會,他們就會外出採風,參加各地的攝影採風團。全國各地的各種國家級的影展都有他們的身影。憑藉自己的實力,有的得了金獎,有的成了國家級攝影協會的會員,成為業界的名人。

他們能鍛鍊。玩攝影的朋友都知道,要完好攝影,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他們一有機會就會三五成群去戶外運動,去鍛鍊自己的身體。

他們就是一群熱愛生活,熱愛攝影,快樂攝影,攝影快樂的人。他們都是我非常尊敬的攝影人。











張衛國手機攝影


一個攝影記者,一個藝術家是同一類。另一種是,影樓攝影師。攝影愛好者。或者攝影師。是同一類。我喜歡的攝影師是這一類。他們攝影記者肖全。

肖全為三毛拍片子的一段話:

肖全說:當時我是這樣想。我把我的作品給她看,她一看就叫開了:“哎呀,拍得這麼好,你得給我拍才行。”第二天我就把照片衝出來了,可三毛看了後就說:“技術不錯,可這不是三毛。”我馬上說:“主要是你衣服不怎麼樣。”“我

有,”三毛回答說:“可我不敢穿。”我說:“你穿了試試看。”結果她拿了一套破破爛爛的像乞丐似的衣服出來穿上。她還進洗手間,把頭髮披下來,用水溼了溼,走出來給我看。我當時一拍大腿,喊了起來:“三毛,我發誓能為你拍出好照片來。”這就是當時肖全為三毛拍的一張圖片。也是經典圖片。我們今天才認識三毛。






正文165395171


我身邊的攝影朋友很多,有當前國內的攝影大師,也有和我學攝影的朋友,水平有高有低。但是我都是同樣對待,因為不能以技術的高低,名譽的高下去分別對待,首先他們都是朋友。只是有的朋友比我們早接觸攝影,水平很高,在國內乃至世界都很有名,很有影響力,我很佩服,很敬重。有的朋友剛學攝影,我也不能看輕,看扁朋友。他們在攝影上各有高低,但是在各自的專業上,他們都有很大的成就,有很大的專長。所以我們不能以某一個專長就分別對待朋友。在我這裡,就是平等對待朋友,不媚不扁,同樣對待。在技術上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相互交流,不恥下問。


荊亮


@老馬視圖@回答你。

第一,高不可攀型。

在攝影上有點小成就,自命不凡。你想讓他給你拍張照片,他要先看看你長得怎麼樣。

第二,樂於助人型。

水平高低先放在一邊不說,有求必應。無論是給身邊的朋友拍照,還是拍其他,總是隨叫隨到。

第三,誇誇其談型。

給外行人說起攝影來頭頭是道,口若懸河,但你真讓他拍張片子,也不過爾爾。

第四,自娛自樂型。

既不炫耀器材,也不推薦自己的作品,只是對攝影由衷的愛好,沒事兒就自己拍各種題材,充分享受攝影的樂趣。

第五,沽名釣譽型。

攝影就是為了參加各種大小的展覽,然後獲得一堆不知價值的獎狀,然後加入各種攝影組織,並且力爭掛個帶長的頭銜。

第六,器材收藏型。

攝影包裡放著各類器材,而且價值不菲,但你很少看到他拿起來使用。

以上的回答,全部為原創,如果能對你有些許啟發、點滴收穫,請不要忘了點贊或加關注。謝謝!






老馬視圖312


很高興接受你的問題邀請,如何看身邊會攝影的朋友?身邊會攝影的朋友確實不少?如果算上喜歡用手機拍照的,那就更多了。但是,總的來說,大家雖然很喜歡拍照,比如,拍家人,拍聚會,拍拍花草,旅遊拍個紀念照,有背專業相機的跟團采采風,“長槍短炮”進行PK,曬曬朋友圈,基本上還都是娛樂型。

應當承認,有的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正象其他協會會員一樣,有其名無其實。10多年前,我在中國美術學院進修山水畫,教授把個別的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批得一塌糊塗,說是野路子,用筆習慣沒有辦法教,使其在老師面前不敢畫,愛面子,逃課。這裡就是說,名頭不重要,當然,有了真正水平,再有名頭會更好。

既然說身邊會攝影的朋友,那麼身邊的朋友大都是攝影群裡的朋友,這些朋友總是不停地拍,有了團隊活動,都積極參加,拍出來的作品就及時在群裡展示,不少引來“大師”“大片”“美輪美奐”的喝彩。時不時有組織徵稿進行集中展示,給市民的文化生活添上了一筆“濃墨重彩”,這種自娛自樂的形式越來越受到攝影愛好者的歡迎,特別是一些從崗位上退下來的老同志,更是不亦樂乎。

百姓玩攝影,重在“玩”字,開心就好,這無可厚非。但是,在玩的同時,能夠有一些原本在單位就有一定的文化素養的人,玩出一點名堂,以引領這個攝影組織發展越來越好,越來越專業,就更好了。

攝影的提高,不在於拍多少片子,而在於你有多少文化文藝愛好,你的藝術愛好越廣泛,你的審美眼光就不一樣了,你讀了多少攝影理論,你研究過多少名家的作品,什麼樣的老師對你拍的片子仔仔細細看過,並樂意給你指導。如果身邊不斷有這樣攝影愛好者,那麼,大家就能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不斷拍攝出有一定水準的優秀的作品。不少人拍得咋一看不錯,但經不起推敲,因為就差那麼一點點。那麼一點點,也許是構圖有缺憾,也許是虛實不當,也許是雜亂的環境干擾,也許是色調不協調,等等,這些問題自己怎麼都不會看出來,沒有一定審美能力,是不可能達到“火眼金睛”的水平。

從愛好走向專業,不會攝影愛好者都沒有這個夢想吧。攝影水平到了一定檔次,專業報紙雜誌、正規的省級以上攝影家協會舉辦的攝影比賽、相關網站簽約等平臺就有了更廣闊的用武之地。

 








遠鏡頭X8


說到身邊會攝影的朋友那可是不少,拍紀實的、拍鳥的、拍風光的、婚紗攝影的、廣告靜物的等等,很多攝影的朋友具有很強的攝影創造力並在攝影創造領域裡發揮著重要性作用。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的一位老朋友的故事。老是因為他年齡大了,幾年前早已退休在家多年的他學起了攝影。別人學習攝影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來,他學習攝影小步快跑,“隔著鍋臺上炕“。就拿買照相機說吧,別人先買一臺用著 ,他一次就買2-3臺小數碼相機,數量不少,每臺價格不貴,他喜歡數量多,這樣讓別人看著很拉風。三腳架、獨腳架、拉桿箱、攝影包一應俱全。老伴每天看他出門拍照要帶這麼多攝影器材很是心疼他,主動擔當起“攝影助理”一職。每次出門拍照他脖子上要掛3-4部小相機,走在街上路人向他投去羨慕的眼神,唯有此時他的心裡美滋滋的。老伴右手拉著拉桿箱,左手拿著三腳架走在後面,他不時回頭嚷著快點走快點走啊。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收購舊相機的呢?

還有一次攝友們聚會,大家推杯換盞一不小心他喝的有點高。等到第二天酒醒後打電話給我,說昨天晚上丟了一臺相機,我忍不住大笑,說道,就你昨晚自己的表現別說是丟一臺機器,就是把你自己丟了也不足為怪啊。哈哈。


扈冬生


其實我身邊會攝影的朋友不多,倒不是我認為要有多牛的攝影技術才算是“會攝影”,而是因為我沒與那些“會攝影的人”為伍,或者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我沒能成為那些會攝影的人的朋友。


倒不是我太孤僻,或者孤芳自賞,而是:

與其和一群人“抱團攝影”,我更喜歡獨來獨往,獨自拍攝自己喜歡的風景、思考自己喜歡的攝影問題。


如果忽略問題中“身邊”這個定語,換成“你如何看會攝影的朋友”,我的答案大概是這樣:


1、會攝影的人懂得審“”。


這裡的“美”並非只是狹義上的諸如“何為美女”一類的淺層問題,而是指“有一定的美學素養,善於在平凡中發現美,有自己審美觀。”。


2、會攝影的人懂得“敬業”。


敬業”與“專業”不同,專業是屬於“攝影技術層面”的維度,敬業則是指“超越專業、嚴於律己、不斷精進”的工作態度。


他們可以為了得到一張優秀的照片而廢寢忘食地反覆拍攝、打磨後期


他們可以為了獲得更美的風景而不知疲倦地翻山越嶺、涉水渡江


他們可以為了等待更好的光線而心甘情願地露宿荒野、餐風沐雨


沒有任何一條“行業標準”要求他們必須如此,但他們選擇“不將就”,他們不斷地“自我折騰”,目的只有一個——捕捉最佳光影,為你展示最美的風景


3、會攝影的人懂得“謙虛”。


懂得“謙虛”並非攝影人所特有,而是任何一個行業的領先者和專業人員的“共性”。


他們的“謙虛”並非是“虛偽”,而是源於他們對所在領域的常年鑽研與實踐,深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保持一種“精益求精、終身學習”的心態。



影像派,專注攝影,專注影像。


歡迎加入我們,一起成為有影響力的【影像派】。


影像派


首先是非常羨慕會玩攝影的朋友,總是覺得他們有無限的創意和活力說話幽默而且對各種器材瞭如指掌,其實這都是表面現象,如果去仔細瞭解更會敬畏他們

首先是能吃苦,有些婚紗攝影師再冷的天氣如果拍攝任務,攝影師也得趴在地上給人家拍照,夏天還要拿著相機跑到河裡去找更好的角度,風光攝影師起早貪黑就怕錯過最佳拍攝時機,不遠萬里來到這裡就位那精彩瞬間


有些人文攝影師拿著機器到處在大街上溜達,不是白眼就是拒絕,所以表面很風光的攝影師其實也很不容易,而且拍攝完的照片經常不被人認可,所以攝影師這個工作不容易,很辛苦,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回答完畢,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你幫助,謝謝。


小魚大魚看世界


我身邊喜歡攝影的朋友挺多,攝影群都有五六個;但是,就我來看,攝影應該分“攝影愛好者”和你說的“會攝影”兩類人群;攝影愛好者見啥都喜歡拍,拍照時也很少考慮環境,光影,人物情緒及相機參數的!一頓猛閃之後走人(我自已當然也有過)!

而我映像中,真正會攝影的大師為了拍下某個瞬間起早貪黑一守幾個小時及幾天的都有!所以,也是為什麼同一個場景,大師的作品有靈魂,而愛好者的作品就是景的原因,因此,我認為真正會攝影的朋友首先他是敬業,也是勤勉積極上進的,而不是為了一時的興趣而拍哦!





蓮城木子姐


認別人幹自己想幹的事,只要不違法,不影響他人,別人也不需要你怎麼看。因為不知道別人怎樣看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